汉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诗经。国风。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释文
1。南有乔木:在前面樛木一文中,有“南有樛木”的诗句。而既曰“南有”则斯人必自处于“北”也,必然自怜自伤,必有难遣之寂怀。从而使“南”字在表达对美好生活或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之余,还平白蕴含着无尽的离愁别绪。具体到本篇,则充分表达了女人对爱人的渴求、思慕之情。
2。乔木:“乔”金文会踩高跷之意,乃矫健、挺拔之意。“乔木”一般释作“高大的树木”乃高壮雄美、襟抱宽广,能够战风霜、斗严寒,足以为人提供荫蔽、遮护,为人倚靠之树木也。
3。休:休息、倚靠。
4。思:打算、希望。语助词。与“不”一起强调不可能之情况,乃“想都别想”之意。
5。不可休思:大树荫凉再好,终究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可倚靠也。此乃女人对远方的爱人的气苦之语。含有嗔怪、抱怨的意味,自然也有召唤。
6。不可求思:湿身美女再诱人,终究是在水一方,不可追求也。此乃男子在信中对爱人的回应语。他不接受女人的指责,却反过来抱怨女人没能过来陪自己,害自己不能行鱼水之欢。
7。汉:大都释作“汉水”认为此乃水名,源出陕西,东流至湖北汉阳入长江。那照此理解,文中的“江”应释作长江呗?
“汉”说文:“汉,漾也。东为沧浪水。”广雅。释诂二:“汉,怒也。”“沧浪”水深而有浪。“东为沧浪水”是指向东汇入大海之意。“漾”有“水流悠长”亦有“漂浮动荡”之意。故综合来看“汉”应是指汹涌澎湃,一路向东,分割南北之大河。因此下文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的句子,强调虽然“南有乔木”处在北岸之人却只能望洋兴叹,可望不可即。
“汉”可借指“银河”即所谓“天河”亦称云汉、银汉、天汉。有诗云:“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这里,我想提请读者注意:诗篇中将“汉”作为横亘在男女之间的一条不可逾越的障碍,正是借用了“汉”所隐含的“天河”之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中的“广”和“永”字可证。俗语云:“没有过不去的河。”而天河例外。天河之广,天下皆可得见,怎不让渡人望而生畏、心灰气馁?天河滔滔,悬于星空,横贯天际,又哪里去寻其首尾?所以,又当得一“永”字。因而,文中选用“汉”字,或是将它作为天河来描述和吟咏的。
既广且永,我们为拥有伟大的朝代——汉朝和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而自豪!
8。“游”与“泳”:“游”在水中浮行,像旗帜(斿)之摆动。乃顺流而下,动作像鱼儿般轻快优美。“泳”则强调人在水中劈波斩浪,奋力搏击,为到达彼岸而努力克服水流的冲击。故“泳”是专指横渡或溯流而上。
9。游女:乃裸泳女也。她漫无目的,放任自然,随心所欲,她为万众所瞩目却并不为谁稍作停留。
“游”有“闲游、闲逛”、“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等意。“游女”给人一种高贵娴雅、从容闲适的感觉。她与“南有乔木”一道,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事物的化身。
10。求:追求。
11。永:长也。“永”为何不释作“长久、奔流不息”意呢?前半句既言汉之“广”强调其宽度,则此处的江之“永”强调其长度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12。方:余冠英先生释此字颇有新意。他在诗经选一书中写道:“方,训‘周匝’,就是环绕。遇小水可以绕到上游浅狭处渡过去,江水太长,不能绕匝而渡。”此释甚好。但解释不详,缺乏说服力。
