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的蛋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实我很久以来就一直奇怪:愚公闲着没事移什么山,那精卫衔块石头就能把海填了?夸父和个太阳叫什么劲啊。也是,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山不还是山,水不是还是水?就连太阳也每天在天上挂着,你追到他能怎么了?可有些人就是喜欢这么干,说他闲的蛋疼那是我没文化,不懂风情,说这叫神话传说或许有些意思,毕竟这些传说曾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最充满幻想的年纪。
于是,自从听到这些传说的那一刻起,我就对这些神话以及与神乱有些类似的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听西游记孙悟空被黄袍老怪装到袋子里的故事时,都要禁不住为猴哥儿着急——你怎么就不用你那七十二变呢?后来,我渐渐喜欢收集各地的故事和传说,小时候家里常订阅一本叫山西民间故事的月刊。再后来母亲外出西湖旅游,回来带了一本西湖民间故事,里面飞来峰,一线天、灵隐寺的传说很多年来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令我心驰神往。
这样很自然地会让我关心起我生活的晋城这块土地上的传说或者是故事。比较著名的有四个,也就是珏山吐月、孔子回车、松林积雪、白马拖缰。与神话有关的就是白马拖缰了,其他的则很多年里没听到什么新鲜的,再传奇也不过是珏山脚下香火如何旺盛,府城庙里二十八宿如何的灵验而已。其实晋城人关心这些方面的内容比我关心传说更有兴趣。
但有一个传说是晋城人最引以自豪的。那就是传说二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也就是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在山西晋城碰了钉子,以至于掉头而返,从此终身未踏上晋土一步。传说中故事的版本是这样的:
说是孔子师徒一行架着车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晋国边境。不想大道上有几个孩子正在路上用石头垒城墙,孔子就派子路去与几个小孩商量,希望孩子们能让条道让车过去。夫子既使是对孩子也是很有礼貌的,圣人就是圣人,绝对是值得让人尊敬的。但不想孩子的话更让他吃惊,孩子们说,我们的是城,你的是车,你说是该车让城还是城让车?于是子路没话可说,孔子认为山西连孩子都这么厉害,大人更是不得了了。于是就没有来晋国。这个地方后来有人考证说是在现山西省晋城市晋庙铺的拦车村。因为当年拦了孔子的车,所以就叫拦车。
传说是合情也合理的。并且有地名为证,且拦车附近就是当年长平之战的直接诱因天井关的所在地,地势险要,一夫当关。孔子不回车才奇了怪了。所以,这个传说我估计会成为绝大多数晋城人必讲的故事。一讲可能就是几百几千年。
这里就不考证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流传开的了。但从此可见晋城的民间其实故事也中很动人的。很多年了,不知多少人曾经为这个故事自豪过,但却不知有多少人知道这其实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而已。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当年准备到赵国,但在黄河渡口听说赵国的赵简子杀了窦鸣犊、舜华两位贤臣,于是鄙视赵简子的为人,于是临河而返。也就是说孔子根本就没有渡过黄河,又怎么会来到晋城?
可见,这个故事是后来者编造的,编造的直接原因估计是因为孔子确实没有来过山西,而晋城也恰恰有一个叫拦车的地方。拦车在天井关附近,天井关又是当年晋国的重要门户,车是肯定要拦的,只不过没有拦过孔子的车罢了。
不过我倒是宁愿去相信这个传说,因为传说必竟是美好的。而同时可能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很久以来文化贫瘠的晋城确实太需要这些故事与传说前去装典了。不过不应该否认晋城人民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因为传说本就是人来创造的,你需要多少,就能创造多少。就像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孟子说,携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显的这些神话更加动人。
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炎黄子孙的祖先炎帝成了晋城人。理由就是高平有一座炎帝陵,同时民间传说以及高平县治上都有相关的记载。不过县治的记载与新闻报导好像有些出入,大意是炎帝曾经在这一带活动过(更可能只是路过),后人因为思念他就建了一个陵。这与“炎帝故里”以及相关的表达相去甚远。甚至不能不让人怀疑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活动,究竟有什么历史或者文化意义。而与此同时,中国神州土地上类似的炎帝陵有n座,真让人禁不住得问一句,究竟有几个炎帝,炎帝啊,你究竟死了几回?
