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的片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
忙碌使人充实,或者说:使人麻木。
依照我的认知,忙碌应是一种复合色,而安闲则是单色。一只蜜蜂的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人们赞美它的勤劳,却不知,它的忙碌并未带给它充实,而是麻木。它在麻木中过活,穷其一生,在花朵的庞大的复合色中飞来飞去采集花蜜。它的飞翔不过是一种惯性。细想来,这种惯性当是因为色彩的缘故——花朵纷繁的色彩构图,让它无法安静下来,仔细去思考自己该怎样选择道路和生活。
这让我想到了人。他(她)们终日蜜蜂一样忙碌着,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物质与精神世界奢靡的交错构图便是硕大的艳丽花朵,那些复合色的艳丽,令他(她)们迷失其中。正如,在面对一幅色彩缤纷、构图杂乱的劣质油画时,你无法找到呼吸的平静、从容。
由此,我以为,色彩能够决定情绪,甚至左右思维。不是吗?在忙碌的间隙坐下来,坐进初夏的夜晚光景的暗淡,我偶然惊觉,自己大概已有数月不曾写过笔记了。似乎无所写,又似乎要写的太多而无从下笔。不仅仅是亲人、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察觉了这种变化。我似乎变得忙碌起来。这是件不太好的事情,因为,我打骨子里喜欢单色。它的纯净,给我自由的感觉。
2。
的确,情绪是有色彩的。它随着时间的片段的交错、断裂变幻着。时间也有长有短,有宽有窄。在白天的匆忙中,情绪是复合色,如七色花的叶瓣,却在花瓣的层叠中失去了层次感,中间,没有分界,而是杂糅成混乱的状态。它让人不能停下脚步的匆匆,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成为一只不自主的蜜蜂。
在夜晚,情绪通常又是灰色的。或者黑色。这个色系单元里的色彩元素,统属于低沉的调门。仿佛是柔软的,像一件灰棉布的衣裳,带着点黯然的、不言不语的体贴,淡漠中透着幸福的感伤。是的,幸福的感伤——好比一场爱情,在争吵即将爆发的临界点扼住喉咙,那瞬间的劫后余生之感。又仿佛是雨中灰蒙蒙的天空,无处着力,又贴心入肺。
当身体被黑灰的夜色包裹,我感觉到了安全,自由像体液般渗出细胞,从肢体向周遭延伸。这时的我,是一个患了蛀牙的孩子,抽疼着牙床,仍然念念不忘想要吃糖,只是想要体验那种甜蜜的忧伤。
——痛苦,往往带来幸福,好比快感总易导致哭泣。
3。
我以为,情绪中的人,也是有色彩的。不是指皮肤和毛发。人们往往借助衣饰的颜色来表达情绪。冷色使人安静,暖色使人舒张。之于我,内部的狂躁让我下意识地选择冷色来调和自身的画图。我偏爱冷色系。冷硬冰凉的那种。
一个朋友说,我是黑白色的,中间没有过度色。我想她错了。我应该是灰色的,春日雨后山腰缓缓流动的轻云,在途经溪谷时矮下来,那种低沉、平缓的灰。偶尔,我会是红色的,躁动的、燃烧的血液的红。那是些色彩的大颗粒,碰撞着,嚣叫着,四处奔突。而近些年,我更多时候会呈现出一种蓝色——不是老蓝,不是二蓝,也不是蔚蓝,我是淡蓝的,若有若无,氤氲在雾气中的磷光的蓝;香烟从呼吸中脱离,袅在空气中的那种轻飘飘的蓝;或者,毒日下灼热的地表浮动的轻烟似的梦境的那种不易觉察的蓝。
蓝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颜色,它让人安静、沉稳和内敛。让人容易抵挡忙碌中的失措,抓住思维的箭簇,明确它的指向性,抵达内心。它不能从视觉和皮肤的触感上给人温暖,却能够将思维梳理至洁净,像净化一条泥沙俱下的溪流。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温暖的过程。
