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之一:始料不及的感动
湖南,伟人故居,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红色之旅,未出行前,在我的理解中,这些词汇是这次潇湘行最核心的内容,所以,行程表中没有风景宜人的“张家界”亦没有充满着浓郁乡情的“凤凰古城”纯粹的“革命教育路线”而我,却不能不去,因为,我应该还算是位“要求上进”的青年。
飞机着陆在长沙的黄花机场,年轻敬业且能说会道的导游,舒适的四星级宾馆,连陪同的都是旅游公司的老总,让我体会到了由单位最高级别行政领导带队出行的优越性,这的确是个很讲究“规格”的社会,现实得纯粹,不过,却也弥补了旅程线路在预留我心里的遗憾。
带着不全然是被动的情绪开始了行程,虽然脑海中隐约闪现着“枯燥”但是,这块土地毕竟留下了伟人们曾经的足迹,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驱们浴血战场的壮烈,离今天并不久远,不该遗忘,也不能遗忘,越是生活得悠闲舒适越需要时时记起,所以,这一路,怀着一份庄重的肃穆而来。而事实上,湖南,不仅仅是红色的,除却政治和军事外,它同时还让我感受到了一份温暖而真实的情感,一份似湘江水般,不激越却无限绵延的文化底蕴,这让我很意外。
远眺橘子洲头,是整个行程中的第一个安排。江水很澄澈,至少与黄浦江的混浊的相比而言,它是澄澈的。远处不断有翻卷着的浪花,瞬间绽放又瞬间消失,为荡漾的波涛镶上了一道道白色的皱褶,犹如蓝绿色裙摆上秀气的小花,在一望无垠的壮阔中,平添了一份灵动和隽秀。江面上传来的阵阵清风,不时消解着难耐的暑气,无怪乎古人会留下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联“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据说,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七次到橘洲附近湘江水域游泳,他站在橘子洲头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而这番雄心壮志,最终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橘子洲是一幅风景宜人的画,因为它与层峦耸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及岳麓山大学城相邻,所以它浸润了湖湘文化,充满着灵气。橘子洲,也是一座承载和延续了历史的桥,它见证了千年前岳麓书院莘莘学子的数载寒窗;见证了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豪情壮志;也见证了长沙开埠后从贫瘠走向繁荣的历史。
“发思古幽情,主大地沉浮。”这是橘子洲带给我的活生生的意象。此刻,我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胸中虽无伟人的豪情,但是却真切感受到了这份宽阔和豁达,于是我释然着昨日熟悉环境中,习以为常的浮躁和喧嚣,在穿越时空的遐思中,怀念着,思恋着,如此恬淡而平和。
车行驶过横跨橘子洲的大桥,就进入了湖南师范大学校区,与这全国唯一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相毗邻的,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满庭的参天树木,是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象征,这郁郁葱葱更是绵延不尽的文化传承的象征。读着一块块碑文,小心翼翼地将目光掠过那四道并不在同一中轴线的门框,导游那官方而公式化的表情和讲解,渐渐淡远出我的视听,我兀自翻滚着思绪,穿越着岁月的经年,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正门匾额上“嶽麓书院”四个笔锋苍劲的字,是宋真宗赵恒御赐手笔,从“嶽”字的书写上,就能感受到一份学海苦作舟的坚韧毅力;穿越第三道门,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也是当时著名学者来书院讲学的学堂,如今的一桌一椅一壶虽都是赝品,但是我眼前仿佛能生动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寂静中,莘莘学子垂首聆听的神情,肃穆而虔诚。