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菩提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我的家乡,只要说起菩提树,稍有点佛教知识的人都会将其称之为“神树”因为它与佛祖释迦牟尼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这“神树”一般只生长在南方,在长江以北地区则是非常稀有的了。可是,我家乡县城西北部有一镇,名唤沙沟,镇中有一“大士禅林”庵内,就有一棵十分罕见的菩提树,那是清朝道光年间栽植的,距今有200多年。
沙沟本是兴化、高邮、宝应、盐都等县域交界的僻隅之处,隶属于兴化的一个重镇,因为此地低洼呈盆地状,湖河港汊交横纵错,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洼中之洼”旧时对外的交通仅靠水路往来,所以显得相对十分封闭。抗战初期,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因为躲避日寇进攻,曾一度将省政府机构迁至兴化沙沟镇隐藏起来。
这苏北并不富裕的集镇之中,现今值得一觅的,仍保持着许多旧时的风物景观,其中就有这珍贵的菩提树。
五月初夏的一天,偶有的工作机遇,使我们有机会专门造访这小镇特有的景致。当踅走在镇里弯弯曲曲的小巷,穿过一座古老的砖砌拱桥时“大士禅林”庵突兀就在桥北的北端拐角处了。
进入这座佛庵,并不收门票。且进门、出门,皆一切随缘,显得格外平易近人。进得庵内,里面空间甚为宽敞,佛像众多,但这座庵里,看不出香火旺盛的迹象,只让人感受到一种出奇的静穆。在这座恍若隔世的庵院中小心移步,心中却是十分唯恐冒犯了比丘尼们独有的这份清静。
我们进庵的目的,就是寻觅仰慕已久的那棵菩提树。不多时,好象有一种意念的提示,让我们忽然眼睛一亮,那修茸一新的庵院东侧,静静地伫立在一隅的,不就是那棵菩提树吗?我急速来到菩提树下,仰起了脸,看到那树叶呈碧玉般的绿,绿得真是有点青翠欲滴,厚密的枝叶之中,此时竟有着无数串玲珑剔透的“菩提子”倒悬下挂。想必,那美丽而带有百般禅意的“菩提子”必定是此树的果实,稚小的一簇一簇“菩提子”竟宛若僧尼们挂在项上的颗颗佛珠,细观之,其上还附着一层层粉粉的绒絮,使人从心底愈加感受到此树种的不凡经历。想当年,佛祖就静坐此树种下,参禅悟法,苦修六年,终于得道成佛。他曾誓言:“我不能得证,就不起此座。”其时,佛祖慧眼相中的正是这青翠欲滴的玉叶的荫庇啊。后人无不认为,树种的珍奇正在于此。
那么,更令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在苏北的偏僻小镇会有这样的神树?经多次细细地询问,庵中一位俗家老人为我们讲述了虽不久远但却仍也十分神奇的故事。抗战期间,因为日寇得获沙沟镇驻有国民党重要人物的情报,便派出大批飞机进行狂轰滥炸,全镇民居大部分均被毁于战火,罹难的无辜平民死伤无数“大士禅林”庵这佛家清静之地也不能幸免,全部毁于大火,这棵菩提树也被日寇扔下的炸弹拦腰斩断,树身被大火烧焦。此刻正值寒冬,附近一位信佛的“二太爷”伤心惋惜之余,在庵里帮助收拾余烬中物什时,发现了残留的菩提树根,便试着用河泥稻草将幸存树根捂盖好,不料第二年开春,这棵历经磨难的菩提树竟神奇般地从树根处冒出新的萌芽复活了,后经“二太爷”精心培护数年,小树又渐渐长高长成。数十年过去,此树又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年年开花结果,被当地人视为全镇的宝树。
初夏的阳光,正穿过厚厚的枝叶,点点滴滴泼洒了一地,繁茂的树冠向四周伸展得似一把墨绿色的巨伞,使得树荫下的人们格外感受到被庇护的清凉快感。然而,这棵菩提树在恶劣环境中生生不息,乐观向上的可贵品格,则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面对此菩提树静默无语的神态和历尽沧桑而不衰的顽强生命力,我感到自己更加肤浅弱小,更无资格来解读它,留下的只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虽然,我不是一个佛教徒,但,这也不会丝毫影响对博大精深的佛教哲理的仰慕。两百多年,这菩提树曾见证了家乡兴衰历史,目睹了小镇变迁的风风雨雨。古人曾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于眼前这棵郁郁苍苍而又禅意十分的菩提树,我的内心产生出一种说不出道不白的虔诚与感动。
