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音乐的礼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我弹起心灵的琴弦,我的心底就是无际的乐园
那迷人的歌声像百灵飞串在麦西莱甫乐曲中间。
使十二木卡姆套曲像是十二个月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田
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万众欢乐的源泉。
这是阿曼尼莎汗的老师、叶尔羌汗国的诗人、音乐家喀德尔汗对十二木卡姆写下的一首赞美诗。五百年来,充满地域特色、人生价值、音乐生命和艺术魅力的十二木卡姆乐府,象滔滔不绝的叶尔羌河水浇灌着绿洲的茁壮,象瀚海无垠的戈壁大漠燃烧着激情的旋风,古老中焕发着青春,快乐中潜藏着忧郁,存在中飘渺着虚无,质朴中突兀着野性,是生长于心灵、穿越时空、世代传承的精神之风,吹进街巷,越过田园,走进人们心灵的深处,成为男女孺妇人人皆知、个个传唱不绝的绝美旋律,令人神往。
来到莎车县,我还没有参观阿曼尼莎汗陵墓,就被那美妙、悠扬、绝奇的十二木卡姆音乐迷幻般地包围在艺术的氛围之中。走进乡乡村村,都能听到十二木卡姆的琴声,看到跳起欢快的麦西莱甫舞蹈,都会被阿曼尼莎汗的故事所深深感染。阿曼尼莎汗是这个县城的代表和灵魂,影响和熏染着叶尔羌河边的一切。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园建于1992年,占地1050平方米,陵高22米,顶部为圆塔状,她圣洁的灵魂栖息在一座十二边形的殿堂中,四周的墙面上镌刻着十二木卡姆的曲目。注视那白色的基座,透过那圆形的穹窿,给人展示了“艺术的天堂”显得凝重华丽。陵园栽种了松柏和阿曼尼莎汗生前喜欢的玫瑰花、月季花。陵墓正对面是阿曼尼莎汗雕像,阿曼尼莎汗凝神端坐,纵目远眺,神情专注的演奏着十二木卡姆套曲,每逢节庆和周末,维吾尔族乐手自发来到陵园,操琴弄乐,高唱低吟,举手投足,翩翩起舞,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伟大女性阿曼尼莎汗。
莎车县,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东汉时,莎车王,康被封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和“西域大都尉”代表东汉政府管理着天山南北。元代,莎车、和田和喀什噶尔并称为南疆三大城。明清之际,强大的叶尔羌汗国称雄一时,建都莎车。莎车在新疆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件,可能莫过于叶尔羌汗国的拉失德大汗的王妃阿曼尼莎汗,将流传于维吾尔族民间的木卡姆套曲,搜集、整理、修改、编辑成十二木卡姆。这是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舞蹈、诗歌为一体的空前绝后的艺术集成,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史上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2005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十二木卡姆,十二部大型套曲,是十二条通往天国的大路。苍凉、古朴、悠扬、开阔,在天地间缓慢起伏,或欣喜若狂,或深沉忧伤,或诙谐幽默,是对天地的对白,心灵的自语,行进中的嘴嚼,往事中的飘散,弦歌中的漫步,容下了无限的心事,盛住了春秋沧桑。曲折故事和激荡情感,如同一道道陡坡,千回百转,肝肠寸断。天国之路呈现优美之弧,像一张张紧绷的弓,要把一颗破碎燃烧的心射出。如果一个民族的情感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的话,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一个民族近乎燃烧的炽热情感。
在拉失德史中,史学家马赫麻?海答尔说:“拉失德汗那高雅的谈吐,宛如绝世无双的明珠。对于某几种乐器他是技艺娴熟,对于所有的艺术和工艺都卓具才能。”而没有提到阿曼尼莎汗这位女艺术家。只有19世纪和田人毛拉?穆吉孜的乐师传写到了维吾尔历史上第十七位音乐大师,也就是阿曼尼莎汗。