可是,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仍会躁动不安呢?我想,我也错了。其实,我一直都是无色的。透明,是我的原色,是我情绪和生命的未加变异的体征。
4。
此时,我坐在晚风中吃一碗极可能隐藏着危机的米线。米线是糯白的颜色,金黄的汤漂着红油,香菇是暗褐色。这是个很容易产生美感的颜色组合。然而,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段落,假如筷子不经意挑出一只绿头红睛、赤裸着身体、铺陈着肮脏的杂色的苍蝇,这种美便被轻易破坏了。
这种危机感,让我难以下咽。
我忽然想到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文学评论中,有许多连汉语都学得半生不熟的人,往往会将一些大师的经典理论以生吞活剥的恶狠狠的架势,强拉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来。似乎,不引用些大师——而且必得是国外的大师——的经典理论,就不足以对被评论者和读者造成震慑。这无疑是一种野蛮的强奸手段:但凡实施强奸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自身不抱信心。他不信任自身所潜藏的能量能够感染他人,从而引来青睐和倾心。所以,只好选择用强。
这心态同样是一种色彩。就像一只随时可能出现的苍蝇,冲进美妙的构图当中,将色彩的和谐感完全打破。
我忽然又想到另一件事情。某报的编辑,为了向心仪的女人示爱,在自己的版面上发表文章,以委婉的语言倾吐心曲。这篇文章会落进无数人的眼睛,然而,毫无疑问,它只有一个读者。这正是目的所在。
我极其欣赏这个大胆的创意。好比在自家的后园里,种下一朵暗示的花,有许多路人能够观赏到它,却只有一个人能够领悟它灵魂深处的动人。当然,我们也可将其理解为一个率性的“游戏”——它颇具危险性,仿佛一双邂逅的男女,心有所动,在繁华的舞会中,隐藏在三角钢琴的暗影里偷偷接吻。
这个片段的色彩,存在于明媚、喧嚣之中,好比一幅三维立体画,在纷乱的表象后隐藏着一支浅笑的花。
笔尖停在这里,我略加辨析,便可得知,以上所说的三种同样具有隐匿特征的情绪色彩,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丑陋与美好,竟然在色彩中亦能并存。
5。
在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从忙碌的惯性中缓慢脱离时,我发觉自己的情绪开始转向低沉。我本能地加以拒绝,想要回到蓝色。然而,内心长久积存的迷茫、焦灼因为忙碌的麻醉剂的药力消退而渐次浮出。
我把这种情绪,用不太明朗的语言告诉了我的爱人。她似乎也正处于混乱的情绪之中,我感觉到,在她极富责任感的关怀和宽慰语气中,隐藏着一种不安的色彩。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应该让自己和她都冷静下来,慢慢地回到蓝色。可是,血液中燃烧的躁动的红色,让我难以抑制冲动的话语。我开始诉说那种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她说,那些未来需要用心呵护,而不是空话。
她的话让我瞬间冲破临界点的障碍,回到蓝色。在一次深呼吸之后,我说,我会的,像捧着自己的眼睛。
蓝色给我理智,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岁月就像那条十七岁时流过的河。我曾从水流饥饿的口中救出的那个少年,他是否已经沉沦?我在水中,看到浑浊的黄和死亡的黑。是我将他的眼睛托出水面,迎向云朵的洁白和天空的蔚蓝。然而,一旦他陷入生活的漩涡,会否再有另一个及时施以救助的人?