关于“方”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所以“方”可作为称呼面积的用语,指纵横方圆面积。有“地域、区域”等意。而观以“方”为偏旁部首的字,比如“防”比如“妨”比如“坊”等,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印象:“方”描述的是空间上的扩展。侦察敌情,关注对手,采用拒止战术,让敌人不能近身,此为“防”;男女授受不亲,订守规矩,保持距离,此为“妨”;百户千家,扎堆而聚,形成社区,此为“坊”故“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指江水太长,此处不能涉渡,而以此处为中心向上下游扩展,在可以想见的范围内亦不可涉渡也。即不可绕道而行也。
有趣的是,先言“广”后言“永”长乘以宽,正是此表示面积的“方“也。
13。翘:物体的一端向上昂起。
翘翘:争相向上的样子。指各类植物个个争相向上,希望占领制高点,以优先沐浴到阳光雨露。故“翘翘”乃不甘示弱之争竞貌。
14。错:参差交叉之意。
15。薪:柴草。
16。翘翘错薪:“翘翘”言其皆有争竞之心。“错”言高低错落,有优胜者,有落败者,不可能齐头并进也。
17。言:可见葛覃一章中的分析。语助词。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尔雅:“大箫谓之言。”以此字起首,乃怒气冲冲、高声大气之谓也。在本篇,是分隔两地的一对男女在隔空喊话也。
18。刈:割也。
19。楚:突出的样子。此言其中翘楚者。另外“楚”有“凄凉、凄苦”之意“楚”与“蒌”相对,或者还暗示了此为秋季也。
20。言刈其楚:字面意思就不解释了。这就好比是说一个人来到果园里,挑挑拣拣地,非要摘到那个最大、最圆、最红、最甜的苹果,那可能吗?因此,这其实是男子的负气推脱语。本来“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描述的或是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行为。砍柴的时候当然要选择那些又粗又壮、经烧耐用的柴禾来砍。但在本篇特定的语境下,其含义便有所变化。它似乎在回应女子的质问:“你这柴禾啥时候砍回来呀?这小鸡炖蘑菇的饭还做不做呀?”男子回答:“还得等等,哪有那么快的!这柴禾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圆有扁,我总得挑那些最好的来砍呀!”问题是,怎样好才算好?可别挑花眼喽!再说,砍柴又不是相亲,差不多就行了,有必要那么高标准、严要求么?所以,男子的回答看似合情合理,实际却是在为晚回家找借口。
当然,这其实也是男子的大声申辩语。言外之意,干就要干出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的事业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汉朝大将霍去病的豪言壮语,不正如同诗篇中男子的心声吗?他希望自己的爱人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并且迁就自己,过来陪伴自己。
21。之子于归:分析见桃夭一篇。乃出嫁意。
22。秣:喂也。
23。言秣其马:男人希望女人能过来陪自己,女人也很有个性,她说:“新娘子要出嫁之前呐,总得先把拉车的马儿喂饱了才行嘛!”临上轿了还没喂马,这准备工作做得?够细!事实上,新娘子临上轿前,的确有刁难新郎的戏码。这种风俗甚至延续至今。比如,要求新郎敲门啦(新娘子当然是再三不应啦),要求新郎给新娘子找藏起来的红鞋啦(实在找不到会有好心的老娘们儿提醒滴),等等。非得让新娘子摆够矜持,耍足威风才行。“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大概正是此意。当然,女人的言外之意也很明显:好哇,让你回来你不回来,还想让老娘上杆子到你那儿当慰安妇去,那你也得等!
