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普天之下 > 第九十五章朝天子㈡

第九十五章朝天子㈡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臣史秉直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

    史老狐狸趴在地上,五体投地,口中高呼万岁,嗓门洪亮,连城外差不多都能听到。

    “史老元帅,请起!”赵诚下意识地掏了掏耳朵,伸手虚扶。

    “谢陛下!”史秉直从地上爬起,脸上全是恭敬顺从之意。

    他的气色倒不是很好,与赵诚上一次见到他时的模样相比,更显老态。史秉直大老远从真定府而来,张口就是吾皇万岁,让赵诚以为自己真的早就登基为皇帝很多年了。

    “史老元帅从真定远来,不知有何指教?”赵诚见史秉直有些做作,也提腔拿调地谦虚了一番。

    “不敢,臣惶恐!”史秉直道“老臣听闻陛下欲在洛阳登基为帝,只是想捷足先登,为陛下贺礼。又听史昭容也至洛阳,老臣十分思念,斗胆向陛下请求,让老臣见上一面。”

    史秉直有两个理由,前一个半真,后一个半假。他这是要赶在别人来洛阳之前,先在皇帝面前露一露脸,恨不得当起大秦朝第一忠臣服角色来。至于史琴,他思念是真,不过史琴还在洛阳的路上,他就已经从真定出发,所以这次本与史琴无关,只是提醒赵诚他史家与他关系亲密。

    赵诚不得不承认史秉直很会做人,他能兵不血刃地削藩成功,这至少有三成的原因归于史家的审时度势,史家一旦交权,其他人就只有效仿的份。所以史秉直能够活到现在,并且比任何人都要滋润风光,可以预料的是他史氏一门将来还会如此风光。

    “史老元帅有心了,孤甚感欣慰!”赵诚面含嘉勉之色“今日耶律晋卿就要到洛阳,不如孤就一并设宴款待,请史老元帅不要缺席,可好?”

    “谢陛下!”史秉直躬身答道,又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奏道“老臣此番来贺,无以为贺礼。只能在匆忙中备了些薄礼,以为我史氏二百多口之孝心,请陛下笑纳。”

    赵诚接过折子。稍稍浏览了一下礼物清单。不禁瞠目结舌:“史老元帅真是大手笔。看来卿要比孤富有得多!”

    换句话说。史家富可抵国。这也难怪。史氏自从祖上三代就是永清土豪。史秉直之祖父史伦为了救济灾民。一次就献出八万石粮食。由此可见一斑。更不必说到了史秉直这一代。借着权力拥有真定府及邻近州县更多地地产与商铺。当然是是富甲一方。前些年。朝廷均田。史家又用土地从朝椭中置换出不少金银。而朝廷又因为治理与打仗。国库早就亏空不少。所以富可抵国也是理所当然。

    赵诚戏谑这一说。令史秉直老脸微红:“我史氏起于亩。虽富甲一方。不敢穷奢极欲。自祖先起。即崇尚耕读传世。不敢以豪富自夸。今陛下身为人主。却勤俭爱民。视民如子。宁可自己用度拮据。也不向百姓多加赋税。臣等自惭形秽。叹为观止。今臣取家财以为贺礼。但尽一份孝心而已!”

    “哈哈!史老元帅真是国之良臣。”赵诚赞赏道。转而又道。“不过。史老元帅可曾想过。今卿送来这大笔财物。孤若是收下。必会令他人争相效仿。这不正是纵容群臣攀比之风吗?”

    “这”史秉直一时愣住了。他史家出大手笔。以为尽了孝心与忠心。却未想到别人一定要跟他史家攀比。甚至会远超自身财力。此风在赵诚看来当然不可助长。尽管他需要钱财。

    “史老元帅。不如将钱财用在刀刃上?”赵诚道。

    “请陛下明示!”史秉直道。

    “诚如你所见,如今河南残破,各处都需用钱谷,修桥、铺路、济民,救死扶伤,流民亦需分配田地、种子与耕牛,兴学校,奖农桑,修水利,河南又要设立各级官府。史家若是有余力,不如将金银换成粮食与种子具、耕牛,普施百姓。这既有用于国,又让世人皆知真定史氏的善举,孤亦可下旨表彰,让天下人都知道史氏的功业。”赵诚道。

    史秉直眼中闪着喜色,这样一来百姓也都因此受惠,而他史氏与秦王都得到誉名,连忙道:“陛下真乃圣主也!”

