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初冬易寒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清晨五点发伯起床烧水。两口大铁锅都加满水,需要确保有足够的水用来清洗。大块的木柴塞进灶堂,火苖从灶门冲出来几乎燎到发伯的头发,只能偏着头躲开火苗的炙烤。这么大锅的水烧开至少得要一两个多小时。
灶门口散落的小树枝和一些易燃的枯叶要扒得远远的,以免灶堂跳出的火星引燃它们。发伯要赶在水开之前再再去挑几担回来。
推开大门,外面的天色尚早,不太能看清路面。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完全可以摸黑上上下下,这条山路不知已走过多少回。路面有一层薄薄的冰,下坡时需要格外的小心。顺着山路向下不远有一口井,是这山腰里十几户人家取水的地方。
发伯放下水桶,敲开结在井面上的冰,小心舀水以免惊起浮尘。挑起担子生怕脚下打滑,上山的路有些吃力。扁担一高一低,水从桶的四周有节奏地溅洒在碎碎的冰渣上,在这样滴水成冰的清晨迅速凝成一层薄薄的膜。
上山的路有几个岔道,右边可以通向山后面的小学。山后住着更多的人户,也要在这口井里来取水。只是他们那边过来打水要远的多,没发伯家方便。岔路口有一小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发伯得将担子放下来喘口气。
蒙蒙寒气里传来咔咔的脚步声,有人走过来。发伯努力透过湿重的空气想要看清来人,只到高高的身影子渐渐走近他才认出来。
“呵呵,原来是老三?就说这么早谁会出门呢!”这个人是同村的老三,住在后山,同样是来挑水的。
老三原本只顾着下山,被这徒然的说话声吓了一跳。赶紧抬起头看过来,看到发伯放下水桶在歇息。于是他打招呼道:“这么早挑水?听说您家今天杀猪?”
“杀了算了,迟早的事嘛!”发伯把杵在面前的扁担顺了一下说:“你家好像也是约的今天,听杀猪佬说在我这里杀完了接下来就去你那里”他是前几天去约杀猪佬的时候听说的。
老三向前一步靠近发伯,也从身上卸下水桶放到地上。从兜里掏出香烟给发伯递了一支,发伯客气地接过烟说:“这出门没带,要不然应该我递给你的。”
老三出门打工快一年才回来,在发伯眼里应该算是客,所以从道理上应该他先递给老三。山里人很讲究这个,可以表达对人的尊敬之情。
发伯从老三手里接过火点着香烟,看着他问道:“明年什么时候又走?”按老三之前的习惯,每年的冬天回来,正月便又出门去了,所以发伯会有此一问。他们在一个叫福州的地方接了大活儿,听说一个月能挣差不多两百块。
“今年回的早,把猪杀了就下去”老三吐着烟半睁睛看向发伯,那姿势早已不是山里人会有的潇洒。发伯从老三给的烟里抽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绝不是枫木乡的人抽过的牌子。这可是外地烟,相比枫木乡和霜河百货店里卖的要高档许多。
发伯认为老三不在家里过年有些不合情理,他劝说:“过了年再下去,这一年到头就回这一次,过年已经没几天了。”
老三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您不知道,下头事太多做不过来,过年还要赶工,主要是工钱高!”
发伯想起家里烧着水不能久留,边拾起桶系套进扁担边说:“烧的水要开了,我先上去。你等会儿来玩,顺便吃个杀猪饭,我接你。”
弓身担起水走了两步又停下来转身对老三说:“一定要来,不让我接第二次!”
老三丢下烟头,嘴里应和着说:“好的,您做好了我来吃现成的!”这就代表他答应了发伯的邀请,山里男人少有假作神客套的习惯。
天已大亮,发伯将第三担水倒进缸里的时候,小雨沐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了。他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不仅热闹而且还有好吃的。大花山里所有的小孩除了盼望过年之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杀猪。想吃的几乎都有,更主要有吃不完的肉。
“冯老师!”屋外传来杀猪佬的哄亮的声音。许是他的职业造就了他的嗓门儿,或是有这副嗓门才做了杀猪佬。从来都是按时到场,没误过主人家的时间。
发伯快步迎了出来,接下杀猪佬的背蒌,将他让到火堂坐下。看小雨沐已经洗好了脸,便吩咐他说:“快给爷爷倒茶来。”小雨沐很乐意这样做,杀猪佬可是今天的主角。
趁大人不注意,冯雨沐跑到廊下翻看杀猪佬带来的工具,一阵哗哗的声音惊得发伯飞奔出来。他大声地呵斥儿子:“那个谁让你动,都是快口刀,碰一下怎么得了?”扬起想重重给小子一下。
冯雨沐惊荒歪头躲开,发伯哪忍心真打,只不过是想吓唬一下提个醒而已。“不能动这个,知道吗?”发伯怕走后冯雨沐再翻,便又强调一次才离开。
帮忙抓猪的人陆续到来,一时间有说有笑热闹起来。大家来检验老冯家这一年的成绩,也顺便联络一下乡邻的感情。
一切就绪,嗷嗷的声音不久便回荡在大山之间。杀年猪的场面永远都是热闹而忙碌的。
附近几只狗听到猪叫的声音,快速聚拢围着杀猪佬转圈,不时地舔着地上的早已凝固的血水。胆大的狗贼溜溜盯着挂在案边的肠肝肚肺,只要人不注意就会去叨跑。于是冯雨沐在这个场合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停驱赶这几只贪婪的狗。个子太小,连狗都欺负他,它们一点儿也不害怕,赶走这只又来了那只。大人们不时扭头注意着动静,看小家伙实在赶不过来便一声断吼吓得狗飞步跑开。离得稍远又悻悻地转过头看,摇头摆尾等待着人的赏赐。
冯雨沐觉得那些贪得无厌的狗是因为他守护在现场而不敢近前,得意地朝大人们嬉笑起来。
狗接二连三地低叫,原来是老三从院角走过来。他抱着双手站在一边观望着这一群忙进忙出的男人,一副看热闹的表情。他是发伯邀请来玩的,出门一年多他自己也想借这个机会和乡邻们聚聚,聊天联络一下。
奶奶见老三过来,热情地将他招呼进火堂,随即递上烟倒了茶。看
“老三是稀客,好长时间没看见你,今年还好吧?”
