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六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宋子贞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也。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人以大小宋称之。金末,潞州乱,子贞走赵、魏间。宋将彭义斌守大名,辟为安抚司计议官。义斌殁,子贞率众归东平行台严实。实素闻其名,招置幕府,用为详议官,兼提举学校。先是,实每令人请事于朝,托近侍奏决,不经中书,因与丞相耶律楚材有违言。子贞至,劝实致礼丞相,通殷勤,凡奏请,必先咨禀。丞相喜,自是交欢无间,实因此益委信子贞。太宗四年,实戍黄陵,金人悉力来攻。与战不利,敌势颇张,曹、濮以南皆震。有自敌中逃归者,言金兵且大至,人情恟惧。子贞请于实,斩扬言者首以令诸城,境内乃安。汴梁既下,饥民北徙,饿殍盈道。子贞多方赈救,全活者万余人。金士之流寓者,悉引见周给,且荐用之。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辈于羁旅,与之同列。四方之士闻风而至,故东平一时人材多于他镇。
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略定,事多草创,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甚者专以掊克聚敛为能,官吏相与为贪私以病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惰土},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东平将校,占民为部曲户,谓之脚寨,擅其赋役,几四百所。子贞请罢归州县。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便。实卒,子忠济袭爵,尤敬子贞。请于朝,授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贞作新庙学,延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致生徒几百人,出粟赡之,俾习经艺。每季程试,必亲临之。齐鲁儒风,为之一变。
岁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问以方略。对曰:“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世祖善其言。中统元年,授益都路宣抚使。未几,入觐,拜右三部尚书。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李璮叛,据济南,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璮形势,因说丞相史天泽曰:“璮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矣。”议与天泽合,遂擒璮。子贞还,上书陈便宜十事,大略谓:“官爵人主之柄,选法宜尽归吏部。律令国之纪纲,宜早刊定。监司总统一路,用非其材,不厌人望,乞选公廉有才德者为之。今州县官相传以世,非法赋敛,民穷无告,宜迁转以革其弊。”又请建国学教胄子,敕州郡提学课试诸生,三年一贡举。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至元二年,始罢州县官世袭。遣子贞与左丞相耶律铸行山东,迁调所部官。还,授翰林学士,参议中书省事。奏请班俸禄,定职田,从之。俄拜中书平章政事。复陈时务之切要者十二策。帝颇悔用子贞晚。
未几,以年老求退,帝曰:“卿气力未衰,勉为朕留,措置大事,俟百司差有条理,听卿自便。”三年十一月,恳辞,乃得请。特敕中书,凡有大事,即其家访问。子贞私居,每闻朝廷事不便,必封疏上奏,爱君忧国,不以进退异其心。卒年八十一。始病,家人进医药,却之曰:“死生有命,吾年逾八十,何以药为!”病危,诸子请遗言,子贞曰:“吾平昔教汝者不少,今尚何言耶!”
子渤,字齐彦,有才名,官至集贤学士。
商挺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其先本姓殷氏,避宋讳改焉。父衡,佥陕西行省员外郎,以战死。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游。东平严实聘为诸子师。实卒,子忠济嗣,辟挺为经历,出为曹州判官。未几,复为经历,赞忠济兴学养士。
癸丑,世祖在潜邸,受京兆分地,闻挺名,遣使征至盐州。入对称旨,字而不名。间陪宴语,因曰:“挺来时,李璮城朐山,东平当馈米万石。东平至朐山,率十石致一石,且车淖于雨,必后期,后期罪死。请输沂州,使璮军取食,便。”世祖曰:“爱民如此,忍不卿从。”杨惟中宣抚关中,挺为郎中。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明尊卑,出淹滞,定规程,主簿责,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通其有无。期月,民乃安。诛一大猾,群吏咸惧。且请减关中常赋之半。明年,惟中罢,廉希宪来代,升挺为宣抚副使。丙辰,征京兆军需布万匹、米三千石、帛三千段,械器称是,输平凉军。期迫甚,郡人大恐。挺曰:“他易集也,运米千里,妨我蚕麦。”郿长王姓者,平凉人也,挺召与谋,对曰:“不烦官运,仆家有积粟,请以代输。”挺大悦,载价与之,他输亦如期。复命兼治怀孟,境内大治。丁巳,宪宗命阿蓝答儿会计河南、陕右。戊午,罢宣抚司,挺还东平。
宪宗亲征蜀,世祖将趋鄂、汉,军于小濮,召问军事。挺对曰:“蜀道险远,万乘岂宜轻动。”世祖默然久之,曰:“卿言正契吾心。”宪宗崩,世祖北还,道遣张文谦与挺计事。挺曰:“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文谦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骂曰:“无一人为我言此,非商孟卿几败大计!”速遣使至军立约。未几,阿里不哥之使至军中,执而斩之。召挺北上至开平,挺与廉希宪密赞大计。
世祖既即位,挺奏曰:“南师宜还扈乘舆,西师宜军便地。”从之。以廉希宪及挺宣抚陕、蜀。中统元年夏五月,至京兆。哈剌不花者,征蜀时名将也,浑都海尝为之副,时驻六盘山,以兵应阿里不哥。挺谓希宪曰:“为六盘,有三策。悉锐而东,直捣京兆,上策也;聚兵六盘,观衅而动,中策也;重装北归,以应和林,下策也。”希宪曰:“彼将何从?”挺曰:“必出下策。”已而果然。于是与希宪定议,令八春、汪良臣发兵御之,事具希宪传。六盘之兵既北,而阿蓝答儿自和林引兵南来,与哈剌不花、浑都海遇于甘州。哈剌不花以语不合,引其兵北去,阿蓝答儿遂与浑都海合军而南。时诸王合丹率骑兵与八春、汪良臣兵合,乃分为三道以拒之。既阵,大风吹沙,良臣令军士下马,以短兵突其左,绕出阵后,溃其右而出,八春直捣其前,合丹勒精骑邀其归路,大战于甘州东,杀阿蓝答儿、浑都海。事闻,帝大悦,曰:“商孟卿,古之良将也。”改宣抚司为行中书省,进希宪为右丞,挺为佥行省事。
二年,进参知政事。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惧诛,以借兵完城事讼挺与希宪于朝。帝召挺便殿,问曰:“卿在关中、怀孟,两著治效,而毁言日至,岂同寅有沮卿者耶?抑位高而志怠耶?比年论王文统者甚众,卿独无一言。”挺对曰:“臣素知文统之为人,尝与赵璧论之,想陛下犹能记也。臣在秦三年,多过,其或从权以应变者有之。若功成以归己,事败分咎于人,臣必不敢,请就戮。”挺既出,帝顾驸马忽剌出、枢副合答等,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因叹曰:“挺有功如是,犹自言有罪,若此,谁复为朕戮力耶!卿等识之。”四年,赐金符,行四川行枢密院事。
至元元年,入拜参知政事。建议史事,附修辽、金二史,宜令王鹗、李治、徐世隆、高鸣、胡祗遹、周砥等为之,甚合帝意。二年,分省河东,俄召还。三年,帝留意经学,挺与姚枢、窦默、王鹗、杨果纂五经要语凡二十八类以进。六年,同佥枢密院事。七年,迁佥书。八年,升副使。数军食,定军官品级,给军吏俸。使四千人屯田,开恳三万亩,收其获以饷亲军。汰不胜军者户三万户,一丁者亦汰去;丁多业寡,业多丁寡,财力相资,合出一军。
九年,封皇子忙阿剌为安西王,立王相府,以挺为王相。十四年,诏王北征,王命挺曰:“关中事有不便者,可悉更张之。”挺曰:“延安民兵数千,宜使李忽兰吉练习之,以备不虞。”未几,秃鲁叛,以延安兵应敌,果获其力。挺进十策于王,曰:睦亲邻,安人心,敬民时,备不虞,厚民生,一事权,清心源,谨自治,固本根,察下情。王为置酒嘉纳。王薨,王妃使挺请命于朝,以子阿难答嗣。帝曰:“年少,祖宗之训未习,卿姑行王相府事。”
初,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与王相赵炳构隙。或告炳不法,妃命囚之六盘狱以死。朝廷疑擅杀之,执琮、叔云鞫问,伏辜,事具赵炳传。初无一毫及挺。惟王府女奚彻彻,以预二郭谋,临刑,望以求生,始有暧昧语连挺及其子谳。帝怒,召挺,拘炳家,瓛下狱。帝命赵氏子曰:“商孟卿,老书生,可与诸儒谳其罪。”吏部尚书青阳梦炎以议勋奏曰:“臣宋儒,不知挺向来之功可补今之过否?”帝不悦曰:“是同类相助之辞也。”符宝郎董文忠奏曰:“梦炎不知挺何如人,臣以曩时推戴之功语之矣。”帝良久曰:“其事果何如?”对曰:“臣目未睹,耳固闻之,杀人之谋,挺不与也。”帝默然。十六年春,有旨:挺不可全以无罪释之,籍其家。是冬,始释挺及谳。二十年,复枢密副使,俄以疾免。二十一年,赵氏子复讼父冤,挺又被系,百余日乃释。二十五年,帝问中丞董文用曰:“商孟卿今年几何?“对曰:“八十。”帝甚惜其老,而叹其康强。是岁冬十有二月卒。有诗千余篇,尤善隶书。延祐初,赠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子五人:琥、璘、瑭、瓛、琦。
琥字台符。至元十四年,以姚枢、许衡荐,拜江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建康戍卒有利汤氏财者,投戈于其家,诬为反具。琥知其冤,罪诬者而释之。华亭蟠龙寺僧思月谋叛被擒,其党纵火来劫,民大扰,琥亟诛其魁。文法吏责琥擅诛,行台中丞张雄飞曰:“江南残毁之余,盗贼屡起,顾尚循常例,安用宪台为哉!”吏议遂屈。都昌妖贼杜万一,僣号倡乱,行台檄琥按问。械系胁从者盈狱,琥悉以诖误纵遣之。党与窜伏者犹众,琥揭榜招徕,不三日云集。二十七年,征拜中台监察御史。属地震,琥上书言:“昔汉文帝有此异,而无其应,盖以躬行德化而弭也。”因条陈汉文时政以进。又言:“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因举天下名士十余人。帝从之,皆召用,待以不次。三十年,迁国子司业。卒。有彝斋文集。
瑭子礼符。仕为右卫屯田千户。岁余,谢病侍亲,时年才三十二。后还乡里,筑室曰晦道堂,盖取七世祖宗弼,宋仁宗时为太子中舍人,年五十挂冠所筑堂名也。
琦字德符。大德八年,成宗召备宿卫。仁宗在东宫,奏授集贤直学士。调大名路治中,不赴。皇庆元年,授集贤侍讲学士。延祐四年,升侍读官、通奉大夫,赐钞二万五千贯。泰定元年,迁秘书卿,病归,卒。琦善画山水。尝使蜀,持平守法,秋毫无私。
赵良弼