24。蒌:读“楼”乃蒌蒿也。惠宗在春江晓景中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可见“蒌”还暗示了时间:说明这是初春时节。而蒌蒿此时往往比嫩草长得高,长得快,长得壮,所以也是其中的翘楚。故言刈之。当然,正如“楚”不是指“荆条”“蒌”也可能不是确指“蒌蒿”而是代指其中任何长得快、长得好的植物。所以“楚”与“蒌”是一个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表明时令季节发生了转换。
25。言刈其蒌:如果说“楚”暗示了两口子的口角开始于秋天“蒌”则暗示了这场争执甚至延续到了来年的春天。女人让男人回家,男人依然在以同样的借口百般推脱,只是秋去春来,口中的物事自然也要随之做些调整。女人问:“老公,这都春天了,你那柴禾还没砍完?”男人回答道:“老婆,别着急嘛!春天来了,杂草丛生,我看其中有些植物,比如说蒌蒿吧,长得又直又高,不砍些回来很可惜呀!”总之是功业未成,不想回家。而“蒌”相较于“楚”或许正好代表了男人永无止境的理想和追求。
26。言秣其驹:男人不肯退让,女人自然也不愿妥协。男人问:“老婆呀,这都春天了,你那匹马喂饱了没?咱啥时候上花轿啊?”女人回答:“老公啊,真是不巧啊,这老马刚生了一匹小马驹儿,我这喂完了老马还得喂小马呢!老公,别着急,你再等等嘛!”根本不睬他那一套。
总结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这一点在本篇表现的真是淋漓尽致。在兔罝、芣苢两篇中我们已经知道,小两口天各一方、两地分居已有时日了。对此,新媳妇是极为不满的。对爱人的思念使她变得焦虑不安,富于攻击性并且疑心重重。比如在兔罝一篇中她就影射自己的丈夫是不是成了王公贵族的“好基友”否则为啥一走经年,却不知道想自己老婆呢?
当妻子的如此“不通情理”当丈夫的又如何呢?从本篇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小伙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和自己的爱妻针锋相对、相互指责,毫无宽容忍让之意。比起他们父母当年两地分居、鸿雁传书的卿卿我我、醇和温厚来(见卷耳、樛木篇),他们之间表达爱的方式就只能用年轻气盛来形容了。
本篇是从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解析小两口之间的矛盾与争执。
论战是女子发起的。她给自己的丈夫写信说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意思是说:“南岸有棵大高树,只是可惜呀,想要依靠它就甭指望啦!”言外之意:要你这男人有啥用!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男人的回复。他说:“汉江有位裸泳女,让人眼馋不能求!”言外之意:你看你天天闲的!又哪里尽到作妻子的义务了?害得我天天当管儿工!(“游”有闲逛之意)。
看来女人是希望男人回家务农,自己能有个肩膀依靠;而男人却希望女人能当一段时间随军家属,以解生理之饥渴。男人有这个需求说明还算正常,这能让女人放心不少呢!按说不管是去是回,只要两口子能到一块儿这问题不就全都解决了吗?然而我们看到,他们都在埋怨对方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愿和诉求,急切地希望对方能听从自己的召唤,但同时又执着地对对方的要求置若罔闻,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这其实是他们关于小家庭将来如何发展的路线之争。女人希望老公就此抛弃功名利禄之心,隐退乡里,过安安稳稳的小日子。男人则希望女人能继续做出牺牲,支持自己争取出将入相的事业。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作为第三方的视角出现的。它出现在本篇的全部三个段落,像是以画外音在反复咏叹。非是“乔木”不可依靠,也非是“游女”不可求,而是他们之间的巨大分歧就好比这不可逾越的汉江,没有相互沟通、相互妥协、最终达成一致的可能。
由此,小两口便较上了劲儿。一个说啥也不愿去,一个说啥也不肯回,从秋到春,谁也没有松动、退缩的迹象。他们的区别在于:男人的回答志存高远,尽显豪迈;女人的回答则兰质蕙心,柔中带刚。但既然他们各自的心意已经明了,特别是发现对方还在深深地想念着自己的时候,那么从第二段始,他们之间的争执便少了些指责,多了些俏皮。而他们之间机智且不乏幽默的斗气之语,使千载之后的我们读来仍不觉莞尔。
译文
“南岸有棵大高树,想要倚靠甭指望!”
“河心有位裸泳女,让人眼馋愁得慌!”
(好比汉水宽又宽,游过难似上青天。
好比江水长又长,要想绕过是枉然。)
“野地秋草分高低,砍柴要拣好的挑!”
“姑娘答应会出嫁,只是马儿得喂饱!”
(好比汉水宽又宽,游过难似上青天。
好比江水长又长,要想绕过是枉然。)
“春天长草有快慢,砍柴还得选蒌蒿!”
“姑娘马上就上轿,驹儿不能饿着跑!”
