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月底,秋意正浓。南通市小学语文教师读书会在通师三附举行,跟以往的活动不同,这次展示的课堂都是以“秋”为主题的专题性文化课程,三峡之秋小露珠在阅读感悟中感受秋的瑰丽;秋天的雨秋天的画听听,秋的声音在阅读欣赏中寻觅秋的音韵;我是一片小落叶秋天的歌在表达与创作中抒发对秋的热爱。坐在课堂里,听老师和孩子们诵读描摹秋天的诗文,想象秋天的图画,分享对秋的感悟,忽然觉得秋天真美啊!
看看,秋天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
听听,秋天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着翅膀
“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
诵诵,秋的轮回——
“秋雨连绵
落叶翩翩
渐渐融进泥土
开始新生的冬眠。
当春天来临
枝头又绽出新绿
在叶子的轮回中
大树又多了一圈年轮。”
一首首诗歌,一篇篇美文,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秋、品味秋、赞美秋。“秋”这个季节的骄子在文字里闪闪发光,在言语里熠熠生辉。“秋”活在一串串美丽的诗行里,孩子动情在文字的美丽里,而我也似乎被这些文字,被课堂里的秋意点燃,像秋风中的一株高粱,有些醉态,心里却明明白白。我明白,我若是高粱,我应该在田野被欣赏,被咏叹,被爱抚,而不是躺在文字里沉醉。
这样的主题阅读指导,这样的专题阅读课堂,或许是无可厚非的,至少,用这样的方式提醒着秋的存在,赞叹着季节的美好。至少,孩子们在文字里触摸到大自然的脉络,倾听着生命的呼吸。只是,欣赏秋的图画,聆听秋的声音,吟唱秋的歌谣,孩子们哪,是否真的、真的感受到秋天切肤的美、萧瑟的痛和季节馈赠的温暖?其实,有些图画不只是用眼睛去看的;有些声音,不只是用耳朵去听的;有些歌,不只是用喉咙去唱的,秋意浓、秋果硕、秋日私语、秋之野趣,都是要用心去体验的。当我们终日把孩子关在教室里,用书本、作业、试卷的围城将孩子们层层圈住,秋天其实已经陌生,已经僵死在诗文里。如果,我们的教育可以生活化,如果我们的课堂可以开放化,如果孩子们能真正走进自然、走进秋天,走进季节的深处,用心与自然对话,用心去发现美、感悟美,用真情去讴歌生命的伟大、自然的神奇,课堂将不再圉于陈旧的文字,生命将不再困于课堂的禁锢,秋天的歌吟将在田野中随轻风流淌。当我们用文字、用诵读去诠释一个季节的时候,不如用目光和体肤去解读自然的温度。
在某一课最后,老师播放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熟悉的旋律,温润如玉的歌词,似乎从遥远的地方飘来——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这是一片失落在歌声里的田野,曾经那个希望的田野,如今矗立着钢筋水泥浇筑的工厂、楼房,小河沉淀赭黑色的污浊,秸秆焚烧的烟雾缭绕着喧闹然而,秋天依然年年如约而至,带来成熟与丰收,也带来萧瑟与寒意。只是,匆忙的脚步不愿与秋风随行,迷茫的目光不会为秋色凝注。是的,秋天一直都在,不是在诗文里,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已经失去了敏锐的目光和敏感的心。季节的变迁,我们早已不太在意、在乎,除了偶尔闻到一缕桂香,来声感叹;除了,某个清晨,秋风起了,急着翻箱倒柜找秋装,而轻叹一声:秋天来了!
童年的秋天呢?那个一碧如洗的天空,那片缤纷绚烂的田野,那些在田野里奔跑的孩子们呢?我把秋天遗落在童年的乡野里,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韶光,却一回回感叹、回忆。今天的孩子,把秋天熨帖在书本里,看不见的色彩,听不见的虫吟,却一遍遍地赞颂、描摹。
两个半天的活动,之于课堂,之于秋天,之于教育,尽是些零碎的感慨与感叹,如同游弋在溪水中的小鱼儿,明明清晰可见,掬一捧,却难以捕捉到鲜活的一尾,只有流水穿过指缝,濡湿了眼睛,濡湿了心房。只有那么一节课中的那一首小诗,如一尾小鱼,游进了我的心里,那尾鳍掀起了阵阵涟漪——
“落叶(林良)
落叶
你别难过
你虽然干干黄黄
我永远记得你
嫩嫩绿绿的样子。”
听孩子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小诗,我的眼眶竟然湿润了。童年已经远去,当青春不再,当年华老去,当容颜如落叶干枯,别难过,总有人会记得我们最初的模样,生命的年轮在秋天长大。感叹之余,我会捡拾起被生活遗落的秋天,就像捡起一片鲜艳的红叶,夹在厚厚的树叶里,等待每一次的翻阅,每一次的感动。
(如烟写于2013年10月30日)
十月底,秋意正浓。南通市小学语文教师读书会在通师三附举行,跟以往的活动不同,这次展示的课堂都是以“秋”为主题的专题性文化课程,三峡之秋小露珠在阅读感悟中感受秋的瑰丽;秋天的雨秋天的画听听,秋的声音在阅读欣赏中寻觅秋的音韵;我是一片小落叶秋天的歌在表达与创作中抒发对秋的热爱。坐在课堂里,听老师和孩子们诵读描摹秋天的诗文,想象秋天的图画,分享对秋的感悟,忽然觉得秋天真美啊!