如此,自己拯救自己才是可靠的选择。
6。
与我同桌,是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她们笑闹着,是一幅明丽的图画。而我与她们之间,不过一臂之隔,却拥有不同的颜色。
此时,我的思绪在平静中呈现出生动的跳跃。它沿着色彩的主线大跨度地起落转折,从一个片段,到另一个片段。
我忽然想起梵高的热烈、明快。想到卡夫卡的阴郁、灰暗。想到海子的明艳、温暖。他们,不在同一色彩体系内存在,却有着同样的情绪——他们焦灼、恐惧、不安。作品中所表现的色彩感,无论冷暖,都是一种自我解脱似的抒情。他们只是在借助色彩的不同表现,去化解内心的不安和沉重,变革真理,辨析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差别,同时将现实世界与他们所存身的世界分割开来。当子弹穿过梵高的腹部,那些红色的血流,与向日葵的色彩同样热烈而单纯。这让我明白,热烈的,往往都是单纯的。
然而,他们终归是不能走进现实世界的,在自我的精神角落,做一个孤独的思想者。这种同质的恐惧和焦灼,却在表现形式上产生了强烈的明暗对比。
我想到川端康成。他一生都在坚持唯美主义,描摹色彩,却最终以煤气的透明,将自己推向死亡的黑。透明与黑暗之间,原本并不存在距离。轻轻一跨,就完成了色彩的过度和转换。
海子面朝大海打开憧憬,最终看到春暖花开的明丽构图。然而,铁轨的金属色的冷硬,将他的构图撕裂开来。
卡夫卡是怎么死的?我不知道。我想,他腐烂暗黑的尸体,那些溃烂的伤口,红艳如三月桃花,并不表明盛开。闻一多的死水呈现的蓝绿之色,也不能代表美。
当一朵花绽开绚烂的光彩,并不意味着可以采摘;果实的成熟,也许意味着等待腐败,成为黑色?
当一个女人,在夜晚轻轻打开,她身着黑、灰的睡衣,并不一定意味着坚硬和拒绝,反而有可能是种魅惑;如果,她着暖色,也许是想让自己被温暖包裹,并不代表,想要引发你的热烈。当然,由我这个没有直接经验的臆想者来进行揣测,这些道理,仿佛便不存在了。
忽然明白,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色”指的应不是色彩,而是“念”了。
2005年6月16日星期四
1。
忙碌使人充实,或者说:使人麻木。
依照我的认知,忙碌应是一种复合色,而安闲则是单色。一只蜜蜂的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人们赞美它的勤劳,却不知,它的忙碌并未带给它充实,而是麻木。它在麻木中过活,穷其一生,在花朵的庞大的复合色中飞来飞去采集花蜜。它的飞翔不过是一种惯性。细想来,这种惯性当是因为色彩的缘故——花朵纷繁的色彩构图,让它无法安静下来,仔细去思考自己该怎样选择道路和生活。
这让我想到了人。他(她)们终日蜜蜂一样忙碌着,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物质与精神世界奢靡的交错构图便是硕大的艳丽花朵,那些复合色的艳丽,令他(她)们迷失其中。正如,在面对一幅色彩缤纷、构图杂乱的劣质油画时,你无法找到呼吸的平静、从容。
由此,我以为,色彩能够决定情绪,甚至左右思维。不是吗?在忙碌的间隙坐下来,坐进初夏的夜晚光景的暗淡,我偶然惊觉,自己大概已有数月不曾写过笔记了。似乎无所写,又似乎要写的太多而无从下笔。不仅仅是亲人、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察觉了这种变化。我似乎变得忙碌起来。这是件不太好的事情,因为,我打骨子里喜欢单色。它的纯净,给我自由的感觉。
2。
的确,情绪是有色彩的。它随着时间的片段的交错、断裂变幻着。时间也有长有短,有宽有窄。在白天的匆忙中,情绪是复合色,如七色花的叶瓣,却在花瓣的层叠中失去了层次感,中间,没有分界,而是杂糅成混乱的状态。它让人不能停下脚步的匆匆,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成为一只不自主的蜜蜂。
