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的风风雨雨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相传赵佶的父亲宋神宗,一日行至李煜画像前,矗立良久,甚是有感,后来赵佶之母因此怀上了孕。当然这只是后人有感于二人的神似,而将两人的命运在冥冥之中联系了起来。
赵佶与李煜一样,本亦无做皇帝的命,他被称为端王,每日在府中笙歌燕舞,舞文弄墨,钻研自己的那套瘦金字体,还有收集各类古玩之物,画画作诗,这样的日子也不失为一种快活,不用去为金钱担心,不用去为国家命运担心,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发生了,正值英年的皇兄宋哲宗却突然病故,本来不起眼的端王赵佶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却突现于众臣的眼中。此人正是宋神宗的皇后向后,此时已贵为向太后,向太后无子,却不知何缘故,力主让赵佶继承皇位,宰相章惇说道:“端王轻佻,不可以治天下。”但一人之力,又何能激起波浪,至多也不过是那轻微的涟漪,一闪而逝,随风而过“立皇储乃帝王家之事,外人岂能道哉?”向太后从曾布等人的言语中听到了这句话,简直是有如天助,你章惇若是再敢轻言皇位继承,那就是对皇权之大不敬,有甚后果自己可想而知,章惇还能说什么,群臣还能说什么,又能说什么,章惇无语了,群臣哑口了,赵佶继位了。
赵佶继位了,命运一下子将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推到了历史的最前台,他要做什么?没有人知道。许多人都在观望着,赵佶与李煜虽然十分相似,但赵佶终究不是李煜,所以赵佶的人生轨迹也并不会向李煜那样,李煜是完完全全属于那种幻想与浪漫型的古典文人,应该说这类文人喜风花雪月,但却有着中国文人最高雅的气质,这样的文人,其修养程度并不是一般文人所能比拟的,我们可以指责其没有远大的胸襟,但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如此的重要,他们要的只是那种完完全全的属于自己的那种田园式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李煜一生的全部理想,所以他会从骨子里排斥世俗的功利,因为很多的尘世之事都与李煜的理想生活有着无比的对立,所以李煜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喜欢权力的。甚至是讨厌。是以当命运之神将皇帝之位交给他时,他是那样的诚惶诚恐。而赵佶呢?虽然也喜欢过那种浪漫的生活,但是对于这个皇帝之位,他并不排斥,甚或是喜欢,因为他从心底知道,世间上的很多事也只有皇帝能做得到。
在继位的初期,赵佶似乎十分明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力投入到政治上来,他要让世人都看到,他在励精图治,他要让说“端王轻佻,不可以为君”之人都知道他也可以做出伟大的成就,赵佶在奋斗着。
赵佶全盘的接受了哲宗皇帝留下的原班人马,因为在这一时期,并没有任何人能说得上是他的亲信,若有,那只不过是一种谎言,因为本朝法令有过规定,作为皇室中的皇子不许有自己的人马,赵佶没有一批属于自己的人马,这并不足为奇,宋朝人自也是习以为常,宗室子弟领有重兵的弊端,在本朝有先例。赵匡胤戎马一生,打拼下来的天下,最后却被赵光义如此轻易地拿去,得到皇帝之位的赵光义自然不会再让如此之事重演,是以宗室子弟只有地位并无实权,若胆敢培植自己的势力,那简直是大逆不道,欺君犯上,赵佶敢吗?他不敢,也没有人敢!