学府很静,与一般旅游景点的喧嚣截然不同,缓缓踱步在葱翠庇护的长廊,赏读着墙上那一幅幅工整的小楷,中华文化精粹的馥郁芬芳漫溢心怀,自豪中夹杂着隐约的遗憾,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感怀。
一样的曲径通幽,一样的风声鸟语,当我默默伫立在此的时候,总感觉有种无法挥去的感动在奔涌,是因为隐约浮掠却无法捕捉的章句?还是因为这沉沉的文化氛围密密的包围?一种握在手又擦肩的虔心和虔诚,一种忽而混迟忽而清晰的状态,纠缠折磨着我,而我却不能诉诸于他人。或许有人能懂,有人能用他更敏锐的感觉,运用我能理解的语言,指点我的迷津,我是如此强烈的渴望与依附这份从容、睿智和洞悉,在缓缓拾阶而上过程中,聆听并感悟。只是此刻,我却只能独自参悟,独自承受这份精神折磨,用尽力气去参悟这份无法真正企及的深厚。
这是潇湘之行的第一天,第一站。这洋溢着“红色情结”的黄土地,没有诗情画意,没有幽怨缠绵,却也给了我这样一份意外和欣喜,在我心底轻轻却有力地撼动了一份情怀,这是让我始料不及的。
之二:只道是寻常
“别去评说伟人之间的是是非非,只要记取伟人的精神,学习伟人的宽广胸怀,这才会真正令我们受益的。”在一整天纯粹的红色行程之后,一位同行的领导这样对我说,他的语气沉稳而平和。这一整天所见所闻,所有伟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是非曲折,在我心里未留下多少痕迹,惟独这句话,却让我深深记住了。
对历史,尤其是政治冲突激烈的历史,我一直都有种潜意识的抗拒,反而是那些伟人的寻常琐事,倒能让我感念。无论是在瞻仰毛主席、刘少奇的铜像时,还是在参观两位伟人的故居时,抑或是步行在主席当年居住过的滴水洞,一直闪现在我脑海中最真实的念头是:伟人,其实也只是凡人,只是他们的爱恨情仇与政治牢牢绑系在一起,而且渐渐习以为常成一种生活的常态,连同他们的亲人、爱人、朋友都无法摆脱同样的宿命。所以,此刻他们之间所有的是非曲折,只如夏日轻浅的风,微微浮掠过我眼前,就转瞬消失,倒是他们那些和凡人无几的情感,那深情,那困惑,那无奈,让我感动着不能忘怀。
参观刘少奇的故居,一个不大的四和院,院前是湖院后是山,此被称为风水学上的“前有照后有靠,四面青山环绕”正所谓地杰人灵。正是荷花亭亭玉立,香远益清的时节,池塘里的荷或是才露尖尖角,或是在恬娴中静静绽放着,默默远眺着那四合院里21间半的平房。随着导游的讲解,我逐个走过一间间屋子,最终驻足在刘少奇母亲生前住过的房间。屋内的摆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靠东面的墙上,挂着刘少奇母亲的遗像,靠墙角放着一部年代久远的纺车。停留在遗像前,同行的旅客纷纷感叹刘少奇和他母亲的相像程度。据说,这张照片曾随刘少奇征战南北多年,他过世后,人们从他枕下取出了这张手绘的遗像。看来,母亲是对刘少奇一生影响很大的人,母亲也一直是他的精神和情感支柱,这个普通的中国妇女,在丈夫离开她和六个尚年幼的孩子那刻起,默默扛起了所有的家庭重担,用中国妇女特有的坚忍和顽强,在抚养孩子成人的同时,连同她的毅力一起留给了她的孩子,而自己终于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刘少奇,曾经一度是中国第一领导人,而褪去所有的光环,他,只是一个深爱着母亲的孝子,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对母亲,他惟有无法弥补的亏欠和内疚,所以那照片一直跟随了他那么多年,直到他走到人生的尽头。这,是就是一份真实而质朴的情感,一份儿子对母亲永远的牵念和眷恋,这份情意如此温暖,如此感人。