看看,秋天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
听听,秋天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着翅膀
“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
诵诵,秋的轮回——
“秋雨连绵
落叶翩翩
渐渐融进泥土
开始新生的冬眠。
当春天来临
枝头又绽出新绿
在叶子的轮回中
大树又多了一圈年轮。”
一首首诗歌,一篇篇美文,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秋、品味秋、赞美秋。“秋”这个季节的骄子在文字里闪闪发光,在言语里熠熠生辉。“秋”活在一串串美丽的诗行里,孩子动情在文字的美丽里,而我也似乎被这些文字,被课堂里的秋意点燃,像秋风中的一株高粱,有些醉态,心里却明明白白。我明白,我若是高粱,我应该在田野被欣赏,被咏叹,被爱抚,而不是躺在文字里沉醉。
这样的主题阅读指导,这样的专题阅读课堂,或许是无可厚非的,至少,用这样的方式提醒着秋的存在,赞叹着季节的美好。至少,孩子们在文字里触摸到大自然的脉络,倾听着生命的呼吸。只是,欣赏秋的图画,聆听秋的声音,吟唱秋的歌谣,孩子们哪,是否真的、真的感受到秋天切肤的美、萧瑟的痛和季节馈赠的温暖?其实,有些图画不只是用眼睛去看的;有些声音,不只是用耳朵去听的;有些歌,不只是用喉咙去唱的,秋意浓、秋果硕、秋日私语、秋之野趣,都是要用心去体验的。当我们终日把孩子关在教室里,用书本、作业、试卷的围城将孩子们层层圈住,秋天其实已经陌生,已经僵死在诗文里。如果,我们的教育可以生活化,如果我们的课堂可以开放化,如果孩子们能真正走进自然、走进秋天,走进季节的深处,用心与自然对话,用心去发现美、感悟美,用真情去讴歌生命的伟大、自然的神奇,课堂将不再圉于陈旧的文字,生命将不再困于课堂的禁锢,秋天的歌吟将在田野中随轻风流淌。当我们用文字、用诵读去诠释一个季节的时候,不如用目光和体肤去解读自然的温度。
在某一课最后,老师播放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熟悉的旋律,温润如玉的歌词,似乎从遥远的地方飘来——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这是一片失落在歌声里的田野,曾经那个希望的田野,如今矗立着钢筋水泥浇筑的工厂、楼房,小河沉淀赭黑色的污浊,秸秆焚烧的烟雾缭绕着喧闹然而,秋天依然年年如约而至,带来成熟与丰收,也带来萧瑟与寒意。只是,匆忙的脚步不愿与秋风随行,迷茫的目光不会为秋色凝注。是的,秋天一直都在,不是在诗文里,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已经失去了敏锐的目光和敏感的心。季节的变迁,我们早已不太在意、在乎,除了偶尔闻到一缕桂香,来声感叹;除了,某个清晨,秋风起了,急着翻箱倒柜找秋装,而轻叹一声:秋天来了!
童年的秋天呢?那个一碧如洗的天空,那片缤纷绚烂的田野,那些在田野里奔跑的孩子们呢?我把秋天遗落在童年的乡野里,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韶光,却一回回感叹、回忆。今天的孩子,把秋天熨帖在书本里,看不见的色彩,听不见的虫吟,却一遍遍地赞颂、描摹。
两个半天的活动,之于课堂,之于秋天,之于教育,尽是些零碎的感慨与感叹,如同游弋在溪水中的小鱼儿,明明清晰可见,掬一捧,却难以捕捉到鲜活的一尾,只有流水穿过指缝,濡湿了眼睛,濡湿了心房。只有那么一节课中的那一首小诗,如一尾小鱼,游进了我的心里,那尾鳍掀起了阵阵涟漪——
“落叶(林良)
落叶
你别难过
你虽然干干黄黄
我永远记得你
嫩嫩绿绿的样子。”
听孩子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小诗,我的眼眶竟然湿润了。童年已经远去,当青春不再,当年华老去,当容颜如落叶干枯,别难过,总有人会记得我们最初的模样,生命的年轮在秋天长大。感叹之余,我会捡拾起被生活遗落的秋天,就像捡起一片鲜艳的红叶,夹在厚厚的树叶里,等待每一次的翻阅,每一次的感动。
(如烟写于2013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