赵佶在观望着,他要做出一番事业,该用谁来辅佐自己,在先朝的变法派与反变法派此刻皆是蠢蠢欲动,因为他们都看到了生机,不论在之前的历史中,是谁主沉浮,如今都已经不重要,因为江山已经易主,再辉煌都已经是过去,他们必须取得新主人的欢心,才能确保再主世间沉浮,笑看官场人生。
似乎反变法派更加技高一筹,他们首先跃进了赵佶的眼帘,若人顺势太久,突然间改变,定有某种不适,王安石变法似乎属于这种情况,宋朝的历史发展到王安石意欲变法时期已过百年,百年了,祖宗的旧制与法令成了不可违抗的天命,大宋朝的百姓与官员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习于安于现状,如此随波逐流,平平安安,顺其自然的过完一生就够了。但王安石似乎看出了如此过下去所要付出的代价,他似乎有那犀利的眼神,他洞穿了大宋王朝的许多弊端,所以他决定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他要让大宋王朝永远昌盛下去,但这只是他的想法而已,世间会有谁领他的情?没有!但却有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相信他所说的,也愿意按照他所说的去做,王安石坦然了,因为即使举国皆发对,只要这个人答应就够了,他就是赵佶的父亲,宋神宗。
然而,王安石能洞穿很多事,却没有洞穿一件事,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导致了他的失败,国法要变,却不知道有一群致力于革新的官员集于其麾下,但却不知其中亦不乏势力小人,他们为的只是那永远的亨通,仕途的顺畅。应该说真正敢大胆地表明自己立场的人都是值得敬仰之人。但此时王安石的手下偏有许多墙头草,国法虽变,众人亦都知道王安石变更下去,大宋王朝的困难局面定会得到扭转,王安石亦在盘算着那美好的明天,可事实呢?各地官员欺压百姓之事不断地传入其耳中,因变法而产生了多少纠纷,又有多少人因变法而闹得妻离子散等。真正的变法并不像王安石所描绘的那幅蓝图那般美好,举天下之人皆怨,神宗皇帝还能如此无动于衷吗?不能!让王安石离开是他最好的选择。
王安石或许只能仰天长叹,我为天下人,天下人却为何这般不理解我,我极力地欲扶正大宋王朝大厦将倾的局势,却为何将我生生的踢开,他只能是不明白,因为变法虽好,却没有获得人心。无论你有多大的功绩,没有人心的支持,最终又能如何呢?
相传赵佶的父亲宋神宗,一日行至李煜画像前,矗立良久,甚是有感,后来赵佶之母因此怀上了孕。当然这只是后人有感于二人的神似,而将两人的命运在冥冥之中联系了起来。
赵佶与李煜一样,本亦无做皇帝的命,他被称为端王,每日在府中笙歌燕舞,舞文弄墨,钻研自己的那套瘦金字体,还有收集各类古玩之物,画画作诗,这样的日子也不失为一种快活,不用去为金钱担心,不用去为国家命运担心,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发生了,正值英年的皇兄宋哲宗却突然病故,本来不起眼的端王赵佶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却突现于众臣的眼中。此人正是宋神宗的皇后向后,此时已贵为向太后,向太后无子,却不知何缘故,力主让赵佶继承皇位,宰相章惇说道:“端王轻佻,不可以治天下。”但一人之力,又何能激起波浪,至多也不过是那轻微的涟漪,一闪而逝,随风而过“立皇储乃帝王家之事,外人岂能道哉?”向太后从曾布等人的言语中听到了这句话,简直是有如天助,你章惇若是再敢轻言皇位继承,那就是对皇权之大不敬,有甚后果自己可想而知,章惇还能说什么,群臣还能说什么,又能说什么,章惇无语了,群臣哑口了,赵佶继位了。