    赵诚又道:“人们常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富甲一方者若无仁义之心,则为人所诟骂,以为为富不仁,倘若能够施善举,则能造福一方,必会受人爱戴。想必真定史家对此早有判断吧?”

    赵诚的话正说到了史秉直心坎里去了,史秉直虽然趋炎附势,尊重强者,但他史家能在河北称雄近三十年,也在于他们史家能够乐善好施,团结一方。所以当年蒙古人破关南下,史氏振臂一呼,四邻八乡的百姓皆聚在史氏旗帜之下,结寨自保,因为皇帝靠不住。

    “为一里乡绅,则造福一里;为一县知县,则造福一县;为一州知州,则造福一州;为一国之君,则造福一国。这并无高下之分,也无先后之分,望卿能够自勉!”赵诚道。

    “陛下既然如此说,臣心悦诚服。”史秉真道,暗道自己这次是奉旨行善,得了底子,又得了面子,算是没有白来,他很是得意。

    正说话间,有近侍来报耶律楚材已经到了洛阳西郊,赵诚大喜,当即决定亲自迎接,史秉直也跟在赵诚屁股后面,将史昭容忘得一干二净。

    洛阳外,耶律楚材正斜躺在马车之中,满面病容。

    正逢夏季,白天酷热,赵诚特意嘱咐从人要他趁早晚凉时赶路,白天热时在驿站休息。但一过了潼关,耶律楚材便焦急地催促着潼关帅郑奇放行,忙着赶路,郑奇只好亲自送出了很远才返回。耶律楚材年轻时也曾在河南留下足迹,这一转眼就是三十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几度虚度,几度意气风发,更多的是彷徨与无奈,还有遗憾。

    再来河南时,他已经病入膏肓,独叹人生悲喜,尽管他如今才五十出头。

    耶律楚材贪婪地打量着崤山的景色,越是临近洛阳,年轻时的在河南求学的岁月点滴纷至沓来,令他的心头增添了几份眷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无数人一生

    ,但真正能做到人生无憾者,实在是少之有少。耶tt3了风烛残年,自以为去日无多,可以静心地思考与追忆一生荣辱得失。

    耶律楚材自问无愧于心,这既是他能有今日成就与盛名的原因所在,也是他一生命运多难的原因所在。

    想到亲情,耶律楚材便泪流满面。人一旦到了年老的时候,就会多愁善感起来,他回想起他耶律氏因为家国衰亡而分崩离析,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关。道不同不相为谋,同父异母的兄长耶律善才在汴梁被围时投河自尽,二兄耶律辩才隐居嵩山,也早就病逝,侄女在嵩山出家为尼,而自己的母亲与正妻逃至汝南,终死于颠沛流离与悲苦之中。这似乎从辽初东丹王时代,就命中注定了。

    至于治国平天下,耶律楚材聊以自慰,他幸运地结识了赵诚。若非秦王的支持和一贯地器重,自己甚至早就被罢官无数回了,在内心之中他对秦王重用自己,感激涕零,莫非如此,他此生恐怕一事无成。他只可恨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或者恨自己早生十年,蹉跎的时光太长。

    洛阳的风景在他的面前不停地变换着,山川、河流、田地,在他的印象中既熟悉又陌生。“吁”驾车吆喝着,发出长长的余音,马车停了下来,旋即有隆隆的马蹄声从东边传来。

    “可是耶律晋卿的车马?”一个高亢洪亮的声音响起。

    “大人,国主亲自来了!”家丁跋过来回复道。

    耶律楚材闻言,正要起身见驾,赵诚已经拍马驰到了跟前,抢先道:“晋卿就安心躺着吧!”