在夜晚,情绪通常又是灰色的。或者黑色。这个色系单元里的色彩元素,统属于低沉的调门。仿佛是柔软的,像一件灰棉布的衣裳,带着点黯然的、不言不语的体贴,淡漠中透着幸福的感伤。是的,幸福的感伤——好比一场爱情,在争吵即将爆发的临界点扼住喉咙,那瞬间的劫后余生之感。又仿佛是雨中灰蒙蒙的天空,无处着力,又贴心入肺。
当身体被黑灰的夜色包裹,我感觉到了安全,自由像体液般渗出细胞,从肢体向周遭延伸。这时的我,是一个患了蛀牙的孩子,抽疼着牙床,仍然念念不忘想要吃糖,只是想要体验那种甜蜜的忧伤。
——痛苦,往往带来幸福,好比快感总易导致哭泣。
3。
我以为,情绪中的人,也是有色彩的。不是指皮肤和毛发。人们往往借助衣饰的颜色来表达情绪。冷色使人安静,暖色使人舒张。之于我,内部的狂躁让我下意识地选择冷色来调和自身的画图。我偏爱冷色系。冷硬冰凉的那种。
一个朋友说,我是黑白色的,中间没有过度色。我想她错了。我应该是灰色的,春日雨后山腰缓缓流动的轻云,在途经溪谷时矮下来,那种低沉、平缓的灰。偶尔,我会是红色的,躁动的、燃烧的血液的红。那是些色彩的大颗粒,碰撞着,嚣叫着,四处奔突。而近些年,我更多时候会呈现出一种蓝色——不是老蓝,不是二蓝,也不是蔚蓝,我是淡蓝的,若有若无,氤氲在雾气中的磷光的蓝;香烟从呼吸中脱离,袅在空气中的那种轻飘飘的蓝;或者,毒日下灼热的地表浮动的轻烟似的梦境的那种不易觉察的蓝。
蓝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颜色,它让人安静、沉稳和内敛。让人容易抵挡忙碌中的失措,抓住思维的箭簇,明确它的指向性,抵达内心。它不能从视觉和皮肤的触感上给人温暖,却能够将思维梳理至洁净,像净化一条泥沙俱下的溪流。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温暖的过程。
可是,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仍会躁动不安呢?我想,我也错了。其实,我一直都是无色的。透明,是我的原色,是我情绪和生命的未加变异的体征。
4。
此时,我坐在晚风中吃一碗极可能隐藏着危机的米线。米线是糯白的颜色,金黄的汤漂着红油,香菇是暗褐色。这是个很容易产生美感的颜色组合。然而,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段落,假如筷子不经意挑出一只绿头红睛、赤裸着身体、铺陈着肮脏的杂色的苍蝇,这种美便被轻易破坏了。
这种危机感,让我难以下咽。
我忽然想到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文学评论中,有许多连汉语都学得半生不熟的人,往往会将一些大师的经典理论以生吞活剥的恶狠狠的架势,强拉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来。似乎,不引用些大师——而且必得是国外的大师——的经典理论,就不足以对被评论者和读者造成震慑。这无疑是一种野蛮的强奸手段:但凡实施强奸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自身不抱信心。他不信任自身所潜藏的能量能够感染他人,从而引来青睐和倾心。所以,只好选择用强。
这心态同样是一种色彩。就像一只随时可能出现的苍蝇,冲进美妙的构图当中,将色彩的和谐感完全打破。
我忽然又想到另一件事情。某报的编辑,为了向心仪的女人示爱,在自己的版面上发表文章,以委婉的语言倾吐心曲。这篇文章会落进无数人的眼睛,然而,毫无疑问,它只有一个读者。这正是目的所在。
我极其欣赏这个大胆的创意。好比在自家的后园里,种下一朵暗示的花,有许多路人能够观赏到它,却只有一个人能够领悟它灵魂深处的动人。当然,我们也可将其理解为一个率性的“游戏”——它颇具危险性,仿佛一双邂逅的男女,心有所动,在繁华的舞会中,隐藏在三角钢琴的暗影里偷偷接吻。
这个片段的色彩,存在于明媚、喧嚣之中,好比一幅三维立体画,在纷乱的表象后隐藏着一支浅笑的花。