老三客气回答说:“我还好,伯母您身体可好?”
婶侄俩在火堂寒暄了几句之后奶奶要到厨房去,于是对老三说:“你坐会儿,我去给她们帮忙添下火,好早点吃饭。”
老三独自坐在火堂里很无聊,不停加柴将火烧得很旺,屋里顿时暖和起来。
发婶儿听说来客人了也从厨房过来招呼,她笑嘻嘻地说:“听说老三来了?一个人没趣,招呼不周!”言语里透出歉意。
老三见发婶儿挺着大肚子,赶紧站起身将椅子让给发婶儿说:“哪里,哪里。都在忙,我却帮不上忙。”他欠了欠身,想让发婶儿坐在他让出的椅子上。
“你坐,你坐”发婶儿摆手示意客人先坐下,随即准备在对面的椅子坐下。因为怀孕的原故,速度缓慢还得扶着椅背。等完全坐稳才问老三说:“今年外面情况还好?”
老三腼腆地说:“情况还可以,这几天又下去。”没等发婶儿答话他又问道:“快生了?可能喝不到你们的喜酒了,时间对不上。”按时间算,如果老三过几天就出门的确等不到小家伙的满月酒。
发婶儿并没有回答老三的问话,依然打听着他在外面的情况。她问老三说:“那里干什么活儿呀?”从她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她很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老三故作深沉地掏出一支烟,在火堂里夹起一块木炭来点着。其实他带的有火机,只是打小生活在山里习惯木炭点烟。
深深吸了一口,这才抬头看着发婶儿回答她的问话:“你以为是做什么轻松事,下苦力!帮厂子里做搬运。”
从他第一次出远门开始算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刚放下户他就随人一起外出“搞副业”山里出去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老三在“搞副业”这一行绝对算得上是前辈,后来出山的人都是他带走的。
羡慕,是写在发婶儿脸上唯一的表情。向后挪了挪椅子,避开越烧越旺的火堆。不知道是因为火烤还是因为觉得问题太过直接,红着脸问老三说:“今年收入应该也不错?有没有两千块活钱带回来?”
一听到钱的问题,老三马上得意起来:“那可不止,包吃包住一个月下来最少也有三百块存。你看去年九月份去的,到这个月初一回来中间是一年多时间,将近四千!”脸上露出的那种自豪足以让发婶儿眼红好一阵子。
“那么厉害?一年搞到几千块钱。在这山里守着谁能挣这么多?”发婶儿说的是实情,大花山里要能拿出五百块钱的家庭估计也不过三五人,更别说上千。在她眼里,老三这收入就是天上而自家就在地下。发伯这辈子可没见过这么多钱,更别说是挣。
老三嘴上说的很溜,其实心里也没多少底气。在外面打工比山里挣钱多的确是事实,但挣毕竟不是捡树叶,不是哪儿都有随便抓的。老三的实际收入每个月可能一百五十块左右,来回的路费开销之后这一年下来也不过一千三四块进账。尽管如此,还是比山里种田的人家强了百倍。
发婶儿想,如果自己也能跟着老三一起出去打工挣钱那该多好。大花山的女人出远门挣钱还没有先例,整个枫木乡和霜河没听说有哪个女人在外面挣钱的。这年代就算是穿个高跟鞋都会被一路看,人见人撇嘴。少有人知道,发婶儿已经出过几回远门,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太陌生。
摸摸临产的肚子,瞬间打消了刚才掠过脑海的念头。在小家伙断奶之前,不可能有机会远走。先探一下老三的口气再说:“过几年,你们在外边找到更好的门路一定得把我也带出去!”
烟已抽完,只余下一个烟头还夹在老三手里。最后一口烟吐得太近,熏得他有点睁不开眼。听发婶儿在问话便强睁着眼答话说:“你这是在说笑,你哪需要出门。到时候两个娃娃要带,冯老师教书养活你们就行了。”
“别提他教书了,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哪养得活家口。今年屋里是个什么情况,外人都看得出来。你不提还好,一讲起这事儿就窝火。”发婶儿在老三面前抱怨起来。
“别这么说,大花山里谁人不晓得老冯家好过?冯老师可是远近闻名的大知识份子,端钱饭碗的没几个!”老三羡慕地说。
发婶儿不以为然,差点笑出声来:“顶个屁用!婆娘娃娃有吃有穿有钱用才是硬道理!”
老三宽慰发婶儿说:“你们家里还不好?这山里头几户人家一年到头有大米吃,估计难数出第二家人来”
这点发婶儿承认,的确少有一年上头吃大米的人家。瞬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但很快隐了下去。“哎,人比人气死人哟,现在看看你们有能耐,不要一两年就别说是大米,用不完的钱呐,还怕没大米吃?”
