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与拾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2006年9月,教师节过后的一天,我接到师母周之娜的电话,得知她离京回湖,便买了鲜花匆匆赶去见她。
见到久别的师母,十分高兴,师生俩紧紧拥在一起。十多年的分别,她对我依然如此挂念,这是因为我是她先生——周凤鸣老师生前喜欢的学生之一。
在那个熟悉的小屋里,师母告诉我,她这次是为先师扫墓而来。湖州这个地方,有他们一生的回忆和心血,来了这儿总想停留,总想见见教过的学生。我告诉师母:我永远铭记周老师对我至亲至诚的关怀!十多年前那个难忘的高考盛夏,他从湖州赶来德清,候在一中门口的人群里叫我,回头见他,那一刹,我内心的感受真的无法言表!意外、惊喜直至泪流。师母告诉我,送我们迈入高校,没待我们毕业,先师就患上恶疾,肝癌吞噬了他的生命。弥留之际,他紧紧拥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那天回家,已是深夜,我却辗转难以入眠,就起身连夜赶写了走过四季的秋天一文,以悼念我的恩师。第二天,我用e-mail发给了湖州晚报的云子老师,希望师母在回京之前能看到此文,以安慰她孤独孑然的心灵。先师是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我只能以他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的哀思之情。
一个月后的一天,2006年11月18日。祭奠完先师打算回沪小住的师母打电话给我,说她看到了我的文章,感动得落泪文章见报那一天,正好是周凤鸣老师去逝十周年的纪念日云云。
我突然有种难言的愧疚,一切皆是宿命。周老师生前一再地叮嘱我:莫放笔,无论今后选择了什么,都莫放笔!笔是我一生的财富。而我一放竟是十年,工作上也一无所成,没想到等到落泊的一天,回头冲动拾起,第一篇文字竟是纪念他的悼文,而且这正中了他十周年的祭日。那是先师对我无声的指点!我的泪要涌出:老师,您是对的,不管从事什么,笔是自己的灵魂,不为功利,也应笔耕不辍,爱文之人怎可丢弃自己的灵魂?尽管生活的磨砺让我失去了莘莘学子的那种意气风发的狂妄,但我仍应忠诚于内心对文学的狂热与执着的追求。
之后,我在对自己的不断叩问与鞭挞之中,写完了寻找归途一文。那是一篇散文诗,文中讲述的“轻柔的霞”是一位的网络当红诗人,我曾与她通过中文原创网站进行交流,她灵动清逸的诗风再一次地激发我的创作激情,她勉励我、肯定我,让我不断提高,而我则是借她更多地抒发了对周老师的哀思之情。我觉得她是恩师冥冥之中点拨我的代言人,文字的魅力如此磅礴,可以穿越生与死、相聚与别离,有破碎有愈合。末了,我写道:“我终于学会用我千古的激情去等待一个浮出水面的月亮,等待那片盛开的皎洁漫过头顶将我浸润。我似乎可以看见自己蒙着那雾光与波纹带着没有风干的墨迹与飘泊的灵魂找到了归途。”那是我对文字无尽的忏悔和期待。那文章后来在今日德清上登出,这给了我不小的鼓励,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也写了很多很多。
十年笔端,需要太多时间去浸润。正如我在寻找归途一文中所说:“我是一只月光下的青蛹,饮过人间太多的生冷之水,再也抽不出千缠百绕的丝”太多的伤感蕴含其中,但是罢笔,我却意识到我用自己的方式在激励自己,其实就在勇敢地拾笔抽丝,这一定让逝去的恩师倍感欣慰。
遗憾归遗憾,我只能用自己的理由安慰和鼓励自己。过去,我忽略了文字的经营,现在拾起,也为时不晚。因为生活让我拥有了太多的苦难经历去饱满自己的刀锋笔尖,不管千淘万漉之后是否狂沙吹尽,我都不再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毛孩,我应该用自己的文字去寻找生命的本真,那才是一个真实、完整的文者。