赵良弼,字辅之,女直人也。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因以赵为氏。父悫,金威胜军节度使,谥忠闵;悫长子良贵,嵩汝招讨使;良贵子谠,许州兵官;悫从子良材,守太原。俱死事。良弼明敏,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藩,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脱兀脱以断事官镇邢,其属要结罪废者,交构嫌隙,动相沮挠。世祖时征云南,良弼驰驿白其事,遂黜脱兀脱,罢其属,邢大治,户口增倍。世祖在潜藩时,分地在关陕,奏以廉希宪、商挺宣抚陕西,以良弼参议司事。阿蓝答儿当国,惮世祖英武,谗于宪宗。遂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参知政事,钩校京兆钱谷,煅炼群狱,死者二十余人,众皆股栗。良弼力陈大义,词气恳款,二人卒不能诬,故宣抚司一无所坐。
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兼江淮安抚使。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既渡江,攻鄂州,闻宪宗崩,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言皆有征。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曰:“宗王穆哥无他心,宜以西南六盘悉委属之。浑都海屯军六盘,士马精强,咸思北归,恐事有不意。纽璘总秦、川蒙古诸军,多得秦、蜀民心,年少鸷勇,轻去就,当宠以重职,疾解其兵柄。刘太平、霍鲁怀,今行尚书省事,声言办集粮饷,阴有据秦、蜀志。百家奴、刘黑马、汪惟正兄弟,蒙被德惠,俱悉心俟命。”其言皆见采用。
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复以廉希宪、商挺为使、副,良弼为参议。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从其议。至则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闻命乃止。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乞台不花、迷立火者诛之。希宪及挺虑有擅杀名,遣使入奏待罪。良弼具密状授使者,言:“始遣捕二帅时,止令囚以俟报,臣窃以为张惶不便,宜急诛之,擅杀在臣,实不在宣抚司,若上怒希宪等,愿使者即出此奏。”帝竟不问,使者以奏白政府,咸以良弼为长者。升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征。帝召良弼诘问,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释。会平李璮,得王文统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无所不至,至欲断其舌。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费寅卒以反诛。
至元七年,以良弼为经略使,领高丽屯田。良弼言屯田不便,固辞,遂以良弼奉使日本。先是,至元初,数遣使通日本,卒不得要领,于是良弼请行。帝悯其老,不许,良弼固请,乃授秘书监以行。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舟至金津岛,其国人望见使舟,欲举刃来攻,良弼舍舟登岸喻旨。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天明,其国太宰府官陈兵四山,问使者来状。良弼数其不恭罪,仍喻以礼意。太宰官愧服,求国书。良弼曰:“必见汝国王,始授之。”越数日,复来求书,且曰:“我国自太宰府以东,上古使臣,未有至者,今大朝遣使至此,而不以国书见授,何以示信!”良弼曰:“隋文帝遣裴清来,王郊迎成礼,唐太宗、高宗时,遣使皆得见王,王何独不见大朝使臣乎?”复索书不已,诘难往复数四,至以兵胁良弼。良弼终不与,但颇录本示之。后又声言,大将军以兵十万来求书。良弼曰:“不见汝国王,宁持我首去,书不可得也。”日本知不可屈,遣使介十二人入觐,仍遣人送良弼至对马岛。十年五月,良弼至自日本,入见,帝询知其故,曰:“卿可谓不辱君命矣。”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
十一年十二月,以良弼同佥书枢密院事。丞相伯颜伐宋,良弼言:“宋重兵在扬州,宜以大军先捣钱唐。”后讫如其计。又言:“宋亡,江南士人多废学,宜设经史科,以育人材,定律令,以戢奸吏。”卒皆用其议。帝尝从容问曰:“高丽,小国也,匠工弈技,皆胜汉人,至于儒人,皆通经书,学孔、孟。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良弼对曰:“此非学者之病,在国家所尚何如耳。尚诗赋,则人必从之,尚经学,则人亦从之。
良弼屡以疾辞,十九年,得旨居怀孟。良弼别业在温县,故有地三千亩,乃析为二,六与怀州,四与孟州,皆永隶庙学,以赡生徒,自以出身儒素,示不忘本也。或问为治,良弼曰:“必有忍,其乃有济。人性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必克己,然后可以制怒;必顺理,然后可以忘怒。能忍所难忍,容所难容,事斯济矣。”二十三年,卒,年七十。赠推忠翊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追封韩国公,谥文正。子训,陕西平章政事。
赵璧
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命驰驿四方,聘名士王鹗等。又令蒙古生十人从璧受儒书。敕璧习国语,译大学衍义,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
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何如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宪宗不悦。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一日,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请于帝曰:“此先朝赐臣印也,今陛下登极,将仍用此旧印,抑易以新者耶?”时璧侍旁,质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夺其印,置帝前。帝为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为此也。”自是牙老瓦赤不复用。
壬子,为河南经略使。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其党董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且酌酒贺曰:“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璧曰:“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刘屏气不复敢出语,归卧病而卒,时人以为惧死。
己未,伐宋,为江淮荆湖经略使。兵围鄂州,宋贾似道遣使来,愿请行人以和,璧请行。世祖曰:“汝登城,必谨视吾旗,旗动,速归可也。”璧登城,宋将宋京曰:“北兵若旋师,愿割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匹两各二十万。”璧曰:“大军至濮州时,诚有是请,犹或见从,今已渡江,是言何益!贾制置今焉在耶?”璧适见世祖旗动,乃曰:“俟他日复议之。”遂还。
宪宗崩,世祖即位。中统元年,拜燕京宣慰使。时供给蜀军,府库已竭,及用兵北边,璧经画馈运,相继不绝。中书省立,授平章政事,议加答剌罕之号,力辞不受。二年,从北征,命还燕,以平章政事兼大都督领诸军。是年,始制太庙雅乐。乐工党仲和、郭伯达,以知音律在选中,为造伪钞者连坐,系狱。璧曰:“太庙雅乐,大飨用之,圣上所以昭孝报本也,岂可系及无辜,而废雅乐之成哉!”奏请原之。三年,李璮反益都,从亲王合必赤讨之。璮已据济南,诸军乏食,璧从济河得粟及羊豕以馈军,军复大振。
至元元年,官制行,加荣禄大夫。帝欲作文檄宋,执笔者数人,不称旨,乃召璧为之。文成,帝大喜曰:“惟秀才曲尽我意。”改枢密副使。六年,宋守臣有遣间使约降者,帝命璧诣鹿门山都元帅阿术营密议。命璧同行汉军都元帅府事。宋将夏贵,率兵五万,馈粮三千艘,自武昌溯流,入援襄阳。时汉水暴涨,璧据险设伏待之。贵果中夜潜上,璧策马出鹿门,行二十余里,发伏兵,夺其五舟,大呼曰:“南船已败,我水军宜速进。”贵慑不敢动。明旦,阿术至,领诸将渡江西追贵骑兵,璧率水军万户解汝楫等追贵舟师。遂合战于虎尾洲,贵大败走,士卒溺死甚众,夺战舰五十,擒将士三百余人。
高丽王禃为其臣林衍所逐,帝召璧还,改中书左丞,同国王头辇哥行东京等路中书省事,聚兵平壤。时衍已死,璧与王议曰:“高丽迁居江华岛有年矣,外虽卑辞臣贡,内恃其险,故使权臣无所畏忌,擅逐其主。今衍虽死,王实无罪,若朝廷遣兵护归,使复国于古京,可以安兵息民,策之上者也。”因遣使以闻,帝从之。时同行者分高丽美人,璧得三人,皆还之。师还,迁中书右丞。冬,祀太庙,有司失黄幔,索得于神庖灶下,已甚污弊。帝闻,大怒曰:“大不敬,当斩!”璧曰:“法止杖断流远。”其人得不死。十年,复拜平章政事。十三年,卒,年五十七。大德三年,赠大司徒,谥忠亮。
子二人:仁荣,同知归德府事;仁恭,集贤直学士。孙二人:崇,郊祀署令;弘,左藏库提点。
<b>译文</b>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聪明好学,二十岁就参加礼部会试,与族兄宋知柔同补为太学生,当时俱有名,人称“大小宋”
金末,潞州战乱,子贞避乱于赵魏之间。宋将彭义斌守大名,委任子贞为安抚司计议官。义斌死后,子贞率众归附于东平行台严实。严实素闻子贞之名,任用他为幕府详议官,兼提举学校。以前,严实每派人向朝廷请示,都是托皇帝近侍之臣奏请皇帝,不经过中书,因与丞相耶律楚材有些不和,子贞来后,劝严实先致礼于丞相,凡有奏请,必先禀告丞相。耶律楚材甚喜,从此与严实友好无间,严实因此更加信任子贞。
太宗四年(1232),严实戍守黄陵,金军全力来攻。蒙古军应战失利,金军势气大张,曹、濮以南都为之震惊。有自敌逃归的人说,金兵大军将至,人心恐惧。子贞得到严实的允许,将宣扬金军的人斩首,境内才安定下来。汴梁攻下后,河南饥民北迁,沿路都是饿死的人,子贞多方赈救,活者万余人。金之儒生流亡者,都加以收养任用,如荐举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等。四方之士都投奔而来,故东平一时人才多于其他地方。
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初定,什么事都还是开始,行台所统辖的五十余城,州县之官不是从将校中选拔,就是来自民间,都不知如何办理政事。甚至有的专以压榨搜括民财为能,官吏贪图私利,坑害人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派专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规章,罢黜那些贪赃懒惰者,奖励廉洁勤恳的官员,于是官府始有纪纲,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东平将校占民为自己私兵,称之为“脚寨”任意向百姓征收赋税,遣派劳役。像这样的有四百处。子贞请求将将校所占民户归属于州县。严实开始还有些为难,经子贞极力说服才同意照办,人民都认为很好。
