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dezdq文集 > 生于七十年代

生于七十年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六十年代生人,细看,或多或少有些同感,感慨不已,引发诸多想法,便在此文章基础上,直接移花接木,写下本篇文章,名字就叫生于七十年代。

    我其实是七十年代末生人,算是恰好搭上了七十年代的末班车。因此,在这里写生于七十年代,有些诚惶诚恐,既惭也愧。但,心里有话要说,总不能憋着不吐,这不是我的性格,也违背自己的意愿。既如此,只好在这里一吐为快,全面与否,到位与否,请生于七十年代的朋友们不要深究,就权当是我个人的唠叨。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这是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最先听到的少儿歌曲。其后,最先听到的爱国歌曲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最先听到的教育歌曲是“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最先听到的榜样歌曲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终于革命终于党。”最先听到的校园歌曲是老狼的同桌的你,最先听到的摇滚歌曲是崔建的一无所有,最先听到的牢狱歌曲是迟志强的愁啊愁,最先听到的台湾歌曲是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最先听到的香港歌曲是刘德华的天意等等。尤其是我第一次听到我只在乎你时,几近疯狂,世界上还有如此美妙的音乐,惊为天乐,陪我渡过了最青春纯真的初、高中时代。而今,静静一人的时候,我最喜欢的还是,泡上一杯香茶,打开电脑,搜寻自己曾经深恋过的这些歌曲,在满屋袅袅茶香里,放松的思绪便在悠扬的音乐声里浮浮沉沉、飘飘渺渺,让人浮想连翩

    突然之间,不知怎么的,近年来,怀旧的演唱会接连不断,愈演愈烈,乱纷纷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有唱不到底死不休的气概。演唱者多是生于七十年代,一群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不老的艺人。罗大佑、李宗盛、齐秦、赵传、苏芮,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将最后的叫嚣进行到底,虽然支持者众多,也与许多人的心理不谋而合。然而,周杰伦的随意哼啊、蔡依琳的天籁之音、阿杜的独特嗓音、小沈阳的超强模仿,象天上下冰雹一般,纷纷击中当代人们浮躁的心灵,都改听他们了,就连名导演张艺谋也不得不迎合人们的口味,找周杰伦和小沈阳拍电影了。这些足以证明,而今的演唱江湖,已不是生于七十年代歌手的了,同样也不再是生于七十年代人们的了。因为,很多这代人,包括我自己,用心良苦的细细聆听,就是听不懂周杰伦的快歌唱的到底是什么,左观右看,楞是瞧不出小沈阳的男扮女装又靓在哪里。也许,真的是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到了该与七十年代说再见的时候了。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浪奔,浪流,滔滔江水永不休。”“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随着这些激情澎湃,激昂高亢的音乐响起,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到有些真实,令我恍然又回到了七十年代看这些电视剧时的情景。

    我相信,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对当时的部分电视剧(电影)绝对是记忆尤深。现在,我还能叫出名字的是这么几部,先是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决战玄武门、鹰爪铁布衫、少林寺。接着是西游记、聊斋、济公、八仙过海、再向虎山行、侠女十三妹、南北少林、莲花争霸。后来是一剪梅、婉君、义不容情、昨夜星辰、血凝、乌龙山剿匪记、魔域桃园、流氓大亨、神探亨特,其它的就没有多少记忆了。剧情印象深刻的是再向虎山行里面的姜铁山和容沧海有点过节,两人一直想着比武,最后却是冰释前嫌,成为生死之交。当看到霍元甲里的陈真为给师傅报仇,把日本武士打的落花流水,又一脚踢碎了“东亚病夫”的牌匾,使中国人扬眉吐气时,心里热血沸腾说不出的畅快,觉得日军侵华时,中国军人要是人人都有陈真这样的工夫,没准两年就能把日本人打跑了。然而,最有名的电视剧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播映时万人空巷,一时间好象每个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随处飘荡,人人争当许文强。射雕英雄传更是影响了很多人,一直到现今,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仍能想起当年许多人或座或站或蹲围着一台电视机观看的热闹场景,大家或为主人公的遭遇牵肠挂肚,或为精彩的武打场面所震撼,又或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唏嘘流泪兴许,对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来说,这部电视剧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没有什么能比它更具影响力和杀伤力,黄日华就是郭靖,翁美玲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谁也无法替代。随着岁月的渐行渐远,这些富有时代烙印的电视剧已鲜在电视台“抛头露面”了,即使在电脑上搜索,很多也已是搜寻不到,常常使我潸然。可是在我的心里,它们从不曾真正消失过,反倒清晰如昨,历历在目,我很高兴这样的清晰如昨。