史记上说炎帝葬于长沙,当时的长沙肯定不是现在的长沙,当然,也绝不是现在的高平。
不过这也没什么,有中国历代官方凭证为证,许炎帝埋在你们那里就不允许埋在我们那里?更何况可能是衣冠冢,这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而且晋城也迫切需要这些拿的出去手的文化古迹去支撑建设文明旅游城市的口号。更何况,炎帝其人更多的只是传说,有没有这人还有人在考证,他的埋葬地更是争论不休,就埋这里吧。谁让俺是晋城人呢?
不过,有些事情真让我出一身冷汗。
前段时间在太行日报上偶然发现一条新闻,大意是泽州县金村镇某地发现女娲(补天)遗址。
于是,一句精典台词瞬间涌上我的脑海:我kao,i服了you。
女娲是传说,有没有这个人现在还没有定论。这个发现也许能证明明确有女娲其人,但她怎么就补的天呢?你给我补一个试试?这新闻词写的吧!后来又有解释说,女娲其实没有补天,补的是屋顶上的漏洞,这个论点早就听过,也不是晋城的杰作。不过补个房顶就能传说成补天,这想像力你敢信吗?
传说天地大洪水后(又说盘古开天地),世上只有女娲伏羲兄妹二人,他二人就兄妹成婚然后生下了我们——我们是乱伦的产物,看来这是抹不掉了。这里仗着胆子问一句,女娲伏羲二人他们的爹是谁?盘古他爹又是谁?共工和祝融他们的爹又是谁?世上没有人(其实是什么也没有),你们又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传说不能推敲,咱估且听着,不考虑女娲他爹和他娘的问题。因为传说中也说了,这两个人都是人首蛇身——都不像人,所以出生的方式与从不同也说不定。可我们既然是女娲的后人,为什么不是人首蛇身?是不是还是要弄清楚我们究竟是女娲用黄土造出来的还是生出来的那一部分人的后人呢?
都晕了吧,我其实更晕。可这个遗迹既然被发现了,这得把这些疑问都问问清楚,看看究竟传说都是不是真的。
此外,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么补天、造人都是咋回事?如果传说就是传说,发现这些遗迹又是咋回事?如果传说只是根据真实改编的,那么他是怎么就编出来了呢?
这些金村人民做了一些解释,但解释让人越听越不明白。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上祷告,祷告的结果是上天同意了他们结为夫妇的想法,大家注意昆仑山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那是最接近天的地方,中国古代神话是以昆仑山为中心的,也就是说那里才是中华民族真正根,有人根据山海经推论,昆仑山应该在现在青海与甘肃一带,但不管怎么说,绝不在晋城。彼此相距数千里,如此说来,女娲与他哥伏羲的脚力也太快了。按过去的交通能力,他们从昆仑山来到晋城,能不能再生出孩子来还得两说。当然,如果你非要说他们是神,跑的快。那我就要问了,既然是神,你找遗迹找个屁?我们孩子都知道神是不存在的。更何况,还得证明一下山海经不又是一部封神演义!
所以,我突然想问问,女娲,你没事干补甚的天?
我知道我们晋城正在建设文明城市,正在建设旅游城市。这个城市太需要文化,太需要古迹了。但这并不能做为让女娲、神农、精卫、以及等等神话传说中才有的人物都成为晋城人的原因。你让他成,他还得真成。
更何况,晋城不是没有文化,也并不是非要搬着神话与上古这些人们都说不清的事情去动脑筋。皇城可以拿康熙王朝动脑筋,你就非得拿女娲动脑筋?郝经、程颐、元好问、裴约都是人物,而且真真正正有史可考,有案可查,整那么大干甚?
闲的蛋疼了哇!
骗的都是自己人,何必?