1514年,察合台后裔赛依德汗建立了叶尔羌汗国,其都城就在莎车,都城有六个城门,十多个花园。叶尔羌汗国全盛时期,疆域西至葱岭,东到嘉峪关,北抵天山,南依昆仑。1533年赛义德汗亲征西藏,病死于苏盖提山口,其长子拉失德汗,也就是阿不都?热西提汗平息了叛乱,继承了叶尔羌汗国的汗位。这个勇敢儒雅的汗王,给叶尔羌汗国带来了福祗,也给维吾尔族人民带来了福音。开国之君赛依德是一位诗人,第二代汗王拉失德更是酷爱艺术,是位多才多艺的诗人、音乐会家和书法家。莎车一度成为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汗国扩建了哈喀尼亚经学院,办起了高等学府,新建了图书馆。宫廷里聚集了大量的乐师、诗人、史学家、翻译家。使莎车成为中亚地区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之都、诗人之城。
1546年的一个秋末,阿不都?热西提汗率领一队人马在麦盖提尕孜库勒围猎,一天傍晚,阿不都?热西提汗微服私访,只身来到了提孜那甫河北岸打柴人阿合木提艺人的家中借宿,历史就这样戏剧性地让拉失德汗一眼钟情地见到了13岁的阿曼尼莎汗。这时的阿曼尼莎汗还有着少女般的羞涩,涨红的脸庞显得懦弱或踡缩,以时间计程的生命无法逆季节而动,花开或花落,欢庆或苍凉,生之跋涉,也许是一锭难稀释的浓墨,燃起的一堆温暖的篝火。八岁就失去了母亲,与父亲阿合木提相依为命的阿曼尼莎汗,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聪慧过人,没上几年学后就跟随父亲打柴。她还向当地民间艺人学习,除了弹琴唱歌,还会阿拉伯语、波斯语,并喜欢写诗。13岁时,就能写出柔美深刻的柔巴依和格则勒(突厥语族的格律诗),弹唱委婉跳跃、牵人心魄的音乐。她敛眉低首抚琴的瞬间总让人想起旧体诗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婉约之态,弹布尔在她手中轻轻拨动,就像叶尔羌起伏的河水,自由澹泊飘逸,丝丝入髓,悠游无限,美丽动听;她写的叙事歌谣,如天上的盈盈白云,远山的峭奇绵延,和云彩绕,洒脱佳丽,娓娓动人,是遗落大地的心声,传递着永生难忘的真情柔美。拉失德汗见到风姿绰约的阿曼尼莎汗和她那弹奏的如行云流畅的琴音,擅长音乐的他感受到了活生生的艺术魅力,音乐共鸣让他的心不能平静。而阿曼尼莎汗也被国王的热情善良和对音乐的憧憬之情而心跳、而鼓舞,心情豁然开朗,惊喜万分,心里面一下子喷发出那么多玫瑰般的词藻和夜莺般的感情。为此,阿曼尼莎汗得到了国王的爱慕和尊敬,特意演唱了歌颂大汗阿不都?热西提的潘吉尕木卡姆,国王在为阿曼尼莎汗的歌声倾倒的同时,却又要追问歌词中提到的诗人乃裴斯是谁,这是一段传世姻缘的奇妙开场,也是一个“说者在说”的悖反谜题。歌者阿曼尼莎汗便是诗人乃裴斯,诗人乃裴斯便是歌者阿曼尼莎汗。歌词引用自己的另外一个名字,陈述了自己心思的坦露,也让国王感叹其兰心蕙质,冰雪聪明,雅乐为媒,诗文作证。声韵、诗文为之褙裱了一幅大喜字,招来了阳光的火焰在小泥屋里为眷恋蛮荒之境的封面披上了具有文采的裙衫,连梦也无法一簇簇荒诞的故事在那日变成了情缘的生命刻迹。阿曼尼莎汗一个清贫如洗、才华横溢的少女,一夜之间嫁给了叶尔羌汗国的汗王,从此她改变了维吾尔族音乐舞蹈艺术的进程。
维吾尔族杰出的诗人、艺术家阿曼尼莎汗,成为了叶尔羌汗国的王妃。民间少了一位打柴的女儿,史上多了一位卓越的女诗人。作为王妃,枕边年华,翻手权贵哪能抵得上纸上琴音,笔下文字。她没有去享受王宫的荣华富贵,而是利用汗王开明、亲民的思想,依靠汗王坚定的支持,对当时处于衰退混乱的维吾尔族音乐艺术,开始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改编和规范的拯救工作。在王宫里,阿曼尼莎汗不谙世事。王后则城府很深,虽然她表面温和,却在暗地里制造事端。拉失德汗摆脱不了王后的监视,王后不允许拉失德汗支持阿曼尼莎汗研究十二木卡姆,反对他们接触,因而拉失德汗不能经常与阿曼尼莎汗在一起。但是阿曼尼莎汗已深入于音乐事业之中,她已不在乎拉失德汗能否陪伴她,只要他不反对她投身音乐就满足了。她在宫廷乐师喀德尔汗的鼎立支持下,邀请了一些有名望的木卡姆乐师云集宫中,以民间流行的诗歌为主,将维吾尔著名的诗人鲁特菲、纳瓦依、诺毕提和麦西莱甫等人的大量诗歌填入十二木卡姆的曲调。这些饱含生活、爱情和民间思想的诗歌,改变了维吾尔族音乐艺术和文学的走向,使十二木卡姆焕然一新,充满朝气。譬如巴希巴宛木卡姆?木凯迪曼:
阿曼尼莎汗
情人啊,你是来把我瞧瞧?