“冯老师有铁饭碗,月月旱涝保收,不愁!不愁!”老三觉得还是有稳定收入的比较好。
发婶儿不好继续接着往下说,只能转个话题问一些老三在外地的情况。诸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之类。
猪杀完,所有的肉都收进堂屋,发伯和奶奶满足地欣赏着这一年的收获。乡邻陆续走进火堂坐下,发婶儿吩咐冯雨沐递烟倒茶。老冯家一向好客,特别这种时候一定要把乡邻们招待好,要知道帮忙都是帮个人情,可没谁真冲这顿饭来的。
所有围坐火堂的人里面老三算是见过最多世面的人,三十多岁如此能干,自然成为今天的中心人物。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问长问短,好奇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老三的讲解让大家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个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挣钱就如同在院了里扫落叶一样简单的世界。
发婶儿坐在中间没有插嘴,她静静地听男人们讲话,静静地遐想外面美好的世界,描绘心里那片自由的天地。如果有一天能像老三挣这么多钱,每年回来能给儿子买好几身新衣服,更重要的是自己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半山腰里劳作。
出门打工在发婶儿的心里悄悄被定义为一种解放,她不会轻易告诉任何人。火堂里嘈杂声音再流不进她的耳朵,她一个人想,一个人微微笑着。
厨房里有冯雨沐的大姑回娘家来帮忙做饭,奶奶过来和她一起烧菜。大姑嫁到了离大花最近的地方,不同的是那里交通很方便,有一条国道接出来的岔路直通村口。一样还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农民,但比起娘家这山坡上的条件好了不少。
“董曼她们什么时候过来,饭都快熟了!”奶奶问道。
大姑边翻炒锅里的菜边说:“应该快了,前几天她舅舅去接的时候说好了早点的,可能要来了!”虽然发婶儿不支持接亲戚来吃杀猪饭,但发伯去接了大妹来帮忙做饭时还是接了几个外甥。
狗又叫起来,奶奶一猜就是董曼她们来了。就兴地说:“说到就到!姥姥念外孙,灵得不得了!”大姑跟着笑了起来,一向姥姥都喜欢这帮外孙。
董曼已经六岁,长的很是乖巧漂亮,圆嘟嘟的脸蛋在冷风里红得有些发紫。一进院子便高声叫起来:“姥姥,我来了!”声音未落,人已经到了厨房门口。
奶奶从屋里迎出来,双手在围裙上使劲地擦去猪油。想要抱起外孙女儿却发现再也不是前几年了,腰疼让她无法将董蔓提离地面。
跟在董曼后面的是她爸爸,发伯的大妹夫。见董曼的外婆出来,恭敬地问候奶奶道:“妈!在忙呢?我们来了!”
发伯听到声音从屋里迎出来,接过妹夫手里提着的一大袋东西,笑吟吟地说:“来就来,吃个杀猪饭还带东西,又不是正头七月。”
客气几句,发伯招呼妹夫进火堂。看见冯雨沐挤在大人堆里,便提醒他说:“雨沐,知道谁来了不?”冯雨沐抬起脸一看是姑父便知道是表姐来了,顾不得叫人已经兴奋地向外冲去。
发伯在后面大喊:“瓜娃子,怎么不叫姑父?”冯雨沐回头叫了声姑父算是应付,扭身就跑。能和董曼玩耍他最开心的时候,两个人基本同龄,表姐每次来都教会他很多游戏。
发伯又是一轮的递烟倒茶,免不了的待客之道。火堂里的人都认识大姑父,除了老三之外。人多不便逐个问候,大姑父一直猜度对面这个得意洋洋的人到底会是谁。坐久了才从大家的谈话里明白老三是这山里第一个螃蟹的人,徒然添了几分敬仰。
院子里,冯雨沐和董曼追逐打闹,欢快的笑声似铃铛一般。寒冷的天气里两个人一点都没感觉到冷,反而是头顶开始冒出汗气。董蔓在前面跑雨沐在后面追,嘴里不停叫喊:“表姐,等等我”
跑得太快,冯雨沐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刚好砸进发伯扫拢的那堆树叶。他嘿嘿笑着要拉表姐一起摔进枯叶里,这是个信手拈来的弹簧床游戏。
整个头埋进树叶的冯雨沐只露两条腿在外面,明显过时的短裤腿裹不住他的小腿肚。董蔓发现表弟腿上有一道深深的淤痕,好奇地问道:“雨沐,你这是怎么搞得?”指着冯雨沐腿上的伤,眨动着她的双眼。
“不知道,反正好久以前就有,是胎记吧!”冯雨沐毫不在意。
其实他从没想过这伤痕是怎么来的,四岁的孩子不会追究无关当前痛痒的问题。打记事开始就知道两条腿上有两道对称的印迹,好像曾经问过奶奶但她告诉那是冯雨沐的胎记,从那天起于是冯雨沐认定这是他的胎记。
奶奶在门口听到了两姐弟对话,心里一阵酸楚涌过。关于冯雨沐的这两条淤痕,只有老冯家知道怎么回事,对外人从未提起过。雨沐还小可以骗骗他,不知道等他长大还能不能瞒得了。
那是冯雨沐只有三个月大时,发婶儿和发伯因琐事争架过后,一气之下将冯雨沐绑在背上背回娘家去。一路上不管儿子怎么哭闹,气头上的发婶儿并没看一眼。
那时候是没车坐的,走回余龙的娘家要好几个小时,绳子太细太粗糙而且来回摩擦的原故,等到了才发现雨沐细嫩的皮肤被勒去深深两条肉,从此便留下淤痕。随着年龄渐大,淤痕慢慢长得和周围皮肤差不多平滑。颜色却有很大差异,很容易看出疤痕。
杀猪饭做好,发伯和大姑父收拾桌子,将菜端上来摆好。桌上摆着山脚作坊里酿出来的六十度苞谷老烧,两大瓶足够这一帮人喝。烈,是大花男人喝酒的首选。
十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下,互相举杯庆贺老冯家的丰收时刻。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只有老三出门久了,饭量和酒量变小了许多。他不住推辞发伯夹来的肉和斟上的酒。脸早已被洒气薰得腓红,说话不太利索了:“等等过几年,我我在外面混好,你们有谁要出去去挣钱的,都跟跟我去。保证不亏了你你们!”