其实我很久以来就一直奇怪:愚公闲着没事移什么山,那精卫衔块石头就能把海填了?夸父和个太阳叫什么劲啊。也是,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山不还是山,水不是还是水?就连太阳也每天在天上挂着,你追到他能怎么了?可有些人就是喜欢这么干,说他闲的蛋疼那是我没文化,不懂风情,说这叫神话传说或许有些意思,毕竟这些传说曾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最充满幻想的年纪。
于是,自从听到这些传说的那一刻起,我就对这些神话以及与神乱有些类似的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听西游记孙悟空被黄袍老怪装到袋子里的故事时,都要禁不住为猴哥儿着急——你怎么就不用你那七十二变呢?后来,我渐渐喜欢收集各地的故事和传说,小时候家里常订阅一本叫山西民间故事的月刊。再后来母亲外出西湖旅游,回来带了一本西湖民间故事,里面飞来峰,一线天、灵隐寺的传说很多年来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令我心驰神往。
这样很自然地会让我关心起我生活的晋城这块土地上的传说或者是故事。比较著名的有四个,也就是珏山吐月、孔子回车、松林积雪、白马拖缰。与神话有关的就是白马拖缰了,其他的则很多年里没听到什么新鲜的,再传奇也不过是珏山脚下香火如何旺盛,府城庙里二十八宿如何的灵验而已。其实晋城人关心这些方面的内容比我关心传说更有兴趣。
但有一个传说是晋城人最引以自豪的。那就是传说二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也就是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在山西晋城碰了钉子,以至于掉头而返,从此终身未踏上晋土一步。传说中故事的版本是这样的:
说是孔子师徒一行架着车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晋国边境。不想大道上有几个孩子正在路上用石头垒城墙,孔子就派子路去与几个小孩商量,希望孩子们能让条道让车过去。夫子既使是对孩子也是很有礼貌的,圣人就是圣人,绝对是值得让人尊敬的。但不想孩子的话更让他吃惊,孩子们说,我们的是城,你的是车,你说是该车让城还是城让车?于是子路没话可说,孔子认为山西连孩子都这么厉害,大人更是不得了了。于是就没有来晋国。这个地方后来有人考证说是在现山西省晋城市晋庙铺的拦车村。因为当年拦了孔子的车,所以就叫拦车。
传说是合情也合理的。并且有地名为证,且拦车附近就是当年长平之战的直接诱因天井关的所在地,地势险要,一夫当关。孔子不回车才奇了怪了。所以,这个传说我估计会成为绝大多数晋城人必讲的故事。一讲可能就是几百几千年。
这里就不考证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流传开的了。但从此可见晋城的民间其实故事也中很动人的。很多年了,不知多少人曾经为这个故事自豪过,但却不知有多少人知道这其实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而已。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当年准备到赵国,但在黄河渡口听说赵国的赵简子杀了窦鸣犊、舜华两位贤臣,于是鄙视赵简子的为人,于是临河而返。也就是说孔子根本就没有渡过黄河,又怎么会来到晋城?
可见,这个故事是后来者编造的,编造的直接原因估计是因为孔子确实没有来过山西,而晋城也恰恰有一个叫拦车的地方。拦车在天井关附近,天井关又是当年晋国的重要门户,车是肯定要拦的,只不过没有拦过孔子的车罢了。
不过我倒是宁愿去相信这个传说,因为传说必竟是美好的。而同时可能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很久以来文化贫瘠的晋城确实太需要这些故事与传说前去装典了。不过不应该否认晋城人民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因为传说本就是人来创造的,你需要多少,就能创造多少。就像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孟子说,携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显的这些神话更加动人。
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炎黄子孙的祖先炎帝成了晋城人。理由就是高平有一座炎帝陵,同时民间传说以及高平县治上都有相关的记载。不过县治的记载与新闻报导好像有些出入,大意是炎帝曾经在这一带活动过(更可能只是路过),后人因为思念他就建了一个陵。这与“炎帝故里”以及相关的表达相去甚远。甚至不能不让人怀疑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活动,究竟有什么历史或者文化意义。而与此同时,中国神州土地上类似的炎帝陵有n座,真让人禁不住得问一句,究竟有几个炎帝,炎帝啊,你究竟死了几回?