(好比汉水宽又宽,游过难似上青天。
好比江水长又长,要想绕过是枉然。)
备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译文袭自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
【诗经。国风。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释文
1。南有乔木:在前面樛木一文中,有“南有樛木”的诗句。而既曰“南有”则斯人必自处于“北”也,必然自怜自伤,必有难遣之寂怀。从而使“南”字在表达对美好生活或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之余,还平白蕴含着无尽的离愁别绪。具体到本篇,则充分表达了女人对爱人的渴求、思慕之情。
2。乔木:“乔”金文会踩高跷之意,乃矫健、挺拔之意。“乔木”一般释作“高大的树木”乃高壮雄美、襟抱宽广,能够战风霜、斗严寒,足以为人提供荫蔽、遮护,为人倚靠之树木也。
3。休:休息、倚靠。
4。思:打算、希望。语助词。与“不”一起强调不可能之情况,乃“想都别想”之意。
5。不可休思:大树荫凉再好,终究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可倚靠也。此乃女人对远方的爱人的气苦之语。含有嗔怪、抱怨的意味,自然也有召唤。
6。不可求思:湿身美女再诱人,终究是在水一方,不可追求也。此乃男子在信中对爱人的回应语。他不接受女人的指责,却反过来抱怨女人没能过来陪自己,害自己不能行鱼水之欢。
7。汉:大都释作“汉水”认为此乃水名,源出陕西,东流至湖北汉阳入长江。那照此理解,文中的“江”应释作长江呗?
“汉”说文:“汉,漾也。东为沧浪水。”广雅。释诂二:“汉,怒也。”“沧浪”水深而有浪。“东为沧浪水”是指向东汇入大海之意。“漾”有“水流悠长”亦有“漂浮动荡”之意。故综合来看“汉”应是指汹涌澎湃,一路向东,分割南北之大河。因此下文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的句子,强调虽然“南有乔木”处在北岸之人却只能望洋兴叹,可望不可即。
“汉”可借指“银河”即所谓“天河”亦称云汉、银汉、天汉。有诗云:“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这里,我想提请读者注意:诗篇中将“汉”作为横亘在男女之间的一条不可逾越的障碍,正是借用了“汉”所隐含的“天河”之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中的“广”和“永”字可证。俗语云:“没有过不去的河。”而天河例外。天河之广,天下皆可得见,怎不让渡人望而生畏、心灰气馁?天河滔滔,悬于星空,横贯天际,又哪里去寻其首尾?所以,又当得一“永”字。因而,文中选用“汉”字,或是将它作为天河来描述和吟咏的。
既广且永,我们为拥有伟大的朝代——汉朝和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而自豪!
8。“游”与“泳”:“游”在水中浮行,像旗帜(斿)之摆动。乃顺流而下,动作像鱼儿般轻快优美。“泳”则强调人在水中劈波斩浪,奋力搏击,为到达彼岸而努力克服水流的冲击。故“泳”是专指横渡或溯流而上。
9。游女:乃裸泳女也。她漫无目的,放任自然,随心所欲,她为万众所瞩目却并不为谁稍作停留。
“游”有“闲游、闲逛”、“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等意。“游女”给人一种高贵娴雅、从容闲适的感觉。她与“南有乔木”一道,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事物的化身。
10。求:追求。
11。永:长也。“永”为何不释作“长久、奔流不息”意呢?前半句既言汉之“广”强调其宽度,则此处的江之“永”强调其长度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12。方:余冠英先生释此字颇有新意。他在诗经选一书中写道:“方,训‘周匝’,就是环绕。遇小水可以绕到上游浅狭处渡过去,江水太长,不能绕匝而渡。”此释甚好。但解释不详,缺乏说服力。
