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纪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河曲是山西最北角的一个县城,离朔州的直线距离大概也就是一百四五十里的路程罢,行政上属于山西忻州地区管理,从地图上看正好处在山西、陕西和内蒙的交界处。我于前天在茫茫雨中去了一趟那里,因为是公差,时间定好了,下雨也没有办法不得不去!
那天早上大约六点钟起床,先坐七路公交车到长途汽车站,灰色的天下着蒙蒙的细雨,让人感到有一丝说不出的惆怅。汽车出了朔州,路经宁武阳方口、神池县城和五寨三岔,开始宛延进入山路向河曲进发。因为是头一次去黄土高原山西的西八县(山西忻州地区位于吕梁山区的八个县),我一路上欣赏着丘陵地带夹着杂草的荒凉,光秃秃的山包虽然有点山的味道,却无法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山峰的巍峨,只有那一道道交错的沟壑让人不得不认同那是些土丘。这里没有江南山水的郁郁葱葱,更没有西部高原沧凉挺拔。
听说从前几年开始这里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进行退耕还林工程,几年下来,树苗倒是见栽了一些,成活的不多,以前当地农民开耕的小块地已经荒废,杂草长得大约有半个树苗高。
车过了五寨县的韩家楼收费站,要经过一个名字听起来都很骖人的地方——鬼门关,我的心里不由的一紧,什么鬼地方,叫这么个难听的鬼名字。鬼门关地势比较险要,这里也许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吧,如果不是现代的交通工具,这里倒是的确有一些“一勇当关、万夫莫开”气势。路上行走时,雨是下得越来越大,暗灰的天空压得很低,让人感到心烦气闷。从这里开始,路是愈来愈难走,柏油路面基本已经不复存在,只能算是一条石子路,这倒也罢了,因为拉煤车超载的缘故,路上坑坑洼洼,客车行走是一步三点头,人坐在里边感觉就像是过去几十年前我们祖辈们的极品享受坐轿一般,我只是感觉惊恐多一些,生怕这车在摇摆中掉下山沟。这盘山路,一边傍山,一边毗邻深渊,对于我这平川里长大的人来说,闭上眼也总是心惊肉跳,好在司机每天都在跑这条路,他自诩闭着眼也能把车在朔州和河曲之间开个来回,也算是给我一丝安慰罢!
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并没有让我保持太长的时间,在鬼门关这鬼地方车没走多长时间就停了下来,后面的车紧追上来,把我们夹在中间,因为公务今天必须要办,我不免有些必浮气躁,闲暇的时间里,司机有空和我们聊一会儿,这才知道,原来这条路一到雨天总要出车祸,这也给鬼门关这个在地方更增加了一些名副其实的神秘色彩。我的心情由烦躁顿然间增加了一些恐怖的成分。车在这前不着村后不店的鬼地方大约一直赌了一个半小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两三个小贩倒是做了一笔顶好的买卖,很多车上饥肠镳镳的人们也不问价钱是否合理,就争恐后地抢购火腿肠之类的食品。车终于慢慢的挪动开了,司机们小心翼翼地紧跟着前车,生怕被后来者横插一杠,随车的副驾驶员到前面探察了一下情况,果然不出刚才司机所料,前面就是出了事故,一辆辽宁的油罐车和忻州的盘煤车迎面撞个正着,两个车都已严重变形,驾驶室都相互拧在了一起,交警用氧焊把两车割开后,已经把其中那辆油罐车用吊车清理到了路边,这也使我们才能慢慢的挪动离开这个鬼地方,路过事故现场时,我看见两个车的驾驶员早已血肉模糊惨不忍睹。虽然我喜欢看一些欧美战争片中的残酷场面,但真的身临其境才觉得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不堪。
