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想长城

作者:尘╰☆乄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长城歌,为长城舞,为长城顶礼膜拜了这许多年,今天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伟岸雄躯,当我登上它的那一刻,我震撼了,举目望去,山势蜿蜒起伏,他边盘旋在山峰之上,犹如一条巨龙在等待着机会腾飞。

    本来不想写这篇文章的,秦家军的尸骨已经埋在山下两千多年了,在这两千年中,长城忍受了太多的委屈,往往一提起长城,便要同那血腥的一幕幕连接起来,似乎孟姜女便成了它永远的代言。我不忍再回忆那一段的辛酸,历史已经尘封在山脚之下,又何必自寻烦恼。再者,前人写长城的文字还在少数吗?佳作层出,我再来涂鸦这些文字,显得是那么苍白。但回来之后,一块心结始终压抑在心头,使我不得不拿起笔,不得不挥洒那一刻的豪迈。

    顺着盘山的公路穿过燕塞雄关的牌坊之后,长城便悄然呈现在眼前了,我们来的时候正值暑假,游客如织,仅在售票处便可见一斑,排了十几分钟的队,购票,检票,算是正式登上了长城。

    登临长城,慢步走在那青石板铺就的甬道之上,心中丝毫没有初来一景的新奇,弥漫在心中的唯有那历史的沉重。脚下的青石路已近被络绎不绝的游人采出了大大小小的坑,走在上面,更加凸显出岁月的蹉跎。

    我们四人慢慢的顺着山势,沿着长城的足迹前进,往北走了大约两个烽火台,一个侧门引出了一条小路曲折的通向山下(那应该是留下供应粮草和军火的吧),看前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决定在这条小径上先休整一下,顺便近距离的接触一下那被长城压弯脊梁的山。

    往前走几步,不经意间,隐隐约约发现草丛中似乎藏匿着什么东西。我拨开挡住视线的树枝,一尊石像便映入了眼帘,由于离石像尚有一些距离,无法看清石像脚下石碑上的字,我们便猜测着会是谁能有这么伟大,能够和长城平分这千年的岁月。

    首先我想到的便是蒙恬,便是那个短命的秦王朝。秦王嬴政凭借着祖上七世的根基和自己的雄才大略,一举攻克韩魏楚燕赵齐,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于是“亡秦者乎也”便成了他心中的大结,秦家的江山要万世而王,如何能够有效的阻止匈奴的金戈铁马?早在秦王伐楚征战南北之时,匈奴首领头曼单于便率兵占领大漠的广袤土地及河套以东地区,不可一世的秦王岂能容他人在自家的土地上胡作非为,于是一声令下,万里长城拔地而起,从此汉家和胡虏天各一方,在不必为纷争的边患而担忧。长城,锁住了八百里山川河岳,锁住了两千年兴衰荣辱。

    也便是长城是人们永远的记住了蒙恬,作为负责修葺长城的他,在任命之初有何感想我不得而知。刚刚灭六国,国内尚且空虚,又如何担负的其如此巨大的工程?但秦王德性格蒙恬知道,虎狼之心下岂能容他不去,于是蒙恬欣然领命。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青山下埋葬了多少无辜的冤魂?在那曲折的山脊之上,一道人工屏障“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作为防御工程,长城是成功的,然而那三十万修筑长城的人,死伤无数,白骨遍布青山脚下。蒙恬又作何感想?也许作为将帅出身的他早已在战场上看惯了尸横遍地的场面,早已经麻木了。

    就在胡亥篡位后,蒙恬被迫自杀时,尚且不明白何以落的如此下场,高呼“何罪与天,无过而死”最后实在找不出过错,只能归罪于修筑长城断绝地脉。其实,作为将帅,战场上的没有错,那本就是弱肉强食的年代;作为臣子,领命修筑长城也没有错,边患不除,国家何以安定?然而,那三十万人便不是人了吗?那三十万人的性命便不是性命了吗?善恶到头终有报,蒙恬最后也没有走出自杀的厄运。

    我一边想一边向我姐吹嘘着秦王朝的如何不可一世。蒙恬如何领命修筑长城,并扬言说那尊石像一定是蒙恬的,除了它还有谁能日夜守护在长城边?