还是来把我烧烤?
莫不是要让熄灭的情火
又在我心田里熊熊燃烧?这样的诗歌,进入了十二木卡姆的套曲,让音乐有了生命,让舞蹈有了力量,让艺术有了魅力。又譬如区尔巴雅宛?且克脱曼:
你那黑羔皮做的帽子
我戴行不行?
你那玫瑰似的嘴唇
我吻行不行?
这种民间的、生活化的、充满形象和动感的诗歌,使十二木卡姆朗朗上口,生动感人。这是人民的木卡姆,这是生活中的木卡姆。木卡姆获得了新生,维吾尔族的艺术进入了辉煌。十二木卡姆的一曲纳瓦依这样唱到:
纳瓦依笔下的爱情描述谁也比不上
语言是火,笔是利剑,诗行是山峰。
阿曼尼莎汗在汗王拉失德汗的支持下,在老师喀德尔汗的帮助下,充满了民族感和使命感,抱着对诗歌和木卡姆的真挚热爱,饱含着对民族振兴的希望,不仅自己写了大量诗歌,填入潘吉尕木卡姆大曲之中,还写了精美的诗篇和美丽的情操两部诗集,著有关于诗歌、音乐和书法的理论著作心灵的协商,而且通过对当时维吾尔木卡姆的收集整理、积极吸收民间歌舞、重新确定木卡姆的歌词,澄清了新疆木卡姆与中亚木卡姆混杂一起的状况,剔除了晦涩、保守和宫廷内容的诗歌,一个清新高雅、健康快乐、充满人性的十二木卡姆走上了中国和世界艺术的殿堂。
如诗如画的青春多么美好,陶醉情愫,激发追求。哦,相伴二十个春秋的心曲,真是不歌流水,只吟征帆。阿曼尼莎汗与拉失德汗幸福地生活了21年,由于难产,34岁的阿曼尼莎汗王妃与婴儿一起永远地离开了汗王。拉失德汗为痛失红颜知己而写下很多首诗悼念她,悲伤使他不想走得太远了。汗王痴心一片,极度悲伤,三年之后,也随王妃一同归去。这是发生在中国16世纪真实的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真是无法想象年轻美貌的阿曼尼莎汗,曾在王宫中是怎样为十二木卡姆忙碌、沉思而消瘦的;在木卡姆发展问题上,她是如何与保守势力进行跌跌撞撞思想交锋而痛心的。我们只是在今天,听到了那震撼心肺的木卡姆音乐犹如回荡在新疆大地的灵风,才领略到了其人生旅程之艰辛,精神品格之伟大
听着悠扬、高亢、激越的木卡姆音乐,无论是历史中还是记忆中的阿曼尼莎汗,永远保持着一个少女的形象,一个音乐之母的尊称,让人细心研究和了解传奇的人生绚丽画卷,为群芳争艳的民族音乐铺搭舞台,擂响鼓点。
来到莎车县阿曼尼莎汗的陵前凭吊她,不是因为她曾是叶尔羌汗国的王妃,而是因为她为中国、为维吾尔族的音乐艺术所做出的空前绝后的贡献。在历史上,十二木卡姆没有人再能达到她那尽善尽美的高度,成为前所未有的绝响。现在,叶尔羌汗国的开创者赛义德汗,她的汗王拉失德汗,甚至叶尔羌汗国,都隐退到了历史的背后,渐渐被人们所淡忘。而只有阿曼尼莎汗,却被历史和人民永远地爱戴和怀念。
因为木卡姆音乐是春天的绝响,我们为木卡姆音乐艺术的春天而呼唤,而礼赞!
