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这样的季节,不由得又想起清莲来。清莲是美丽的,尤其那秋水玲珑般的歌声令人难忘。
那是一九八零年的事了,我几乎是首次离开自己的乡村到较远的地方去上学。因好管闲事,不幸被同学们选为班长。清莲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在那个班上,卓尔不群,真正地清丽若莲,而且能歌善舞,因此担任文娱委员。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刚到那个学校时,走进自己的课室,第一次见到清莲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一看花名册,她竟是我山里老家那个村里的孩子,这就不足为怪了,似乎可以确定无疑是真正见过的。
编排座位时,我被安排在后排,和清莲的位置很接近。开学不到两星期,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是我的表兄弟,这就给我带来了一些便利。我上学时极不情愿坐后排,有调皮捣蛋的同学若在我眼前不伦不类的,我总忍不住要管一管,倘若能坐前排,任你在我背后闹翻天,我也充耳不闻。这个愿望很容易就实现了,我只对表哥说了句“我不喜欢坐后面”第二天座位便换到了前二排。
有人告诉我说清莲对我换座位不满,认为是有意疏远她。这却是无稽之谈,开学几星期,连新认识的男生都没打什么交道,和女生就更无来往了,她凭什么作出这种判断?何况同学间关系的亲疏,将有待整个学习期及毕业后的交往发展,并不是一个座位所能决定的。
后来学校组织选举学生会干部,我和清莲都毫无争议地成了提名候选人。我对表哥说:“我是来读书的,别弄太多闲事,当班长就不进学生会,进学生会就不当班长。”好象我这个班长还是管点用的,可以减轻班主任不少麻烦,因此表哥积极对学校领导做工作,想争取我不进学生会。各班派代表选举时,我没参加。由于教务主任是我原来上学的公社中学的领导,着意地把我鼓吹了一番,选举结果我成了学生会主席,而清莲担任文娱部长。
就学习成绩而言,我因英语拖后腿,不是很全面,即使能站在前列,也很勉强;独有语文成绩已经被不同级别的竞赛考试和历次统考所证明,第一把交椅似乎是不可颠覆的,多少掩盖了其它方面的不足。在老师同学们眼中,按照零七春晚以来一句最流行的话说,那是“太有才了”我和清莲在班上一个是班长一个是文娱委员,在学生会一个是主席一个是文娱委员,基本符合中国人“郎才女貌”传统搭配方式的要求,于是不可避免地进入同学们窃窃私语的主题。如此一来,我与清莲之间本可以平常发展的同学情谊便无端生出几分尴尬来,哪怕最平常的一语交谈,也会引起轩然大波,于是始终停留在起点,再无寸进。
一九八零年是中国各地书市的分水岭,此前书店里可读的卖品寥若晨星,虽然恢复出版发行了一些话本小说,终归是些没多大价值的读物。八零年却突然地丰富起来,各种古籍纷至沓来涌入书市,令人目不暇接。而面对学校图书室上万册可以自由取阅的图书,更令我兴奋不已。看着这些读物,我感到自己以往读书实在太少了,应该补课。但在学校功课紧张,把玩课外读物的时间很有限,这令我感到极大的不满足,于是耍了个手段,通过一条并不十分光明正大的途径办理了休学手续,猫在家里足不出户地读起书来。这样一来,和清莲同窗共读的生活就结束了。
第二年复学时,再没见清莲,据说她招工走了。后来又听说招工未成,在家待业。如此则不止是和我,清莲几乎和所有同学中断了联系。