大家举杯应和,但有人是却真想跟他去。发婶儿对外面世界一直都很向往,除了发伯和老三之外这里面应该数她知道得多一些。在前几年她曾不止一次的到过远方,能叫出名字的大城市都好几个。那是她心底的秘密,就连最了解她的家人都不知道。
发伯不太关心老三在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在他看来做什么行业只是个人选择。自放下户以来,谁有本事都可以使出来,能挣到钱都是厉害角色。在中学教书一个月也有几十块钱工资,本来养活这家人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发婶儿不太爱做家务,种田就更谈不上。发伯也有秘密,那就是每个月有四分之三的工资存到信用社。
“来,老三,咱俩走一个!”发伯举杯再敬老三。
老三本不能再喝,但主人家敬酒还是得硬接。他站起来双手捧杯哆哆嗦嗦地说:“好好好,来来一个来一个!谢谢谢!”
发伯赶紧压手示意他坐下,恭维地说:“在这大花山里,要的就是像你们这样有闯劲儿的人。外面的世界,会迟早会闯开!”
老三觉得这话中听,一时兴起便再倒了一杯:“嗯!这话我我爱听,迟迟早是要闯开的!”说完话却忘了敬发伯,自个儿一口气喝完杯里的酒。
发伯也一口饮完,再斟上和乡邻们碰杯。今天很高兴,一年难得有这样的心情,他说:“来,大家一起喝!真是辛苦你们了!这大冷天的抽时间来帮忙”
男人们一齐举杯干完。
桌子上摆着大盘肉是刚杀的肥猪蒸出来,看着白花花的肉被男人们一口口咬下去然后甩手抹去嘴角挤出的油,女人们没一个敢动筷子。
发伯见这肉销不出去便站起来给桌子上每人碗里夹一块,女人们半推半就接到碗里,皱起眉头闭着眼睛吃。
老三卷着舌头说:“蒸肉都不敢敢吃,那有什会么用?”
“你有本事,多吃两块给我看看!”大姑激讲道。
“一一起吃,一人一一块才行,我先先来!”说完夹了肉一口去掉大半,老三显然还是能吃的的。
大姑看了一圈在座的男人,耍赖地说:“几个大男人还吃不完两盘肉,要女人帮忙算个屁事儿厨房里多得是,不用给我们留。”
发伯趁势劝道:“来来来,我们几个一人一块,不要等它冷了!我先来!”说完夹了一块大地放在碗里。男人们一人一块,几个回合下来两个盘肉还真空了,大姑又去厨房添了两盘。
酒和着肉下肚,发伯觉得这种感觉很幸福,很满足。
酒已酣,饭已饱。前来帮忙的乡邻三三两两离开,董蔓也和爸爸妈妈一起下山去了。屋里再次恢复冷清,但这一顿杀猪饭让整个院子飘的肉香和酒气久久没有散去。发伯要再次将院子清理干净,扫去猪毛和血渍,这可是一家人的门面。
天突然阴了下来,风刮得有些紧,冷冷地从山谷那一头吹过来。发伯加快清理速度,对院子那头独自玩的冯雨沐喊道:“快进去,天冷别冻病了!”冯雨沐听话地钻进到火堂,安静地坐到妈妈身边。
时间不早了,山后传来了老三家杀猪的声音,从声音推测也是两头猪的样子。发伯感觉后背有些冷,因为天气突然降温,也因为老三家的杀猪声。那声音听起来比自家的猪叫声要浑厚些,依山里的人的经验那是两头很肥的猪。老三带了几千块钱回来,又杀两头肥猪,女人在家种地收成也收了不少的粮食,看来他家真能算是个肥年。
北风吹落泡桐树上挂的最后一片叶子,飘飘忽忽掉在发伯脚下。抬头看向山的远处,天际起了云,黑黑的压过来。发伯在这里看了三十多个冬天,每一年这时候早应该下雪了。今年的雪似乎来地迟了一点,看来到冬月十五了还不会下。
夜风从屋顶的瓦片上掠过,猪圈里再没有肥猪的酣睡声,除了小猪偶尔噜噜地哼叫,整个院子很静得能听到树叶滚动的声音。
火堂后屋里冯雨沐睡梦中掀开被子,奶奶嘀咕着说:“盖好!天气冷会病,听话”
听不清冯雨沐嘟喃些什么,应该是提什么条件之类的。奶奶小声地说:“那你听话,明天早上一起就做给你吃!”
发婶儿有心事,即使躺在另一头的发伯也能感觉到。已经很长时间没跟发婶儿睡一头了,但他是个细心人,发婶儿地呼吸声和轻轻地叹息告诉他女人不想说的话太多。
其实,发婶儿想的事情发伯能猜出一些。在大花山上发婶是呆不习惯的,从上山开始就一直没安心过一天。今天偶尔听到她和老三的对话,知道她向往外面的世界,迟早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只是发伯不愿意为自己的猜度花太多精力,他只要这个家平平安安一天天往前过好。
寒风潜入寂静深夜。奶奶屋里的灯火早已熄灭,冯雨沐在暖暖的被窝里安然入梦。发伯为发婶儿整理了一下被子,也沉沉地睡去,他累了!
