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淡菊如烟文集 > 穿越死亡的怀念

穿越死亡的怀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我坐下来敲打下列文字的时候,窗外飘着粘人的细雨。给外婆上坟回来,心情特别压抑,像窗外的雨,湿漉漉,凉丝丝的。外婆去世二十多年了,这是我头一回去给外婆上坟。外婆家住在40多里以外的邻县,以往都是母亲去上坟,帮我们兄妹的心意一并捎去。前夜,我梦见了外婆,外婆单足立在老屋的屋角处,在喊我回家。我想外婆了,很久以来一直想一篇文字来怀念我的外婆,只是内心总有些怯畏,怕自己不能回想起和外婆在一起的细碎的日子,怕自己无法用文字记录外婆久远模糊的故事,毕竟外婆在的时候我还太小,毕竟外婆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像一个尘封已久的箱子,知道里面装着重要的东西,过去的时间太长,竟不敢再开启这积满尘埃的箱盖,怕里面的东西已不是原来的模样或者早已灰飞烟灭。若不是今天去给外婆上坟,也许不知什么时候,我才有勇气打开这尘封的记忆。穿越洪荒,找寻迷失的记忆,却仿佛走进了团团迷雾,有些慌乱与惊恐,竟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寻找。

    车行驶在乡村的水泥路上,夹路是一片一片的油菜地和麦地,一畦儿黄一畦儿绿,间或几丛粉色桃花从某户人家的房前屋后旁弋而出,春色如此娇艳明媚,我却我心欣赏。我在想外婆离开我们有多久,有多远了。我问母亲,母亲竟也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我读初二那年的春天,也是油菜花开的时节,外婆离开了我们。关于外婆的记忆,最最深刻的就是外婆的那只拐脚,那个弯曲几近90度的身影,还有那口通州话。从我记事起,外婆就是个瘸子。外婆左腿是直的,右腿在膝盖处弯曲,几乎成直角。外婆走路时,总是右手拄一根拐杖,整个身子因为右腿的弯曲而弯曲匍匐,像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在上下颠簸,看上去特别吃力难受。我不知道,外婆的腿为什么会瘸,便问母亲。

    良久,母亲才一字一顿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听说是因为一场大火。”我心头猛地一怔,有些恐惧,又有些好奇,便追问起来,母亲似乎很不愿意去回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从母亲断断续续的话语中,我还是略知了一二。

    原来外婆家住在本县,外婆姓钱,是个独生女,家境还不错,从小被父母送去念私塾,所以外婆识字,算是个小家碧玉。外公家兄弟几个,穷得叮当响。外公便经人介绍入赘当招女婿。在过去,入赘当女婿是很没有地位的。但是外公勤俭持家,特别能干,日子过得挺好。当外婆生了两个儿子之后,他们的幸福生活遭到外公一同族兄弟的嫉恨,在一次口角之后,那兄弟便丧心病狂在一日凌晨给外婆家放了一把火,外婆从睡梦中惊醒,把两个孩子连同着火的被子从床上一同抱出放到门口的地里,这场大火把外公外婆苦心经营的家烧得所剩无几。两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没被烧死,却被吓丢了魂,醒来之后一个劲儿往自己睡的房间跑,尽管那房间只剩残垣断壁。算命先生说,睡着的孩子被抱出来了,灵魂还在房间里被烧死了,所以两个失魂落魄的孩子最终都夭折了。这场大火带给外婆惨痛的打击,外婆一病不起,三个月后外婆从病床上下来,右腿就再没能直起来。

    外公怕外婆触景生情,痛苦难堪,便带着外婆搬到几十里外的邻县。听说,外公外婆初到外县时,用几根毛竹撘了一间棚子,从此在那儿开始了新的生活。外公的坚毅和勤劳,让这个破碎的家重新在土地上站起来。后来外婆先后生了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舅排行老大,姨妈老二,二舅老三,我母亲老四,小舅最小。鬼使神差,我母亲后来又嫁到外公的家乡。听母亲讲了这些,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些似乎只有小说里的故事,却真真实实曾经发生在我外婆的身上。那些如烟往事,历经岁月的洗礼,早已淡淡如缕,只是一旦触碰,却缠绕于心,让心郁闷,难以呼吸。

