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技与减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近日来,笔者在一些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常见到“学得一技之长,解除一生之优”的标语,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有相当的一致性。“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遍闯天下,随遇而安”(颜氏家训)。
近日来,笔者在一些媒体上也常见到减“副”的文章标题。“中组部提出全国减副的硬规定”是因为目前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超编现象,一些地方乡镇政府更是严重超编。有媒体报道称河南省新乡市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和6个调研员;只有300多万人口的辽宁铁岭市,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湖南平江县有10个副县长和4个县长助理。如此人们把减“副”与减“负”联系起来讲了很多理由。但这样的减来减去却不是头一回了,似乎成了个越减越多的怪圈悖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还是两点:
一是官本位至上,价值取向单一的意识害人。传统的“身份制”和“官本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当今就连本该清高的文化、学术单位也把品级视为高于(经济)效益和(学术)成果的金字招牌。使得上述“副”、“助“、“调”君本身虽大多学而优则仕,但领略了官场优越感后,则养成了仕尊技卑的单一价值取向,不愿意再去做普通专业工作人员。社会也偏爱用一官半职去衡量人的价值,说明我们虽然在经济上改革开放了,但传统的“仕”、“技”观却仍然相当缰化。
二是没有正常的退出或转岗机制。机关的人事更新并不通畅,不断涌入却不能有效退出,导致公务员队伍膨胀,既增加国家的开支,也影响公务员自身的积极性,乃至机构改革也无法跳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往复怪圈。“吐故”方能“纳新”但出口不畅已经成为公务员管理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公务员队伍的健康发展。许多人在提拔之前,都是有文凭、懂技艺的业务尖子。当今各级班子变动频繁,相应对下也常常调整结构,许多20多岁30出头的年轻人便风光入科,同时前面30出头40挨边的“科”人不可能全部升处,同样40出头50接近的人也只有少数人晋厅。但这些人都年富力强,他们也要挣钱吃饭、养家糊口,只能组织靠植“副”或增(调)“研”吃饭,他(她)们大多堵在了仕途的中段,形成了仕途橄榄球状或肠梗阻。有许多人进步受阻后实际成了闲人,甚至长期荒废专业而成了废人。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也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荣耀和实惠,甚至为求升迁搞起了买官卖官,不能升迁的也成为机关内耗的的诱因。
建议给千军万马过仕途独木桥的“副”先生、调(研)女士搭建专业回归或分流的支路平台。这在国外,官员卸任后继续作为普通人经商、任教、从事农商者不胜枚举。
“我想我将成为一个‘农民’”这是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首次卸任前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笑着回答了一位女生的提问。我们同文同种的台湾同胞王建煊老先生,1990年出任台湾财政部门负责人;2001辞职后来大陆积极募资办学;2008年8月又出任台湾监察部门负责人。能官能民的风范受到两岸人民的尊敬。
有鉴于此,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公务员退出机制健康发展。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职业选择也应当是多元的,消除官本位的思想,实现“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转变观念,增强公务员一专多能的技能,能官能民,象军队一样建立正常的“转业”机制,才不能使减副成为一句空话。
近日来,笔者在一些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常见到“学得一技之长,解除一生之优”的标语,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有相当的一致性。“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遍闯天下,随遇而安”(颜氏家训)。
近日来,笔者在一些媒体上也常见到减“副”的文章标题。“中组部提出全国减副的硬规定”是因为目前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超编现象,一些地方乡镇政府更是严重超编。有媒体报道称河南省新乡市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和6个调研员;只有300多万人口的辽宁铁岭市,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湖南平江县有10个副县长和4个县长助理。如此人们把减“副”与减“负”联系起来讲了很多理由。但这样的减来减去却不是头一回了,似乎成了个越减越多的怪圈悖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还是两点:
一是官本位至上,价值取向单一的意识害人。传统的“身份制”和“官本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当今就连本该清高的文化、学术单位也把品级视为高于(经济)效益和(学术)成果的金字招牌。使得上述“副”、“助“、“调”君本身虽大多学而优则仕,但领略了官场优越感后,则养成了仕尊技卑的单一价值取向,不愿意再去做普通专业工作人员。社会也偏爱用一官半职去衡量人的价值,说明我们虽然在经济上改革开放了,但传统的“仕”、“技”观却仍然相当缰化。
二是没有正常的退出或转岗机制。机关的人事更新并不通畅,不断涌入却不能有效退出,导致公务员队伍膨胀,既增加国家的开支,也影响公务员自身的积极性,乃至机构改革也无法跳出膨胀——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往复怪圈。“吐故”方能“纳新”但出口不畅已经成为公务员管理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公务员队伍的健康发展。许多人在提拔之前,都是有文凭、懂技艺的业务尖子。当今各级班子变动频繁,相应对下也常常调整结构,许多20多岁30出头的年轻人便风光入科,同时前面30出头40挨边的“科”人不可能全部升处,同样40出头50接近的人也只有少数人晋厅。但这些人都年富力强,他们也要挣钱吃饭、养家糊口,只能组织靠植“副”或增(调)“研”吃饭,他(她)们大多堵在了仕途的中段,形成了仕途橄榄球状或肠梗阻。有许多人进步受阻后实际成了闲人,甚至长期荒废专业而成了废人。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也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荣耀和实惠,甚至为求升迁搞起了买官卖官,不能升迁的也成为机关内耗的的诱因。
建议给千军万马过仕途独木桥的“副”先生、调(研)女士搭建专业回归或分流的支路平台。这在国外,官员卸任后继续作为普通人经商、任教、从事农商者不胜枚举。
“我想我将成为一个‘农民’”这是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首次卸任前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笑着回答了一位女生的提问。我们同文同种的台湾同胞王建煊老先生,1990年出任台湾财政部门负责人;2001辞职后来大陆积极募资办学;2008年8月又出任台湾监察部门负责人。能官能民的风范受到两岸人民的尊敬。
有鉴于此,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公务员退出机制健康发展。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职业选择也应当是多元的,消除官本位的思想,实现“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转变观念,增强公务员一专多能的技能,能官能民,象军队一样建立正常的“转业”机制,才不能使减副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