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札记米沃什《咖啡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首诗歌成功的阅读,往往需要人们耐心地等待。真正能够读到一个人心里甚至血液里的诗歌,其实不用太多;只要能够读到一首,灵魂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养料,以培育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读到切米沃什的咖啡馆,纯粹是一个偶然。
那是个很普通的早晨,我等着去上班,妻子在收拾着她出门一定要收拾的,时间明显已经不够我耐心地等。我渐渐有点焦躁,感到无所事事,于是我去打开厚重的窗帘。足有一吨重的阳光,被我卸进了屋子。我和窗外换着气,情绪也平静了下来。我随手抓过一本书,随手翻开,就这样我读到了米沃什的咖啡馆。
“在窗玻璃在冬日正午庭院闪着霜的/咖啡馆桌子前面的那些人中,/只有我一个人幸存。”前面两句实在让我噎着了,但第三句让我惊奇,也就原谅了之前的罗嗦。在不幸的记忆里,这种罗嗦是可以原谅的;那些不停念叨着逝去亲人名字的人,无谓的重复已经不是愚笨的了,而是萦绕灵魂梦魇的最佳方式。“要是我愿意,我可以走进那里,/在寒冷的虚空中敲击我的手指/召集着幽灵。”是的,要是我愿意,要是我愿意,人鬼交流的方式,人类已经用了千百年,人类已经把这样的方式发展成了诗歌。
“带着疑惑我触摸着冰冷的大理石,/带着疑惑我触摸着自己的手。”这就是人类永恒的悲伤,当你突然从梦中出来,你怎么能相信真实就是一种永远的别离,时间稍纵即逝。“它——在,然后是我——在新奇的变化中,/他们却永远被锁住,永远”这就是真实。不可改变,也不可以“在新奇的变化中”增加什么。中国古人所谓“扼腕之痛”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在接下来的诗节中,诗人不断地用细节描述出“我”和“他们”的不同“我”是变化的,而“他们”是静止的。诗人不断地用朴素的诗句丰富着读者的感受,照顾着读者感受的差异性,几乎是无微不至。甚至用上最普遍的图像来提醒读者的视觉“但他们永远像一些大百科全书里的/半身像,穿着长礼服和花边饰带。”
而全诗最动人心魄的就是最后两句“因为我仍不清楚死在人的手里是怎么回事,/他们清楚——他们非常清楚。”诗人的目光突然把读者带出了狭小圈子,让我们看到人类更广泛的争斗所暗含着的对人类生命的蔑视和由此引起的人性的强烈的人道主义控诉。
这首诗歌写于1944年。显然直接来源于对德国法西斯的控诉。但是,我们今天读起来,依然能够不局限于这个写作背景,而专注于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的震撼力,让我们想到更多类似的人类灾难。我想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2005/3/31
附诗:咖啡馆
——切米沃什
在窗玻璃在冬日正午庭院闪着霜的
咖啡馆桌子前面的那些人中
只有我一个人幸存。
要是我愿意,我可以走进那里
在寒冷的虚空中敲击我的手指
召集着幽灵。
带着疑惑我触摸着冰冷的大理石
带着疑惑我触摸着自己的手。
它——在,然后是我——在新奇的变化中
他们却永远被锁住,永远
在他们最后的话语里,在他们最后的目光中
遥远得像瓦伦提尼安皇帝
或马萨盖特的酋长们,我对他们一无所知
虽然刚刚过去一年,或两至三年。
我仍可以在遥远北方的林子砍树
我可以在讲台上说话,或拍一部电影
使用他们从没有听到过的手法。
我可以品尝海岛水果的味道
穿着世纪下半叶的盛装被拍照。
但他们永远像一些大百科全书里的
半身像,穿着长礼服和花边饰带。
有时当晚霞在贫穷的街道中涂着屋顶
我注视着天空,在白云中我看到
一张桌子在摇晃。侍者随着碟子转动
而他们看着我,伴着一阵笑声
因为我仍不清楚死在人的手里是怎么回事
他们清楚——他们非常清楚。
华沙,1944
注: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切米沃什诗选49-50页,张曙光译。