    外婆、外公没有坟墓,他们的骨灰统一放在村里的“公墓”中,所谓的公墓就是一间六七十平方米的平房,屋子里分东西两块砌了大概十几排水泥柜子,每排水泥柜子有六层方格,每个格子大约50厘米见方大小。每排柜子前后相距不足一米。走进去,看到一排排摆放着骨灰的柜子,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钻过脊背,直达后脑勺,顿觉汗毛直起,心跳加速,头一回看到这阵势,有点腿发软了。我老家村子的公墓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坟茔相连,松柏掩映,良田环绕,似乎没这么阴森恐怖。母亲熟识外公外婆所在的位置,一进屋我就看不见她了,在母亲的招呼下,我才屏住气从第二排骨灰架后的走道穿过走到最里头,母亲指着第三排最西边的第三层格子说:“这是你外公、外婆的骨灰。”我微微仰头,只见小小的方格里摆放着两个大小一样的灰色瓷罐,瓷罐上印着红色的“双喜”瓷罐外面摆着塑料的花束、摇钱树、金元宝。母亲说,这些是她去年买来的。母亲在地上摆了水果和糕点,便开始在狭窄的空间里磕头,我也跪在草纸上给外公、外婆磕头,心里除了毛骨悚然,竟然想不到一句祷告或者问候悄悄对外公外婆说,匆匆磕完头,便往屋外走,那一排排的骨灰架上没有姓名,只有编号。有的主家在骨灰架前装了玻璃门,还上了锁;有的还在玻璃上贴了亡者的照片,写上死者的姓名;还有的用红色的布帘罩在架子上。我不敢细看,不敢用目光对接那些黑白照片上的目光,感觉每一个小方格里似乎都有精灵古怪的目光投射过来,我似乎听到了窸窸窣窣的窃窃私语,我故作镇定地跟母亲说话,跟守墓的老人搭讪,抢着把“包子袋”在骨灰堂前的水泥池里点燃。水泥池里满满的纸灰冒着热气,细雨飘飘洒洒,纸钱、“金锭”很快就化为灰烬,化作缕缕青烟飘飘悠悠、扶摇直上。我不知道,外公外婆是否有灵,是否看得见他们的女儿和外孙女来祭拜他们了。那个当年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已经人到中年了,他们还能认出来吗?我不敢多想、多看,很快地回到车上。我这就算给外公外婆上坟了吗?第一次给他们上坟,却惊恐万分,匆草了事。外公外婆会计较我的搪塞吗?我知道,他们不会的,他们曾经是那么爱他们的外孙女!

    对于外公的印象,几乎没有了,外公去世时,我才六七岁,模糊中好像记得外公瘦削而修长,是个腰板挺直的人。现在想来,有点像白鹿原的白嘉轩,威严而正直,克勤克俭的那种。这些也大凡是从母亲的回忆里感觉到的。母亲说外公这辈子省吃俭用,都留给儿女了,临死前五个儿女各得了一份“洋钱”和“铜板”

    关于外婆的记忆要明晰多了。小时候,父亲在北方的煤矿下井,母亲要下田挣工分,我和哥哥都被送到外婆家,由外婆不能下地的外婆照看。等我们上了小学,母亲有几年去了父亲的煤矿,外婆便来我家照顾我和哥哥。关于外婆的记忆,大都都留在我小学四五年级的年光里。外婆不能下地,主要为我们兄妹洗衣做饭。外婆烧火做饭时,从灶膛的矮凳到锅台,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是及其费劲的。特别是炒菜时,外婆必须左腿单立,那弯曲的右腿高高抬起,小脚挤在灶边的砖头缝里稍稍助力。一边炒菜,身子在轻轻晃动,逢到要到水缸里舀水,外婆就左脚用力一转,左手抓紧缸边,右脚使劲踮起,然后用右手摇摇晃晃舀起半瓢水,再借助左脚的力气,转过身子,把水倒进锅里。逢到这时,我和哥哥若是看见,总抢着帮外婆去舀水。尽管这样费力,我们每天三餐都能准时吃到外婆做的饭,每次中午回来,外婆已把饭菜盛在桌上,吃好我们就去学校。

    外婆晒衣服时最叫我们心惊胆颤,拐杖靠在墙壁上,一手抓着墙边的晾衣绳,一手抓住衣服抖几下,把衣服挂上去。而那条右腿就悬在空中,偶尔也贴在墙上做一把劲。有一次,外婆抓的绳子被从墙上拽下来了,外婆一屁股摔在地上,还是邻居把她扶回家的。后来外婆晒衣服时不再抓绳子,而是扶住墙或者抓紧拐杖。

    晚上,我喜欢睡在外婆的脚头,外婆的右腿伸不直,也摆不平,所以睡觉时右腿弯曲处总要垫一个圆枕头。这个圆枕头不管去哪里她都会带在身边,宝贝似的不让我们碰。外婆去世后我才听母亲说,外婆把自己攒的钱都缝在这个垫腿的圆枕头里。外婆去世后,母亲拆开枕头,发现里面还有一百多元钱,大都是十元、五元发黄的票子。外婆特别节约,天黑了,总怕我们点灯耗煤油,所以早早把我们赶上铺。黑暗里,外婆坐在床头,被子上摆两只干瓢,瓢里装的棉花。外婆一边“唱书”一边摸索着撕棉花,棉籽去掉,棉花后来做了棉衣、棉鞋给我们穿。“唱书”是外婆最乐意的事,只要我们问到她念书的事,外婆就翻来覆去地给我们讲。听外婆说,她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后来读大大学中庸才辍学回家干农活。每天我们躺下,外婆就给我们“唱书”“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外婆用她的通州方言津津有味地吟诵,我们听来就像在唱书。童年,我其实听不太懂外婆念的什么,唱的什么,但是我每晚都是枕着外婆的诗书吟唱入梦的。外婆用她的方式,陪伴她的外孙和外孙女,让黑夜并不寂寞、冷清,让我们的童年曾经一度书香满怀。