山里的狗因为怕冷而躲进屋里,停止了吠叫。半盏冷月挂在寂寥的天空上,在厚厚的黑云里挤出一点晕光。院子里那株枹桐依然傲然挺立着。夜更深,风越大,猪圈顶上的塑料布啪啪地被风来回撕扯,响了整个晚上。下雪了!雪片匆匆赴约,嗽嗽落地将山铺成银白。
清晨五点发伯起床烧水。两口大铁锅都加满水,需要确保有足够的水用来清洗。大块的木柴塞进灶堂,火苖从灶门冲出来几乎燎到发伯的头发,只能偏着头躲开火苗的炙烤。这么大锅的水烧开至少得要一两个多小时。
灶门口散落的小树枝和一些易燃的枯叶要扒得远远的,以免灶堂跳出的火星引燃它们。发伯要赶在水开之前再再去挑几担回来。
推开大门,外面的天色尚早,不太能看清路面。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完全可以摸黑上上下下,这条山路不知已走过多少回。路面有一层薄薄的冰,下坡时需要格外的小心。顺着山路向下不远有一口井,是这山腰里十几户人家取水的地方。
发伯放下水桶,敲开结在井面上的冰,小心舀水以免惊起浮尘。挑起担子生怕脚下打滑,上山的路有些吃力。扁担一高一低,水从桶的四周有节奏地溅洒在碎碎的冰渣上,在这样滴水成冰的清晨迅速凝成一层薄薄的膜。
上山的路有几个岔道,右边可以通向山后面的小学。山后住着更多的人户,也要在这口井里来取水。只是他们那边过来打水要远的多,没发伯家方便。岔路口有一小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发伯得将担子放下来喘口气。
蒙蒙寒气里传来咔咔的脚步声,有人走过来。发伯努力透过湿重的空气想要看清来人,只到高高的身影子渐渐走近他才认出来。
“呵呵,原来是老三?就说这么早谁会出门呢!”这个人是同村的老三,住在后山,同样是来挑水的。
老三原本只顾着下山,被这徒然的说话声吓了一跳。赶紧抬起头看过来,看到发伯放下水桶在歇息。于是他打招呼道:“这么早挑水?听说您家今天杀猪?”
“杀了算了,迟早的事嘛!”发伯把杵在面前的扁担顺了一下说:“你家好像也是约的今天,听杀猪佬说在我这里杀完了接下来就去你那里”他是前几天去约杀猪佬的时候听说的。
老三向前一步靠近发伯,也从身上卸下水桶放到地上。从兜里掏出香烟给发伯递了一支,发伯客气地接过烟说:“这出门没带,要不然应该我递给你的。”
老三出门打工快一年才回来,在发伯眼里应该算是客,所以从道理上应该他先递给老三。山里人很讲究这个,可以表达对人的尊敬之情。
发伯从老三手里接过火点着香烟,看着他问道:“明年什么时候又走?”按老三之前的习惯,每年的冬天回来,正月便又出门去了,所以发伯会有此一问。他们在一个叫福州的地方接了大活儿,听说一个月能挣差不多两百块。
“今年回的早,把猪杀了就下去”老三吐着烟半睁睛看向发伯,那姿势早已不是山里人会有的潇洒。发伯从老三给的烟里抽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绝不是枫木乡的人抽过的牌子。这可是外地烟,相比枫木乡和霜河百货店里卖的要高档许多。
发伯认为老三不在家里过年有些不合情理,他劝说:“过了年再下去,这一年到头就回这一次,过年已经没几天了。”
老三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您不知道,下头事太多做不过来,过年还要赶工,主要是工钱高!”
发伯想起家里烧着水不能久留,边拾起桶系套进扁担边说:“烧的水要开了,我先上去。你等会儿来玩,顺便吃个杀猪饭,我接你。”
弓身担起水走了两步又停下来转身对老三说:“一定要来,不让我接第二次!”
老三丢下烟头,嘴里应和着说:“好的,您做好了我来吃现成的!”这就代表他答应了发伯的邀请,山里男人少有假作神客套的习惯。
天已大亮,发伯将第三担水倒进缸里的时候,小雨沐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了。他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不仅热闹而且还有好吃的。大花山里所有的小孩除了盼望过年之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杀猪。想吃的几乎都有,更主要有吃不完的肉。
“冯老师!”屋外传来杀猪佬的哄亮的声音。许是他的职业造就了他的嗓门儿,或是有这副嗓门才做了杀猪佬。从来都是按时到场,没误过主人家的时间。
发伯快步迎了出来,接下杀猪佬的背蒌,将他让到火堂坐下。看小雨沐已经洗好了脸,便吩咐他说:“快给爷爷倒茶来。”小雨沐很乐意这样做,杀猪佬可是今天的主角。
趁大人不注意,冯雨沐跑到廊下翻看杀猪佬带来的工具,一阵哗哗的声音惊得发伯飞奔出来。他大声地呵斥儿子:“那个谁让你动,都是快口刀,碰一下怎么得了?”扬起想重重给小子一下。
冯雨沐惊荒歪头躲开,发伯哪忍心真打,只不过是想吓唬一下提个醒而已。“不能动这个,知道吗?”发伯怕走后冯雨沐再翻,便又强调一次才离开。
帮忙抓猪的人陆续到来,一时间有说有笑热闹起来。大家来检验老冯家这一年的成绩,也顺便联络一下乡邻的感情。
一切就绪,嗷嗷的声音不久便回荡在大山之间。杀年猪的场面永远都是热闹而忙碌的。
附近几只狗听到猪叫的声音,快速聚拢围着杀猪佬转圈,不时地舔着地上的早已凝固的血水。胆大的狗贼溜溜盯着挂在案边的肠肝肚肺,只要人不注意就会去叨跑。于是冯雨沐在这个场合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停驱赶这几只贪婪的狗。个子太小,连狗都欺负他,它们一点儿也不害怕,赶走这只又来了那只。大人们不时扭头注意着动静,看小家伙实在赶不过来便一声断吼吓得狗飞步跑开。离得稍远又悻悻地转过头看,摇头摆尾等待着人的赏赐。
冯雨沐觉得那些贪得无厌的狗是因为他守护在现场而不敢近前,得意地朝大人们嬉笑起来。
狗接二连三地低叫,原来是老三从院角走过来。他抱着双手站在一边观望着这一群忙进忙出的男人,一副看热闹的表情。他是发伯邀请来玩的,出门一年多他自己也想借这个机会和乡邻们聚聚,聊天联络一下。
奶奶见老三过来,热情地将他招呼进火堂,随即递上烟倒了茶。看
“老三是稀客,好长时间没看见你,今年还好吧?”
