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远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有多少人受到了远方的蛊惑而行走不息?
远方很远,因为它永远是未知的地方;远方又很近,其实它就在我们心灵中的某个角落。
你行走啊行走,路程总是赶不上心的距离。也许有一天,你觉得所谓追求的远方其实就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时,心灵才会得到大安静。但也许,这时,我们已经苍老。
一、童年的远方
我们村子里有个笑话。说的是有一青年实在受不了饥饿和贫穷,决心去闯东北,结果离家不出十里,是嚎啕大哭:俺再也看不见圣公山了!于是又掉头回家。
这其实也不算笑话。我的奶奶嫁入新兴村后,直到被安葬也没出过村子。我的几个伯父包括父亲,都是因生活所迫到外地讨生活,她在家里想望的直至眼睛哭瞎。
远方,对于当时相对封闭的农村来说,该是多么险恶的一段距离。
也许是这个原因,父辈们回乡后,总是要压抑住我们对远方的向往。可是,远方又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总是悄悄在心中被唤醒。童年时,我和妹妹总为“山的那边是什么”而争论。妹妹比我有勇气,她大学刚毕业就选择了自主择业,只身去沪。所以现在,妹妹的山那边是繁华渲染的上海滩;而我的山那边仍是故乡的山岚。
但无论如何,远方这个概念在童年,只是一粒萌动的种子,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罢了。
二、少年的远方
到了十五六岁,开始有点愤青的端倪时,远方这粒种子在心中开始蓬勃生长。
记得初中时有篇命题作文叫我最喜欢的事。乔班长写的是在细雨中散步,被语文老师点名批评,散步还细雨,浪漫则已,内容空洞。大家哄堂大笑。其实我也没写的更好,老师问我了:你就没有比在黄昏的田野里漫游更好的娱乐方式了么?那一天,大多数的同学因为笑的肚子疼都没吃进去饭。
但黄昏时在田野里漫游的确是我当时的一种生态。在庄稼的青葱气息中,沿着铁轨走,直至累了休息。我一直在揣测铁轨的去处,那是通向远方必由路径,也是我小小的野心。我想自己能通过这条路到京城或其他大都市去,在人海中弄潮,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找到自己的光彩,去自由自在的飞翔,去彻底颠覆这沉闷的乡村生活。
这条路的确承载着我的几个同学进京去也,而我则是落选的举子,踟躇在这段路的某一点上。我选择了去临沂上一所中专学校。虽没有多远,但毕竟是远方了,这给了自己少许慰籍和借口。
等我报到时才知道自己上的是职工班。也就是说,即使分配,你的一生从此就被打上这样的印记:工人。这两个字当然不是耻辱,但从此你在一个唯学历甚至是唯身份的竞争社会里变的两手空空,即使豪气干云、志向万里,谁会去认为一个工人比一个所谓的干部更有才能?谁会觉得职工中专的文凭比本科的更绷硬绷硬?
远方的梦戛然而至。我十七岁,学会了抽烟喝酒。有些生猛。
三、远方有多远
我还有梦。这时的远方不再具化为某个地点,而是我梦想达到的程度。我想成就为一名艺术家,艺术的彼岸在向刚刚开始青春的我遥遥招手。
我被分到那处小乡时,芳龄19岁。我那时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直到29岁才勉强离开,开始新的工作。我绘画、写作。我留着长发、用发的百多元月薪买将军烟抽。没有人和我讲人生。只有书籍。我用了两年时间读了几百本书,文史哲都有涉猎。我没有人可以倾诉,只有日记。现在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些日记了,堆在几个纸箱里,我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
和文人交往,我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和画家交往,我不敢说自己懂艺术;和小人交往,我不敢说自己是大人;所以几乎陷入自闭的情形。但在这种情形下,我写了约有五万字的意象之我见,从神秘学起笔,一直写到自己差点崩溃。
这本“书”现在不知丢哪儿去了。包括自己当时得意的一些黑白作品,系统里搞美展,奖没得,画倒丢了。丢了也没在乎。因为知道自己的小。俎上生活,而已而已。
直至有一天,在一个酒会上遇到了认识的一位老艺术家,感情一下子宣泄了出来,我不停的喝酒,醉的一塌糊涂。清醒后,自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一整天,我觉得自己实在是无脸见人,从未有的绝望。
今宵梦醒何处?从此,不再执著于画。也中断了写作以及和文艺界的任何交往。
这种挫折感使我离人生的塌实更为接近。我开始接受生活的给予。无论它给予的是什么。有段时间,我甚至靠出卖自己的体力来赢回自己应得的工薪。我那时去的地方是古密州,东坡的常山就矗立在路边,山不高,但有一种文化的尺度在那里,自己再累,看到它,心理上也觉得慰贴。那一年,我收集了关于苏东坡的数种传记,在颠簸的拖拉机上一读再读。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他说。
远方有多远?年轻的我,似乎永远追逐不上它的距离。
四、所谓远方
三十岁了。写过无数次总结,无数次的应景文章,却都缺乏人生的深刻。也许,是因为生活的固定,使远方的向往渐渐淡化了吧?也许,是因为责任的负担,使人想也不敢想了吧?
现在再思考这个话题,突然就有一种压抑感。三毛唱道: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里的远方有了双重的景深,故乡在远方,流浪的地方在远方,那么,究竟何地才是真正的远方?
所谓远方,永远是心的距离吧。
你行走啊行走,路程总是赶不上心的距离。也许有一天,你觉得所谓追求的远方其实就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时,心灵才会得到大安静。但也许,这时,我们已经苍老。
2005年5月20日
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有多少人受到了远方的蛊惑而行走不息?