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如蜗牛般的前进着,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乐曲声,不是流行歌曲,也不是山西省的传统戏晋剧或北路梆子,我的大脑在仔细地分辨,是走西口,这是二人转,一种晋西北特有的地方小戏。这时车已经行到河曲境内,司机告诉我们农历七月初七是河曲旧县镇的集会,今天已经是七月初五了。司机还告诉我们每年的七月十五河曲还有一个守旧的传统习俗,县城里或靠近河边村镇的人在夜里都要到黄河边放河灯,说是这夜里放河灯可以为死去的先人指引去天堂的路。
早些前的时候,河曲的县城就座落在这个叫做旧县的地方,后来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搬到了现在比较平坦的地方,这地方也就演变成了一个乡镇了。旧县在古代本来有着自己的名字,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已经慢慢习惯把这个地方称为旧县,那个原本的名称后来也就不得而知了。它在半山坡上,紧靠黄河边,站在这里就可以看到黄河对岸的陕西府谷县,从山西忻州和吕梁通向内蒙鄂尔多斯很重要的一条公路穿过这里,显得倒是也比较热闹。
过了旧县,公路一直沿着黄河边,路况也好了许多,人们在车上欣赏着雨中的黄河,司机倒是每天都走这段路程,没什么闲情雅致,为了赶回在鬼门关堵车的时间,拼命加足油向前冲。黄河翻滚着橙黄色的泥水,车上同行的一个湖南小伙子说,黄河和长江相比起来气势差远了,但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来说,我还是头一次见像黄河这样宽广而壮观的河流。随车的副司机也同我们攀谈起来,我才知道平常时分黄河在秦晋交界的北部地区经过的时侯,河水还是清澈的,只是这几天一直下雨,所以河水在这地方也就变黄了,看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车一直在向前冲,雨也是越下越大,看上去今天没有停的势头。经过一个叫巡镇的地方,下了几个乘客,我们继续前行。地势比起旧县来明显平坦和宽阔了许多。副司机说再过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我也利用这段时间,难得地睡了一会儿
我在睡梦中被人推了一把猛惊醒,扭头向窗外一看原来车已经快驶入河曲县城了,我眯着眼睛看着车窗外这些陌生的建筑,车经过一个很大的、建筑很考究的牌坊,上面写着“九曲重镇”我在晋北朔州市的山阴县和应县都见过这种牌坊,也许就像过去的城门,穿过它就标志着我们进了县城,这座城市的马路还算整洁平直,我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这座陌生的城市。汽车七拐八拐驶入汽车站,汽车站大概还是七十年代左右的建筑,早已显得残旧不堪,倒是能给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一种“思古之幽情”可以回味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后来我回到公司,在互联网上查阅一些关于河曲的信息,才知道河曲过去也叫九曲,缘由是黄河本来在陕蒙交界的地方是向东北方向流的,到了这个晋陕蒙交界也就是河曲这地方,突然经过九曲十八弯,变成由北向南奔腾而流,所以落了这么个名字。这座县城不大,我打了辆出租车去要办公事的河曲电厂,出租车在县区的街上转来转去,基本上和大多数县城的格调一样,没什么特别。雨水冲洗着这座小城的泥土,有一种黄土高原特有的泥土清香,街上的行车很少,没有大城市的喧嚣,虽不能给人心旷神怡但也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公事办得还比较顺利,要送的打印机我已经送下,联络好晚上再去修理那几台复印机。我回到城里找住的地方,顺便也犒劳一下早已饿得麻木的胃。住的地方好找,我发现这座县城宾馆或旅店倒是不少,吃饭的地方却不好找。找了几乎整条街道,饭店大都是铁将军把门,好不容易有开门的两家也是没饭,心中窝着一肚子的火,这种情况在朔州是很少碰到的!
