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地狮文集 > 无知者无畏08

无知者无畏08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人们不相信一件事是最好的事,他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只是出于无知。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公民判处死刑时说:“他们是因为无知,才做出了有损正义的事情。”

    先知者耶稣受难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什么。”

    当苏格拉底勇敢喝下那杯毒酒的时候,当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无知的大众,也断送了他们走向自由大道、获得人生拯救的一次良好机会!

    得知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妻子说:这些法官会让他死得好冤啊!苏格拉底开玩笑地回答:你难道乐意他们叫我死得不冤吗?苏格拉底早已意识到自己会面临一群无知且无畏的人。苏格拉底自称是赋有神灵、传达神意的牛虻,他传达出的神意就是“人是无知的”人只有明白自己的无知和局限性,有自知之明,方能趋善避恶,走好生命的旅程。

    耶稣早已知道,他必将流血。圣经。新约。提摩太前书第1章15节中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圣经。新约。罗马书第5章6至8节中说:“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耶稣只有流血,才能洗涮掉世人的原罪,引领他们走向天堂。

    耶稣受难记

    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先知和圣者却原谅了大众。他们知道,人类因为无知而愚痴,自性迷失,所以才会作恶多端,小人冤枉做小人。但拥有德性之后,每个人都能成为善人,而这种德性,可以通过后天的“除蔽”和培养而获得。苏格拉底曾说过:“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没有知识的事情上是恶的,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无人有意作恶。”洞察了生命的真相,明晰了善恶的真意,人人皆可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圣人,正如中国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所言:见满街人都是圣人。

    可在帮助大众提升为圣人的过程中,悲天悯人的先知者不免要做出巨大牺牲。毫无自知之明的普罗大众,在提升生命的漫长轮回里,会不断做出自掘坟墓、自跳火坑的蠢事,而且毫无畏惧。他们追求不该追求的,挥霍应该珍惜的,不享受已经拥有的。中国的圣人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无知的小人不知天命所在,即不了解生命的真相,更不懂得圣人之言的良苦用心,所以会“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因为无知者无畏,所以毒酒摆到了苏格拉底面前,十字架背在了耶稣的身上;因为无知者无畏,所以普度众生的六祖惠能禅师却被众生追打,为国民流泪哭泣的斯宾诺莎却在祖国无容身之地,流落他乡;因为无知者无畏,所以会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结果其蠢无穷,其苦无穷,其罪亦无穷。

    面对“无知者无畏”的众生百态,先知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牺牲来唤醒无知大众的沉睡良知。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有感于其老师被无知大众迫害的悲哀,在其书理想国第七卷中,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洞穴比喻”形象地展示出先知者和无知者的境况。在“洞穴比喻”中,柏拉图作了如下设想:

    有一群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一个洞穴里,他们从出生时起就被铁链锁在固定地点,犹如囚徒,甚至连脖子也被锁住,不能回头或环顾,只能面壁直视眼前的场景。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堆火,在火与囚徒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各种各样的雕像走过,火光将这些雕像投影在囚徒面对的洞壁上,形成多样的、变动着的影像。囚徒们的一生都犹如在看皮影戏,他们不能相互观望、不知道自己的模样,也不能回头看到造成影像的原因,他们都以为眼前晃动的影像就是真实的事物,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仿佛这些影像就是真实的人、动物和植物。

    囚徒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们并不感到悲惨,也没有挣脱锁链的念头。但是,有一天,一个囚徒偶然挣脱了锁链,他移动脚步,回过头来,生平第一次看到眩目的光亮,火光会使他感到刺眼的痛楚,使他看不清原先已经习以为常的影像。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终于能够分清影像和雕像,明白雕像比影像更真实,影像是火造成的投影。他不顾刺目的疼痛,逼近火光,走向洞口。后来有人把他从陡峭的洞口拉出洞外。当他第一次看到阳光下的真实事物时,再次眼花缭乱,甚于初见火光时所受的痛苦。他只能慢慢适应阳光的照耀,先看阴影,再看水中映像,进而看事物本身,抬头看天上的月亮和星晨,最后直接观察太阳,知道太阳是岁月和季节的原因,主宰着世间万物。

    当他回想往事时,他庆幸自己的解放,同时怜悯他的囚徒同胞。这些囚徒中最有智慧者,充其量不过是敏于发现倏忽即逝的影像、善于记住它们出现的惯例、正确推测将出现的影像的可怜虫。知道事物真相的人不会向往洞穴中的荣誉和奖赏,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宁愿在外面作贫困的主人,也不愿回到洞穴里当高级囚徒。但是,为了解放他的同胞,这个解放了的囚徒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洞穴里。他的失败却是不可避免的。他从光明处来到黑暗处,已不能适应晃动的影像。别人会因为他看不清影像而嘲笑他,说他在外面弄坏了眼睛不合算。没有人相信他在外面看到的东西,他不得不在法庭和其他场合与他们论争幻觉和真理、影像和原型的区分,因此激起众怒,恨不得把他处死。他虽然是失败了,但却经历过真正的幸福,值得赞扬,因为他失败的原因是光明不能适应黑暗。他的同胞因为黑暗不能适应光明而未获解放,则是可悲叹的。

    柏拉图在“洞穴比喻”中,借解放囚徒失败的故事比喻苏格拉底的悲剧。大众们是永远在看皮影戏的洞内囚徒,他们不愿意面对真相,追求解脱,他们沉浸于洞穴内的虚幻之中,不能自拔。他们会把苏格拉底、耶稣等了解真相的先知人物看成是疯子,妨碍他们正常生活的疯子,从而处死他们。尽管如此,这些先知者依旧愿意重新回来,融入到洞穴的囚徒中,热心拯救他们。

    有人说:一个人若是太聪明了,知道的事太多,也许慢慢就会变成疯子。其实,不是他变成了疯子,而是他了解了真相,恢复了正常。可在“无知者无畏”的强悍逻辑下,虽然是“众人皆醉我独醒”醒来后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再次沉睡,随波逐流;要么是因吵醒别人,被当成疯子,惨遭暴怒群众的杀害。

    这是先知者的悲哀,更是无知者的悲哀,而这一切,都是地球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