严实卒,其子忠济承袭爵位,尤敬重子贞。奏请朝廷授子贞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贞建立新学庙,聘请以前的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收学生几百人,由官府出粟来赡养他们,使他们学习经艺。每季课程考试,他都必亲临试场。齐鲁一带学风为之一变。
宪宗九年(1259),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州询问进军方略。子贞说“: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能广泛施与。百姓之所以抵抗,是因为怕死。若对投降者不杀,胁从者不问罪,宋之郡邑一纸檄文就可平定。”世祖认为这话很对。中统元年(1260),授子贞益都路宣抚使。不久,入朝拜为右三部尚书。当时,中书省及各部是新建,其典章制度多由子贞裁定。李王。。反叛,占据济南,朝廷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到济南考察李王。。的形势,对丞相史天泽说:“王。。拥兵从益都而来,坐守济南孤城。宜增筑外城,防他突围。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这一议论与天泽不谋而合。其后李王。。果然被擒。
子贞回到朝廷,上书可行者十事,大意是“任官爵是皇上之权,而考察与选拔官员的办法应由吏部进行。律令是国之纪纲,宜早规定。监司统管一路,若用非其才则不孚众望,请选公正廉洁有才德的人任职。今州县官世代相传,非法征敛,民穷苦无处申诉,应把这些州县官调开,革除弊政”等等。又请建立国学以教育贵族子弟,令州郡提学考试诸生,三年一贡举。这些建议朝廷命中书省一一施行。至元二年,始废除县官世袭制,遣子贞与左丞相耶律铸行巡山东,调派所属州县官吏。回朝授翰林学士,参议中书省事。子贞奏请颁布官员俸禄,规定职田,均被采纳。
不久拜中书平章政事。又陈奏当务之急者十二策。世祖颇悔用子贞晚了。不久,子贞年老请求退休。世祖挽留“:卿气力未衰,勉强为朕留任措置大事,等各衙门公务有了条理,听卿自便。”至元三年(1266)十一月,再次恳切辞职,才被批准。世祖特令中书省,凡有大事,到子贞家中询问。而子贞虽居家中,每闻朝廷事办得不好,必上书陈述他的意见,其爱君忧国之心,不因退休而改变。享年八十一岁卒。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其先家本姓殷,因避讳宋皇帝之名而改姓商。挺二十四岁时,汴京被蒙古军队攻破,因此到北方去依靠冠氏县赵天锡,在此与元好问、杨奂等交游。东平严实聘请他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其子严忠济委任商挺为经历,出任曹州判官,不久又任经历,赞助忠济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宪宗三年(1253),世祖在王府接受京兆分地,闻挺之名,遣使把他从盐州请来,他对世祖的询问都做了满意的回答,世祖亲切地称他的字而不呼其名。有次在陪宴时,商挺对世祖说:“挺来时,李王。。建朐山城,东平当输送米万石。东平至朐山,运一石米要花十石的运费,而且雨后车辆往往陷于泥淖中,不能按期送到,过期判处死刑。请改运至沂州,令李王。。到沂州去取,这样方便。”世祖说:“卿如此之爱民,不忍不依从。”
杨惟中为关中宣抚使,挺为郎中。战乱之后,关中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惶不安,无所依托。商挺辅助杨维中,任用贤良,罢黜贪官,使有才能德行的人受到重用和提拔,制定各项章程,印发纸币,颁布俸禄,重农业,薄赋税,通有无,等等,一月之内,人民安居乐业。诛杀了一个最奸猾的官吏,其余都畏服。还请求朝廷将关中每年的赋税减征一半。第二年,杨惟中罢职,由廉希宪代替,升挺为宣抚副使。宪宗九年,废除宣抚司,商挺回到东平。
宪宗亲自征蜀。世祖将领兵出鄂、汉,驻军于小濮,召商挺询问军事形势。挺说:“蜀道既远又险,皇上不宜轻动。”世祖沉吟了许久说“:卿言正符合我的想法。”宪宗崩,世祖北回京都,途中遣张文谦去与商挺议论如何应付时局变化的对策。挺说:“军中当严格管理符印,谨防奸诈。”文谦急忙赶上世祖转告商挺的话。世祖猛然醒悟,骂道:“过去无一人同我这样说过,若非商孟卿,几乎要坏大事。”速遣使至军中立定规约。不久,阿里不哥之使来到军中,被逮捕斩首。召挺北上至开平,与廉希宪共同辅助世祖制定立国大计。
世祖即位后,商挺建议:“南伐之师应撤回,西蜀之师应择地屯驻。”世祖同意。朝廷任廉希宪及商挺为陕、蜀两地宣抚使。中统元年(1260)五月,挺至京兆。哈剌不花为征蜀名将,浑都海曾任他为副将,屯驻于六盘山,起兵响应阿里不哥反抗朝廷。挺对希宪说“:估计六盘山哈剌不花有三种策略:全力向东,直取京兆,此为上策;聚兵于六盘山,伺机而动,这是中策;整装北归,策应和林阿里不哥,此为下策。”希宪问:“他们会采哪种策略?”挺曰:“必取下策。”不久,哈剌不花果然向和林而去。于是挺与希宪商定,令八春、汪良臣发兵抵御。其事见廉希宪传。六盘山之兵北上。阿蓝答儿自和林引兵南下,与哈剌不花、浑都海相遇于甘州。哈剌不花与阿蓝答儿等不合,领兵继续北上,阿蓝答儿与浑都海合军南下。诸王合丹率骑兵与八春、汪良臣兵会合。商挺与他们议定,分三路抵抗南下军队。南北两军交战,风沙大起,良臣令军士下马步战,以短兵冲击北军左翼,绕到后方,然后从右翼杀出;八春从正面进攻;合丹则以精兵截断北军的归路。双方大战于甘州之东,杀阿蓝答儿及浑都海。世祖闻捷大喜,赞叹说:“商孟卿真古之良将也。”改宣抚司为行中书省,晋升希宪为行中书省右丞,挺为佥行省事。
中统二年,挺晋升参知政事。宋将刘整在泸州投降,并将以前降于宋的数人逮捕送来,蒙古军官要求杀掉这些人以儆戒其他,挺竭力奏请释放了这些人。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恐判死刑,借故向朝廷控告商挺与廉希宪,世祖召挺于便殿向道“:卿在关中,怀孟两地治绩卓著,但攻击你的言论也有,难道说是同僚中有人要败坏你的名声,还是你地位高了而懒于政事?近年来,谈论王文统的人不少,为何卿独无一言?”挺对曰:“臣素知文统之为人,曾与赵璧议论过,想陛下还能记得。臣在秦三年,过错很多,对有些事临时为适应情况在做法上有些改变也是有的,但说以功成归于自己,事败归罪于别人,臣则不敢,若有这样的事,请杀我的头。”挺出朝后,世祖与驸马忽剌出、枢副合答等统计挺提出的大政方针先后有十七项,因而赞叹说:“挺有这样大的功,还说自己有罪,若真办他的罪,谁还肯为朕尽力!你们要记住这点。”中统四年,赐商挺金符,命行四川行枢密院事。
至元元年(1264),挺入朝拜参知政事。建议令王鹗、李冶、徐世隆、高鸣、胡祗。。、周砥等人修纂辽、金二史,甚合皇帝的想法。二年,巡察河东,很快又召还京师。三年,世祖注意于经学,挺与姚枢、窦默、王鹗、杨果等编纂五经要语共二十八类进呈。六年,任同佥枢密院事。七年,调为佥书。八年,升副使。在任枢密副使时,清点军队实有人数,确定军官品级和俸禄,令四千人屯田,垦田三万亩,其收获供亲军军饷。淘汰不能为军户者三万户,虽一丁一户者亦淘汰;丁多家产少、家产多而丁少者,各以其财或力合出一军。
九年,封皇子忙阿剌为安西王,并为王建立相府,以商挺为王之相。十四年,诏令安西王北征。王命挺曰“:关中事有不适宜的,可完全改变。”挺曰:“延安民兵共数千,应令李忽兰吉训练,以防意外。”不久,秃鲁反叛,以延安之兵去对付,果有成效。挺向安西王提出十项政策:和睦亲邻,安定人心,不耽误农时,防范意外,轻徭薄赋,统一权力,端正思想,谨慎治理辖区,巩固根本,体察民情。安西王均采纳。安西王去世,王妃令挺去朝廷奏请王子阿难答嗣位,世祖认为王子年少不懂事,命商挺姑行王相府事。
原先,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与安西王丞相赵炳不和。有人告发赵炳有违法事。王妃命把炳囚禁于六盘山狱中,病死。朝廷怀疑是王妃擅自杀害的,捕郭琮、郭叔云审问。二人伏罪,其事详见赵炳传。这事与商挺本无丝毫关系,但王府女奴彻彻曾与二郭商定,在临刑时含糊其辞地株连商挺及其子商王献。帝怒,将挺父子下狱,经吏部尚书青阳梦炎及符宝郎董文忠的解救,于十六年冬释放。二十年,又任枢密副使,不久因病免职。二十五年,世祖问中丞董文用:“商孟卿今年多大年纪?”文用说“:八十。”帝甚惜他已年老。是年十二月卒。其遗著有诗千余篇,尤善于隶书。延。。初(1314),赠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
赵良弼,字辅之,女真人,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故以赵为姓。其父名悫,曾为金朝之威胜军节度使,去世后,谥“忠闵”
良弼禀性聪明,足智多谋,科举中进士,为赵州教授。世祖即位前就召见过他。正值设立邢州安抚司,于是升良弼为幕长。邢州很久就没有贤能的官吏,而地当要冲,来往使臣很多,民多逃亡。良弼在邢州规划有方,有些事迅速做出决断,有的则请示于王府,一年之内去王府往返六次,所请示者无不听从。脱兀脱为邢州断事官,其下属官吏相互猜疑,彼此阻挠,良弼在世祖征云南时将邢州情形报告给世祖,世祖罢脱兀脱的官,解散其部属,邢州因而大治,户口增加一倍。世祖即位前,其封地在关陕,他奏请朝廷任命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宣抚使,赵良弼为参议司事。阿蓝答儿执政,他慑服于世祖的英武,向宪宗进谗言。于是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为参知政事,他们搜刮京兆的钱谷,把许多人逮捕下狱,害死二十余人,大家都感到恐惧。良弼却敢于仗义执言,使廉希宪和商挺二人未遭诬陷,宣抚司无一被判有罪。
宪宗九年(1259)七月,世祖南征,召赵良弼参议元帅府事,兼江淮安抚使。他指挥战斗,五战五捷;禁止士卒焚百姓房屋、杀害降民,凡到一处便宣布朝廷恩德,人民安居无事。渡江攻鄂州,闻宪宗崩,世祖北还京师,良弼陈奏当前应办政务十二事,都被采纳实施。至卫地,被派遣前往京兆访察秦、蜀风土人情,不过一月,了解详细情况,报告说“:宗王穆哥无他心,宜以西南六盘一带地方委他管辖。浑都海屯军于六盘,兵强马壮,都想北归,恐发生意外。纽邻总领秦、川蒙古各军,深得秦、蜀民心,年少勇猛,当赋予他以重职,但应速解其兵权。刘太平、霍鲁怀今行尚书省事,办集粮饷,有占据秦、蜀的野心。百家奴、刘黑马、汪惟正兄弟,蒙受皇上恩德,都全心全意听候朝廷差遣。”这些情况和建议,都被采纳实行。
中统元年(1260),良弼五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关系到国家安危,不能有丝毫犹豫。世祖即位后,设立陕西四川宣抚司,又以廉希宪、商挺为正副宣抚使,赵良弼为参议。良弼先去赴任,与断事官八春商议,提出“:今浑都海日夜意图北归,纽邻拖延不立即起程,当先遣使奉朝廷圣旨敦促纽邻入朝,令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均表同意。纽邻果然要率军入泾阳,刘太平准备开往六盘,朝廷使臣来宣布圣旨后才停止行动。