老三客气回答说:“我还好,伯母您身体可好?”
婶侄俩在火堂寒暄了几句之后奶奶要到厨房去,于是对老三说:“你坐会儿,我去给她们帮忙添下火,好早点吃饭。”
老三独自坐在火堂里很无聊,不停加柴将火烧得很旺,屋里顿时暖和起来。
发婶儿听说来客人了也从厨房过来招呼,她笑嘻嘻地说:“听说老三来了?一个人没趣,招呼不周!”言语里透出歉意。
老三见发婶儿挺着大肚子,赶紧站起身将椅子让给发婶儿说:“哪里,哪里。都在忙,我却帮不上忙。”他欠了欠身,想让发婶儿坐在他让出的椅子上。
“你坐,你坐”发婶儿摆手示意客人先坐下,随即准备在对面的椅子坐下。因为怀孕的原故,速度缓慢还得扶着椅背。等完全坐稳才问老三说:“今年外面情况还好?”
老三腼腆地说:“情况还可以,这几天又下去。”没等发婶儿答话他又问道:“快生了?可能喝不到你们的喜酒了,时间对不上。”按时间算,如果老三过几天就出门的确等不到小家伙的满月酒。
发婶儿并没有回答老三的问话,依然打听着他在外面的情况。她问老三说:“那里干什么活儿呀?”从她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她很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老三故作深沉地掏出一支烟,在火堂里夹起一块木炭来点着。其实他带的有火机,只是打小生活在山里习惯木炭点烟。
深深吸了一口,这才抬头看着发婶儿回答她的问话:“你以为是做什么轻松事,下苦力!帮厂子里做搬运。”
从他第一次出远门开始算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刚放下户他就随人一起外出“搞副业”山里出去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老三在“搞副业”这一行绝对算得上是前辈,后来出山的人都是他带走的。
羡慕,是写在发婶儿脸上唯一的表情。向后挪了挪椅子,避开越烧越旺的火堆。不知道是因为火烤还是因为觉得问题太过直接,红着脸问老三说:“今年收入应该也不错?有没有两千块活钱带回来?”
一听到钱的问题,老三马上得意起来:“那可不止,包吃包住一个月下来最少也有三百块存。你看去年九月份去的,到这个月初一回来中间是一年多时间,将近四千!”脸上露出的那种自豪足以让发婶儿眼红好一阵子。
“那么厉害?一年搞到几千块钱。在这山里守着谁能挣这么多?”发婶儿说的是实情,大花山里要能拿出五百块钱的家庭估计也不过三五人,更别说上千。在她眼里,老三这收入就是天上而自家就在地下。发伯这辈子可没见过这么多钱,更别说是挣。
老三嘴上说的很溜,其实心里也没多少底气。在外面打工比山里挣钱多的确是事实,但挣毕竟不是捡树叶,不是哪儿都有随便抓的。老三的实际收入每个月可能一百五十块左右,来回的路费开销之后这一年下来也不过一千三四块进账。尽管如此,还是比山里种田的人家强了百倍。
发婶儿想,如果自己也能跟着老三一起出去打工挣钱那该多好。大花山的女人出远门挣钱还没有先例,整个枫木乡和霜河没听说有哪个女人在外面挣钱的。这年代就算是穿个高跟鞋都会被一路看,人见人撇嘴。少有人知道,发婶儿已经出过几回远门,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太陌生。
摸摸临产的肚子,瞬间打消了刚才掠过脑海的念头。在小家伙断奶之前,不可能有机会远走。先探一下老三的口气再说:“过几年,你们在外边找到更好的门路一定得把我也带出去!”
烟已抽完,只余下一个烟头还夹在老三手里。最后一口烟吐得太近,熏得他有点睁不开眼。听发婶儿在问话便强睁着眼答话说:“你这是在说笑,你哪需要出门。到时候两个娃娃要带,冯老师教书养活你们就行了。”
“别提他教书了,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哪养得活家口。今年屋里是个什么情况,外人都看得出来。你不提还好,一讲起这事儿就窝火。”发婶儿在老三面前抱怨起来。
“别这么说,大花山里谁人不晓得老冯家好过?冯老师可是远近闻名的大知识份子,端钱饭碗的没几个!”老三羡慕地说。
发婶儿不以为然,差点笑出声来:“顶个屁用!婆娘娃娃有吃有穿有钱用才是硬道理!”
老三宽慰发婶儿说:“你们家里还不好?这山里头几户人家一年到头有大米吃,估计难数出第二家人来”
这点发婶儿承认,的确少有一年上头吃大米的人家。瞬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但很快隐了下去。“哎,人比人气死人哟,现在看看你们有能耐,不要一两年就别说是大米,用不完的钱呐,还怕没大米吃?”
