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翻旧照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周休日,整理家务时,偶然翻到过去的旧相册。于是,索性停下手中活计,安闲地并饶有兴致地细细端详着,宛如捡拾起了那些往事的“落花”
人活在世上,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不管多么遥远,只要是你亲历过的,哪怕数十年的事,现时看看仍然觉得十分新鲜。尽管那情那景依旧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惋疑,这人还是我吗?
有个哲人这样定义历史,他说历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哪怕就是一分钟以前发生的,也是一段历史。由此又联想起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敝帚自珍”想来,家中的敝帚,都自珍得很,更何况这真实记录历史的“家藏”呢?因之,又不得不让我特别感动。
于是,要感谢这些历史的“定格”更要感谢我们的先人,发明了摄影术,为我们认识、珍藏过去的岁月,提供了一种生动而稳定的参照物。这参照物较之于文字,更直观更确定反映了逝去了的时光。
对于历史,我学得不是太好。在大专阶段时,深感这是难学而头疼的功课之一,怎么也记不住那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与过程,记不住那些浩如烟海的历史人名。可是,对于有关自己的历史,却还是记得那么很清晰。只要偶然被某件事情所触动,就会立即浮现起与自己相关的那些往事,诸多细节象电影回放一般历历在目。
眼前不少相片已经有点泛黄,可是记忆却是鲜活的。最早的那张是一家五口人的全家照。上世纪60年代初,我六七岁还未上小学,当时在父亲努力下,刚刚将当小学教师和母亲和我们三个孩子从农村调回城里时,为了祝贺家庭这一大事,爸爸特别提议在照相馆拍了这张全家照。至今我仍记得那天在去照相馆的路上,二弟趴在父亲肩膀上,不解而好奇地盯着电线杆上高高挂着的那只广播用大喇叭,左看右瞧,不知那是什么,用小手指着那发出声音的大家伙,无法表述出那是何物,兴奋且反复不住地说:“爸哎,唱哎”他那呆头呆脑的憨样和含混不清的乡音让周围人忍俊不禁。在这张全家福上,爸爸妈妈怀里各搂着二弟三弟,而我站着爸妈两人中间,不知为何却显得老大不高兴,虽然捧着一玩具,一张小嘴却鼓得老高,也许是爸妈谁也肯不抱我,让我自己走了好长一段路。
我那张小学毕业时一寸单人照,就是四十多年前,奶奶牵着我的小手去那个叫城中的“红叶”照相馆照的。至今我还是深深怀念我的奶奶。在那照片上,因为我就即将考中学了,穿得是奶奶请裁缝给我量身订做的新黑灯芯绒上衣。其时,合身的衣服让我高兴好一阵子,自我感觉很美,也显得信心十足。也可能因为当时在小学班级甚至在全年级上,我的主科成绩都名列前茅,所以特别赢得奶奶十分的喜欢,她逢人就夸孙子。其实,我奶奶是大家人户出身,家中排行老九,那时像她这样的金枝玉叶,不知为何会嫁给我爷爷作“补房”在我的印象中,爷爷个头不高,又不太英俊潇洒,想来可能其时是她的父母,看重的是我爷爷是上世纪20年代末的金陵大学毕业生,且有一肚子的“洋墨水”吧。奶奶不与我们同住,平日里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天生有一种洁癖,居室里所有桌椅板凳及木地板等一应物品,她一有闲空就会用抹布不停揩擦,所有物什锃亮得没有一点灰埃。因此,她到我们家老是责怪我弟兄三个都象“小狗”把家里弄得太脏乱得不象样,总边说边动手干,但她的“劳动成果”不被我们珍惜。那些日子连温饱都无法达到,尽管那家庭十分贫困拮据,但只要下午放学时,我总爱先跑到奶奶家,因为能吃到一些糖果饼干、鸡蛋糕、“金刚齐”(一种大众食品)之类。奶奶虽识不少字,但不知为何却从来不会动手自己写,她能把姑姑叔叔们写的信慢慢读完。平时最乐意的也是她最骄傲的,是检查完我的作业后,搂着我这个孙儿,上上下下轻轻拍打着因为调皮玩耍而显得脏兮兮的衣衫,然后给我洗脸洗手后再去做饭或给我拿吃食。她总爱摩挲我的头,夸赞说多乌黑的头发啊!如今在这张照片上,似乎仍有奶奶的温存。
那一张大大的黑白照片,拍摄于86年夏天本市政府大院里,为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一届全体毕业生集体合影,细细数一数共40人,其时市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都来与我们合影。在这比较封闭的城市,还未流行穿西服。我站在第三排居中间偏左一点,着中山装,左衣袋上还别着一枝钢笔,一副文气相。其时,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特别看重我,多次提出打算抽调我去当市领导的秘书。但因我们业内主管单位领导不同意,此事终于未办成。想来,如果事妥,如今的我所面临的,可能又是另一番工作环境了。
