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沧桑巨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丁村人,从童年到中年,几十年的岁月历程,我亲眼见证了小村的沧桑变化。
几十年的岁月是一段很漫长的时间,不过,这期间小村也好,个人也好,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爱,一刻没离开过小村。这些年就觉得自己始终是两只眼分开看世界,一只眼盯着小村,一只眼瞄着外面;一只眼回顾着过去,一只眼凝视着现在。所以小村巨变带给我的惊喜,可能不是那些没能到过丁村的朋友们所能感受得到的。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日子真苦啊。整个村子座落在卫运河边上,全村子的人不仅要忍受饥饿之苦,还要担着生命之忧。卫运河水养育了一方百姓,也经常毫不留情地吞噬着他们的劳动成果。记得63年秋夏之交,平时温情脉脉的卫运河水经常突然间就变了脸,向庄稼和村庄呼啸而来,害得沿河的父老乡亲辛苦了几个月却颗粒无收。那时候,村子里的人住的是土坯房,墙上还带着草棍;窗户是塑料的,白天的时候屋子里也黑乎乎的;门是粗劣的木制的,再加上一层棉垫子,也几乎挡不了寒风;屋顶是麦秸泥的,蛇鼠乱窜。街道全是土路,七扭八拐,坑坑洼洼,十分难行。人们穿的是清一色的蓝、绿色的粗布衣,一代传给下一代。吃的更不用说,红高梁和地瓜干从年初吃到岁尾,那还是比较殷实的人家呢,细粮和肉是过年时候才有机会见到的,谁知道什么叫橘子和香蕉啊?那个时候,也有快乐,不过是老百姓们苦中作乐。那是在生产队那一大群年青力壮的劳动力们在田间地头抽纸卷烟,讲故事,甩开膀子比着干活的时候,生活的困苦被集体生活的欢乐暂时给冲淡了。可是一回到家里,面对那四壁空空如野的日子,不禁又发起愁来。这样的日子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改变。
改革开放了,家庭联产承包到户了,小村子一下有了生机,那些浑身力气无处使的媳妇汉子们,恨不得每天都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根本就感不到累,也毫不掩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设想。小曲哼遍田间地头,笑脸照亮小村的每一个角落。为防止干旱无雨,上级拨资金在村里每块地里都打了深井,以备不时之需。偏偏在这个时候,天公也作美,那条曾经反复无常的卫运河,也开始学乖,不再年年令乡亲们又恨又怕。隔三岔五地赏给沿河老百姓一个大丰收,小村开始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个时候即便谈不上富足,但也称得上安定。崭新的砖房和砖土结合的房屋基本上取代了土坯房,雪白的大馒头也不再是稀罕物了,小村里也经常闪过三三两两的花枝招展的大姑娘,再也不是衣衫褴褛的穷酸样。赶集仍然是小孩子们热切盼望的事,大人们在手头宽裕的时候会赶着骑着自行车购点日用品,偶尔再带几根油条回来,那油油的、软软的、带着点咸味的家伙,真是美味得要命。过年也是大人小孩们尤为期盼的事,即便是再困难的人家也要想法给孩子弄套新衣服,买点鞭炮,包顿饺子,这算是一年到头最大的盼兴了。这个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开始丰富起来,说书的,杂耍的,踩高跷的,露天电影,类似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令人目不暇接,大人小孩子们也乐此不疲,无论一天的劳动多么辛苦,总要拖家带口地去凑个热闹。渐渐地,一些手脚勤快、头脑活络的人家日子开始殷实起来。电视机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最难忘的是全村第一台电视机打开的一霎那,屋里屋外、地上地下,所有的眼睛都瞪圆了,所有的嘴巴都张大了,人们纷纷感叹着这个新鲜东西的神妙。从这个时候小丁村开始真正地富裕起来。转眼间又是十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小丁村的面貌进一步变化着。农田里已没了扶着犁,挥着镰刀忙着播种和收割的人们,替代它们的都是现代化的机械;在田间和小村里穿梭着忙于运输的也不再是清一色慢悠悠老牛车,拖拉机和三轮车取而代之成为主力;小村里时不时地闪现着一些染着发的、化着妆的、穿着超短裙、带着金项链的摩登女郎,你根本就说不准她是村里的还是城里的;人们对那种动不动就万人空巷的一窝蜂的大集体活动不再感兴趣,所有的业余时间和文化活动都集中在电视机前;小村的年轻人少了,一些有着远大理想的人通过考学跻身外面的世界,一些不甘寂寞的人也忙里偷闲,千方百计地要在外面谋得一席之地;衣锦还乡不再是令乡亲们称羡的事,家家都有点值得炫耀的出人头地的事。这样的生活一晃又是近十年。
跨越新的世纪,有中国特色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小丁村又是一次翻天覆地。土地承包30年给了农民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农业税的免征和农业补助的发放给农民卸下扛了千百年的重担,加上连年的风调雨顺,小村的日子已经是美到了极致。清一色的镶瓷平房加上红砖围墙,崭新的水泥公路,成行的绿化林带,小村的面貌,俨然一个新兴的文明生态村;饭店、网络、手机的普及,使小村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时尚,再也不是过去人类文明鞭长莫及的死角。邻里亲朋间由由过去的互帮互助、合伙经营,已经变成了互为雇工互为雇主,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宣告过时的理念彻底作废;每户人家数十亩地庄稼收入,各种打工和副业收入,普通人家动辙四、五万的净收入,其富足并不输于一般的城市家庭。