一首诗歌成功的阅读,往往需要人们耐心地等待。真正能够读到一个人心里甚至血液里的诗歌,其实不用太多;只要能够读到一首,灵魂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养料,以培育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读到切米沃什的咖啡馆,纯粹是一个偶然。
那是个很普通的早晨,我等着去上班,妻子在收拾着她出门一定要收拾的,时间明显已经不够我耐心地等。我渐渐有点焦躁,感到无所事事,于是我去打开厚重的窗帘。足有一吨重的阳光,被我卸进了屋子。我和窗外换着气,情绪也平静了下来。我随手抓过一本书,随手翻开,就这样我读到了米沃什的咖啡馆。
“在窗玻璃在冬日正午庭院闪着霜的/咖啡馆桌子前面的那些人中,/只有我一个人幸存。”前面两句实在让我噎着了,但第三句让我惊奇,也就原谅了之前的罗嗦。在不幸的记忆里,这种罗嗦是可以原谅的;那些不停念叨着逝去亲人名字的人,无谓的重复已经不是愚笨的了,而是萦绕灵魂梦魇的最佳方式。“要是我愿意,我可以走进那里,/在寒冷的虚空中敲击我的手指/召集着幽灵。”是的,要是我愿意,要是我愿意,人鬼交流的方式,人类已经用了千百年,人类已经把这样的方式发展成了诗歌。
“带着疑惑我触摸着冰冷的大理石,/带着疑惑我触摸着自己的手。”这就是人类永恒的悲伤,当你突然从梦中出来,你怎么能相信真实就是一种永远的别离,时间稍纵即逝。“它——在,然后是我——在新奇的变化中,/他们却永远被锁住,永远”这就是真实。不可改变,也不可以“在新奇的变化中”增加什么。中国古人所谓“扼腕之痛”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在接下来的诗节中,诗人不断地用细节描述出“我”和“他们”的不同“我”是变化的,而“他们”是静止的。诗人不断地用朴素的诗句丰富着读者的感受,照顾着读者感受的差异性,几乎是无微不至。甚至用上最普遍的图像来提醒读者的视觉“但他们永远像一些大百科全书里的/半身像,穿着长礼服和花边饰带。”
而全诗最动人心魄的就是最后两句“因为我仍不清楚死在人的手里是怎么回事,/他们清楚——他们非常清楚。”诗人的目光突然把读者带出了狭小圈子,让我们看到人类更广泛的争斗所暗含着的对人类生命的蔑视和由此引起的人性的强烈的人道主义控诉。
这首诗歌写于1944年。显然直接来源于对德国法西斯的控诉。但是,我们今天读起来,依然能够不局限于这个写作背景,而专注于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的震撼力,让我们想到更多类似的人类灾难。我想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2005/3/31
附诗:咖啡馆
——切米沃什
在窗玻璃在冬日正午庭院闪着霜的
咖啡馆桌子前面的那些人中
只有我一个人幸存。
要是我愿意,我可以走进那里
在寒冷的虚空中敲击我的手指
召集着幽灵。
带着疑惑我触摸着冰冷的大理石
带着疑惑我触摸着自己的手。
它——在,然后是我——在新奇的变化中
他们却永远被锁住,永远
在他们最后的话语里,在他们最后的目光中
遥远得像瓦伦提尼安皇帝
或马萨盖特的酋长们,我对他们一无所知
虽然刚刚过去一年,或两至三年。
我仍可以在遥远北方的林子砍树
我可以在讲台上说话,或拍一部电影
使用他们从没有听到过的手法。
我可以品尝海岛水果的味道
穿着世纪下半叶的盛装被拍照。
但他们永远像一些大百科全书里的
半身像,穿着长礼服和花边饰带。
有时当晚霞在贫穷的街道中涂着屋顶
我注视着天空,在白云中我看到
一张桌子在摇晃。侍者随着碟子转动
而他们看着我,伴着一阵笑声
因为我仍不清楚死在人的手里是怎么回事
他们清楚——他们非常清楚。
华沙,1944
注: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切米沃什诗选49-50页,张曙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