街上三三两两挽着裤角边打着花伞步行的姑娘倒是不少。记得几年前我在太原上学的时候也有那么一两个河曲的同学,虽然认识,不是一个班的也不是很惯熟。那会儿在因为学校里有几个河曲籍的女学生很是风骚,在学校里经常乱搞男女关系,因此在我们学校里也落了个“河曲女人裤带松”的说法。我在太原上学已经是八九年前的事了,这可能和当时热播的一个电视剧也有一点儿关系,电视剧的名称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依稀还记得电视剧里一个关于“借种”的情节,说得是解放前黄河边晋西北和陕蒙交界的小村子里,有一户老财生了一个愣儿,老财怕他家断了香火,早早就给愣儿娶了房媳妇,没想到这儿子傻到连男女之事也不懂,实在没办法,这老财老两口商量了半天,决定这传宗接代的事情只好由公公来代劳了,公公和儿媳妇折腾了几次,无耐这公公还是年纪大了点,儿媳妇的肚皮始终不见大起来,最后只好就由一个打光棍的长工来完成这份“工作”作为酬劳老财答应给长工二亩半坡地,当时我觉得剧中有一个情节还是很搞笑的,这傻子把自己的媳妇和长工反锁到屋子里,自己却蹲在门外磕着瓜子监督这份任务是否被顺利执行,后来这媳妇倒是生了个儿子,财主老两口撒手归西后,这个家也就衰败了,孩子也渐渐长了,人们也就给这孩子取个绰号叫“二亩半”再往后剧情是怎么发展的我也记不清了。当时年少,只是觉得这种事情真是好笑,现在真的到了这地方,路过看到山里人就住在傍山开挖的土窑洞里,才想到当时的人们对传承香火的思想有多么愚昧无知。好在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这里的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还是很难想象现在这一方人如果看了当时电视剧里的这些镜头,他们心里有何种感受。
我在这里的事情办得还比较顺利。晚上很轻松的就修好了那两台复印机,当我在夜里打车回宾馆时,我觉得河曲的夜景也还算是不错吧,国家正在实行“西电东送”战略工程,这里也沾了光,河曲电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也提高了不少。
我在这县城里看到一座小塔以及好像近年来返修过的古建筑,路过时看到在围墙上刻着“白朴公园”四个大字,出租车司机告诉这座塔叫笔尖塔,具体是纪念谁我没有记住,第二天早上我乘车回朔州,车还是从来时的路上原路返回,出了县城路过一个看建设像是个公园之类的地方,地方不大,中间有一个很高的建筑上有一匹展翅腾飞的马,我想这也许就是这座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吧,但愿这座城市能随着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而腾飞!
丑丁写于二四年夏秋
河曲是山西最北角的一个县城,离朔州的直线距离大概也就是一百四五十里的路程罢,行政上属于山西忻州地区管理,从地图上看正好处在山西、陕西和内蒙的交界处。我于前天在茫茫雨中去了一趟那里,因为是公差,时间定好了,下雨也没有办法不得不去!
那天早上大约六点钟起床,先坐七路公交车到长途汽车站,灰色的天下着蒙蒙的细雨,让人感到有一丝说不出的惆怅。汽车出了朔州,路经宁武阳方口、神池县城和五寨三岔,开始宛延进入山路向河曲进发。因为是头一次去黄土高原山西的西八县(山西忻州地区位于吕梁山区的八个县),我一路上欣赏着丘陵地带夹着杂草的荒凉,光秃秃的山包虽然有点山的味道,却无法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山峰的巍峨,只有那一道道交错的沟壑让人不得不认同那是些土丘。这里没有江南山水的郁郁葱葱,更没有西部高原沧凉挺拔。
听说从前几年开始这里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进行退耕还林工程,几年下来,树苗倒是见栽了一些,成活的不多,以前当地农民开耕的小块地已经荒废,杂草长得大约有半个树苗高。
车过了五寨县的韩家楼收费站,要经过一个名字听起来都很骖人的地方——鬼门关,我的心里不由的一紧,什么鬼地方,叫这么个难听的鬼名字。鬼门关地势比较险要,这里也许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吧,如果不是现代的交通工具,这里倒是的确有一些“一勇当关、万夫莫开”气势。路上行走时,雨是下得越来越大,暗灰的天空压得很低,让人感到心烦气闷。从这里开始,路是愈来愈难走,柏油路面基本已经不复存在,只能算是一条石子路,这倒也罢了,因为拉煤车超载的缘故,路上坑坑洼洼,客车行走是一步三点头,人坐在里边感觉就像是过去几十年前我们祖辈们的极品享受坐轿一般,我只是感觉惊恐多一些,生怕这车在摇摆中掉下山沟。这盘山路,一边傍山,一边毗邻深渊,对于我这平川里长大的人来说,闭上眼也总是心惊肉跳,好在司机每天都在跑这条路,他自诩闭着眼也能把车在朔州和河曲之间开个来回,也算是给我一丝安慰罢!