我认为漂亮女孩都是为有能耐有作为的男人而来到这天地间的,清莲待在家里,好歹也该有几个优秀的儿郎去看看她,然而竟没有。时常来往的,只有一个形象近乎猥琐的姓王的同学。王某唯一的长处是文笔不赖,时有创作,清莲辍学的同时,他也没再上学了,蹲在家里说是写小说。他每隔月余总要去看清莲一次,有次恰好和我路遇,我说:“探望多了,你就会忘不了她。”又问他最近写什么,说是在写外国小说,名老马,写荷兰乡村的一个老人及其一匹老马。简要地谈了情节,有板有眼,构思是不错的,但依然令我十分惊讶,认为他是拿青春换滑稽——你不写身边火热的生活,却去写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的老人和老马,这明显是进入了歧途。那次我和他同行了很长一段路,一路上都是谈创作,我认为他应该从身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文故事、熟悉的一草一木写起。对于初学创作的人来说,只有抓住自己最熟悉、感触最深的人和事来写,才能真正写出打动人的篇章,从而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然而他并不赞成我的观点,继续写外国的人和事,那些小说,最终也没有见诸报刊,一概胎死腹中。
王某在事业追求上失败了,而和清莲的密切交往,最后也演绎成悲剧型爱情故事。清莲辍学后招工不成,情绪低落,可以想见她日夜临窗观望这世界,心中积郁之深厚。人在这种境况中,心灵需要慰藉,情感需要滋润,而王某恰好提供了这种慰藉与滋润,因此他们相爱了。
在当时,清莲是“国家户口”而王某是农家子弟,在“同学”一词的掩盖下,王某模糊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政策界限,忽视了对应关系中的不对等成份,悲情的结局在所难免。悲剧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美丽的过度关注,使清莲部分地失去了自由交往的机会,否则恋情不可能在她与王某之间产生。而悲剧过早地来临,则源于两人交往的日趋频繁与开支用度的增加,为保持密切交往,王某需要钱,囊中羞涩,使他开始偷窃。
一九八三年全国“严打”时,我在部队,惊闻王某锒铛入狱的消息,很是痛心。那年底我回过一趟老家,站在一辆卡车的大箱板上途经上学的那座小镇时,曾见到清莲在路边,一脸的消瘦。我们对视良久,直到车行已远,才想起挥手致意。
从此以后,我再没见到清莲,也不曾听闻任何有关她的消息,只在每年莲花开时,才想起她的美丽以及她无奈的遭遇。
在这样的季节,不由得又想起清莲来。清莲是美丽的,尤其那秋水玲珑般的歌声令人难忘。
那是一九八零年的事了,我几乎是首次离开自己的乡村到较远的地方去上学。因好管闲事,不幸被同学们选为班长。清莲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在那个班上,卓尔不群,真正地清丽若莲,而且能歌善舞,因此担任文娱委员。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刚到那个学校时,走进自己的课室,第一次见到清莲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一看花名册,她竟是我山里老家那个村里的孩子,这就不足为怪了,似乎可以确定无疑是真正见过的。
编排座位时,我被安排在后排,和清莲的位置很接近。开学不到两星期,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是我的表兄弟,这就给我带来了一些便利。我上学时极不情愿坐后排,有调皮捣蛋的同学若在我眼前不伦不类的,我总忍不住要管一管,倘若能坐前排,任你在我背后闹翻天,我也充耳不闻。这个愿望很容易就实现了,我只对表哥说了句“我不喜欢坐后面”第二天座位便换到了前二排。
有人告诉我说清莲对我换座位不满,认为是有意疏远她。这却是无稽之谈,开学几星期,连新认识的男生都没打什么交道,和女生就更无来往了,她凭什么作出这种判断?何况同学间关系的亲疏,将有待整个学习期及毕业后的交往发展,并不是一个座位所能决定的。
后来学校组织选举学生会干部,我和清莲都毫无争议地成了提名候选人。我对表哥说:“我是来读书的,别弄太多闲事,当班长就不进学生会,进学生会就不当班长。”好象我这个班长还是管点用的,可以减轻班主任不少麻烦,因此表哥积极对学校领导做工作,想争取我不进学生会。各班派代表选举时,我没参加。由于教务主任是我原来上学的公社中学的领导,着意地把我鼓吹了一番,选举结果我成了学生会主席,而清莲担任文娱部长。