保存稍多的是,是大前年抗击特大洪涝灾害期间的一些照片。那连续的二十多天里,我冒着漫天暴雨,身着连身雨衣雨裤,浑身湿漉,经常出没于各个基层变供电所,检查各项防洪措施的落实情况。全市最低洼的一个变电所,距离县城近四十公里,是我负责挂勾联系的重点单位。一连十多天,几乎每天亲自要跑一趟。一天夜里,雷电交加,大雨如注,我正在那个变电所里还未离开,忽听得外面人声嘈杂,原来附近防洪大堤快要崩溃。于是,我迅速用电话赶紧联系附近的几个职工,找来编织麻袋,冲进大雨之中,投身到护堤抢险的人流。
所存的第一张彩照,那是八十年代中期,我还三十岁不到,在本单位一次职工大会上,我作为部门负责人在主席台上的正在发言。在照片上,年轻的我似乎显得已经成熟许多,也显得信心十足。而现在看看当时的我,或许已经觉得不是自己了。过去的就像云彩一样,已经飘逝了,宛若未来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一样。仔细端详其时的那片云,貌相多么飘逸,音容多么诚实,可是现在又在哪儿呢?现在还是一朵云吗?
照片中的那些少年、青年,如今都在步入壮年。回首走过的足迹,有多少感人心魄的时刻,有多少个索然无味的日子,可谓天地悠悠,岁月匆匆。一张张照片,宛似一页页被掀过的历史。可是,无论欢乐还是悲苦,如今都显得那么珍贵了。回忆,是人类独有的权力。这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投入,而且更是某种理智的收集。那平凡中的深厚,得意中的浅薄,都似一瓶瓶老酒,存放得越久,就越浓烈醉人。温故知新,我望着那一大堆往日真实记录的瞬间定格,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思索,等到自已从忙碌的职位上退下来时,再来认真地收集掉落的一切,再来重新进行崭新的排列,定会引生出众多发人深醒的后代教材,会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多维的视角来面对自己面对人间。因为,沧桑虽然巨变,但尘埃尚未落定,这些旧照总能引起内心的共鸣,总让人觉得特别有意味。
周休日,整理家务时,偶然翻到过去的旧相册。于是,索性停下手中活计,安闲地并饶有兴致地细细端详着,宛如捡拾起了那些往事的“落花”
人活在世上,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不管多么遥远,只要是你亲历过的,哪怕数十年的事,现时看看仍然觉得十分新鲜。尽管那情那景依旧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惋疑,这人还是我吗?
有个哲人这样定义历史,他说历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哪怕就是一分钟以前发生的,也是一段历史。由此又联想起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敝帚自珍”想来,家中的敝帚,都自珍得很,更何况这真实记录历史的“家藏”呢?因之,又不得不让我特别感动。
于是,要感谢这些历史的“定格”更要感谢我们的先人,发明了摄影术,为我们认识、珍藏过去的岁月,提供了一种生动而稳定的参照物。这参照物较之于文字,更直观更确定反映了逝去了的时光。
对于历史,我学得不是太好。在大专阶段时,深感这是难学而头疼的功课之一,怎么也记不住那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与过程,记不住那些浩如烟海的历史人名。可是,对于有关自己的历史,却还是记得那么很清晰。只要偶然被某件事情所触动,就会立即浮现起与自己相关的那些往事,诸多细节象电影回放一般历历在目。
眼前不少相片已经有点泛黄,可是记忆却是鲜活的。最早的那张是一家五口人的全家照。上世纪60年代初,我六七岁还未上小学,当时在父亲努力下,刚刚将当小学教师和母亲和我们三个孩子从农村调回城里时,为了祝贺家庭这一大事,爸爸特别提议在照相馆拍了这张全家照。至今我仍记得那天在去照相馆的路上,二弟趴在父亲肩膀上,不解而好奇地盯着电线杆上高高挂着的那只广播用大喇叭,左看右瞧,不知那是什么,用小手指着那发出声音的大家伙,无法表述出那是何物,兴奋且反复不住地说:“爸哎,唱哎”他那呆头呆脑的憨样和含混不清的乡音让周围人忍俊不禁。在这张全家福上,爸爸妈妈怀里各搂着二弟三弟,而我站着爸妈两人中间,不知为何却显得老大不高兴,虽然捧着一玩具,一张小嘴却鼓得老高,也许是爸妈谁也肯不抱我,让我自己走了好长一段路。