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并没有让我保持太长的时间,在鬼门关这鬼地方车没走多长时间就停了下来,后面的车紧追上来,把我们夹在中间,因为公务今天必须要办,我不免有些必浮气躁,闲暇的时间里,司机有空和我们聊一会儿,这才知道,原来这条路一到雨天总要出车祸,这也给鬼门关这个在地方更增加了一些名副其实的神秘色彩。我的心情由烦躁顿然间增加了一些恐怖的成分。车在这前不着村后不店的鬼地方大约一直赌了一个半小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两三个小贩倒是做了一笔顶好的买卖,很多车上饥肠镳镳的人们也不问价钱是否合理,就争恐后地抢购火腿肠之类的食品。车终于慢慢的挪动开了,司机们小心翼翼地紧跟着前车,生怕被后来者横插一杠,随车的副驾驶员到前面探察了一下情况,果然不出刚才司机所料,前面就是出了事故,一辆辽宁的油罐车和忻州的盘煤车迎面撞个正着,两个车都已严重变形,驾驶室都相互拧在了一起,交警用氧焊把两车割开后,已经把其中那辆油罐车用吊车清理到了路边,这也使我们才能慢慢的挪动离开这个鬼地方,路过事故现场时,我看见两个车的驾驶员早已血肉模糊惨不忍睹。虽然我喜欢看一些欧美战争片中的残酷场面,但真的身临其境才觉得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不堪。
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如蜗牛般的前进着,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乐曲声,不是流行歌曲,也不是山西省的传统戏晋剧或北路梆子,我的大脑在仔细地分辨,是走西口,这是二人转,一种晋西北特有的地方小戏。这时车已经行到河曲境内,司机告诉我们农历七月初七是河曲旧县镇的集会,今天已经是七月初五了。司机还告诉我们每年的七月十五河曲还有一个守旧的传统习俗,县城里或靠近河边村镇的人在夜里都要到黄河边放河灯,说是这夜里放河灯可以为死去的先人指引去天堂的路。
早些前的时候,河曲的县城就座落在这个叫做旧县的地方,后来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搬到了现在比较平坦的地方,这地方也就演变成了一个乡镇了。旧县在古代本来有着自己的名字,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已经慢慢习惯把这个地方称为旧县,那个原本的名称后来也就不得而知了。它在半山坡上,紧靠黄河边,站在这里就可以看到黄河对岸的陕西府谷县,从山西忻州和吕梁通向内蒙鄂尔多斯很重要的一条公路穿过这里,显得倒是也比较热闹。
过了旧县,公路一直沿着黄河边,路况也好了许多,人们在车上欣赏着雨中的黄河,司机倒是每天都走这段路程,没什么闲情雅致,为了赶回在鬼门关堵车的时间,拼命加足油向前冲。黄河翻滚着橙黄色的泥水,车上同行的一个湖南小伙子说,黄河和长江相比起来气势差远了,但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来说,我还是头一次见像黄河这样宽广而壮观的河流。随车的副司机也同我们攀谈起来,我才知道平常时分黄河在秦晋交界的北部地区经过的时侯,河水还是清澈的,只是这几天一直下雨,所以河水在这地方也就变黄了,看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车一直在向前冲,雨也是越下越大,看上去今天没有停的势头。经过一个叫巡镇的地方,下了几个乘客,我们继续前行。地势比起旧县来明显平坦和宽阔了许多。副司机说再过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我也利用这段时间,难得地睡了一会儿