关于“方”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所以“方”可作为称呼面积的用语,指纵横方圆面积。有“地域、区域”等意。而观以“方”为偏旁部首的字,比如“防”比如“妨”比如“坊”等,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印象:“方”描述的是空间上的扩展。侦察敌情,关注对手,采用拒止战术,让敌人不能近身,此为“防”;男女授受不亲,订守规矩,保持距离,此为“妨”;百户千家,扎堆而聚,形成社区,此为“坊”故“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指江水太长,此处不能涉渡,而以此处为中心向上下游扩展,在可以想见的范围内亦不可涉渡也。即不可绕道而行也。
有趣的是,先言“广”后言“永”长乘以宽,正是此表示面积的“方“也。
13。翘:物体的一端向上昂起。
翘翘:争相向上的样子。指各类植物个个争相向上,希望占领制高点,以优先沐浴到阳光雨露。故“翘翘”乃不甘示弱之争竞貌。
14。错:参差交叉之意。
15。薪:柴草。
16。翘翘错薪:“翘翘”言其皆有争竞之心。“错”言高低错落,有优胜者,有落败者,不可能齐头并进也。
17。言:可见葛覃一章中的分析。语助词。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尔雅:“大箫谓之言。”以此字起首,乃怒气冲冲、高声大气之谓也。在本篇,是分隔两地的一对男女在隔空喊话也。
18。刈:割也。
19。楚:突出的样子。此言其中翘楚者。另外“楚”有“凄凉、凄苦”之意“楚”与“蒌”相对,或者还暗示了此为秋季也。
20。言刈其楚:字面意思就不解释了。这就好比是说一个人来到果园里,挑挑拣拣地,非要摘到那个最大、最圆、最红、最甜的苹果,那可能吗?因此,这其实是男子的负气推脱语。本来“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描述的或是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行为。砍柴的时候当然要选择那些又粗又壮、经烧耐用的柴禾来砍。但在本篇特定的语境下,其含义便有所变化。它似乎在回应女子的质问:“你这柴禾啥时候砍回来呀?这小鸡炖蘑菇的饭还做不做呀?”男子回答:“还得等等,哪有那么快的!这柴禾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圆有扁,我总得挑那些最好的来砍呀!”问题是,怎样好才算好?可别挑花眼喽!再说,砍柴又不是相亲,差不多就行了,有必要那么高标准、严要求么?所以,男子的回答看似合情合理,实际却是在为晚回家找借口。
当然,这其实也是男子的大声申辩语。言外之意,干就要干出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的事业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汉朝大将霍去病的豪言壮语,不正如同诗篇中男子的心声吗?他希望自己的爱人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并且迁就自己,过来陪伴自己。
21。之子于归:分析见桃夭一篇。乃出嫁意。
22。秣:喂也。
23。言秣其马:男人希望女人能过来陪自己,女人也很有个性,她说:“新娘子要出嫁之前呐,总得先把拉车的马儿喂饱了才行嘛!”临上轿了还没喂马,这准备工作做得?够细!事实上,新娘子临上轿前,的确有刁难新郎的戏码。这种风俗甚至延续至今。比如,要求新郎敲门啦(新娘子当然是再三不应啦),要求新郎给新娘子找藏起来的红鞋啦(实在找不到会有好心的老娘们儿提醒滴),等等。非得让新娘子摆够矜持,耍足威风才行。“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大概正是此意。当然,女人的言外之意也很明显:好哇,让你回来你不回来,还想让老娘上杆子到你那儿当慰安妇去,那你也得等!
