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畅游四医院文集 > 《卡波特》似曾来过

《卡波特》似曾来过

作者:畅游四医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卡波特看得有几分慵懒,大概是因为剧情过于绵长主题过于低沉了。拉开窗帘,撒进一室和暖阳光,总算片刻的舒缓,米歇尔•穆尔曾经反复地强调电影与暴力紧密的美学联系,以我看来,这个暴力包括广义的意识侵略了。爱,原本不曾来过,那么似曾来过的依旧是人性悲凉么。

    卡波特(truman capote),1924年生于美国的新奥尔良,美国著名作家、杂志撰稿人、电视评论者,上流社会堂皇的宠儿头衔很多,争议人物,特别是双性恋身份,现实主义题材传记冷血截稿后便写废了,酗酒吸毒卒于1984年。原本无权指戳或是盛赞故去的人,一部相对公正的剧情电影让观众评判好了,至少卡波特将文学创作的集体意识源泉直接拉近到当事人,并果断地参与其中的写作手法仍旧影响着文学界,也缔造了他人生辉煌的高点——冷血。

    剧本根据杰拉尔德•克拉克(gerald clarke)的传记改编,并且将主线放在1959年至1965年的5年间,跌宕的人性冲突与舒缓的戏剧发展成为本片的特色,也是影评人津津乐道的所为文艺性观众诟病的嚼蜡剧。纵观美国电影,又是一轮低潮期,当好莱坞在种种高烧题材退热时,人物传记电影便又成为绝对的调味剂。匆匆数来左拉传、甘地、莫扎特、末代皇帝、辛德勒名单、美丽心灵再到卡波特。先前的宣传里,索尼公司也总是遮遮掩掩地声称“文艺小制作”怕是观众希望大了不好收场作些铺垫罢了,不过消受如此的文艺小品的确需要十足的勇气和耐心。

    沉闷的电影将观众带入卡波特创作冷血的那5年,我个人认为多数的观众是不会忍受这部电影的慢节奏以及蹩脚的人物性格。故事开始于一个畅销作家的敏感,卡波特留意报章上一则屠杀全家的命案,随着他采访调查的深入,情节周旋于屠杀一家四口的“冷血杀手”佩里与张狂、傲慢、敏感、刻薄的“冷血作家”卡波特之间,佩里与卡波特相似的童年成为相互交流的开始,也因为彼此的“冷血”而终结。

    从客观分析,卡波特杂糅了美国电影普遍的一些优点,所以在美国评论界以及奖项评委眼里的宠儿,美国电影一贯是商业市场的操控者,奥斯卡评奖更是迎合市场的缩影,卡波特从各个角度上都可以看作是极具卖点的杂交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国电影从大沙文历史观转变为回归家庭伦理再进一步延伸到今年的社会温情主题。细看卡波特似曾相识,有美丽心灵的性格分裂,有性书大亨的争议人物,有百万宝贝的灰暗主题,甚至还沾染了断背山的同性问题,于是这样的题材多面杂糅就更容易赢得评审的青睐,但从普通观众角度分析可看性则大打折扣:

    首先,我们无法忍耐长达两个小时的慢节奏唠叨。观众完全可以在电影放映期间到室外自由活动半小时,再回来仍旧能臆测情节老套发展。

    其次,美国南方的幽默调侃基本与我们无关。卡波特的语言刻薄辛辣,用南方口吻讥讽黑人、犹太人、同性以及蹩脚的自嘲与美国之外的观众群没有文化背景认同。

    最后,是导演想表达主题的隐含与晦涩。关于剧情的两条“冷血”线,杀手固然可怖,但剧情处理也只是最后解释这个人物的暴力倾向缘自对人之间交流与认同的渴望。

    “我有亲人来么?”即将绞刑,佩里的绝望让他对行刑官问到,他的姐姐不会理解这个凶残的异类,更不会怜悯他的死亡。

    “没有!”

    随后,佩里的身体发出咯吱的撕裂声,躯体随着绞刑绳索晃悠着。

    我始终期盼着卡波特在佩里的回忆里能找到更多善良的成分,也更希望卡波特能找到自己的善良,但也只有假象而已。原来这个同性恋作家并不关心佩里的存在,而只是为了冷血的创作设法延续他们的生命;爱,不曾来过,但卡波特用充满遐思的语言套取杀人犯的信任,随着行刑的临近,卡波特也无法承受心理的谴责,选择逃避。

    暴力,思想的暴力,卡波特既然无法摆脱来自内心的自私,这个特制在电影剧情叙述的最后才婉转的托出,我们只是隐隐的感受在到阴冷的暴力袭来,尽管是思想上的,来自内心深处的。

    全剧可看的亮点,也是本届奥斯卡授予的最佳男主角——菲利浦•西摩尔•霍夫曼,在他的倾力表现下,一位挑着兰花指用蹩脚口音扭捏讲话的卡波特生动展现我们面前,从细节上将卡波特这个人物刻画得极为丰满。

    看着银幕上卡波特的神情、腔调总让我联想起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主持蔡康永,或许是他留学美国沾染了过多的纽约作家习气?或许让他饰演东方版的卡波特更合适?或许阿弥陀佛,恐是犯了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