我那张小学毕业时一寸单人照,就是四十多年前,奶奶牵着我的小手去那个叫城中的“红叶”照相馆照的。至今我还是深深怀念我的奶奶。在那照片上,因为我就即将考中学了,穿得是奶奶请裁缝给我量身订做的新黑灯芯绒上衣。其时,合身的衣服让我高兴好一阵子,自我感觉很美,也显得信心十足。也可能因为当时在小学班级甚至在全年级上,我的主科成绩都名列前茅,所以特别赢得奶奶十分的喜欢,她逢人就夸孙子。其实,我奶奶是大家人户出身,家中排行老九,那时像她这样的金枝玉叶,不知为何会嫁给我爷爷作“补房”在我的印象中,爷爷个头不高,又不太英俊潇洒,想来可能其时是她的父母,看重的是我爷爷是上世纪20年代末的金陵大学毕业生,且有一肚子的“洋墨水”吧。奶奶不与我们同住,平日里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天生有一种洁癖,居室里所有桌椅板凳及木地板等一应物品,她一有闲空就会用抹布不停揩擦,所有物什锃亮得没有一点灰埃。因此,她到我们家老是责怪我弟兄三个都象“小狗”把家里弄得太脏乱得不象样,总边说边动手干,但她的“劳动成果”不被我们珍惜。那些日子连温饱都无法达到,尽管那家庭十分贫困拮据,但只要下午放学时,我总爱先跑到奶奶家,因为能吃到一些糖果饼干、鸡蛋糕、“金刚齐”(一种大众食品)之类。奶奶虽识不少字,但不知为何却从来不会动手自己写,她能把姑姑叔叔们写的信慢慢读完。平时最乐意的也是她最骄傲的,是检查完我的作业后,搂着我这个孙儿,上上下下轻轻拍打着因为调皮玩耍而显得脏兮兮的衣衫,然后给我洗脸洗手后再去做饭或给我拿吃食。她总爱摩挲我的头,夸赞说多乌黑的头发啊!如今在这张照片上,似乎仍有奶奶的温存。
那一张大大的黑白照片,拍摄于86年夏天本市政府大院里,为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一届全体毕业生集体合影,细细数一数共40人,其时市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都来与我们合影。在这比较封闭的城市,还未流行穿西服。我站在第三排居中间偏左一点,着中山装,左衣袋上还别着一枝钢笔,一副文气相。其时,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特别看重我,多次提出打算抽调我去当市领导的秘书。但因我们业内主管单位领导不同意,此事终于未办成。想来,如果事妥,如今的我所面临的,可能又是另一番工作环境了。
保存稍多的是,是大前年抗击特大洪涝灾害期间的一些照片。那连续的二十多天里,我冒着漫天暴雨,身着连身雨衣雨裤,浑身湿漉,经常出没于各个基层变供电所,检查各项防洪措施的落实情况。全市最低洼的一个变电所,距离县城近四十公里,是我负责挂勾联系的重点单位。一连十多天,几乎每天亲自要跑一趟。一天夜里,雷电交加,大雨如注,我正在那个变电所里还未离开,忽听得外面人声嘈杂,原来附近防洪大堤快要崩溃。于是,我迅速用电话赶紧联系附近的几个职工,找来编织麻袋,冲进大雨之中,投身到护堤抢险的人流。
所存的第一张彩照,那是八十年代中期,我还三十岁不到,在本单位一次职工大会上,我作为部门负责人在主席台上的正在发言。在照片上,年轻的我似乎显得已经成熟许多,也显得信心十足。而现在看看当时的我,或许已经觉得不是自己了。过去的就像云彩一样,已经飘逝了,宛若未来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一样。仔细端详其时的那片云,貌相多么飘逸,音容多么诚实,可是现在又在哪儿呢?现在还是一朵云吗?
照片中的那些少年、青年,如今都在步入壮年。回首走过的足迹,有多少感人心魄的时刻,有多少个索然无味的日子,可谓天地悠悠,岁月匆匆。一张张照片,宛似一页页被掀过的历史。可是,无论欢乐还是悲苦,如今都显得那么珍贵了。回忆,是人类独有的权力。这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投入,而且更是某种理智的收集。那平凡中的深厚,得意中的浅薄,都似一瓶瓶老酒,存放得越久,就越浓烈醉人。温故知新,我望着那一大堆往日真实记录的瞬间定格,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思索,等到自已从忙碌的职位上退下来时,再来认真地收集掉落的一切,再来重新进行崭新的排列,定会引生出众多发人深醒的后代教材,会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多维的视角来面对自己面对人间。因为,沧桑虽然巨变,但尘埃尚未落定,这些旧照总能引起内心的共鸣,总让人觉得特别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