在我的家乡,只要说起菩提树,稍有点佛教知识的人都会将其称之为“神树”因为它与佛祖释迦牟尼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这“神树”一般只生长在南方,在长江以北地区则是非常稀有的了。可是,我家乡县城西北部有一镇,名唤沙沟,镇中有一“大士禅林”庵内,就有一棵十分罕见的菩提树,那是清朝道光年间栽植的,距今有200多年。
沙沟本是兴化、高邮、宝应、盐都等县域交界的僻隅之处,隶属于兴化的一个重镇,因为此地低洼呈盆地状,湖河港汊交横纵错,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洼中之洼”旧时对外的交通仅靠水路往来,所以显得相对十分封闭。抗战初期,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因为躲避日寇进攻,曾一度将省政府机构迁至兴化沙沟镇隐藏起来。
这苏北并不富裕的集镇之中,现今值得一觅的,仍保持着许多旧时的风物景观,其中就有这珍贵的菩提树。
五月初夏的一天,偶有的工作机遇,使我们有机会专门造访这小镇特有的景致。当踅走在镇里弯弯曲曲的小巷,穿过一座古老的砖砌拱桥时“大士禅林”庵突兀就在桥北的北端拐角处了。
进入这座佛庵,并不收门票。且进门、出门,皆一切随缘,显得格外平易近人。进得庵内,里面空间甚为宽敞,佛像众多,但这座庵里,看不出香火旺盛的迹象,只让人感受到一种出奇的静穆。在这座恍若隔世的庵院中小心移步,心中却是十分唯恐冒犯了比丘尼们独有的这份清静。
我们进庵的目的,就是寻觅仰慕已久的那棵菩提树。不多时,好象有一种意念的提示,让我们忽然眼睛一亮,那修茸一新的庵院东侧,静静地伫立在一隅的,不就是那棵菩提树吗?我急速来到菩提树下,仰起了脸,看到那树叶呈碧玉般的绿,绿得真是有点青翠欲滴,厚密的枝叶之中,此时竟有着无数串玲珑剔透的“菩提子”倒悬下挂。想必,那美丽而带有百般禅意的“菩提子”必定是此树的果实,稚小的一簇一簇“菩提子”竟宛若僧尼们挂在项上的颗颗佛珠,细观之,其上还附着一层层粉粉的绒絮,使人从心底愈加感受到此树种的不凡经历。想当年,佛祖就静坐此树种下,参禅悟法,苦修六年,终于得道成佛。他曾誓言:“我不能得证,就不起此座。”其时,佛祖慧眼相中的正是这青翠欲滴的玉叶的荫庇啊。后人无不认为,树种的珍奇正在于此。
那么,更令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在苏北的偏僻小镇会有这样的神树?经多次细细地询问,庵中一位俗家老人为我们讲述了虽不久远但却仍也十分神奇的故事。抗战期间,因为日寇得获沙沟镇驻有国民党重要人物的情报,便派出大批飞机进行狂轰滥炸,全镇民居大部分均被毁于战火,罹难的无辜平民死伤无数“大士禅林”庵这佛家清静之地也不能幸免,全部毁于大火,这棵菩提树也被日寇扔下的炸弹拦腰斩断,树身被大火烧焦。此刻正值寒冬,附近一位信佛的“二太爷”伤心惋惜之余,在庵里帮助收拾余烬中物什时,发现了残留的菩提树根,便试着用河泥稻草将幸存树根捂盖好,不料第二年开春,这棵历经磨难的菩提树竟神奇般地从树根处冒出新的萌芽复活了,后经“二太爷”精心培护数年,小树又渐渐长高长成。数十年过去,此树又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年年开花结果,被当地人视为全镇的宝树。
初夏的阳光,正穿过厚厚的枝叶,点点滴滴泼洒了一地,繁茂的树冠向四周伸展得似一把墨绿色的巨伞,使得树荫下的人们格外感受到被庇护的清凉快感。然而,这棵菩提树在恶劣环境中生生不息,乐观向上的可贵品格,则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面对此菩提树静默无语的神态和历尽沧桑而不衰的顽强生命力,我感到自己更加肤浅弱小,更无资格来解读它,留下的只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虽然,我不是一个佛教徒,但,这也不会丝毫影响对博大精深的佛教哲理的仰慕。两百多年,这菩提树曾见证了家乡兴衰历史,目睹了小镇变迁的风风雨雨。古人曾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于眼前这棵郁郁苍苍而又禅意十分的菩提树,我的内心产生出一种说不出道不白的虔诚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