远方很远,因为它永远是未知的地方;远方又很近,其实它就在我们心灵中的某个角落。
你行走啊行走,路程总是赶不上心的距离。也许有一天,你觉得所谓追求的远方其实就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时,心灵才会得到大安静。但也许,这时,我们已经苍老。
一、童年的远方
我们村子里有个笑话。说的是有一青年实在受不了饥饿和贫穷,决心去闯东北,结果离家不出十里,是嚎啕大哭:俺再也看不见圣公山了!于是又掉头回家。
这其实也不算笑话。我的奶奶嫁入新兴村后,直到被安葬也没出过村子。我的几个伯父包括父亲,都是因生活所迫到外地讨生活,她在家里想望的直至眼睛哭瞎。
远方,对于当时相对封闭的农村来说,该是多么险恶的一段距离。
也许是这个原因,父辈们回乡后,总是要压抑住我们对远方的向往。可是,远方又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总是悄悄在心中被唤醒。童年时,我和妹妹总为“山的那边是什么”而争论。妹妹比我有勇气,她大学刚毕业就选择了自主择业,只身去沪。所以现在,妹妹的山那边是繁华渲染的上海滩;而我的山那边仍是故乡的山岚。
但无论如何,远方这个概念在童年,只是一粒萌动的种子,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罢了。
二、少年的远方
到了十五六岁,开始有点愤青的端倪时,远方这粒种子在心中开始蓬勃生长。
记得初中时有篇命题作文叫我最喜欢的事。乔班长写的是在细雨中散步,被语文老师点名批评,散步还细雨,浪漫则已,内容空洞。大家哄堂大笑。其实我也没写的更好,老师问我了:你就没有比在黄昏的田野里漫游更好的娱乐方式了么?那一天,大多数的同学因为笑的肚子疼都没吃进去饭。
但黄昏时在田野里漫游的确是我当时的一种生态。在庄稼的青葱气息中,沿着铁轨走,直至累了休息。我一直在揣测铁轨的去处,那是通向远方必由路径,也是我小小的野心。我想自己能通过这条路到京城或其他大都市去,在人海中弄潮,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找到自己的光彩,去自由自在的飞翔,去彻底颠覆这沉闷的乡村生活。
这条路的确承载着我的几个同学进京去也,而我则是落选的举子,踟躇在这段路的某一点上。我选择了去临沂上一所中专学校。虽没有多远,但毕竟是远方了,这给了自己少许慰籍和借口。
等我报到时才知道自己上的是职工班。也就是说,即使分配,你的一生从此就被打上这样的印记:工人。这两个字当然不是耻辱,但从此你在一个唯学历甚至是唯身份的竞争社会里变的两手空空,即使豪气干云、志向万里,谁会去认为一个工人比一个所谓的干部更有才能?谁会觉得职工中专的文凭比本科的更绷硬绷硬?
远方的梦戛然而至。我十七岁,学会了抽烟喝酒。有些生猛。
三、远方有多远
我还有梦。这时的远方不再具化为某个地点,而是我梦想达到的程度。我想成就为一名艺术家,艺术的彼岸在向刚刚开始青春的我遥遥招手。
我被分到那处小乡时,芳龄19岁。我那时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直到29岁才勉强离开,开始新的工作。我绘画、写作。我留着长发、用发的百多元月薪买将军烟抽。没有人和我讲人生。只有书籍。我用了两年时间读了几百本书,文史哲都有涉猎。我没有人可以倾诉,只有日记。现在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些日记了,堆在几个纸箱里,我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
和文人交往,我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和画家交往,我不敢说自己懂艺术;和小人交往,我不敢说自己是大人;所以几乎陷入自闭的情形。但在这种情形下,我写了约有五万字的意象之我见,从神秘学起笔,一直写到自己差点崩溃。
这本“书”现在不知丢哪儿去了。包括自己当时得意的一些黑白作品,系统里搞美展,奖没得,画倒丢了。丢了也没在乎。因为知道自己的小。俎上生活,而已而已。
直至有一天,在一个酒会上遇到了认识的一位老艺术家,感情一下子宣泄了出来,我不停的喝酒,醉的一塌糊涂。清醒后,自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一整天,我觉得自己实在是无脸见人,从未有的绝望。
今宵梦醒何处?从此,不再执著于画。也中断了写作以及和文艺界的任何交往。
这种挫折感使我离人生的塌实更为接近。我开始接受生活的给予。无论它给予的是什么。有段时间,我甚至靠出卖自己的体力来赢回自己应得的工薪。我那时去的地方是古密州,东坡的常山就矗立在路边,山不高,但有一种文化的尺度在那里,自己再累,看到它,心理上也觉得慰贴。那一年,我收集了关于苏东坡的数种传记,在颠簸的拖拉机上一读再读。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他说。
远方有多远?年轻的我,似乎永远追逐不上它的距离。
四、所谓远方
三十岁了。写过无数次总结,无数次的应景文章,却都缺乏人生的深刻。也许,是因为生活的固定,使远方的向往渐渐淡化了吧?也许,是因为责任的负担,使人想也不敢想了吧?
现在再思考这个话题,突然就有一种压抑感。三毛唱道: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里的远方有了双重的景深,故乡在远方,流浪的地方在远方,那么,究竟何地才是真正的远方?
所谓远方,永远是心的距离吧。
你行走啊行走,路程总是赶不上心的距离。也许有一天,你觉得所谓追求的远方其实就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时,心灵才会得到大安静。但也许,这时,我们已经苍老。
200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