    常常夜里梦到外婆,每一次外婆都在老屋的东角边,左腿单立,右脚随身子抬起靠在拐杖上,我看不清她的脸,只听见她用苍老粗犷的声音在喊:“红红,家来啦!”我小学的时候,放了晚学是没有家庭作业的,一放学,便跟着哥哥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屋后的胡桑田里或者河边玩,拔茅针,掏蜜蜂,挖芦根,摸田螺,村子里总有无数好玩的事儿在等着我们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有一回,小伙伴们吵架、打架了,邻居的一个大孩子,抓了一块碎玻璃扔过来,哥哥躲闪不及,玻璃砸到额头,鲜血直流。外婆听到我喊叫,拐杖也没来得及拿就一颠一摇地赶来,外婆拽着哥哥往家跑,好几次差点摔下来。外婆一边给哥哥清洗伤口、擦紫药水,一边哭着骂我们:“你们这么厌(方言称调皮、淘气为“厌”),婆婆没本事带你们了,我要让人带信叫你妈妈家来”从来没见外婆这么伤心、这么生气过,吓得我们边哭边连连认错。哥哥的额角后来留下一道浅浅的伤疤,这伤疤也一直长在外婆的心里。

    关于外婆的记忆,似乎总那么琐碎,那么零散。记得我流鼻涕时,外婆用粗糙的手捏着我的鼻子一擤,鼻涕擦在她的旧围裙上;记得,冬天我的脸皲得发红,外婆托人买了一盒百雀羚,每天早晨洗好脸帮我抹一层,那时觉得外婆的手好软好香;记得,我和哥哥把卖鸡蛋的钱买了小人书,外婆佯装生气地用拐杖敲我的屁股,没等她敲到,我早就溜远了;记得外婆把我们挖回的芦根煮汤,我们喝得又甜又爽;记得母亲回来了,送外婆回家,外婆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背靠着刚绑的高高竖起的扁担,怀里抱着她的圆枕头。自行车在前面跑,我们在后面追,外婆一个劲儿向我们挥手:“别跑啦,别跑啦,婆婆过些天再来”后来,外婆就很少来了,似乎只有每年元宵节,母亲才把外婆接来住几天。再后来,我和哥哥都去乡里读寄宿制初中,更是很少看见外婆了。只是暑假里我们会去看看外婆,外婆一个人生活,我和哥哥去了也只是住在舅舅家,跟表哥、表姐玩的时间更多一些。我们每次去,外婆都要下凉粉给我们吃,外婆有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一块一块白色的“粉坨子”(其实是蚕豆粉干),烧半锅开水,外婆把粉坨子碾碎撒进去,边撒边搅拌,等锅里的糊厚了,凉了,就变成半透明的凉粉了。有时候,外婆也会冲得很薄很薄,加上糖,让我们喝一喝,那味道就是外婆的味道,甜甜的,暖暖的,一碗喝下去,头顶直冒汗,十分过瘾。再后来,外婆突然有一天就离开了我们,没等她的外孙、外孙女长大、挣钱买东西给她吃,就匆匆离开了。

    外婆出殡那天,我哭得死去活来,以至未能坐上拖拉机去给外婆送葬。我答应过外婆,等我长大了挣了钱要给外婆买好吃的,买新衣服还要买一根漂亮的拐杖,可是外婆没等我去孝敬她,她就不告而别而且一去不返了。因为内心的歉疚与不安,这些年来一直没去给外婆上坟,像一道伤疤,不敢去揭开,怕面对刻骨的痛。外婆住的两间草屋早就拆掉了,我以为外婆会有一垄黄土的遮蔽,会有一棵松柏荫护,至少长眠在泥土之下。从未想到,外婆和外公就在这个几十平米的公墓的一个小方格里,就连一束鲜花,一袋水果也无处摆放,让我觉得如此的惧怕和陌生。或许,外公外婆能和若多熟识的乡邻在一起并不寂寞;或许,外公、外婆早已转世轮回成我不相识的人;或许,生死之间就是一道深渊,一旦越过从此天各一方、形同陌路那些回不去的过去,其实不必回去,如烟而去的不是往事而是生命的万劫不复。

    生命如此诡异,生与死近在咫尺又天涯西东。想念的时候,外婆就在心里;遗忘的时候,外婆远在无际。只有在梦里,一次次看到外婆单立的身影,一次次听到外婆呼唤我的乳名。外婆,你到底在哪里?在公墓的小方格里,还是在地府之国?在永恒的天空,还是重返了人世?可你终究还是要回到我的心里,我在心里给你留着永恒的空间。

    敲打这些真实的文字,几回回眼眶湿润这穿越死亡的怀念,温暖而哀伤。外婆,你若有灵,请回到我的梦里,再次喊我的乳名。

    写于2013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