当我弹起心灵的琴弦,我的心底就是无际的乐园
那迷人的歌声像百灵飞串在麦西莱甫乐曲中间。
使十二木卡姆套曲像是十二个月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田
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万众欢乐的源泉。
这是阿曼尼莎汗的老师、叶尔羌汗国的诗人、音乐家喀德尔汗对十二木卡姆写下的一首赞美诗。五百年来,充满地域特色、人生价值、音乐生命和艺术魅力的十二木卡姆乐府,象滔滔不绝的叶尔羌河水浇灌着绿洲的茁壮,象瀚海无垠的戈壁大漠燃烧着激情的旋风,古老中焕发着青春,快乐中潜藏着忧郁,存在中飘渺着虚无,质朴中突兀着野性,是生长于心灵、穿越时空、世代传承的精神之风,吹进街巷,越过田园,走进人们心灵的深处,成为男女孺妇人人皆知、个个传唱不绝的绝美旋律,令人神往。
来到莎车县,我还没有参观阿曼尼莎汗陵墓,就被那美妙、悠扬、绝奇的十二木卡姆音乐迷幻般地包围在艺术的氛围之中。走进乡乡村村,都能听到十二木卡姆的琴声,看到跳起欢快的麦西莱甫舞蹈,都会被阿曼尼莎汗的故事所深深感染。阿曼尼莎汗是这个县城的代表和灵魂,影响和熏染着叶尔羌河边的一切。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园建于1992年,占地1050平方米,陵高22米,顶部为圆塔状,她圣洁的灵魂栖息在一座十二边形的殿堂中,四周的墙面上镌刻着十二木卡姆的曲目。注视那白色的基座,透过那圆形的穹窿,给人展示了“艺术的天堂”显得凝重华丽。陵园栽种了松柏和阿曼尼莎汗生前喜欢的玫瑰花、月季花。陵墓正对面是阿曼尼莎汗雕像,阿曼尼莎汗凝神端坐,纵目远眺,神情专注的演奏着十二木卡姆套曲,每逢节庆和周末,维吾尔族乐手自发来到陵园,操琴弄乐,高唱低吟,举手投足,翩翩起舞,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伟大女性阿曼尼莎汗。
莎车县,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东汉时,莎车王,康被封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和“西域大都尉”代表东汉政府管理着天山南北。元代,莎车、和田和喀什噶尔并称为南疆三大城。明清之际,强大的叶尔羌汗国称雄一时,建都莎车。莎车在新疆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件,可能莫过于叶尔羌汗国的拉失德大汗的王妃阿曼尼莎汗,将流传于维吾尔族民间的木卡姆套曲,搜集、整理、修改、编辑成十二木卡姆。这是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舞蹈、诗歌为一体的空前绝后的艺术集成,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史上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2005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十二木卡姆,十二部大型套曲,是十二条通往天国的大路。苍凉、古朴、悠扬、开阔,在天地间缓慢起伏,或欣喜若狂,或深沉忧伤,或诙谐幽默,是对天地的对白,心灵的自语,行进中的嘴嚼,往事中的飘散,弦歌中的漫步,容下了无限的心事,盛住了春秋沧桑。曲折故事和激荡情感,如同一道道陡坡,千回百转,肝肠寸断。天国之路呈现优美之弧,像一张张紧绷的弓,要把一颗破碎燃烧的心射出。如果一个民族的情感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的话,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一个民族近乎燃烧的炽热情感。
在拉失德史中,史学家马赫麻?海答尔说:“拉失德汗那高雅的谈吐,宛如绝世无双的明珠。对于某几种乐器他是技艺娴熟,对于所有的艺术和工艺都卓具才能。”而没有提到阿曼尼莎汗这位女艺术家。只有19世纪和田人毛拉?穆吉孜的乐师传写到了维吾尔历史上第十七位音乐大师,也就是阿曼尼莎汗。