从刘少奇故居到主席铜像纪念广场,不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山路有些颠簸,但是关于主席铜像运抵湖南,那些神奇的传说,虽不是第一次听说,如今重温,依旧让我的思绪随着山路一起,再次起起伏伏。对于正史,因为觉得过于呆板,所以我总是提不起兴趣,而那些流传在民间,被寻常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却对我有种独特的吸引力。这样故事,在我看来,更接近真实,因为真实,所以丝缕渗透着真挚的情感,轻轻叩动我的心弦。当年主席的铜像在运送至韶山的路途中,检修完好的运送卡车却意外在途中“抛锚”地点在江西境内,主席曾经战斗多年的地方,也是他革命战友和妻子贺子珍的故乡,有人说:“这是主席当年奋斗了多年的地方,主席想停一停再走。”第二天“抛锚”的卡车未经过任何的修理,却意外的恢复了正常。主席的铜像被护送到纪念广场的时候,漫山的杜鹃在不属于它们的花季里,盛然齐放,主席的铜像上的红布被掀开的霎那,天上同时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奇异景象。这些至今都无法解释的奇相,一直都生动地流传着,说明了中国老百姓对主席比海更深、比天更高的情感。这情感,是一份永远的怀念,永远的崇敬。
主席其实也是一个凡人,他的情感,让我更感受到他亲切而真实的一面。导游说“不到滴水洞,就不能算到过韶山。”说完,她自己也为这番招牌式的广告打趣道:“一般都喜欢这样说。”当年,主席是准备带着江青同往的,只是江青最终未随主席同行。她提出的两个苛刻的条件,彻底破灭了主席最后一丝希望和期待,可是,在滴水洞,仍准备了江青的卧室、浴室,那浴室的瓷砖是翠绿色的,据说,当时的瓷砖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可是因为江青喜欢翠绿色,所以这些瓷砖是当时特意从前苏联运来的。而主席在离开滴水洞的时候,踌躇着迟迟不愿上车,在抽完一支烟后,他上车的瞬间说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该来的都来了么?不该来的一个都没来。”隐约的怅然和遗憾,应该是这话语外的另一种意境。可见,江青在主席心目中的地位。
江青,一个我找不到合适词语形容的女子,一个不能重视也不容忽视的女子,很多的无法确定和无从考证,让她的遭遇多少带上了些神秘的色彩。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站在一个不带任何政治情感色彩,一个完全中立的立场上评说,她的故事是一道无法全然破解的谜,令人充满好奇,她的爱情是一首绚丽的诗,她用女人的心思甚至和手段牢牢捍卫着属于她的情感。一种探究心理的作祟,也是因为她的所作所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左右了几位伟人的命运,而这些伟人,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如此的崇高和伟大,所以,她,似乎是个罪人,可是,她,似乎又满腹委屈,她,依旧是动荡政治时局的牺牲品,尽管,为她掘墓并最终埋葬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关于江青的文字不多,一位陌生的游客不以为然地说:“那样的时代,谁敢写她啊,怕言过其词了,影响了伟人的清誉,写得不深刻,又无法采信于人。”的确,那样的年代,我们没有经历过,想象永远不能代替那时那景,我们无权去评说他们的得失功过,所以,随行领导的那句话,取代了我今天行程的其他收获,在我心里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这便是原因所在。
今天的行程,因为很多的故事和传说,稀释了原本想象中的枯燥和乏味。最能牵动我的,依旧是情感,亲情,友情和爱情。情感不因地位的高低而产生贵贱之分的,凡人和伟人,他们的感情一样的澄澈,一样的温暖。我们都有对真情的渴求和向往,在能或不能间取舍着,而我也习惯在这样的感情中,感动并迷失自己,这,大概就是朋友们习惯用“过于感性”来形容我的真正原因,就算是革命老区浓郁的红色情感和政治色彩,依然丝毫动摇也渲染不了我。所以,穿越时空和距离,我的牵挂依旧不时萦绕着,留一份短暂而专注的想念,给自己认为值得的人,是一种幸福和满足。