特别最近几年,在丁文杰书记的带领下,丁村人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2014年丁村建了新教学楼,解决了孩子就近上学的问题。2015上半年改造了老旧的自来水道,让乡亲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下半年把以前剩下的四条街道以及田间小道都修成了公路,并在各个街道安装了路灯,结束了小村几十年晚上摸黑走夜路的历史。2016年丁村村委会率先在临西县实现了集体土地承包,建起了几百个大棚,引进高科技农业技术,种植特色无污染蔬菜,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效益。
富裕了丁村人大部分都建起了新楼房,置办了彩电、空调、电脑等现代化家具,很多家还买了新汽车,来来往往,像城市一样繁华热闹。为了丰富乡亲的文化生活,村里特意购置了音响和锣鼓等乐器,并组建了小村舞蹈队,老年活动中心,以及流动图书馆。每到闲在的时候,村里便锣鼓喧天,歌声笑声不断,人们载歌载舞,来表达对如今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小丁村只是临西县改革开放后取得显著成就的一个缩影,也只是县里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但是它惊天动地的幸福变迁却充分折射出临西县人民政府进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在这些活生生的事实面前,即便是再尖刻的批评家,也要情不自禁地赞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成就。而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要忍不住要放声呐喊:生在中国真好,生在临西真好。有党和各级政府的英明领导,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们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和临西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丁村人,从童年到中年,几十年的岁月历程,我亲眼见证了小村的沧桑变化。
几十年的岁月是一段很漫长的时间,不过,这期间小村也好,个人也好,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爱,一刻没离开过小村。这些年就觉得自己始终是两只眼分开看世界,一只眼盯着小村,一只眼瞄着外面;一只眼回顾着过去,一只眼凝视着现在。所以小村巨变带给我的惊喜,可能不是那些没能到过丁村的朋友们所能感受得到的。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日子真苦啊。整个村子座落在卫运河边上,全村子的人不仅要忍受饥饿之苦,还要担着生命之忧。卫运河水养育了一方百姓,也经常毫不留情地吞噬着他们的劳动成果。记得63年秋夏之交,平时温情脉脉的卫运河水经常突然间就变了脸,向庄稼和村庄呼啸而来,害得沿河的父老乡亲辛苦了几个月却颗粒无收。那时候,村子里的人住的是土坯房,墙上还带着草棍;窗户是塑料的,白天的时候屋子里也黑乎乎的;门是粗劣的木制的,再加上一层棉垫子,也几乎挡不了寒风;屋顶是麦秸泥的,蛇鼠乱窜。街道全是土路,七扭八拐,坑坑洼洼,十分难行。人们穿的是清一色的蓝、绿色的粗布衣,一代传给下一代。吃的更不用说,红高梁和地瓜干从年初吃到岁尾,那还是比较殷实的人家呢,细粮和肉是过年时候才有机会见到的,谁知道什么叫橘子和香蕉啊?那个时候,也有快乐,不过是老百姓们苦中作乐。那是在生产队那一大群年青力壮的劳动力们在田间地头抽纸卷烟,讲故事,甩开膀子比着干活的时候,生活的困苦被集体生活的欢乐暂时给冲淡了。可是一回到家里,面对那四壁空空如野的日子,不禁又发起愁来。这样的日子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改变。
改革开放了,家庭联产承包到户了,小村子一下有了生机,那些浑身力气无处使的媳妇汉子们,恨不得每天都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根本就感不到累,也毫不掩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设想。小曲哼遍田间地头,笑脸照亮小村的每一个角落。为防止干旱无雨,上级拨资金在村里每块地里都打了深井,以备不时之需。偏偏在这个时候,天公也作美,那条曾经反复无常的卫运河,也开始学乖,不再年年令乡亲们又恨又怕。隔三岔五地赏给沿河老百姓一个大丰收,小村开始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个时候即便谈不上富足,但也称得上安定。