24。蒌:读“楼”乃蒌蒿也。惠宗在春江晓景中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可见“蒌”还暗示了时间:说明这是初春时节。而蒌蒿此时往往比嫩草长得高,长得快,长得壮,所以也是其中的翘楚。故言刈之。当然,正如“楚”不是指“荆条”“蒌”也可能不是确指“蒌蒿”而是代指其中任何长得快、长得好的植物。所以“楚”与“蒌”是一个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表明时令季节发生了转换。
25。言刈其蒌:如果说“楚”暗示了两口子的口角开始于秋天“蒌”则暗示了这场争执甚至延续到了来年的春天。女人让男人回家,男人依然在以同样的借口百般推脱,只是秋去春来,口中的物事自然也要随之做些调整。女人问:“老公,这都春天了,你那柴禾还没砍完?”男人回答道:“老婆,别着急嘛!春天来了,杂草丛生,我看其中有些植物,比如说蒌蒿吧,长得又直又高,不砍些回来很可惜呀!”总之是功业未成,不想回家。而“蒌”相较于“楚”或许正好代表了男人永无止境的理想和追求。
26。言秣其驹:男人不肯退让,女人自然也不愿妥协。男人问:“老婆呀,这都春天了,你那匹马喂饱了没?咱啥时候上花轿啊?”女人回答:“老公啊,真是不巧啊,这老马刚生了一匹小马驹儿,我这喂完了老马还得喂小马呢!老公,别着急,你再等等嘛!”根本不睬他那一套。
总结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这一点在本篇表现的真是淋漓尽致。在兔罝、芣苢两篇中我们已经知道,小两口天各一方、两地分居已有时日了。对此,新媳妇是极为不满的。对爱人的思念使她变得焦虑不安,富于攻击性并且疑心重重。比如在兔罝一篇中她就影射自己的丈夫是不是成了王公贵族的“好基友”否则为啥一走经年,却不知道想自己老婆呢?
当妻子的如此“不通情理”当丈夫的又如何呢?从本篇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小伙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和自己的爱妻针锋相对、相互指责,毫无宽容忍让之意。比起他们父母当年两地分居、鸿雁传书的卿卿我我、醇和温厚来(见卷耳、樛木篇),他们之间表达爱的方式就只能用年轻气盛来形容了。
本篇是从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解析小两口之间的矛盾与争执。
论战是女子发起的。她给自己的丈夫写信说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意思是说:“南岸有棵大高树,只是可惜呀,想要依靠它就甭指望啦!”言外之意:要你这男人有啥用!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男人的回复。他说:“汉江有位裸泳女,让人眼馋不能求!”言外之意:你看你天天闲的!又哪里尽到作妻子的义务了?害得我天天当管儿工!(“游”有闲逛之意)。
看来女人是希望男人回家务农,自己能有个肩膀依靠;而男人却希望女人能当一段时间随军家属,以解生理之饥渴。男人有这个需求说明还算正常,这能让女人放心不少呢!按说不管是去是回,只要两口子能到一块儿这问题不就全都解决了吗?然而我们看到,他们都在埋怨对方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愿和诉求,急切地希望对方能听从自己的召唤,但同时又执着地对对方的要求置若罔闻,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这其实是他们关于小家庭将来如何发展的路线之争。女人希望老公就此抛弃功名利禄之心,隐退乡里,过安安稳稳的小日子。男人则希望女人能继续做出牺牲,支持自己争取出将入相的事业。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作为第三方的视角出现的。它出现在本篇的全部三个段落,像是以画外音在反复咏叹。非是“乔木”不可依靠,也非是“游女”不可求,而是他们之间的巨大分歧就好比这不可逾越的汉江,没有相互沟通、相互妥协、最终达成一致的可能。
由此,小两口便较上了劲儿。一个说啥也不愿去,一个说啥也不肯回,从秋到春,谁也没有松动、退缩的迹象。他们的区别在于:男人的回答志存高远,尽显豪迈;女人的回答则兰质蕙心,柔中带刚。但既然他们各自的心意已经明了,特别是发现对方还在深深地想念着自己的时候,那么从第二段始,他们之间的争执便少了些指责,多了些俏皮。而他们之间机智且不乏幽默的斗气之语,使千载之后的我们读来仍不觉莞尔。
译文
“南岸有棵大高树,想要倚靠甭指望!”
“河心有位裸泳女,让人眼馋愁得慌!”
(好比汉水宽又宽,游过难似上青天。
好比江水长又长,要想绕过是枉然。)
“野地秋草分高低,砍柴要拣好的挑!”
“姑娘答应会出嫁,只是马儿得喂饱!”
(好比汉水宽又宽,游过难似上青天。
好比江水长又长,要想绕过是枉然。)
“春天长草有快慢,砍柴还得选蒌蒿!”
“姑娘马上就上轿,驹儿不能饿着跑!”
(好比汉水宽又宽,游过难似上青天。
好比江水长又长,要想绕过是枉然。)
备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译文袭自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