“冯老师有铁饭碗,月月旱涝保收,不愁!不愁!”老三觉得还是有稳定收入的比较好。
发婶儿不好继续接着往下说,只能转个话题问一些老三在外地的情况。诸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之类。
猪杀完,所有的肉都收进堂屋,发伯和奶奶满足地欣赏着这一年的收获。乡邻陆续走进火堂坐下,发婶儿吩咐冯雨沐递烟倒茶。老冯家一向好客,特别这种时候一定要把乡邻们招待好,要知道帮忙都是帮个人情,可没谁真冲这顿饭来的。
所有围坐火堂的人里面老三算是见过最多世面的人,三十多岁如此能干,自然成为今天的中心人物。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问长问短,好奇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老三的讲解让大家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个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挣钱就如同在院了里扫落叶一样简单的世界。
发婶儿坐在中间没有插嘴,她静静地听男人们讲话,静静地遐想外面美好的世界,描绘心里那片自由的天地。如果有一天能像老三挣这么多钱,每年回来能给儿子买好几身新衣服,更重要的是自己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半山腰里劳作。
出门打工在发婶儿的心里悄悄被定义为一种解放,她不会轻易告诉任何人。火堂里嘈杂声音再流不进她的耳朵,她一个人想,一个人微微笑着。
厨房里有冯雨沐的大姑回娘家来帮忙做饭,奶奶过来和她一起烧菜。大姑嫁到了离大花最近的地方,不同的是那里交通很方便,有一条国道接出来的岔路直通村口。一样还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农民,但比起娘家这山坡上的条件好了不少。
“董曼她们什么时候过来,饭都快熟了!”奶奶问道。
大姑边翻炒锅里的菜边说:“应该快了,前几天她舅舅去接的时候说好了早点的,可能要来了!”虽然发婶儿不支持接亲戚来吃杀猪饭,但发伯去接了大妹来帮忙做饭时还是接了几个外甥。
狗又叫起来,奶奶一猜就是董曼她们来了。就兴地说:“说到就到!姥姥念外孙,灵得不得了!”大姑跟着笑了起来,一向姥姥都喜欢这帮外孙。
董曼已经六岁,长的很是乖巧漂亮,圆嘟嘟的脸蛋在冷风里红得有些发紫。一进院子便高声叫起来:“姥姥,我来了!”声音未落,人已经到了厨房门口。
奶奶从屋里迎出来,双手在围裙上使劲地擦去猪油。想要抱起外孙女儿却发现再也不是前几年了,腰疼让她无法将董蔓提离地面。
跟在董曼后面的是她爸爸,发伯的大妹夫。见董曼的外婆出来,恭敬地问候奶奶道:“妈!在忙呢?我们来了!”
发伯听到声音从屋里迎出来,接过妹夫手里提着的一大袋东西,笑吟吟地说:“来就来,吃个杀猪饭还带东西,又不是正头七月。”
客气几句,发伯招呼妹夫进火堂。看见冯雨沐挤在大人堆里,便提醒他说:“雨沐,知道谁来了不?”冯雨沐抬起脸一看是姑父便知道是表姐来了,顾不得叫人已经兴奋地向外冲去。
发伯在后面大喊:“瓜娃子,怎么不叫姑父?”冯雨沐回头叫了声姑父算是应付,扭身就跑。能和董曼玩耍他最开心的时候,两个人基本同龄,表姐每次来都教会他很多游戏。
发伯又是一轮的递烟倒茶,免不了的待客之道。火堂里的人都认识大姑父,除了老三之外。人多不便逐个问候,大姑父一直猜度对面这个得意洋洋的人到底会是谁。坐久了才从大家的谈话里明白老三是这山里第一个螃蟹的人,徒然添了几分敬仰。
院子里,冯雨沐和董曼追逐打闹,欢快的笑声似铃铛一般。寒冷的天气里两个人一点都没感觉到冷,反而是头顶开始冒出汗气。董蔓在前面跑雨沐在后面追,嘴里不停叫喊:“表姐,等等我”
跑得太快,冯雨沐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刚好砸进发伯扫拢的那堆树叶。他嘿嘿笑着要拉表姐一起摔进枯叶里,这是个信手拈来的弹簧床游戏。
整个头埋进树叶的冯雨沐只露两条腿在外面,明显过时的短裤腿裹不住他的小腿肚。董蔓发现表弟腿上有一道深深的淤痕,好奇地问道:“雨沐,你这是怎么搞得?”指着冯雨沐腿上的伤,眨动着她的双眼。
“不知道,反正好久以前就有,是胎记吧!”冯雨沐毫不在意。
其实他从没想过这伤痕是怎么来的,四岁的孩子不会追究无关当前痛痒的问题。打记事开始就知道两条腿上有两道对称的印迹,好像曾经问过奶奶但她告诉那是冯雨沐的胎记,从那天起于是冯雨沐认定这是他的胎记。
奶奶在门口听到了两姐弟对话,心里一阵酸楚涌过。关于冯雨沐的这两条淤痕,只有老冯家知道怎么回事,对外人从未提起过。雨沐还小可以骗骗他,不知道等他长大还能不能瞒得了。
那是冯雨沐只有三个月大时,发婶儿和发伯因琐事争架过后,一气之下将冯雨沐绑在背上背回娘家去。一路上不管儿子怎么哭闹,气头上的发婶儿并没看一眼。
那时候是没车坐的,走回余龙的娘家要好几个小时,绳子太细太粗糙而且来回摩擦的原故,等到了才发现雨沐细嫩的皮肤被勒去深深两条肉,从此便留下淤痕。随着年龄渐大,淤痕慢慢长得和周围皮肤差不多平滑。颜色却有很大差异,很容易看出疤痕。
杀猪饭做好,发伯和大姑父收拾桌子,将菜端上来摆好。桌上摆着山脚作坊里酿出来的六十度苞谷老烧,两大瓶足够这一帮人喝。烈,是大花男人喝酒的首选。
十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下,互相举杯庆贺老冯家的丰收时刻。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只有老三出门久了,饭量和酒量变小了许多。他不住推辞发伯夹来的肉和斟上的酒。脸早已被洒气薰得腓红,说话不太利索了:“等等过几年,我我在外面混好,你们有谁要出去去挣钱的,都跟跟我去。保证不亏了你你们!”