史记上说炎帝葬于长沙,当时的长沙肯定不是现在的长沙,当然,也绝不是现在的高平。
不过这也没什么,有中国历代官方凭证为证,许炎帝埋在你们那里就不允许埋在我们那里?更何况可能是衣冠冢,这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而且晋城也迫切需要这些拿的出去手的文化古迹去支撑建设文明旅游城市的口号。更何况,炎帝其人更多的只是传说,有没有这人还有人在考证,他的埋葬地更是争论不休,就埋这里吧。谁让俺是晋城人呢?
不过,有些事情真让我出一身冷汗。
前段时间在太行日报上偶然发现一条新闻,大意是泽州县金村镇某地发现女娲(补天)遗址。
于是,一句精典台词瞬间涌上我的脑海:我kao,i服了you。
女娲是传说,有没有这个人现在还没有定论。这个发现也许能证明明确有女娲其人,但她怎么就补的天呢?你给我补一个试试?这新闻词写的吧!后来又有解释说,女娲其实没有补天,补的是屋顶上的漏洞,这个论点早就听过,也不是晋城的杰作。不过补个房顶就能传说成补天,这想像力你敢信吗?
传说天地大洪水后(又说盘古开天地),世上只有女娲伏羲兄妹二人,他二人就兄妹成婚然后生下了我们——我们是乱伦的产物,看来这是抹不掉了。这里仗着胆子问一句,女娲伏羲二人他们的爹是谁?盘古他爹又是谁?共工和祝融他们的爹又是谁?世上没有人(其实是什么也没有),你们又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传说不能推敲,咱估且听着,不考虑女娲他爹和他娘的问题。因为传说中也说了,这两个人都是人首蛇身——都不像人,所以出生的方式与从不同也说不定。可我们既然是女娲的后人,为什么不是人首蛇身?是不是还是要弄清楚我们究竟是女娲用黄土造出来的还是生出来的那一部分人的后人呢?
都晕了吧,我其实更晕。可这个遗迹既然被发现了,这得把这些疑问都问问清楚,看看究竟传说都是不是真的。
此外,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么补天、造人都是咋回事?如果传说就是传说,发现这些遗迹又是咋回事?如果传说只是根据真实改编的,那么他是怎么就编出来了呢?
这些金村人民做了一些解释,但解释让人越听越不明白。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上祷告,祷告的结果是上天同意了他们结为夫妇的想法,大家注意昆仑山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那是最接近天的地方,中国古代神话是以昆仑山为中心的,也就是说那里才是中华民族真正根,有人根据山海经推论,昆仑山应该在现在青海与甘肃一带,但不管怎么说,绝不在晋城。彼此相距数千里,如此说来,女娲与他哥伏羲的脚力也太快了。按过去的交通能力,他们从昆仑山来到晋城,能不能再生出孩子来还得两说。当然,如果你非要说他们是神,跑的快。那我就要问了,既然是神,你找遗迹找个屁?我们孩子都知道神是不存在的。更何况,还得证明一下山海经不又是一部封神演义!
所以,我突然想问问,女娲,你没事干补甚的天?
我知道我们晋城正在建设文明城市,正在建设旅游城市。这个城市太需要文化,太需要古迹了。但这并不能做为让女娲、神农、精卫、以及等等神话传说中才有的人物都成为晋城人的原因。你让他成,他还得真成。
更何况,晋城不是没有文化,也并不是非要搬着神话与上古这些人们都说不清的事情去动脑筋。皇城可以拿康熙王朝动脑筋,你就非得拿女娲动脑筋?郝经、程颐、元好问、裴约都是人物,而且真真正正有史可考,有案可查,整那么大干甚?
闲的蛋疼了哇!
骗的都是自己人,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