1514年,察合台后裔赛依德汗建立了叶尔羌汗国,其都城就在莎车,都城有六个城门,十多个花园。叶尔羌汗国全盛时期,疆域西至葱岭,东到嘉峪关,北抵天山,南依昆仑。1533年赛义德汗亲征西藏,病死于苏盖提山口,其长子拉失德汗,也就是阿不都?热西提汗平息了叛乱,继承了叶尔羌汗国的汗位。这个勇敢儒雅的汗王,给叶尔羌汗国带来了福祗,也给维吾尔族人民带来了福音。开国之君赛依德是一位诗人,第二代汗王拉失德更是酷爱艺术,是位多才多艺的诗人、音乐会家和书法家。莎车一度成为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汗国扩建了哈喀尼亚经学院,办起了高等学府,新建了图书馆。宫廷里聚集了大量的乐师、诗人、史学家、翻译家。使莎车成为中亚地区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之都、诗人之城。
1546年的一个秋末,阿不都?热西提汗率领一队人马在麦盖提尕孜库勒围猎,一天傍晚,阿不都?热西提汗微服私访,只身来到了提孜那甫河北岸打柴人阿合木提艺人的家中借宿,历史就这样戏剧性地让拉失德汗一眼钟情地见到了13岁的阿曼尼莎汗。这时的阿曼尼莎汗还有着少女般的羞涩,涨红的脸庞显得懦弱或踡缩,以时间计程的生命无法逆季节而动,花开或花落,欢庆或苍凉,生之跋涉,也许是一锭难稀释的浓墨,燃起的一堆温暖的篝火。八岁就失去了母亲,与父亲阿合木提相依为命的阿曼尼莎汗,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聪慧过人,没上几年学后就跟随父亲打柴。她还向当地民间艺人学习,除了弹琴唱歌,还会阿拉伯语、波斯语,并喜欢写诗。13岁时,就能写出柔美深刻的柔巴依和格则勒(突厥语族的格律诗),弹唱委婉跳跃、牵人心魄的音乐。她敛眉低首抚琴的瞬间总让人想起旧体诗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婉约之态,弹布尔在她手中轻轻拨动,就像叶尔羌起伏的河水,自由澹泊飘逸,丝丝入髓,悠游无限,美丽动听;她写的叙事歌谣,如天上的盈盈白云,远山的峭奇绵延,和云彩绕,洒脱佳丽,娓娓动人,是遗落大地的心声,传递着永生难忘的真情柔美。拉失德汗见到风姿绰约的阿曼尼莎汗和她那弹奏的如行云流畅的琴音,擅长音乐的他感受到了活生生的艺术魅力,音乐共鸣让他的心不能平静。而阿曼尼莎汗也被国王的热情善良和对音乐的憧憬之情而心跳、而鼓舞,心情豁然开朗,惊喜万分,心里面一下子喷发出那么多玫瑰般的词藻和夜莺般的感情。为此,阿曼尼莎汗得到了国王的爱慕和尊敬,特意演唱了歌颂大汗阿不都?热西提的潘吉尕木卡姆,国王在为阿曼尼莎汗的歌声倾倒的同时,却又要追问歌词中提到的诗人乃裴斯是谁,这是一段传世姻缘的奇妙开场,也是一个“说者在说”的悖反谜题。歌者阿曼尼莎汗便是诗人乃裴斯,诗人乃裴斯便是歌者阿曼尼莎汗。歌词引用自己的另外一个名字,陈述了自己心思的坦露,也让国王感叹其兰心蕙质,冰雪聪明,雅乐为媒,诗文作证。声韵、诗文为之褙裱了一幅大喜字,招来了阳光的火焰在小泥屋里为眷恋蛮荒之境的封面披上了具有文采的裙衫,连梦也无法一簇簇荒诞的故事在那日变成了情缘的生命刻迹。阿曼尼莎汗一个清贫如洗、才华横溢的少女,一夜之间嫁给了叶尔羌汗国的汗王,从此她改变了维吾尔族音乐舞蹈艺术的进程。
维吾尔族杰出的诗人、艺术家阿曼尼莎汗,成为了叶尔羌汗国的王妃。民间少了一位打柴的女儿,史上多了一位卓越的女诗人。作为王妃,枕边年华,翻手权贵哪能抵得上纸上琴音,笔下文字。她没有去享受王宫的荣华富贵,而是利用汗王开明、亲民的思想,依靠汗王坚定的支持,对当时处于衰退混乱的维吾尔族音乐艺术,开始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改编和规范的拯救工作。在王宫里,阿曼尼莎汗不谙世事。王后则城府很深,虽然她表面温和,却在暗地里制造事端。拉失德汗摆脱不了王后的监视,王后不允许拉失德汗支持阿曼尼莎汗研究十二木卡姆,反对他们接触,因而拉失德汗不能经常与阿曼尼莎汗在一起。但是阿曼尼莎汗已深入于音乐事业之中,她已不在乎拉失德汗能否陪伴她,只要他不反对她投身音乐就满足了。她在宫廷乐师喀德尔汗的鼎立支持下,邀请了一些有名望的木卡姆乐师云集宫中,以民间流行的诗歌为主,将维吾尔著名的诗人鲁特菲、纳瓦依、诺毕提和麦西莱甫等人的大量诗歌填入十二木卡姆的曲调。这些饱含生活、爱情和民间思想的诗歌,改变了维吾尔族音乐艺术和文学的走向,使十二木卡姆焕然一新,充满朝气。譬如巴希巴宛木卡姆?木凯迪曼:
阿曼尼莎汗
情人啊,你是来把我瞧瞧?