赵佶继位了,命运一下子将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推到了历史的最前台,他要做什么?没有人知道。许多人都在观望着,赵佶与李煜虽然十分相似,但赵佶终究不是李煜,所以赵佶的人生轨迹也并不会向李煜那样,李煜是完完全全属于那种幻想与浪漫型的古典文人,应该说这类文人喜风花雪月,但却有着中国文人最高雅的气质,这样的文人,其修养程度并不是一般文人所能比拟的,我们可以指责其没有远大的胸襟,但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如此的重要,他们要的只是那种完完全全的属于自己的那种田园式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李煜一生的全部理想,所以他会从骨子里排斥世俗的功利,因为很多的尘世之事都与李煜的理想生活有着无比的对立,所以李煜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喜欢权力的。甚至是讨厌。是以当命运之神将皇帝之位交给他时,他是那样的诚惶诚恐。而赵佶呢?虽然也喜欢过那种浪漫的生活,但是对于这个皇帝之位,他并不排斥,甚或是喜欢,因为他从心底知道,世间上的很多事也只有皇帝能做得到。
在继位的初期,赵佶似乎十分明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力投入到政治上来,他要让世人都看到,他在励精图治,他要让说“端王轻佻,不可以为君”之人都知道他也可以做出伟大的成就,赵佶在奋斗着。
赵佶全盘的接受了哲宗皇帝留下的原班人马,因为在这一时期,并没有任何人能说得上是他的亲信,若有,那只不过是一种谎言,因为本朝法令有过规定,作为皇室中的皇子不许有自己的人马,赵佶没有一批属于自己的人马,这并不足为奇,宋朝人自也是习以为常,宗室子弟领有重兵的弊端,在本朝有先例。赵匡胤戎马一生,打拼下来的天下,最后却被赵光义如此轻易地拿去,得到皇帝之位的赵光义自然不会再让如此之事重演,是以宗室子弟只有地位并无实权,若胆敢培植自己的势力,那简直是大逆不道,欺君犯上,赵佶敢吗?他不敢,也没有人敢!
赵佶在观望着,他要做出一番事业,该用谁来辅佐自己,在先朝的变法派与反变法派此刻皆是蠢蠢欲动,因为他们都看到了生机,不论在之前的历史中,是谁主沉浮,如今都已经不重要,因为江山已经易主,再辉煌都已经是过去,他们必须取得新主人的欢心,才能确保再主世间沉浮,笑看官场人生。
似乎反变法派更加技高一筹,他们首先跃进了赵佶的眼帘,若人顺势太久,突然间改变,定有某种不适,王安石变法似乎属于这种情况,宋朝的历史发展到王安石意欲变法时期已过百年,百年了,祖宗的旧制与法令成了不可违抗的天命,大宋朝的百姓与官员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习于安于现状,如此随波逐流,平平安安,顺其自然的过完一生就够了。但王安石似乎看出了如此过下去所要付出的代价,他似乎有那犀利的眼神,他洞穿了大宋王朝的许多弊端,所以他决定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他要让大宋王朝永远昌盛下去,但这只是他的想法而已,世间会有谁领他的情?没有!但却有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相信他所说的,也愿意按照他所说的去做,王安石坦然了,因为即使举国皆发对,只要这个人答应就够了,他就是赵佶的父亲,宋神宗。
然而,王安石能洞穿很多事,却没有洞穿一件事,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导致了他的失败,国法要变,却不知道有一群致力于革新的官员集于其麾下,但却不知其中亦不乏势力小人,他们为的只是那永远的亨通,仕途的顺畅。应该说真正敢大胆地表明自己立场的人都是值得敬仰之人。但此时王安石的手下偏有许多墙头草,国法虽变,众人亦都知道王安石变更下去,大宋王朝的困难局面定会得到扭转,王安石亦在盘算着那美好的明天,可事实呢?各地官员欺压百姓之事不断地传入其耳中,因变法而产生了多少纠纷,又有多少人因变法而闹得妻离子散等。真正的变法并不像王安石所描绘的那幅蓝图那般美好,举天下之人皆怨,神宗皇帝还能如此无动于衷吗?不能!让王安石离开是他最好的选择。
王安石或许只能仰天长叹,我为天下人,天下人却为何这般不理解我,我极力地欲扶正大宋王朝大厦将倾的局势,却为何将我生生的踢开,他只能是不明白,因为变法虽好,却没有获得人心。无论你有多大的功绩,没有人心的支持,最终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