    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最先接触的书籍是一些比手巴掌大些,每页既有插图,又在下方有文字的书——“小人书”其实,那个年代正是“小人书”风华正茂的时候,就是被称之为文学高雅殿堂的新华书店里都有摆满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岳飞传、杨家将等,来迎合小孩子的挑选。最流行的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根据名著改编的画书,这类书通常都是系列的,常常勾的孩子们心急火燎的设法得到下一册。为此,不少孩子曾得到家长的责骂。后来是故事会、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童话大王等短篇故事书籍开始风靡,特别是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曾经月销量逾百万册,许多人就像如今的彩票迷们一样,疯狂地追捧着买,成为文学界一大景观。之后就是大部头书籍,像曹雪芹红楼梦、张恨水红粉世家、巴金家、雨果悲惨世界等。我读大部头的时候,是得到什么书,就读什么,并一味随着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忧伤而忧伤,每每看到精彩之处,不自觉手足舞蹈,时而哈哈大笑,时而黯然流泪,常把身边的人吓个半死,以为我突然之间变成傻小子。遗憾的是,当年存留的书籍随着几次家庭搬迁的“浩劫”一本也找不到了,常令我扼腕叹息,悔恨不已。

    这些年,一批80后青春文学写手开始席卷大江南北,像韩寒的三重门,春树的北京娃娃,郭敬明的幻城,张悦然的樱桃之远,销量之高,连许多老作家也难望其项背。应该承认,这些80后写手,确实相当有才华,简直就是“多面手”什么都敢毫无顾忌的写,什么也都会写。我曾数次读过韩寒、春树的小说,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很多词汇,听都没有听过,许多七十年代的作家,从不敢用的敏感字眼,他们却用的如鱼得水,生机盎然,往往使人畅发诸多遐想。尤其是春树的北京娃娃,简直是一本反映残酷青春的叛逆书,里面提到的“朋克精神”直到在百度搜索后我才弄清确切意思。这些词语,绝对不是生于七十年代的作家,如余杰、卫慧、丁磊、棉棉之类所能写的出的,真是后生可畏。今而,伴随着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已很难在把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书籍读完。因为,读书的激情早被生活的磨砺挤兑干净,思想也早不在单纯的如杯白开水,清澈又透明,一眼见底。相反,他们却越来越多的戴起了伪善面具,让人分不清楚哪个是真实哪个是幻影,相当无奈。当然,这些人中更多的是被功利、势力、钱财和沧桑所俘虏,有人平步青云,有人怀才不遇,有人功成名就,有人默默无闻,有人常常欢笑,有人时常哭泣,还有人至今仍在名利场上苦苦挣扎往往此时,他们的故事也即将接近尾声了。

    其实,关于七十年代的记忆还有很多,像七十年代的男孩子游戏—滚铁环,女孩子游戏—跳皮筋,七十年代的零食—拔糖,七十年代的经典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七十年代的运动—踢毽子,七十年代的文化现象—手抄本,七十年代的少男偶像—翁美玲,少女偶像—黄日华,七十年代的叛逆—早恋,七十年代的内敛—课桌“三八线”无一不是那个年代所特有。但是,这些记忆,已经很零星,我所能想起的具体事件也是少之又少,不便随意唠叨,怕说大了,让人指责,又怕说小了,不能准确表达所思所想,容以后印象深刻了,或许一不留神,我会在写出一篇七十年代生人。

    岁月总是轻飘飘的把人抛,带走了或轻狂或纯真的日日夜夜。当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曾经鲜活靓丽的面容,逐渐被八、九十年代新新人类青春的气韵衬托出一脸沧桑时,新旧交替,已在不知不觉中易主了,曾经的豪情,曾经的迷惘,曾经的失落,曾经的感动,所有一切均已成为昨日黄花,谁也无力更改什么,谁也无法挽留什么。那么,我只能将千言万语化作最后一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请不要活得太苦,过得太累,毕竟功名只是一瞬,钱财只是一时,凡事争取到固然欢欣,不尽任意,也不要很勉强,只要活得开心,过的洒脱,常怀奋进之心,何尝不是另一种生活。其实,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愿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都能够喜欢,将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最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