就学习成绩而言,我因英语拖后腿,不是很全面,即使能站在前列,也很勉强;独有语文成绩已经被不同级别的竞赛考试和历次统考所证明,第一把交椅似乎是不可颠覆的,多少掩盖了其它方面的不足。在老师同学们眼中,按照零七春晚以来一句最流行的话说,那是“太有才了”我和清莲在班上一个是班长一个是文娱委员,在学生会一个是主席一个是文娱委员,基本符合中国人“郎才女貌”传统搭配方式的要求,于是不可避免地进入同学们窃窃私语的主题。如此一来,我与清莲之间本可以平常发展的同学情谊便无端生出几分尴尬来,哪怕最平常的一语交谈,也会引起轩然大波,于是始终停留在起点,再无寸进。
一九八零年是中国各地书市的分水岭,此前书店里可读的卖品寥若晨星,虽然恢复出版发行了一些话本小说,终归是些没多大价值的读物。八零年却突然地丰富起来,各种古籍纷至沓来涌入书市,令人目不暇接。而面对学校图书室上万册可以自由取阅的图书,更令我兴奋不已。看着这些读物,我感到自己以往读书实在太少了,应该补课。但在学校功课紧张,把玩课外读物的时间很有限,这令我感到极大的不满足,于是耍了个手段,通过一条并不十分光明正大的途径办理了休学手续,猫在家里足不出户地读起书来。这样一来,和清莲同窗共读的生活就结束了。
第二年复学时,再没见清莲,据说她招工走了。后来又听说招工未成,在家待业。如此则不止是和我,清莲几乎和所有同学中断了联系。
我认为漂亮女孩都是为有能耐有作为的男人而来到这天地间的,清莲待在家里,好歹也该有几个优秀的儿郎去看看她,然而竟没有。时常来往的,只有一个形象近乎猥琐的姓王的同学。王某唯一的长处是文笔不赖,时有创作,清莲辍学的同时,他也没再上学了,蹲在家里说是写小说。他每隔月余总要去看清莲一次,有次恰好和我路遇,我说:“探望多了,你就会忘不了她。”又问他最近写什么,说是在写外国小说,名老马,写荷兰乡村的一个老人及其一匹老马。简要地谈了情节,有板有眼,构思是不错的,但依然令我十分惊讶,认为他是拿青春换滑稽——你不写身边火热的生活,却去写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的老人和老马,这明显是进入了歧途。那次我和他同行了很长一段路,一路上都是谈创作,我认为他应该从身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文故事、熟悉的一草一木写起。对于初学创作的人来说,只有抓住自己最熟悉、感触最深的人和事来写,才能真正写出打动人的篇章,从而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然而他并不赞成我的观点,继续写外国的人和事,那些小说,最终也没有见诸报刊,一概胎死腹中。
王某在事业追求上失败了,而和清莲的密切交往,最后也演绎成悲剧型爱情故事。清莲辍学后招工不成,情绪低落,可以想见她日夜临窗观望这世界,心中积郁之深厚。人在这种境况中,心灵需要慰藉,情感需要滋润,而王某恰好提供了这种慰藉与滋润,因此他们相爱了。
在当时,清莲是“国家户口”而王某是农家子弟,在“同学”一词的掩盖下,王某模糊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政策界限,忽视了对应关系中的不对等成份,悲情的结局在所难免。悲剧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美丽的过度关注,使清莲部分地失去了自由交往的机会,否则恋情不可能在她与王某之间产生。而悲剧过早地来临,则源于两人交往的日趋频繁与开支用度的增加,为保持密切交往,王某需要钱,囊中羞涩,使他开始偷窃。
一九八三年全国“严打”时,我在部队,惊闻王某锒铛入狱的消息,很是痛心。那年底我回过一趟老家,站在一辆卡车的大箱板上途经上学的那座小镇时,曾见到清莲在路边,一脸的消瘦。我们对视良久,直到车行已远,才想起挥手致意。
从此以后,我再没见到清莲,也不曾听闻任何有关她的消息,只在每年莲花开时,才想起她的美丽以及她无奈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