后来浑都海果然反叛朝廷,引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使决议,逮捕浑都海的党羽元帅乞台不花、迷立火者,立即处死。希宪与挺顾虑有“擅杀”的罪名,遣使入朝请罪。使者临行时良弼将一份密奏交给他,并叮嘱道:“开始逮捕二帅,只是要把他俩囚禁起来,听候朝廷处置。臣认为,把事情张扬出去多有不便,宜尽快处决为好。擅杀之罪在我而不在宣抚司。若皇上责怪希宪等,望使者把这份密奏呈上。”但世祖并未追问此事。升良弼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图谋不轨的九条罪状,并说赵良弼可以作证。世祖召问良弼,良弼含泪回答说“:二臣忠良,保证他们无异心,臣愿把心挖出来证明。”世祖的怀疑并未因此消除。这时正是刚平定李王。。之乱以后,获王文统与李王。。暗中勾结的书信,更加怀疑廉、商二臣有二心,谴责良弼,甚至要割他的舌头。良弼誓死也不乱说,世祖的疑心才消除,费寅终因谋反而被诛。
至元七年(1270),任良弼为经略使,管理高丽屯田。良弼认为在高丽屯田不便,坚持辞任,于是命他出使日本。早在至元初多次遣使至日本,均无所得。良弼请求使日,世祖念他年老,不准,良弼再三请求,才授与他秘书监官职使日,并带随从兵三千人。良弼不肯带军队去,只点名二十四位官员随行。
元朝使船行至金津岛,日本人看见中国使船,欲来攻击。良弼舍舟登岸向他们讲明来意。金津守臣把良弼请进一间木板房,四面用兵围困,熄灯后喊声大作,而良弼镇定自若。第二天,日本太宰府官列兵于四山之上,问中国使来意。良弼列举他们不恭敬之罪,但仍待之以礼。太宰官内心惭愧,要求国书。良弼说“:必须见到国王才给国书。”过了几天,太宰官又来要国书,并且说“:我国自太宰府以东,上国使臣没有到过,今大朝派使臣来,若不见国书,何以相信?”良弼道“:隋文帝遣裴清来,你们国王出城迎接;唐太宗、高宗遣使来,都见到你们国王,你们国王难道不见我大朝使臣吗?”日本太宰官再回要求国书,甚至以兵威胁。良弼始终不给,只给副本。太宰官仍威胁说“:大将军将会带十万大军来要国书。”良弼说:“不见你们国王,就是把我头割去,还是得不到国书。”日本知不能使良弼屈服,派使引十二人去见日本国王,而将良弼送至对马岛。
至元十年五月,良弼从日本回朝,拜见世祖。帝询问了他出使日本的情形,称赞他“不辱君命”后来世祖准备征讨日本,三次征询良弼的意见。良弼说:“臣居日本一年多,见其民俗勇猛好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但无五谷桑麻之利,得其人不能役使,得其地也无利可获。何况水军渡海,海风无定期,祸害不可测,若征讨,是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大洞。臣以为不征讨的好。”世祖同意。
十一年十二月,任良弼同佥书枢密院事。丞相伯颜伐宋,良弼建议:“宋重兵在扬州,最好以大军先捣钱塘。”后来就是按良弼的进军方略灭宋的。良弼又建议“:宋亡,江南士人多废止了学业,宜设经史科以培育人材,制定律令,使奸吏们有所收敛。”这些意见都被采用。世祖曾问良弼:“高丽是个小国,而工匠技艺都胜过汉人。其儒人皆通经书,学孔孟之书。而汉人只知吟诗做赋,将有何用?”良弼回答说:“这不是学者的弊端,在于国家提倡什么。如提倡诗赋,则人必吟诗做赋;如提倡经学,则人必学习经史。”
良弼多次称病辞职,至元十九年,得到批准,居于怀孟。良弼在温县别有产业,原有地三千亩,分为二份,其六份给怀州,四份给孟州,永远属于庙学,用以赡养庙学生徒,表示自己出身于儒学,不忘其本。有人问他如何治理政事,良弼回答说“:必有能容忍的度量,事情才办得好。因为人性易暴发而难控制,特别是发怒。必须先克己然后可以遏制怒气,必须顺理然后可以忘怒。要能忍所难忍,能容所难容,这样事情才办得好。”
至元二十三年(1286)卒,享年七十岁。赠推忠翊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追封韩国公,谥“文正”
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时,闻其名而召见他,呼他秀才而不叫名字,赐他三个僮仆,给他薪水,命王后亲制衣赐他,若不合身,立即修整,其受恩宠无人可比。命他到各地去访聘名士王鹗等人。又令蒙古学生十人从璧学习儒学。令璧学习蒙古语言以译大学衍义。世祖常在马上听赵璧讲解大学衍义,辞意明畅,甚受夸奖。
宪宗即位,召璧问道:“天下如何能治?”璧说“:请先杀在陛下身边的那些最不好的人。”宪宗听了不高兴。璧退朝后世祖对他说:“秀才,你浑身都是胆!我也为你捏了一把冷汗。”有天,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向宪宗请示“:这是前朝皇帝赐臣的印,今陛下登极,是用此旧印,还是换新印?”当时赵璧在帝身边,质问他“:用不用你,还要由皇上决定,你敢来看问皇上是用什么印!”夺其印放在宪宗面前,宪宗沉默了很久,自此以后,不再任用牙老瓦赤。
宪宗二年(1252),任赵璧为河南经略使。河南刘万户贪淫横暴,郡中婚嫁都要先贿赂他,得到他的允许后才行,人们都叫他“翁”其党徒董主簿更是仗势为非作歹,强取民间美女三十余人。赵璧到任后,审查其罪行,立即处斩,归还所占民女,刘万户大惊。此时,天降大雪,刘万户去慰劳璧之劳苦,酌酒祝贺道“:经略一到就诛锄强暴,今日之雪实为瑞兆。”璧曰:“像董主簿这样的人还有,如杀尽了,祥瑞之兆就会大至。”刘再不敢做声,回去病死。当时人认为是为赵璧的正气吓死的。
宪宗九年,蒙古大军伐宋,任赵璧为江淮荆湖经略使。蒙古军围鄂州,宋制置使贾似道遣使求和,赵璧请求去宋方谈判。世祖嘱咐道:“你登城,必看我旗号,若旗挥动,你就速归。”璧至鄂州城里,宋将宋京提出:“北兵若班师,我宋朝愿划江为界,每年奉献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璧曰:“大军至濮州时,你提出这样要求,或可能依从,如今已渡江,说这样的话何益!贾制置今在这里吗?”这时,看见世祖在挥动旗,便对宋京说“:改日再议。”立即回营。
宪宗崩,世祖即位。中统元年(1260),拜赵璧为燕京宣慰使。当时,为供给蒙古入蜀军队粮饷,府库已空,到北边用兵时,赵璧能筹划供应军饷相继不绝。中书省设立后,授璧平章政事,议加“答剌罕”的称号,璧坚决不肯接受。二年,本已随驾北征,又奉命还至燕京,以平章政事兼任大都督,总领各军。三年,李王。。在益都起兵反叛,赵璧随同亲王合必赤征讨。王。。已占据济南,朝廷各军缺食,璧从济河得粟及羊、猪等以供军饷,军威大振。
至元元年(1264),任制行官,加荣禄大夫。世祖要人写伐宋檄文,数人草拟者,都不满意,召璧来写。写完后世祖看了大喜,称赞说:“只有秀才完全表达出我的意思。”改任璧为枢密副使。六年,宋守臣有遣使来约降的,世祖命璧去鹿门山同都元帅密议,并命他同行汉军都元帅府事。宋将夏贵率兵五万、军粮三千船,自武昌逆流而上,增援襄阳。当时汉水猛涨,璧占据险要之地,设伏兵等待。夏贵半夜潜行而上,璧出鹿门行二十余里,指挥伏兵发起进攻,夺敌船五艘,令军士大呼:“南船已败,我水军应速进。”夏贵被慑服而不敢动。第二天清晨,阿术领诸军到达,渡江西追夏贵骑兵。赵璧率水军万户解汝楫等追击夏贵水军,会战于虎尾洲,贵大败而走,宋军士卒溺死甚众,璧军夺战舰五十艘,擒敌将士三百余人。
高丽王礻直,为其臣林衍赶走。世祖召璧回朝,改任中书左丞,同国王头辇哥共管东京等路中书省事,聚兵于平壤。这时,林衍已死,璧与国王头辇哥商议:“高丽王迁居江华岛已多年,外表虽称臣纳贡,言辞谦卑,而内心阴险,故权臣敢于驱逐他。今衍虽死,而其王是无罪的,若朝廷遣兵护送他回京城复国,可以息兵安民,此为上策。”遣使将此策略奏报朝廷,为世祖采纳。
从高丽撤兵回来后,调璧为中书右丞。十年,又拜为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卒,享年五十七岁。大德三年(1299),赠大司徒,谥“忠亮”
宋子贞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也。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人以大小宋称之。金末,潞州乱,子贞走赵、魏间。宋将彭义斌守大名,辟为安抚司计议官。义斌殁,子贞率众归东平行台严实。实素闻其名,招置幕府,用为详议官,兼提举学校。先是,实每令人请事于朝,托近侍奏决,不经中书,因与丞相耶律楚材有违言。子贞至,劝实致礼丞相,通殷勤,凡奏请,必先咨禀。丞相喜,自是交欢无间,实因此益委信子贞。太宗四年,实戍黄陵,金人悉力来攻。与战不利,敌势颇张,曹、濮以南皆震。有自敌中逃归者,言金兵且大至,人情恟惧。子贞请于实,斩扬言者首以令诸城,境内乃安。汴梁既下,饥民北徙,饿殍盈道。子贞多方赈救,全活者万余人。金士之流寓者,悉引见周给,且荐用之。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辈于羁旅,与之同列。四方之士闻风而至,故东平一时人材多于他镇。
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略定,事多草创,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甚者专以掊克聚敛为能,官吏相与为贪私以病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惰土},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东平将校,占民为部曲户,谓之脚寨,擅其赋役,几四百所。子贞请罢归州县。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便。实卒,子忠济袭爵,尤敬子贞。请于朝,授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贞作新庙学,延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致生徒几百人,出粟赡之,俾习经艺。每季程试,必亲临之。齐鲁儒风,为之一变。
岁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问以方略。对曰:“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世祖善其言。中统元年,授益都路宣抚使。未几,入觐,拜右三部尚书。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李璮叛,据济南,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璮形势,因说丞相史天泽曰:“璮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矣。”议与天泽合,遂擒璮。子贞还,上书陈便宜十事,大略谓:“官爵人主之柄,选法宜尽归吏部。律令国之纪纲,宜早刊定。监司总统一路,用非其材,不厌人望,乞选公廉有才德者为之。今州县官相传以世,非法赋敛,民穷无告,宜迁转以革其弊。”又请建国学教胄子,敕州郡提学课试诸生,三年一贡举。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至元二年,始罢州县官世袭。遣子贞与左丞相耶律铸行山东,迁调所部官。还,授翰林学士,参议中书省事。奏请班俸禄,定职田,从之。俄拜中书平章政事。复陈时务之切要者十二策。帝颇悔用子贞晚。
未几,以年老求退,帝曰:“卿气力未衰,勉为朕留,措置大事,俟百司差有条理,听卿自便。”三年十一月,恳辞,乃得请。特敕中书,凡有大事,即其家访问。子贞私居,每闻朝廷事不便,必封疏上奏,爱君忧国,不以进退异其心。卒年八十一。始病,家人进医药,却之曰:“死生有命,吾年逾八十,何以药为!”病危,诸子请遗言,子贞曰:“吾平昔教汝者不少,今尚何言耶!”