笔尖停在这里,我略加辨析,便可得知,以上所说的三种同样具有隐匿特征的情绪色彩,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丑陋与美好,竟然在色彩中亦能并存。
5。
在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从忙碌的惯性中缓慢脱离时,我发觉自己的情绪开始转向低沉。我本能地加以拒绝,想要回到蓝色。然而,内心长久积存的迷茫、焦灼因为忙碌的麻醉剂的药力消退而渐次浮出。
我把这种情绪,用不太明朗的语言告诉了我的爱人。她似乎也正处于混乱的情绪之中,我感觉到,在她极富责任感的关怀和宽慰语气中,隐藏着一种不安的色彩。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应该让自己和她都冷静下来,慢慢地回到蓝色。可是,血液中燃烧的躁动的红色,让我难以抑制冲动的话语。我开始诉说那种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她说,那些未来需要用心呵护,而不是空话。
她的话让我瞬间冲破临界点的障碍,回到蓝色。在一次深呼吸之后,我说,我会的,像捧着自己的眼睛。
蓝色给我理智,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岁月就像那条十七岁时流过的河。我曾从水流饥饿的口中救出的那个少年,他是否已经沉沦?我在水中,看到浑浊的黄和死亡的黑。是我将他的眼睛托出水面,迎向云朵的洁白和天空的蔚蓝。然而,一旦他陷入生活的漩涡,会否再有另一个及时施以救助的人?
如此,自己拯救自己才是可靠的选择。
6。
与我同桌,是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她们笑闹着,是一幅明丽的图画。而我与她们之间,不过一臂之隔,却拥有不同的颜色。
此时,我的思绪在平静中呈现出生动的跳跃。它沿着色彩的主线大跨度地起落转折,从一个片段,到另一个片段。
我忽然想起梵高的热烈、明快。想到卡夫卡的阴郁、灰暗。想到海子的明艳、温暖。他们,不在同一色彩体系内存在,却有着同样的情绪——他们焦灼、恐惧、不安。作品中所表现的色彩感,无论冷暖,都是一种自我解脱似的抒情。他们只是在借助色彩的不同表现,去化解内心的不安和沉重,变革真理,辨析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差别,同时将现实世界与他们所存身的世界分割开来。当子弹穿过梵高的腹部,那些红色的血流,与向日葵的色彩同样热烈而单纯。这让我明白,热烈的,往往都是单纯的。
然而,他们终归是不能走进现实世界的,在自我的精神角落,做一个孤独的思想者。这种同质的恐惧和焦灼,却在表现形式上产生了强烈的明暗对比。
我想到川端康成。他一生都在坚持唯美主义,描摹色彩,却最终以煤气的透明,将自己推向死亡的黑。透明与黑暗之间,原本并不存在距离。轻轻一跨,就完成了色彩的过度和转换。
海子面朝大海打开憧憬,最终看到春暖花开的明丽构图。然而,铁轨的金属色的冷硬,将他的构图撕裂开来。
卡夫卡是怎么死的?我不知道。我想,他腐烂暗黑的尸体,那些溃烂的伤口,红艳如三月桃花,并不表明盛开。闻一多的死水呈现的蓝绿之色,也不能代表美。
当一朵花绽开绚烂的光彩,并不意味着可以采摘;果实的成熟,也许意味着等待腐败,成为黑色?
当一个女人,在夜晚轻轻打开,她身着黑、灰的睡衣,并不一定意味着坚硬和拒绝,反而有可能是种魅惑;如果,她着暖色,也许是想让自己被温暖包裹,并不代表,想要引发你的热烈。当然,由我这个没有直接经验的臆想者来进行揣测,这些道理,仿佛便不存在了。
忽然明白,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色”指的应不是色彩,而是“念”了。
2005年6月1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