还是来把我烧烤?
莫不是要让熄灭的情火
又在我心田里熊熊燃烧?这样的诗歌,进入了十二木卡姆的套曲,让音乐有了生命,让舞蹈有了力量,让艺术有了魅力。又譬如区尔巴雅宛?且克脱曼:
你那黑羔皮做的帽子
我戴行不行?
你那玫瑰似的嘴唇
我吻行不行?
这种民间的、生活化的、充满形象和动感的诗歌,使十二木卡姆朗朗上口,生动感人。这是人民的木卡姆,这是生活中的木卡姆。木卡姆获得了新生,维吾尔族的艺术进入了辉煌。十二木卡姆的一曲纳瓦依这样唱到:
纳瓦依笔下的爱情描述谁也比不上
语言是火,笔是利剑,诗行是山峰。
阿曼尼莎汗在汗王拉失德汗的支持下,在老师喀德尔汗的帮助下,充满了民族感和使命感,抱着对诗歌和木卡姆的真挚热爱,饱含着对民族振兴的希望,不仅自己写了大量诗歌,填入潘吉尕木卡姆大曲之中,还写了精美的诗篇和美丽的情操两部诗集,著有关于诗歌、音乐和书法的理论著作心灵的协商,而且通过对当时维吾尔木卡姆的收集整理、积极吸收民间歌舞、重新确定木卡姆的歌词,澄清了新疆木卡姆与中亚木卡姆混杂一起的状况,剔除了晦涩、保守和宫廷内容的诗歌,一个清新高雅、健康快乐、充满人性的十二木卡姆走上了中国和世界艺术的殿堂。
如诗如画的青春多么美好,陶醉情愫,激发追求。哦,相伴二十个春秋的心曲,真是不歌流水,只吟征帆。阿曼尼莎汗与拉失德汗幸福地生活了21年,由于难产,34岁的阿曼尼莎汗王妃与婴儿一起永远地离开了汗王。拉失德汗为痛失红颜知己而写下很多首诗悼念她,悲伤使他不想走得太远了。汗王痴心一片,极度悲伤,三年之后,也随王妃一同归去。这是发生在中国16世纪真实的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真是无法想象年轻美貌的阿曼尼莎汗,曾在王宫中是怎样为十二木卡姆忙碌、沉思而消瘦的;在木卡姆发展问题上,她是如何与保守势力进行跌跌撞撞思想交锋而痛心的。我们只是在今天,听到了那震撼心肺的木卡姆音乐犹如回荡在新疆大地的灵风,才领略到了其人生旅程之艰辛,精神品格之伟大
听着悠扬、高亢、激越的木卡姆音乐,无论是历史中还是记忆中的阿曼尼莎汗,永远保持着一个少女的形象,一个音乐之母的尊称,让人细心研究和了解传奇的人生绚丽画卷,为群芳争艳的民族音乐铺搭舞台,擂响鼓点。
来到莎车县阿曼尼莎汗的陵前凭吊她,不是因为她曾是叶尔羌汗国的王妃,而是因为她为中国、为维吾尔族的音乐艺术所做出的空前绝后的贡献。在历史上,十二木卡姆没有人再能达到她那尽善尽美的高度,成为前所未有的绝响。现在,叶尔羌汗国的开创者赛义德汗,她的汗王拉失德汗,甚至叶尔羌汗国,都隐退到了历史的背后,渐渐被人们所淡忘。而只有阿曼尼莎汗,却被历史和人民永远地爱戴和怀念。
因为木卡姆音乐是春天的绝响,我们为木卡姆音乐艺术的春天而呼唤,而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