2006年9月,教师节过后的一天,我接到师母周之娜的电话,得知她离京回湖,便买了鲜花匆匆赶去见她。
见到久别的师母,十分高兴,师生俩紧紧拥在一起。十多年的分别,她对我依然如此挂念,这是因为我是她先生——周凤鸣老师生前喜欢的学生之一。
在那个熟悉的小屋里,师母告诉我,她这次是为先师扫墓而来。湖州这个地方,有他们一生的回忆和心血,来了这儿总想停留,总想见见教过的学生。我告诉师母:我永远铭记周老师对我至亲至诚的关怀!十多年前那个难忘的高考盛夏,他从湖州赶来德清,候在一中门口的人群里叫我,回头见他,那一刹,我内心的感受真的无法言表!意外、惊喜直至泪流。师母告诉我,送我们迈入高校,没待我们毕业,先师就患上恶疾,肝癌吞噬了他的生命。弥留之际,他紧紧拥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那天回家,已是深夜,我却辗转难以入眠,就起身连夜赶写了走过四季的秋天一文,以悼念我的恩师。第二天,我用e-mail发给了湖州晚报的云子老师,希望师母在回京之前能看到此文,以安慰她孤独孑然的心灵。先师是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我只能以他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的哀思之情。
一个月后的一天,2006年11月18日。祭奠完先师打算回沪小住的师母打电话给我,说她看到了我的文章,感动得落泪文章见报那一天,正好是周凤鸣老师去逝十周年的纪念日云云。
我突然有种难言的愧疚,一切皆是宿命。周老师生前一再地叮嘱我:莫放笔,无论今后选择了什么,都莫放笔!笔是我一生的财富。而我一放竟是十年,工作上也一无所成,没想到等到落泊的一天,回头冲动拾起,第一篇文字竟是纪念他的悼文,而且这正中了他十周年的祭日。那是先师对我无声的指点!我的泪要涌出:老师,您是对的,不管从事什么,笔是自己的灵魂,不为功利,也应笔耕不辍,爱文之人怎可丢弃自己的灵魂?尽管生活的磨砺让我失去了莘莘学子的那种意气风发的狂妄,但我仍应忠诚于内心对文学的狂热与执着的追求。
之后,我在对自己的不断叩问与鞭挞之中,写完了寻找归途一文。那是一篇散文诗,文中讲述的“轻柔的霞”是一位的网络当红诗人,我曾与她通过中文原创网站进行交流,她灵动清逸的诗风再一次地激发我的创作激情,她勉励我、肯定我,让我不断提高,而我则是借她更多地抒发了对周老师的哀思之情。我觉得她是恩师冥冥之中点拨我的代言人,文字的魅力如此磅礴,可以穿越生与死、相聚与别离,有破碎有愈合。末了,我写道:“我终于学会用我千古的激情去等待一个浮出水面的月亮,等待那片盛开的皎洁漫过头顶将我浸润。我似乎可以看见自己蒙着那雾光与波纹带着没有风干的墨迹与飘泊的灵魂找到了归途。”那是我对文字无尽的忏悔和期待。那文章后来在今日德清上登出,这给了我不小的鼓励,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也写了很多很多。
十年笔端,需要太多时间去浸润。正如我在寻找归途一文中所说:“我是一只月光下的青蛹,饮过人间太多的生冷之水,再也抽不出千缠百绕的丝”太多的伤感蕴含其中,但是罢笔,我却意识到我用自己的方式在激励自己,其实就在勇敢地拾笔抽丝,这一定让逝去的恩师倍感欣慰。
遗憾归遗憾,我只能用自己的理由安慰和鼓励自己。过去,我忽略了文字的经营,现在拾起,也为时不晚。因为生活让我拥有了太多的苦难经历去饱满自己的刀锋笔尖,不管千淘万漉之后是否狂沙吹尽,我都不再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毛孩,我应该用自己的文字去寻找生命的本真,那才是一个真实、完整的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