子渤,字齐彦,有才名,官至集贤学士。
商挺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其先本姓殷氏,避宋讳改焉。父衡,佥陕西行省员外郎,以战死。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游。东平严实聘为诸子师。实卒,子忠济嗣,辟挺为经历,出为曹州判官。未几,复为经历,赞忠济兴学养士。
癸丑,世祖在潜邸,受京兆分地,闻挺名,遣使征至盐州。入对称旨,字而不名。间陪宴语,因曰:“挺来时,李璮城朐山,东平当馈米万石。东平至朐山,率十石致一石,且车淖于雨,必后期,后期罪死。请输沂州,使璮军取食,便。”世祖曰:“爱民如此,忍不卿从。”杨惟中宣抚关中,挺为郎中。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明尊卑,出淹滞,定规程,主簿责,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通其有无。期月,民乃安。诛一大猾,群吏咸惧。且请减关中常赋之半。明年,惟中罢,廉希宪来代,升挺为宣抚副使。丙辰,征京兆军需布万匹、米三千石、帛三千段,械器称是,输平凉军。期迫甚,郡人大恐。挺曰:“他易集也,运米千里,妨我蚕麦。”郿长王姓者,平凉人也,挺召与谋,对曰:“不烦官运,仆家有积粟,请以代输。”挺大悦,载价与之,他输亦如期。复命兼治怀孟,境内大治。丁巳,宪宗命阿蓝答儿会计河南、陕右。戊午,罢宣抚司,挺还东平。
宪宗亲征蜀,世祖将趋鄂、汉,军于小濮,召问军事。挺对曰:“蜀道险远,万乘岂宜轻动。”世祖默然久之,曰:“卿言正契吾心。”宪宗崩,世祖北还,道遣张文谦与挺计事。挺曰:“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文谦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骂曰:“无一人为我言此,非商孟卿几败大计!”速遣使至军立约。未几,阿里不哥之使至军中,执而斩之。召挺北上至开平,挺与廉希宪密赞大计。
世祖既即位,挺奏曰:“南师宜还扈乘舆,西师宜军便地。”从之。以廉希宪及挺宣抚陕、蜀。中统元年夏五月,至京兆。哈剌不花者,征蜀时名将也,浑都海尝为之副,时驻六盘山,以兵应阿里不哥。挺谓希宪曰:“为六盘,有三策。悉锐而东,直捣京兆,上策也;聚兵六盘,观衅而动,中策也;重装北归,以应和林,下策也。”希宪曰:“彼将何从?”挺曰:“必出下策。”已而果然。于是与希宪定议,令八春、汪良臣发兵御之,事具希宪传。六盘之兵既北,而阿蓝答儿自和林引兵南来,与哈剌不花、浑都海遇于甘州。哈剌不花以语不合,引其兵北去,阿蓝答儿遂与浑都海合军而南。时诸王合丹率骑兵与八春、汪良臣兵合,乃分为三道以拒之。既阵,大风吹沙,良臣令军士下马,以短兵突其左,绕出阵后,溃其右而出,八春直捣其前,合丹勒精骑邀其归路,大战于甘州东,杀阿蓝答儿、浑都海。事闻,帝大悦,曰:“商孟卿,古之良将也。”改宣抚司为行中书省,进希宪为右丞,挺为佥行省事。
二年,进参知政事。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惧诛,以借兵完城事讼挺与希宪于朝。帝召挺便殿,问曰:“卿在关中、怀孟,两著治效,而毁言日至,岂同寅有沮卿者耶?抑位高而志怠耶?比年论王文统者甚众,卿独无一言。”挺对曰:“臣素知文统之为人,尝与赵璧论之,想陛下犹能记也。臣在秦三年,多过,其或从权以应变者有之。若功成以归己,事败分咎于人,臣必不敢,请就戮。”挺既出,帝顾驸马忽剌出、枢副合答等,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因叹曰:“挺有功如是,犹自言有罪,若此,谁复为朕戮力耶!卿等识之。”四年,赐金符,行四川行枢密院事。
至元元年,入拜参知政事。建议史事,附修辽、金二史,宜令王鹗、李治、徐世隆、高鸣、胡祗遹、周砥等为之,甚合帝意。二年,分省河东,俄召还。三年,帝留意经学,挺与姚枢、窦默、王鹗、杨果纂五经要语凡二十八类以进。六年,同佥枢密院事。七年,迁佥书。八年,升副使。数军食,定军官品级,给军吏俸。使四千人屯田,开恳三万亩,收其获以饷亲军。汰不胜军者户三万户,一丁者亦汰去;丁多业寡,业多丁寡,财力相资,合出一军。
九年,封皇子忙阿剌为安西王,立王相府,以挺为王相。十四年,诏王北征,王命挺曰:“关中事有不便者,可悉更张之。”挺曰:“延安民兵数千,宜使李忽兰吉练习之,以备不虞。”未几,秃鲁叛,以延安兵应敌,果获其力。挺进十策于王,曰:睦亲邻,安人心,敬民时,备不虞,厚民生,一事权,清心源,谨自治,固本根,察下情。王为置酒嘉纳。王薨,王妃使挺请命于朝,以子阿难答嗣。帝曰:“年少,祖宗之训未习,卿姑行王相府事。”
初,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与王相赵炳构隙。或告炳不法,妃命囚之六盘狱以死。朝廷疑擅杀之,执琮、叔云鞫问,伏辜,事具赵炳传。初无一毫及挺。惟王府女奚彻彻,以预二郭谋,临刑,望以求生,始有暧昧语连挺及其子谳。帝怒,召挺,拘炳家,瓛下狱。帝命赵氏子曰:“商孟卿,老书生,可与诸儒谳其罪。”吏部尚书青阳梦炎以议勋奏曰:“臣宋儒,不知挺向来之功可补今之过否?”帝不悦曰:“是同类相助之辞也。”符宝郎董文忠奏曰:“梦炎不知挺何如人,臣以曩时推戴之功语之矣。”帝良久曰:“其事果何如?”对曰:“臣目未睹,耳固闻之,杀人之谋,挺不与也。”帝默然。十六年春,有旨:挺不可全以无罪释之,籍其家。是冬,始释挺及谳。二十年,复枢密副使,俄以疾免。二十一年,赵氏子复讼父冤,挺又被系,百余日乃释。二十五年,帝问中丞董文用曰:“商孟卿今年几何?“对曰:“八十。”帝甚惜其老,而叹其康强。是岁冬十有二月卒。有诗千余篇,尤善隶书。延祐初,赠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子五人:琥、璘、瑭、瓛、琦。
琥字台符。至元十四年,以姚枢、许衡荐,拜江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建康戍卒有利汤氏财者,投戈于其家,诬为反具。琥知其冤,罪诬者而释之。华亭蟠龙寺僧思月谋叛被擒,其党纵火来劫,民大扰,琥亟诛其魁。文法吏责琥擅诛,行台中丞张雄飞曰:“江南残毁之余,盗贼屡起,顾尚循常例,安用宪台为哉!”吏议遂屈。都昌妖贼杜万一,僣号倡乱,行台檄琥按问。械系胁从者盈狱,琥悉以诖误纵遣之。党与窜伏者犹众,琥揭榜招徕,不三日云集。二十七年,征拜中台监察御史。属地震,琥上书言:“昔汉文帝有此异,而无其应,盖以躬行德化而弭也。”因条陈汉文时政以进。又言:“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因举天下名士十余人。帝从之,皆召用,待以不次。三十年,迁国子司业。卒。有彝斋文集。
瑭子礼符。仕为右卫屯田千户。岁余,谢病侍亲,时年才三十二。后还乡里,筑室曰晦道堂,盖取七世祖宗弼,宋仁宗时为太子中舍人,年五十挂冠所筑堂名也。
琦字德符。大德八年,成宗召备宿卫。仁宗在东宫,奏授集贤直学士。调大名路治中,不赴。皇庆元年,授集贤侍讲学士。延祐四年,升侍读官、通奉大夫,赐钞二万五千贯。泰定元年,迁秘书卿,病归,卒。琦善画山水。尝使蜀,持平守法,秋毫无私。
赵良弼
赵良弼,字辅之,女直人也。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因以赵为氏。父悫,金威胜军节度使,谥忠闵;悫长子良贵,嵩汝招讨使;良贵子谠,许州兵官;悫从子良材,守太原。俱死事。良弼明敏,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藩,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脱兀脱以断事官镇邢,其属要结罪废者,交构嫌隙,动相沮挠。世祖时征云南,良弼驰驿白其事,遂黜脱兀脱,罢其属,邢大治,户口增倍。世祖在潜藩时,分地在关陕,奏以廉希宪、商挺宣抚陕西,以良弼参议司事。阿蓝答儿当国,惮世祖英武,谗于宪宗。遂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参知政事,钩校京兆钱谷,煅炼群狱,死者二十余人,众皆股栗。良弼力陈大义,词气恳款,二人卒不能诬,故宣抚司一无所坐。
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兼江淮安抚使。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既渡江,攻鄂州,闻宪宗崩,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言皆有征。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曰:“宗王穆哥无他心,宜以西南六盘悉委属之。浑都海屯军六盘,士马精强,咸思北归,恐事有不意。纽璘总秦、川蒙古诸军,多得秦、蜀民心,年少鸷勇,轻去就,当宠以重职,疾解其兵柄。刘太平、霍鲁怀,今行尚书省事,声言办集粮饷,阴有据秦、蜀志。百家奴、刘黑马、汪惟正兄弟,蒙被德惠,俱悉心俟命。”其言皆见采用。