我在睡梦中被人推了一把猛惊醒,扭头向窗外一看原来车已经快驶入河曲县城了,我眯着眼睛看着车窗外这些陌生的建筑,车经过一个很大的、建筑很考究的牌坊,上面写着“九曲重镇”我在晋北朔州市的山阴县和应县都见过这种牌坊,也许就像过去的城门,穿过它就标志着我们进了县城,这座城市的马路还算整洁平直,我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这座陌生的城市。汽车七拐八拐驶入汽车站,汽车站大概还是七十年代左右的建筑,早已显得残旧不堪,倒是能给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一种“思古之幽情”可以回味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后来我回到公司,在互联网上查阅一些关于河曲的信息,才知道河曲过去也叫九曲,缘由是黄河本来在陕蒙交界的地方是向东北方向流的,到了这个晋陕蒙交界也就是河曲这地方,突然经过九曲十八弯,变成由北向南奔腾而流,所以落了这么个名字。这座县城不大,我打了辆出租车去要办公事的河曲电厂,出租车在县区的街上转来转去,基本上和大多数县城的格调一样,没什么特别。雨水冲洗着这座小城的泥土,有一种黄土高原特有的泥土清香,街上的行车很少,没有大城市的喧嚣,虽不能给人心旷神怡但也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公事办得还比较顺利,要送的打印机我已经送下,联络好晚上再去修理那几台复印机。我回到城里找住的地方,顺便也犒劳一下早已饿得麻木的胃。住的地方好找,我发现这座县城宾馆或旅店倒是不少,吃饭的地方却不好找。找了几乎整条街道,饭店大都是铁将军把门,好不容易有开门的两家也是没饭,心中窝着一肚子的火,这种情况在朔州是很少碰到的!
街上三三两两挽着裤角边打着花伞步行的姑娘倒是不少。记得几年前我在太原上学的时候也有那么一两个河曲的同学,虽然认识,不是一个班的也不是很惯熟。那会儿在因为学校里有几个河曲籍的女学生很是风骚,在学校里经常乱搞男女关系,因此在我们学校里也落了个“河曲女人裤带松”的说法。我在太原上学已经是八九年前的事了,这可能和当时热播的一个电视剧也有一点儿关系,电视剧的名称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依稀还记得电视剧里一个关于“借种”的情节,说得是解放前黄河边晋西北和陕蒙交界的小村子里,有一户老财生了一个愣儿,老财怕他家断了香火,早早就给愣儿娶了房媳妇,没想到这儿子傻到连男女之事也不懂,实在没办法,这老财老两口商量了半天,决定这传宗接代的事情只好由公公来代劳了,公公和儿媳妇折腾了几次,无耐这公公还是年纪大了点,儿媳妇的肚皮始终不见大起来,最后只好就由一个打光棍的长工来完成这份“工作”作为酬劳老财答应给长工二亩半坡地,当时我觉得剧中有一个情节还是很搞笑的,这傻子把自己的媳妇和长工反锁到屋子里,自己却蹲在门外磕着瓜子监督这份任务是否被顺利执行,后来这媳妇倒是生了个儿子,财主老两口撒手归西后,这个家也就衰败了,孩子也渐渐长了,人们也就给这孩子取个绰号叫“二亩半”再往后剧情是怎么发展的我也记不清了。当时年少,只是觉得这种事情真是好笑,现在真的到了这地方,路过看到山里人就住在傍山开挖的土窑洞里,才想到当时的人们对传承香火的思想有多么愚昧无知。好在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这里的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还是很难想象现在这一方人如果看了当时电视剧里的这些镜头,他们心里有何种感受。
我在这里的事情办得还比较顺利。晚上很轻松的就修好了那两台复印机,当我在夜里打车回宾馆时,我觉得河曲的夜景也还算是不错吧,国家正在实行“西电东送”战略工程,这里也沾了光,河曲电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也提高了不少。
我在这县城里看到一座小塔以及好像近年来返修过的古建筑,路过时看到在围墙上刻着“白朴公园”四个大字,出租车司机告诉这座塔叫笔尖塔,具体是纪念谁我没有记住,第二天早上我乘车回朔州,车还是从来时的路上原路返回,出了县城路过一个看建设像是个公园之类的地方,地方不大,中间有一个很高的建筑上有一匹展翅腾飞的马,我想这也许就是这座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吧,但愿这座城市能随着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而腾飞!
丑丁写于二四年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