大家举杯应和,但有人是却真想跟他去。发婶儿对外面世界一直都很向往,除了发伯和老三之外这里面应该数她知道得多一些。在前几年她曾不止一次的到过远方,能叫出名字的大城市都好几个。那是她心底的秘密,就连最了解她的家人都不知道。
发伯不太关心老三在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在他看来做什么行业只是个人选择。自放下户以来,谁有本事都可以使出来,能挣到钱都是厉害角色。在中学教书一个月也有几十块钱工资,本来养活这家人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发婶儿不太爱做家务,种田就更谈不上。发伯也有秘密,那就是每个月有四分之三的工资存到信用社。
“来,老三,咱俩走一个!”发伯举杯再敬老三。
老三本不能再喝,但主人家敬酒还是得硬接。他站起来双手捧杯哆哆嗦嗦地说:“好好好,来来一个来一个!谢谢谢!”
发伯赶紧压手示意他坐下,恭维地说:“在这大花山里,要的就是像你们这样有闯劲儿的人。外面的世界,会迟早会闯开!”
老三觉得这话中听,一时兴起便再倒了一杯:“嗯!这话我我爱听,迟迟早是要闯开的!”说完话却忘了敬发伯,自个儿一口气喝完杯里的酒。
发伯也一口饮完,再斟上和乡邻们碰杯。今天很高兴,一年难得有这样的心情,他说:“来,大家一起喝!真是辛苦你们了!这大冷天的抽时间来帮忙”
男人们一齐举杯干完。
桌子上摆着大盘肉是刚杀的肥猪蒸出来,看着白花花的肉被男人们一口口咬下去然后甩手抹去嘴角挤出的油,女人们没一个敢动筷子。
发伯见这肉销不出去便站起来给桌子上每人碗里夹一块,女人们半推半就接到碗里,皱起眉头闭着眼睛吃。
老三卷着舌头说:“蒸肉都不敢敢吃,那有什会么用?”
“你有本事,多吃两块给我看看!”大姑激讲道。
“一一起吃,一人一一块才行,我先先来!”说完夹了肉一口去掉大半,老三显然还是能吃的的。
大姑看了一圈在座的男人,耍赖地说:“几个大男人还吃不完两盘肉,要女人帮忙算个屁事儿厨房里多得是,不用给我们留。”
发伯趁势劝道:“来来来,我们几个一人一块,不要等它冷了!我先来!”说完夹了一块大地放在碗里。男人们一人一块,几个回合下来两个盘肉还真空了,大姑又去厨房添了两盘。
酒和着肉下肚,发伯觉得这种感觉很幸福,很满足。
酒已酣,饭已饱。前来帮忙的乡邻三三两两离开,董蔓也和爸爸妈妈一起下山去了。屋里再次恢复冷清,但这一顿杀猪饭让整个院子飘的肉香和酒气久久没有散去。发伯要再次将院子清理干净,扫去猪毛和血渍,这可是一家人的门面。
天突然阴了下来,风刮得有些紧,冷冷地从山谷那一头吹过来。发伯加快清理速度,对院子那头独自玩的冯雨沐喊道:“快进去,天冷别冻病了!”冯雨沐听话地钻进到火堂,安静地坐到妈妈身边。
时间不早了,山后传来了老三家杀猪的声音,从声音推测也是两头猪的样子。发伯感觉后背有些冷,因为天气突然降温,也因为老三家的杀猪声。那声音听起来比自家的猪叫声要浑厚些,依山里的人的经验那是两头很肥的猪。老三带了几千块钱回来,又杀两头肥猪,女人在家种地收成也收了不少的粮食,看来他家真能算是个肥年。
北风吹落泡桐树上挂的最后一片叶子,飘飘忽忽掉在发伯脚下。抬头看向山的远处,天际起了云,黑黑的压过来。发伯在这里看了三十多个冬天,每一年这时候早应该下雪了。今年的雪似乎来地迟了一点,看来到冬月十五了还不会下。
夜风从屋顶的瓦片上掠过,猪圈里再没有肥猪的酣睡声,除了小猪偶尔噜噜地哼叫,整个院子很静得能听到树叶滚动的声音。
火堂后屋里冯雨沐睡梦中掀开被子,奶奶嘀咕着说:“盖好!天气冷会病,听话”
听不清冯雨沐嘟喃些什么,应该是提什么条件之类的。奶奶小声地说:“那你听话,明天早上一起就做给你吃!”
发婶儿有心事,即使躺在另一头的发伯也能感觉到。已经很长时间没跟发婶儿睡一头了,但他是个细心人,发婶儿地呼吸声和轻轻地叹息告诉他女人不想说的话太多。
其实,发婶儿想的事情发伯能猜出一些。在大花山上发婶是呆不习惯的,从上山开始就一直没安心过一天。今天偶尔听到她和老三的对话,知道她向往外面的世界,迟早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只是发伯不愿意为自己的猜度花太多精力,他只要这个家平平安安一天天往前过好。
寒风潜入寂静深夜。奶奶屋里的灯火早已熄灭,冯雨沐在暖暖的被窝里安然入梦。发伯为发婶儿整理了一下被子,也沉沉地睡去,他累了!
山里的狗因为怕冷而躲进屋里,停止了吠叫。半盏冷月挂在寂寥的天空上,在厚厚的黑云里挤出一点晕光。院子里那株枹桐依然傲然挺立着。夜更深,风越大,猪圈顶上的塑料布啪啪地被风来回撕扯,响了整个晚上。下雪了!雪片匆匆赴约,嗽嗽落地将山铺成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