    待我们走到石像跟前时,石碑上“袁崇焕”三个大字无情的刺入我的眼中,那一刻我尴尬极了,刚刚自己才打保票说石像是蒙恬的怎么转眼之间便成了袁崇焕呢。我回头向我姐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匆匆的扫了一下那石像:挺拔伟岸的身躯,一双略带忧郁的眼睛掩盖不住内心的无奈。然后便匆匆转身离开。

    此时我才整理了一下脑中残存的记忆,是啊,刚才我奈何没有想到这位被国人称为“长城”的明代名将呢?原来可以和长城并肩而站的不仅有蒙恬,还有袁崇焕,或许还有更多的人吧。

    袁崇焕,这三个字又一次刺痛了我的心,自从听了百家讲坛阎崇年将的明亡清兴六十年,我便对袁崇焕这个人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清楚了何为致死不渝的忠心。宁远之战袁崇焕名震天下。驻守辽东数载,打得清兵疲惫不堪,以至于后来清兵听到袁崇焕三字,便不战而败。也就是如此一位德才兼备的文武全才却遭努尔哈赤反间,明崇祯帝自毁长城,凌迟处死了袁崇焕,将大明的江山拱手送给他人。设想如果当年崇祯帝能够保全袁崇焕,依然相信他的话,也许这几百年的历史便要重写。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这是袁崇焕死前留下的豪言壮语,对昏庸无道的崇祯帝,袁崇焕没有一丝的后悔,欣然负死。也许他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一天,功高盖主的能有几个活得下来的?但他选择了保明朝江山,自己一躯又何昔?那种战场上的英勇谋略,那种致死不渝的赤胆忠心,又怎能不令长城感动,又怎能不使国以长城誉之,他站在长城脚下,永远伴着那一方土地,正得其所。

    转眼间,思绪又不知飞扬了几万里,从秦王朝到大明帝国,又回到这青砖铺就的路上,继续沿着路北上。也许是被长城的气势所折服,一路上人虽多,但并没有几个说话的,大概都在回味着那段沉重的历史吧,长城上的路是要以一颗庄重的心来走完的。

    在北上的第六个烽火台时,两边的路突然变窄,仅能容两人并排前进,于是人群便都涌了上来,即便如此,也没有几个说话的。我不清楚路为何会变窄,是开始如此,还是后来改建的,我不得而知。几分钟后,终于走过了那个烽火台,眼前豁然开朗,再往前走便是第七个烽火台了,也便是长城的顶峰了,我随着大队人马一起涌了过去。

    站在长城的顶峰,看群山匍匐在它的脚下,那种气势一点也不亚于登临泰山的感觉,再往北便没有路了,我们四人便沿路返回,再返回到第六个烽火台的时,才发现,原来第六个烽火台上也有一条小路通往山下,而且旁边还立着一个指路标:去往好汉坡。

    这大概便是毛主席登临长城的地方吧,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去的。沿着小路走过,绕过那一断层,便又回到长城的主路上了。回首那一处断层,上面青石砖茬依旧在,应该是后来才坍塌的,那断层足有好几十米高,使我不禁惊叹起来,如此大的落差,以前又是怎样修筑起来的呢?难怪三十万人死伤无数,看那工程就足以使人心惊胆颤。

    好汉坡不愧是好汉坡,几百米长的坡路几近垂直,一点不亚于素以险峻著称的泰山十八盘,每层台阶都有三块青砖那么高,爬起来十分费劲,我们只能紧握两边的扶手小心翼翼的前进。

    翻过好汉坡是一条蜿蜒向南的路,起起伏伏一眼望不到尽头,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来长城,根本不清楚这条路能否回到停车场,询问了几个人也都不得而知。大部分游客都是来到好汉坡便原路返回,往南去的寥寥无几。我们四个在坡顶商量了好一阵子,最后决定继续向南攀爬,就算是条死路,无非是多感慨一下历史的沧桑罢了,到时候在沿路返回就是了。

    南去的路明显的险恶了许多,起伏不定,而且都是像好汉坡那种急剧的起伏,走起来吃力了许多,路上,除了我们四人,很少有游客了。我们心中一点谱都没有,万一两小时后没有了路该怎么办呢?正在迷茫的时候,迎面走来一小伙子,我便匆忙走向前问道:“这条路能到停车场吗?”“能,一直走就是了。”“大概有多远呢?“不近,还得正经几里。”不管怎样,能到便足以。看小伙子气喘吁吁的样子。我知道前方的路势必将更不好走,既然选择了挑战,我便没有了退路,一路走下来,终点也便在眼前了。

    终于来到山下,再回首那段被我们走过的历史,沧桑感再次袭上心头。

    200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