之一:始料不及的感动
湖南,伟人故居,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红色之旅,未出行前,在我的理解中,这些词汇是这次潇湘行最核心的内容,所以,行程表中没有风景宜人的“张家界”亦没有充满着浓郁乡情的“凤凰古城”纯粹的“革命教育路线”而我,却不能不去,因为,我应该还算是位“要求上进”的青年。
飞机着陆在长沙的黄花机场,年轻敬业且能说会道的导游,舒适的四星级宾馆,连陪同的都是旅游公司的老总,让我体会到了由单位最高级别行政领导带队出行的优越性,这的确是个很讲究“规格”的社会,现实得纯粹,不过,却也弥补了旅程线路在预留我心里的遗憾。
带着不全然是被动的情绪开始了行程,虽然脑海中隐约闪现着“枯燥”但是,这块土地毕竟留下了伟人们曾经的足迹,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驱们浴血战场的壮烈,离今天并不久远,不该遗忘,也不能遗忘,越是生活得悠闲舒适越需要时时记起,所以,这一路,怀着一份庄重的肃穆而来。而事实上,湖南,不仅仅是红色的,除却政治和军事外,它同时还让我感受到了一份温暖而真实的情感,一份似湘江水般,不激越却无限绵延的文化底蕴,这让我很意外。
远眺橘子洲头,是整个行程中的第一个安排。江水很澄澈,至少与黄浦江的混浊的相比而言,它是澄澈的。远处不断有翻卷着的浪花,瞬间绽放又瞬间消失,为荡漾的波涛镶上了一道道白色的皱褶,犹如蓝绿色裙摆上秀气的小花,在一望无垠的壮阔中,平添了一份灵动和隽秀。江面上传来的阵阵清风,不时消解着难耐的暑气,无怪乎古人会留下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联“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据说,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七次到橘洲附近湘江水域游泳,他站在橘子洲头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而这番雄心壮志,最终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橘子洲是一幅风景宜人的画,因为它与层峦耸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及岳麓山大学城相邻,所以它浸润了湖湘文化,充满着灵气。橘子洲,也是一座承载和延续了历史的桥,它见证了千年前岳麓书院莘莘学子的数载寒窗;见证了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豪情壮志;也见证了长沙开埠后从贫瘠走向繁荣的历史。
“发思古幽情,主大地沉浮。”这是橘子洲带给我的活生生的意象。此刻,我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胸中虽无伟人的豪情,但是却真切感受到了这份宽阔和豁达,于是我释然着昨日熟悉环境中,习以为常的浮躁和喧嚣,在穿越时空的遐思中,怀念着,思恋着,如此恬淡而平和。
车行驶过横跨橘子洲的大桥,就进入了湖南师范大学校区,与这全国唯一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相毗邻的,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满庭的参天树木,是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象征,这郁郁葱葱更是绵延不尽的文化传承的象征。读着一块块碑文,小心翼翼地将目光掠过那四道并不在同一中轴线的门框,导游那官方而公式化的表情和讲解,渐渐淡远出我的视听,我兀自翻滚着思绪,穿越着岁月的经年,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正门匾额上“嶽麓书院”四个笔锋苍劲的字,是宋真宗赵恒御赐手笔,从“嶽”字的书写上,就能感受到一份学海苦作舟的坚韧毅力;穿越第三道门,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也是当时著名学者来书院讲学的学堂,如今的一桌一椅一壶虽都是赝品,但是我眼前仿佛能生动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寂静中,莘莘学子垂首聆听的神情,肃穆而虔诚。学府很静,与一般旅游景点的喧嚣截然不同,缓缓踱步在葱翠庇护的长廊,赏读着墙上那一幅幅工整的小楷,中华文化精粹的馥郁芬芳漫溢心怀,自豪中夹杂着隐约的遗憾,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感怀。