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复以廉希宪、商挺为使、副,良弼为参议。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从其议。至则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闻命乃止。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乞台不花、迷立火者诛之。希宪及挺虑有擅杀名,遣使入奏待罪。良弼具密状授使者,言:“始遣捕二帅时,止令囚以俟报,臣窃以为张惶不便,宜急诛之,擅杀在臣,实不在宣抚司,若上怒希宪等,愿使者即出此奏。”帝竟不问,使者以奏白政府,咸以良弼为长者。升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征。帝召良弼诘问,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释。会平李璮,得王文统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无所不至,至欲断其舌。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费寅卒以反诛。
至元七年,以良弼为经略使,领高丽屯田。良弼言屯田不便,固辞,遂以良弼奉使日本。先是,至元初,数遣使通日本,卒不得要领,于是良弼请行。帝悯其老,不许,良弼固请,乃授秘书监以行。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舟至金津岛,其国人望见使舟,欲举刃来攻,良弼舍舟登岸喻旨。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天明,其国太宰府官陈兵四山,问使者来状。良弼数其不恭罪,仍喻以礼意。太宰官愧服,求国书。良弼曰:“必见汝国王,始授之。”越数日,复来求书,且曰:“我国自太宰府以东,上古使臣,未有至者,今大朝遣使至此,而不以国书见授,何以示信!”良弼曰:“隋文帝遣裴清来,王郊迎成礼,唐太宗、高宗时,遣使皆得见王,王何独不见大朝使臣乎?”复索书不已,诘难往复数四,至以兵胁良弼。良弼终不与,但颇录本示之。后又声言,大将军以兵十万来求书。良弼曰:“不见汝国王,宁持我首去,书不可得也。”日本知不可屈,遣使介十二人入觐,仍遣人送良弼至对马岛。十年五月,良弼至自日本,入见,帝询知其故,曰:“卿可谓不辱君命矣。”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
十一年十二月,以良弼同佥书枢密院事。丞相伯颜伐宋,良弼言:“宋重兵在扬州,宜以大军先捣钱唐。”后讫如其计。又言:“宋亡,江南士人多废学,宜设经史科,以育人材,定律令,以戢奸吏。”卒皆用其议。帝尝从容问曰:“高丽,小国也,匠工弈技,皆胜汉人,至于儒人,皆通经书,学孔、孟。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良弼对曰:“此非学者之病,在国家所尚何如耳。尚诗赋,则人必从之,尚经学,则人亦从之。
良弼屡以疾辞,十九年,得旨居怀孟。良弼别业在温县,故有地三千亩,乃析为二,六与怀州,四与孟州,皆永隶庙学,以赡生徒,自以出身儒素,示不忘本也。或问为治,良弼曰:“必有忍,其乃有济。人性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必克己,然后可以制怒;必顺理,然后可以忘怒。能忍所难忍,容所难容,事斯济矣。”二十三年,卒,年七十。赠推忠翊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追封韩国公,谥文正。子训,陕西平章政事。
赵璧
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命驰驿四方,聘名士王鹗等。又令蒙古生十人从璧受儒书。敕璧习国语,译大学衍义,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
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何如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宪宗不悦。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一日,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请于帝曰:“此先朝赐臣印也,今陛下登极,将仍用此旧印,抑易以新者耶?”时璧侍旁,质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夺其印,置帝前。帝为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为此也。”自是牙老瓦赤不复用。
壬子,为河南经略使。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其党董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且酌酒贺曰:“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璧曰:“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刘屏气不复敢出语,归卧病而卒,时人以为惧死。
己未,伐宋,为江淮荆湖经略使。兵围鄂州,宋贾似道遣使来,愿请行人以和,璧请行。世祖曰:“汝登城,必谨视吾旗,旗动,速归可也。”璧登城,宋将宋京曰:“北兵若旋师,愿割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匹两各二十万。”璧曰:“大军至濮州时,诚有是请,犹或见从,今已渡江,是言何益!贾制置今焉在耶?”璧适见世祖旗动,乃曰:“俟他日复议之。”遂还。
宪宗崩,世祖即位。中统元年,拜燕京宣慰使。时供给蜀军,府库已竭,及用兵北边,璧经画馈运,相继不绝。中书省立,授平章政事,议加答剌罕之号,力辞不受。二年,从北征,命还燕,以平章政事兼大都督领诸军。是年,始制太庙雅乐。乐工党仲和、郭伯达,以知音律在选中,为造伪钞者连坐,系狱。璧曰:“太庙雅乐,大飨用之,圣上所以昭孝报本也,岂可系及无辜,而废雅乐之成哉!”奏请原之。三年,李璮反益都,从亲王合必赤讨之。璮已据济南,诸军乏食,璧从济河得粟及羊豕以馈军,军复大振。
至元元年,官制行,加荣禄大夫。帝欲作文檄宋,执笔者数人,不称旨,乃召璧为之。文成,帝大喜曰:“惟秀才曲尽我意。”改枢密副使。六年,宋守臣有遣间使约降者,帝命璧诣鹿门山都元帅阿术营密议。命璧同行汉军都元帅府事。宋将夏贵,率兵五万,馈粮三千艘,自武昌溯流,入援襄阳。时汉水暴涨,璧据险设伏待之。贵果中夜潜上,璧策马出鹿门,行二十余里,发伏兵,夺其五舟,大呼曰:“南船已败,我水军宜速进。”贵慑不敢动。明旦,阿术至,领诸将渡江西追贵骑兵,璧率水军万户解汝楫等追贵舟师。遂合战于虎尾洲,贵大败走,士卒溺死甚众,夺战舰五十,擒将士三百余人。
高丽王禃为其臣林衍所逐,帝召璧还,改中书左丞,同国王头辇哥行东京等路中书省事,聚兵平壤。时衍已死,璧与王议曰:“高丽迁居江华岛有年矣,外虽卑辞臣贡,内恃其险,故使权臣无所畏忌,擅逐其主。今衍虽死,王实无罪,若朝廷遣兵护归,使复国于古京,可以安兵息民,策之上者也。”因遣使以闻,帝从之。时同行者分高丽美人,璧得三人,皆还之。师还,迁中书右丞。冬,祀太庙,有司失黄幔,索得于神庖灶下,已甚污弊。帝闻,大怒曰:“大不敬,当斩!”璧曰:“法止杖断流远。”其人得不死。十年,复拜平章政事。十三年,卒,年五十七。大德三年,赠大司徒,谥忠亮。
子二人:仁荣,同知归德府事;仁恭,集贤直学士。孙二人:崇,郊祀署令;弘,左藏库提点。
<b>译文</b>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聪明好学,二十岁就参加礼部会试,与族兄宋知柔同补为太学生,当时俱有名,人称“大小宋”
金末,潞州战乱,子贞避乱于赵魏之间。宋将彭义斌守大名,委任子贞为安抚司计议官。义斌死后,子贞率众归附于东平行台严实。严实素闻子贞之名,任用他为幕府详议官,兼提举学校。以前,严实每派人向朝廷请示,都是托皇帝近侍之臣奏请皇帝,不经过中书,因与丞相耶律楚材有些不和,子贞来后,劝严实先致礼于丞相,凡有奏请,必先禀告丞相。耶律楚材甚喜,从此与严实友好无间,严实因此更加信任子贞。
太宗四年(1232),严实戍守黄陵,金军全力来攻。蒙古军应战失利,金军势气大张,曹、濮以南都为之震惊。有自敌逃归的人说,金兵大军将至,人心恐惧。子贞得到严实的允许,将宣扬金军的人斩首,境内才安定下来。汴梁攻下后,河南饥民北迁,沿路都是饿死的人,子贞多方赈救,活者万余人。金之儒生流亡者,都加以收养任用,如荐举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等。四方之士都投奔而来,故东平一时人才多于其他地方。
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初定,什么事都还是开始,行台所统辖的五十余城,州县之官不是从将校中选拔,就是来自民间,都不知如何办理政事。甚至有的专以压榨搜括民财为能,官吏贪图私利,坑害人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派专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规章,罢黜那些贪赃懒惰者,奖励廉洁勤恳的官员,于是官府始有纪纲,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东平将校占民为自己私兵,称之为“脚寨”任意向百姓征收赋税,遣派劳役。像这样的有四百处。子贞请求将将校所占民户归属于州县。严实开始还有些为难,经子贞极力说服才同意照办,人民都认为很好。