    赵诚仔细打量了一下耶律楚材的面色,吓了一跳,见耶律楚材面容憔悴,脸色苍白,他有些后悔不该命耶律楚材来洛阳。赵诚关切的神色,让耶律楚材心中火热,如这夏天似火骄阳。

    “国主亲来,臣有愧于心,未能叩拜,请国主恕罪!”耶律楚材道。

    “晋卿这话见外了?”赵诚道“孤倒是有些过意不去,不该让晋卿抱病来洛阳。”

    “国主离中兴府时说过,要在汴梁召见微臣。今虽不是汴梁,能来这洛阳,也是不错!臣早就迫不及待了。”耶律楚材道“臣若能亲眼见到国主坐北面南称帝,死而无憾也!”

    “晋卿不必如此,孤已经遍访河南名医,卿来洛阳,也好好休养一番。你我也可朝夕相处。”赵诚道。

    “谢国主厚爱。”耶律楚材道。

    “听说令郎耶律铸在大屯城屯田有方,政绩显著,又招抚吐蕃、浑、黑汗诸族有方,孤已将其召回,暂充为翰林侍讲。”

    “犬子虽有小宝,但国主若是因为臣之故,而将其召回,恐怕”

    赵诚打断了耶律楚材的话,说道:“令郎当年也常入宫中走动,其才学孤早就亲眼所见,召他回朝,也算是知人善用。卿常常上疏,举贤士为官,助孤治理国家。古人云,举贤不避亲,晋卿不必自谦。要知令郎能以弱冠之岁,能赴西域蛮荒之地屯田,为将士筹措军粮,非有大毅力者难以有成就也!”

    “国主谬赞了,但愿犬子能于国有用。”耶律楚材又道“微臣听说年轻一辈有贤名者,如刘秉忠、张文谦、郝经”

    耶律楚材止住了话头,赵诚笑了起来:“卿还真是放不下国事,一见面就要替孤举贤选材。”

    “唐突了!”耶律楚材也觉得自己的举动,十分好笑。

    赵诚重重地点了点头,他将坐骑交给曹纲,自己则跳上了耶律楚材马车的御者的位置,回头透过小窗说道:“晋卿自为孤所用以来,十年如一日,参赞军国大事,规划条陈,居功至伟。一国如一马车,若无御者,不足以行驶四方,晋卿即是孤之御者。今孤愿当一次晋卿的御者,也算是孤之夙愿!”

    “驾!”赵诚轻抖手中缰绳,马车载着耶律楚材向洛阳行去。

    耶律楚材没有拒绝,更准确的说他不忍拒绝秦王的一番出自内心的至诚心意,这位王者如今早已不是自己最初印象中那个少年,一代王者,既有威武霸道之风,又不失为谦谦君子,礼让下臣。想到此处,耶律楚材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种注定会令世人惊叹的礼遇,内心中充满骄傲。

    马车在官道上缓缓东行,雄壮的亲卫军护卫在旁,向着洛阳城进发。官道在车辙之下延伸,通向耶律楚材年轻时曾经驻足过的大城。

    洛阳城外,聚集着一大批人,除了何进、郭德海,担当洛阳禁卫的陈不弃、郭侃、叶三郎等人,还有刚至洛阳的史秉直,另外还有一批文士,当中最为著名的是王若虚、元好问、李俊民、王等人。

    王若虚当年主动向赵诚要求随军寻访河南名士,在河东停留期间元好问与他结伴而来,他们二人交游极广,又在士林极为威望,大乱之际许多文人聚集在他们二人,暂时栖身,这当中也包括王。

    至于李俊民,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晓,文名直追元好问,早在金国南迁后就隐居在嵩州鸣皋山,据说他每出一篇诗文,士大夫竞相传抄,恨以不得全集为憾。他对做官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是洛阳一时名士聚集,来此唱和罢了,听着王、元二人提议要出城迎接耶律楚材的到来,李俊民不好拒绝,只得跟来。

    远远的,亲卫军缓缓而来。众人见到秦王赵诚亲自赶着一辆马车而来,何进、郭德海秉直等人纷纷拥上前去,耶律楚材在车内冲着众人频频点头示意。

    “今晚设宴为晋卿接风,诸位都来赴宴!”赵诚仍坐在马车御者的位置,未稍尾动一下位置。

    他的目光在王、元等文士的身上扫了一圈。文士们肃然起敬,用目光将赵诚送入城内,他们似乎从赵诚的话中听出了王者的骄傲与自信,甚至还有一丝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