一样的曲径通幽,一样的风声鸟语,当我默默伫立在此的时候,总感觉有种无法挥去的感动在奔涌,是因为隐约浮掠却无法捕捉的章句?还是因为这沉沉的文化氛围密密的包围?一种握在手又擦肩的虔心和虔诚,一种忽而混迟忽而清晰的状态,纠缠折磨着我,而我却不能诉诸于他人。或许有人能懂,有人能用他更敏锐的感觉,运用我能理解的语言,指点我的迷津,我是如此强烈的渴望与依附这份从容、睿智和洞悉,在缓缓拾阶而上过程中,聆听并感悟。只是此刻,我却只能独自参悟,独自承受这份精神折磨,用尽力气去参悟这份无法真正企及的深厚。
这是潇湘之行的第一天,第一站。这洋溢着“红色情结”的黄土地,没有诗情画意,没有幽怨缠绵,却也给了我这样一份意外和欣喜,在我心底轻轻却有力地撼动了一份情怀,这是让我始料不及的。
之二:只道是寻常
“别去评说伟人之间的是是非非,只要记取伟人的精神,学习伟人的宽广胸怀,这才会真正令我们受益的。”在一整天纯粹的红色行程之后,一位同行的领导这样对我说,他的语气沉稳而平和。这一整天所见所闻,所有伟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是非曲折,在我心里未留下多少痕迹,惟独这句话,却让我深深记住了。
对历史,尤其是政治冲突激烈的历史,我一直都有种潜意识的抗拒,反而是那些伟人的寻常琐事,倒能让我感念。无论是在瞻仰毛主席、刘少奇的铜像时,还是在参观两位伟人的故居时,抑或是步行在主席当年居住过的滴水洞,一直闪现在我脑海中最真实的念头是:伟人,其实也只是凡人,只是他们的爱恨情仇与政治牢牢绑系在一起,而且渐渐习以为常成一种生活的常态,连同他们的亲人、爱人、朋友都无法摆脱同样的宿命。所以,此刻他们之间所有的是非曲折,只如夏日轻浅的风,微微浮掠过我眼前,就转瞬消失,倒是他们那些和凡人无几的情感,那深情,那困惑,那无奈,让我感动着不能忘怀。
参观刘少奇的故居,一个不大的四和院,院前是湖院后是山,此被称为风水学上的“前有照后有靠,四面青山环绕”正所谓地杰人灵。正是荷花亭亭玉立,香远益清的时节,池塘里的荷或是才露尖尖角,或是在恬娴中静静绽放着,默默远眺着那四合院里21间半的平房。随着导游的讲解,我逐个走过一间间屋子,最终驻足在刘少奇母亲生前住过的房间。屋内的摆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靠东面的墙上,挂着刘少奇母亲的遗像,靠墙角放着一部年代久远的纺车。停留在遗像前,同行的旅客纷纷感叹刘少奇和他母亲的相像程度。据说,这张照片曾随刘少奇征战南北多年,他过世后,人们从他枕下取出了这张手绘的遗像。看来,母亲是对刘少奇一生影响很大的人,母亲也一直是他的精神和情感支柱,这个普通的中国妇女,在丈夫离开她和六个尚年幼的孩子那刻起,默默扛起了所有的家庭重担,用中国妇女特有的坚忍和顽强,在抚养孩子成人的同时,连同她的毅力一起留给了她的孩子,而自己终于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刘少奇,曾经一度是中国第一领导人,而褪去所有的光环,他,只是一个深爱着母亲的孝子,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对母亲,他惟有无法弥补的亏欠和内疚,所以那照片一直跟随了他那么多年,直到他走到人生的尽头。这,是就是一份真实而质朴的情感,一份儿子对母亲永远的牵念和眷恋,这份情意如此温暖,如此感人。