严实卒,其子忠济承袭爵位,尤敬重子贞。奏请朝廷授子贞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贞建立新学庙,聘请以前的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收学生几百人,由官府出粟来赡养他们,使他们学习经艺。每季课程考试,他都必亲临试场。齐鲁一带学风为之一变。
宪宗九年(1259),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州询问进军方略。子贞说“: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能广泛施与。百姓之所以抵抗,是因为怕死。若对投降者不杀,胁从者不问罪,宋之郡邑一纸檄文就可平定。”世祖认为这话很对。中统元年(1260),授子贞益都路宣抚使。不久,入朝拜为右三部尚书。当时,中书省及各部是新建,其典章制度多由子贞裁定。李王。。反叛,占据济南,朝廷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到济南考察李王。。的形势,对丞相史天泽说:“王。。拥兵从益都而来,坐守济南孤城。宜增筑外城,防他突围。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这一议论与天泽不谋而合。其后李王。。果然被擒。
子贞回到朝廷,上书可行者十事,大意是“任官爵是皇上之权,而考察与选拔官员的办法应由吏部进行。律令是国之纪纲,宜早规定。监司统管一路,若用非其才则不孚众望,请选公正廉洁有才德的人任职。今州县官世代相传,非法征敛,民穷苦无处申诉,应把这些州县官调开,革除弊政”等等。又请建立国学以教育贵族子弟,令州郡提学考试诸生,三年一贡举。这些建议朝廷命中书省一一施行。至元二年,始废除县官世袭制,遣子贞与左丞相耶律铸行巡山东,调派所属州县官吏。回朝授翰林学士,参议中书省事。子贞奏请颁布官员俸禄,规定职田,均被采纳。
不久拜中书平章政事。又陈奏当务之急者十二策。世祖颇悔用子贞晚了。不久,子贞年老请求退休。世祖挽留“:卿气力未衰,勉强为朕留任措置大事,等各衙门公务有了条理,听卿自便。”至元三年(1266)十一月,再次恳切辞职,才被批准。世祖特令中书省,凡有大事,到子贞家中询问。而子贞虽居家中,每闻朝廷事办得不好,必上书陈述他的意见,其爱君忧国之心,不因退休而改变。享年八十一岁卒。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其先家本姓殷,因避讳宋皇帝之名而改姓商。挺二十四岁时,汴京被蒙古军队攻破,因此到北方去依靠冠氏县赵天锡,在此与元好问、杨奂等交游。东平严实聘请他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其子严忠济委任商挺为经历,出任曹州判官,不久又任经历,赞助忠济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宪宗三年(1253),世祖在王府接受京兆分地,闻挺之名,遣使把他从盐州请来,他对世祖的询问都做了满意的回答,世祖亲切地称他的字而不呼其名。有次在陪宴时,商挺对世祖说:“挺来时,李王。。建朐山城,东平当输送米万石。东平至朐山,运一石米要花十石的运费,而且雨后车辆往往陷于泥淖中,不能按期送到,过期判处死刑。请改运至沂州,令李王。。到沂州去取,这样方便。”世祖说:“卿如此之爱民,不忍不依从。”
杨惟中为关中宣抚使,挺为郎中。战乱之后,关中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惶不安,无所依托。商挺辅助杨维中,任用贤良,罢黜贪官,使有才能德行的人受到重用和提拔,制定各项章程,印发纸币,颁布俸禄,重农业,薄赋税,通有无,等等,一月之内,人民安居乐业。诛杀了一个最奸猾的官吏,其余都畏服。还请求朝廷将关中每年的赋税减征一半。第二年,杨惟中罢职,由廉希宪代替,升挺为宣抚副使。宪宗九年,废除宣抚司,商挺回到东平。
宪宗亲自征蜀。世祖将领兵出鄂、汉,驻军于小濮,召商挺询问军事形势。挺说:“蜀道既远又险,皇上不宜轻动。”世祖沉吟了许久说“:卿言正符合我的想法。”宪宗崩,世祖北回京都,途中遣张文谦去与商挺议论如何应付时局变化的对策。挺说:“军中当严格管理符印,谨防奸诈。”文谦急忙赶上世祖转告商挺的话。世祖猛然醒悟,骂道:“过去无一人同我这样说过,若非商孟卿,几乎要坏大事。”速遣使至军中立定规约。不久,阿里不哥之使来到军中,被逮捕斩首。召挺北上至开平,与廉希宪共同辅助世祖制定立国大计。
世祖即位后,商挺建议:“南伐之师应撤回,西蜀之师应择地屯驻。”世祖同意。朝廷任廉希宪及商挺为陕、蜀两地宣抚使。中统元年(1260)五月,挺至京兆。哈剌不花为征蜀名将,浑都海曾任他为副将,屯驻于六盘山,起兵响应阿里不哥反抗朝廷。挺对希宪说“:估计六盘山哈剌不花有三种策略:全力向东,直取京兆,此为上策;聚兵于六盘山,伺机而动,这是中策;整装北归,策应和林阿里不哥,此为下策。”希宪问:“他们会采哪种策略?”挺曰:“必取下策。”不久,哈剌不花果然向和林而去。于是挺与希宪商定,令八春、汪良臣发兵抵御。其事见廉希宪传。六盘山之兵北上。阿蓝答儿自和林引兵南下,与哈剌不花、浑都海相遇于甘州。哈剌不花与阿蓝答儿等不合,领兵继续北上,阿蓝答儿与浑都海合军南下。诸王合丹率骑兵与八春、汪良臣兵会合。商挺与他们议定,分三路抵抗南下军队。南北两军交战,风沙大起,良臣令军士下马步战,以短兵冲击北军左翼,绕到后方,然后从右翼杀出;八春从正面进攻;合丹则以精兵截断北军的归路。双方大战于甘州之东,杀阿蓝答儿及浑都海。世祖闻捷大喜,赞叹说:“商孟卿真古之良将也。”改宣抚司为行中书省,晋升希宪为行中书省右丞,挺为佥行省事。
中统二年,挺晋升参知政事。宋将刘整在泸州投降,并将以前降于宋的数人逮捕送来,蒙古军官要求杀掉这些人以儆戒其他,挺竭力奏请释放了这些人。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恐判死刑,借故向朝廷控告商挺与廉希宪,世祖召挺于便殿向道“:卿在关中,怀孟两地治绩卓著,但攻击你的言论也有,难道说是同僚中有人要败坏你的名声,还是你地位高了而懒于政事?近年来,谈论王文统的人不少,为何卿独无一言?”挺对曰:“臣素知文统之为人,曾与赵璧议论过,想陛下还能记得。臣在秦三年,过错很多,对有些事临时为适应情况在做法上有些改变也是有的,但说以功成归于自己,事败归罪于别人,臣则不敢,若有这样的事,请杀我的头。”挺出朝后,世祖与驸马忽剌出、枢副合答等统计挺提出的大政方针先后有十七项,因而赞叹说:“挺有这样大的功,还说自己有罪,若真办他的罪,谁还肯为朕尽力!你们要记住这点。”中统四年,赐商挺金符,命行四川行枢密院事。
至元元年(1264),挺入朝拜参知政事。建议令王鹗、李冶、徐世隆、高鸣、胡祗。。、周砥等人修纂辽、金二史,甚合皇帝的想法。二年,巡察河东,很快又召还京师。三年,世祖注意于经学,挺与姚枢、窦默、王鹗、杨果等编纂五经要语共二十八类进呈。六年,任同佥枢密院事。七年,调为佥书。八年,升副使。在任枢密副使时,清点军队实有人数,确定军官品级和俸禄,令四千人屯田,垦田三万亩,其收获供亲军军饷。淘汰不能为军户者三万户,虽一丁一户者亦淘汰;丁多家产少、家产多而丁少者,各以其财或力合出一军。
九年,封皇子忙阿剌为安西王,并为王建立相府,以商挺为王之相。十四年,诏令安西王北征。王命挺曰“:关中事有不适宜的,可完全改变。”挺曰:“延安民兵共数千,应令李忽兰吉训练,以防意外。”不久,秃鲁反叛,以延安之兵去对付,果有成效。挺向安西王提出十项政策:和睦亲邻,安定人心,不耽误农时,防范意外,轻徭薄赋,统一权力,端正思想,谨慎治理辖区,巩固根本,体察民情。安西王均采纳。安西王去世,王妃令挺去朝廷奏请王子阿难答嗣位,世祖认为王子年少不懂事,命商挺姑行王相府事。
原先,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与安西王丞相赵炳不和。有人告发赵炳有违法事。王妃命把炳囚禁于六盘山狱中,病死。朝廷怀疑是王妃擅自杀害的,捕郭琮、郭叔云审问。二人伏罪,其事详见赵炳传。这事与商挺本无丝毫关系,但王府女奴彻彻曾与二郭商定,在临刑时含糊其辞地株连商挺及其子商王献。帝怒,将挺父子下狱,经吏部尚书青阳梦炎及符宝郎董文忠的解救,于十六年冬释放。二十年,又任枢密副使,不久因病免职。二十五年,世祖问中丞董文用:“商孟卿今年多大年纪?”文用说“:八十。”帝甚惜他已年老。是年十二月卒。其遗著有诗千余篇,尤善于隶书。延。。初(1314),赠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
赵良弼,字辅之,女真人,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故以赵为姓。其父名悫,曾为金朝之威胜军节度使,去世后,谥“忠闵”
良弼禀性聪明,足智多谋,科举中进士,为赵州教授。世祖即位前就召见过他。正值设立邢州安抚司,于是升良弼为幕长。邢州很久就没有贤能的官吏,而地当要冲,来往使臣很多,民多逃亡。良弼在邢州规划有方,有些事迅速做出决断,有的则请示于王府,一年之内去王府往返六次,所请示者无不听从。脱兀脱为邢州断事官,其下属官吏相互猜疑,彼此阻挠,良弼在世祖征云南时将邢州情形报告给世祖,世祖罢脱兀脱的官,解散其部属,邢州因而大治,户口增加一倍。世祖即位前,其封地在关陕,他奏请朝廷任命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宣抚使,赵良弼为参议司事。阿蓝答儿执政,他慑服于世祖的英武,向宪宗进谗言。于是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为参知政事,他们搜刮京兆的钱谷,把许多人逮捕下狱,害死二十余人,大家都感到恐惧。良弼却敢于仗义执言,使廉希宪和商挺二人未遭诬陷,宣抚司无一被判有罪。