崭新的砖房和砖土结合的房屋基本上取代了土坯房,雪白的大馒头也不再是稀罕物了,小村里也经常闪过三三两两的花枝招展的大姑娘,再也不是衣衫褴褛的穷酸样。赶集仍然是小孩子们热切盼望的事,大人们在手头宽裕的时候会赶着骑着自行车购点日用品,偶尔再带几根油条回来,那油油的、软软的、带着点咸味的家伙,真是美味得要命。过年也是大人小孩们尤为期盼的事,即便是再困难的人家也要想法给孩子弄套新衣服,买点鞭炮,包顿饺子,这算是一年到头最大的盼兴了。这个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开始丰富起来,说书的,杂耍的,踩高跷的,露天电影,类似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令人目不暇接,大人小孩子们也乐此不疲,无论一天的劳动多么辛苦,总要拖家带口地去凑个热闹。渐渐地,一些手脚勤快、头脑活络的人家日子开始殷实起来。电视机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最难忘的是全村第一台电视机打开的一霎那,屋里屋外、地上地下,所有的眼睛都瞪圆了,所有的嘴巴都张大了,人们纷纷感叹着这个新鲜东西的神妙。从这个时候小丁村开始真正地富裕起来。转眼间又是十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小丁村的面貌进一步变化着。农田里已没了扶着犁,挥着镰刀忙着播种和收割的人们,替代它们的都是现代化的机械;在田间和小村里穿梭着忙于运输的也不再是清一色慢悠悠老牛车,拖拉机和三轮车取而代之成为主力;小村里时不时地闪现着一些染着发的、化着妆的、穿着超短裙、带着金项链的摩登女郎,你根本就说不准她是村里的还是城里的;人们对那种动不动就万人空巷的一窝蜂的大集体活动不再感兴趣,所有的业余时间和文化活动都集中在电视机前;小村的年轻人少了,一些有着远大理想的人通过考学跻身外面的世界,一些不甘寂寞的人也忙里偷闲,千方百计地要在外面谋得一席之地;衣锦还乡不再是令乡亲们称羡的事,家家都有点值得炫耀的出人头地的事。这样的生活一晃又是近十年。
跨越新的世纪,有中国特色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小丁村又是一次翻天覆地。土地承包30年给了农民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农业税的免征和农业补助的发放给农民卸下扛了千百年的重担,加上连年的风调雨顺,小村的日子已经是美到了极致。清一色的镶瓷平房加上红砖围墙,崭新的水泥公路,成行的绿化林带,小村的面貌,俨然一个新兴的文明生态村;饭店、网络、手机的普及,使小村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时尚,再也不是过去人类文明鞭长莫及的死角。邻里亲朋间由由过去的互帮互助、合伙经营,已经变成了互为雇工互为雇主,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宣告过时的理念彻底作废;每户人家数十亩地庄稼收入,各种打工和副业收入,普通人家动辙四、五万的净收入,其富足并不输于一般的城市家庭。
特别最近几年,在丁文杰书记的带领下,丁村人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2014年丁村建了新教学楼,解决了孩子就近上学的问题。2015上半年改造了老旧的自来水道,让乡亲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下半年把以前剩下的四条街道以及田间小道都修成了公路,并在各个街道安装了路灯,结束了小村几十年晚上摸黑走夜路的历史。2016年丁村村委会率先在临西县实现了集体土地承包,建起了几百个大棚,引进高科技农业技术,种植特色无污染蔬菜,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效益。
富裕了丁村人大部分都建起了新楼房,置办了彩电、空调、电脑等现代化家具,很多家还买了新汽车,来来往往,像城市一样繁华热闹。为了丰富乡亲的文化生活,村里特意购置了音响和锣鼓等乐器,并组建了小村舞蹈队,老年活动中心,以及流动图书馆。每到闲在的时候,村里便锣鼓喧天,歌声笑声不断,人们载歌载舞,来表达对如今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小丁村只是临西县改革开放后取得显著成就的一个缩影,也只是县里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但是它惊天动地的幸福变迁却充分折射出临西县人民政府进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在这些活生生的事实面前,即便是再尖刻的批评家,也要情不自禁地赞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成就。而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要忍不住要放声呐喊:生在中国真好,生在临西真好。有党和各级政府的英明领导,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们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和临西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