从刘少奇故居到主席铜像纪念广场,不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山路有些颠簸,但是关于主席铜像运抵湖南,那些神奇的传说,虽不是第一次听说,如今重温,依旧让我的思绪随着山路一起,再次起起伏伏。对于正史,因为觉得过于呆板,所以我总是提不起兴趣,而那些流传在民间,被寻常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却对我有种独特的吸引力。这样故事,在我看来,更接近真实,因为真实,所以丝缕渗透着真挚的情感,轻轻叩动我的心弦。当年主席的铜像在运送至韶山的路途中,检修完好的运送卡车却意外在途中“抛锚”地点在江西境内,主席曾经战斗多年的地方,也是他革命战友和妻子贺子珍的故乡,有人说:“这是主席当年奋斗了多年的地方,主席想停一停再走。”第二天“抛锚”的卡车未经过任何的修理,却意外的恢复了正常。主席的铜像被护送到纪念广场的时候,漫山的杜鹃在不属于它们的花季里,盛然齐放,主席的铜像上的红布被掀开的霎那,天上同时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奇异景象。这些至今都无法解释的奇相,一直都生动地流传着,说明了中国老百姓对主席比海更深、比天更高的情感。这情感,是一份永远的怀念,永远的崇敬。
主席其实也是一个凡人,他的情感,让我更感受到他亲切而真实的一面。导游说“不到滴水洞,就不能算到过韶山。”说完,她自己也为这番招牌式的广告打趣道:“一般都喜欢这样说。”当年,主席是准备带着江青同往的,只是江青最终未随主席同行。她提出的两个苛刻的条件,彻底破灭了主席最后一丝希望和期待,可是,在滴水洞,仍准备了江青的卧室、浴室,那浴室的瓷砖是翠绿色的,据说,当时的瓷砖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可是因为江青喜欢翠绿色,所以这些瓷砖是当时特意从前苏联运来的。而主席在离开滴水洞的时候,踌躇着迟迟不愿上车,在抽完一支烟后,他上车的瞬间说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该来的都来了么?不该来的一个都没来。”隐约的怅然和遗憾,应该是这话语外的另一种意境。可见,江青在主席心目中的地位。
江青,一个我找不到合适词语形容的女子,一个不能重视也不容忽视的女子,很多的无法确定和无从考证,让她的遭遇多少带上了些神秘的色彩。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站在一个不带任何政治情感色彩,一个完全中立的立场上评说,她的故事是一道无法全然破解的谜,令人充满好奇,她的爱情是一首绚丽的诗,她用女人的心思甚至和手段牢牢捍卫着属于她的情感。一种探究心理的作祟,也是因为她的所作所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左右了几位伟人的命运,而这些伟人,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如此的崇高和伟大,所以,她,似乎是个罪人,可是,她,似乎又满腹委屈,她,依旧是动荡政治时局的牺牲品,尽管,为她掘墓并最终埋葬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关于江青的文字不多,一位陌生的游客不以为然地说:“那样的时代,谁敢写她啊,怕言过其词了,影响了伟人的清誉,写得不深刻,又无法采信于人。”的确,那样的年代,我们没有经历过,想象永远不能代替那时那景,我们无权去评说他们的得失功过,所以,随行领导的那句话,取代了我今天行程的其他收获,在我心里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这便是原因所在。
今天的行程,因为很多的故事和传说,稀释了原本想象中的枯燥和乏味。最能牵动我的,依旧是情感,亲情,友情和爱情。情感不因地位的高低而产生贵贱之分的,凡人和伟人,他们的感情一样的澄澈,一样的温暖。我们都有对真情的渴求和向往,在能或不能间取舍着,而我也习惯在这样的感情中,感动并迷失自己,这,大概就是朋友们习惯用“过于感性”来形容我的真正原因,就算是革命老区浓郁的红色情感和政治色彩,依然丝毫动摇也渲染不了我。所以,穿越时空和距离,我的牵挂依旧不时萦绕着,留一份短暂而专注的想念,给自己认为值得的人,是一种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