宪宗九年(1259)七月,世祖南征,召赵良弼参议元帅府事,兼江淮安抚使。他指挥战斗,五战五捷;禁止士卒焚百姓房屋、杀害降民,凡到一处便宣布朝廷恩德,人民安居无事。渡江攻鄂州,闻宪宗崩,世祖北还京师,良弼陈奏当前应办政务十二事,都被采纳实施。至卫地,被派遣前往京兆访察秦、蜀风土人情,不过一月,了解详细情况,报告说“:宗王穆哥无他心,宜以西南六盘一带地方委他管辖。浑都海屯军于六盘,兵强马壮,都想北归,恐发生意外。纽邻总领秦、川蒙古各军,深得秦、蜀民心,年少勇猛,当赋予他以重职,但应速解其兵权。刘太平、霍鲁怀今行尚书省事,办集粮饷,有占据秦、蜀的野心。百家奴、刘黑马、汪惟正兄弟,蒙受皇上恩德,都全心全意听候朝廷差遣。”这些情况和建议,都被采纳实行。
中统元年(1260),良弼五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关系到国家安危,不能有丝毫犹豫。世祖即位后,设立陕西四川宣抚司,又以廉希宪、商挺为正副宣抚使,赵良弼为参议。良弼先去赴任,与断事官八春商议,提出“:今浑都海日夜意图北归,纽邻拖延不立即起程,当先遣使奉朝廷圣旨敦促纽邻入朝,令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均表同意。纽邻果然要率军入泾阳,刘太平准备开往六盘,朝廷使臣来宣布圣旨后才停止行动。
后来浑都海果然反叛朝廷,引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使决议,逮捕浑都海的党羽元帅乞台不花、迷立火者,立即处死。希宪与挺顾虑有“擅杀”的罪名,遣使入朝请罪。使者临行时良弼将一份密奏交给他,并叮嘱道:“开始逮捕二帅,只是要把他俩囚禁起来,听候朝廷处置。臣认为,把事情张扬出去多有不便,宜尽快处决为好。擅杀之罪在我而不在宣抚司。若皇上责怪希宪等,望使者把这份密奏呈上。”但世祖并未追问此事。升良弼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图谋不轨的九条罪状,并说赵良弼可以作证。世祖召问良弼,良弼含泪回答说“:二臣忠良,保证他们无异心,臣愿把心挖出来证明。”世祖的怀疑并未因此消除。这时正是刚平定李王。。之乱以后,获王文统与李王。。暗中勾结的书信,更加怀疑廉、商二臣有二心,谴责良弼,甚至要割他的舌头。良弼誓死也不乱说,世祖的疑心才消除,费寅终因谋反而被诛。
至元七年(1270),任良弼为经略使,管理高丽屯田。良弼认为在高丽屯田不便,坚持辞任,于是命他出使日本。早在至元初多次遣使至日本,均无所得。良弼请求使日,世祖念他年老,不准,良弼再三请求,才授与他秘书监官职使日,并带随从兵三千人。良弼不肯带军队去,只点名二十四位官员随行。
元朝使船行至金津岛,日本人看见中国使船,欲来攻击。良弼舍舟登岸向他们讲明来意。金津守臣把良弼请进一间木板房,四面用兵围困,熄灯后喊声大作,而良弼镇定自若。第二天,日本太宰府官列兵于四山之上,问中国使来意。良弼列举他们不恭敬之罪,但仍待之以礼。太宰官内心惭愧,要求国书。良弼说“:必须见到国王才给国书。”过了几天,太宰官又来要国书,并且说“:我国自太宰府以东,上国使臣没有到过,今大朝派使臣来,若不见国书,何以相信?”良弼道“:隋文帝遣裴清来,你们国王出城迎接;唐太宗、高宗遣使来,都见到你们国王,你们国王难道不见我大朝使臣吗?”日本太宰官再回要求国书,甚至以兵威胁。良弼始终不给,只给副本。太宰官仍威胁说“:大将军将会带十万大军来要国书。”良弼说:“不见你们国王,就是把我头割去,还是得不到国书。”日本知不能使良弼屈服,派使引十二人去见日本国王,而将良弼送至对马岛。
至元十年五月,良弼从日本回朝,拜见世祖。帝询问了他出使日本的情形,称赞他“不辱君命”后来世祖准备征讨日本,三次征询良弼的意见。良弼说:“臣居日本一年多,见其民俗勇猛好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但无五谷桑麻之利,得其人不能役使,得其地也无利可获。何况水军渡海,海风无定期,祸害不可测,若征讨,是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大洞。臣以为不征讨的好。”世祖同意。
十一年十二月,任良弼同佥书枢密院事。丞相伯颜伐宋,良弼建议:“宋重兵在扬州,最好以大军先捣钱塘。”后来就是按良弼的进军方略灭宋的。良弼又建议“:宋亡,江南士人多废止了学业,宜设经史科以培育人材,制定律令,使奸吏们有所收敛。”这些意见都被采用。世祖曾问良弼:“高丽是个小国,而工匠技艺都胜过汉人。其儒人皆通经书,学孔孟之书。而汉人只知吟诗做赋,将有何用?”良弼回答说:“这不是学者的弊端,在于国家提倡什么。如提倡诗赋,则人必吟诗做赋;如提倡经学,则人必学习经史。”
良弼多次称病辞职,至元十九年,得到批准,居于怀孟。良弼在温县别有产业,原有地三千亩,分为二份,其六份给怀州,四份给孟州,永远属于庙学,用以赡养庙学生徒,表示自己出身于儒学,不忘其本。有人问他如何治理政事,良弼回答说“:必有能容忍的度量,事情才办得好。因为人性易暴发而难控制,特别是发怒。必须先克己然后可以遏制怒气,必须顺理然后可以忘怒。要能忍所难忍,能容所难容,这样事情才办得好。”
至元二十三年(1286)卒,享年七十岁。赠推忠翊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追封韩国公,谥“文正”
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时,闻其名而召见他,呼他秀才而不叫名字,赐他三个僮仆,给他薪水,命王后亲制衣赐他,若不合身,立即修整,其受恩宠无人可比。命他到各地去访聘名士王鹗等人。又令蒙古学生十人从璧学习儒学。令璧学习蒙古语言以译大学衍义。世祖常在马上听赵璧讲解大学衍义,辞意明畅,甚受夸奖。
宪宗即位,召璧问道:“天下如何能治?”璧说“:请先杀在陛下身边的那些最不好的人。”宪宗听了不高兴。璧退朝后世祖对他说:“秀才,你浑身都是胆!我也为你捏了一把冷汗。”有天,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向宪宗请示“:这是前朝皇帝赐臣的印,今陛下登极,是用此旧印,还是换新印?”当时赵璧在帝身边,质问他“:用不用你,还要由皇上决定,你敢来看问皇上是用什么印!”夺其印放在宪宗面前,宪宗沉默了很久,自此以后,不再任用牙老瓦赤。
宪宗二年(1252),任赵璧为河南经略使。河南刘万户贪淫横暴,郡中婚嫁都要先贿赂他,得到他的允许后才行,人们都叫他“翁”其党徒董主簿更是仗势为非作歹,强取民间美女三十余人。赵璧到任后,审查其罪行,立即处斩,归还所占民女,刘万户大惊。此时,天降大雪,刘万户去慰劳璧之劳苦,酌酒祝贺道“:经略一到就诛锄强暴,今日之雪实为瑞兆。”璧曰:“像董主簿这样的人还有,如杀尽了,祥瑞之兆就会大至。”刘再不敢做声,回去病死。当时人认为是为赵璧的正气吓死的。
宪宗九年,蒙古大军伐宋,任赵璧为江淮荆湖经略使。蒙古军围鄂州,宋制置使贾似道遣使求和,赵璧请求去宋方谈判。世祖嘱咐道:“你登城,必看我旗号,若旗挥动,你就速归。”璧至鄂州城里,宋将宋京提出:“北兵若班师,我宋朝愿划江为界,每年奉献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璧曰:“大军至濮州时,你提出这样要求,或可能依从,如今已渡江,说这样的话何益!贾制置今在这里吗?”这时,看见世祖在挥动旗,便对宋京说“:改日再议。”立即回营。
宪宗崩,世祖即位。中统元年(1260),拜赵璧为燕京宣慰使。当时,为供给蒙古入蜀军队粮饷,府库已空,到北边用兵时,赵璧能筹划供应军饷相继不绝。中书省设立后,授璧平章政事,议加“答剌罕”的称号,璧坚决不肯接受。二年,本已随驾北征,又奉命还至燕京,以平章政事兼任大都督,总领各军。三年,李王。。在益都起兵反叛,赵璧随同亲王合必赤征讨。王。。已占据济南,朝廷各军缺食,璧从济河得粟及羊、猪等以供军饷,军威大振。
至元元年(1264),任制行官,加荣禄大夫。世祖要人写伐宋檄文,数人草拟者,都不满意,召璧来写。写完后世祖看了大喜,称赞说:“只有秀才完全表达出我的意思。”改任璧为枢密副使。六年,宋守臣有遣使来约降的,世祖命璧去鹿门山同都元帅密议,并命他同行汉军都元帅府事。宋将夏贵率兵五万、军粮三千船,自武昌逆流而上,增援襄阳。当时汉水猛涨,璧占据险要之地,设伏兵等待。夏贵半夜潜行而上,璧出鹿门行二十余里,指挥伏兵发起进攻,夺敌船五艘,令军士大呼:“南船已败,我水军应速进。”夏贵被慑服而不敢动。第二天清晨,阿术领诸军到达,渡江西追夏贵骑兵。赵璧率水军万户解汝楫等追击夏贵水军,会战于虎尾洲,贵大败而走,宋军士卒溺死甚众,璧军夺战舰五十艘,擒敌将士三百余人。
高丽王礻直,为其臣林衍赶走。世祖召璧回朝,改任中书左丞,同国王头辇哥共管东京等路中书省事,聚兵于平壤。这时,林衍已死,璧与国王头辇哥商议:“高丽王迁居江华岛已多年,外表虽称臣纳贡,言辞谦卑,而内心阴险,故权臣敢于驱逐他。今衍虽死,而其王是无罪的,若朝廷遣兵护送他回京城复国,可以息兵安民,此为上策。”遣使将此策略奏报朝廷,为世祖采纳。
从高丽撤兵回来后,调璧为中书右丞。十年,又拜为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卒,享年五十七岁。大德三年(1299),赠大司徒,谥“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