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冉闵?冉闵?冉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平元年二月,也就是去年的二月份,“太平道”首领张角准备聚徒众起义,爆发了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
中平二年二月,也就是恰巧在这个月,一件同样影响深远的大事传遍整个华夏中原大地。
《荡寇令》、《天公兵解缴命书》、《炎汉劫运更替说》、《告黄巾教众归汉檄》……
一篇篇檄文在汉室官方的安排下通过官道乃至是专用的驰道,各地驿馆乃至是官府等送到了中原各地。
这些东西出自张角义子冉闵的手笔。如今冉闵收拢黄巾旧部,继承了张角的位置,对全天下的百姓尤其是黄巾教众发布的宣传。
《荡寇令》,又叫《扫荡秦赵贼寇令》,光看题目就知道是针对秦赵两家的荡寇令,说的乃是先前并州张角陨落的那一战的事情,在冉闵的描述中,秦赵两家名为黄巾部众,实为不轨贼寇,在大战之中故意疏漏防线,轻纵吕布等汉军冲入黄巾阵中,致使天公将军张角被斩,呼吁天下黄巾教众征讨秦赵两家。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其他内容,诸如为啥堪比‘神仙’的张角会挂掉之类的事情,这就涉及到后面的几个檄文了。
像是张角是哪位的转世,岁在甲子,合当只有甲子年的国运,最终为秦赵淫祀杂神所害,乃是当初弄什么的因果导致等等。
其他内容不多说,《荡寇令》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的秦赵两家,谁叫他们没保护好张角,不管真假对错,反正这个仇是结下了。
《天公兵解缴命书》,这个就是重点讲述了张角天命下凡,该当在甲子年乱炎汉之世,如今甲子年已过,劫运圆满,兵解飞升。
首先是兵解的问题,圆满的解释了‘活神仙’天公将军张角之死。
道家的说法大凡死掉,全叫做尸解。淹死的叫水解,刀砍的叫兵解。过劫如果自觉无法通过,可以自己选择兵解,将肉身功力转注到元神上,选择重新投胎或者寻找肉身重生,当然兵解成仙则主要是看道行、元神或者上面有人接引。
兵解属尸解中的一种,尸解又有棺解、水解、火解、杖解等多种方式。
《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籤》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皆称:“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一作木)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解。”《云笈七籤》卷八十五《王嘉兵解》称,陇西安阳人王嘉及二弟子为姚所杀。姚苌“先使人陇右,逢嘉将两弟子,计已千余里,正是诛嘉日也。嘉使书与苌,苌令发嘉及二弟子棺,并无尸,各有竹杖一枝”。
不过,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王充《论衡·道虚篇》即称之为“虚妄”之术。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金元全真道更在基本否定肉体成仙的基础上,加以彻底摈弃。
不过,就目前来说,兵解仙的说法还是有绝对的市场的。毕竟道教自己才发展了几代,所谓的黄巾太平教本质上是属于黄老学派而不是张道陵的道教。
再说其中的具体内容,不过,在说这个之前还要说明一下当前汉朝的神话背景。
这个神话崇拜的背景一方面主体上还是商周先秦时期的背景,也可以说是有很多黄老学派的内容,以帝为至高神,基本上官方祭祀崇拜都是天帝,而张道陵虽字号老君传道,那个时候老子或者太上老君的地位还没那么高。
《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说:“吾闻天有五帝”。即述战国末流行之说。同时有五色帝之说,奏设祭祀白、青、黄、亦四上帝祠,汉高增祀黑帝之祠。
也就是说,五帝这个说法虽然由来已久,但是真正供奉的时候把五帝都供上,那就是刘邦开始的。
以郑玄为代表的神学体系认为上帝为天之别名,总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与五方上帝。昊天上帝(天皇大帝)为全天之帝。
以王肃为代表的宗教系统认为五行人帝可称为上帝,但不可称为天;昊天上帝则可称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六上帝中,自然帝昊天上帝可称天,人帝即五行上帝不可称天。
郑玄注《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诸名为“太微五帝”,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说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说,王肃已斥其谬。
不过,这个昊天上帝其实在汉武帝时期就因为方士的说法而设定成赫赫有名的太一,估计那个方士也是受到了楚国神话的影响。
话说五帝崇拜缺乏至上神的观念,这不利于统一的中央政权的巩固,于是在五帝之上出现了新的天神,便是太一神。所谓太一,秦朝时,即称为太皇,它与天皇、地皇并称三皇。这是秦汉时流行的三个天神,但是把太一神提高到至尊的地位,成为汉统治者尊奉的天帝神,应该是汉武帝的功劳。
汉武帝时,西汉社会已得到恢复发展,由于削弱诸侯王势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在政治上已出现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元光二年,方士谬忌首先奏请祭祀太一神,说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大牢。谬忌提出建设至尊的太一神的方案,打破了秦至汉初的天帝神的观念,明确指出五帝只是太一神之佐,突出了太一是至上神的地位。
汉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命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了太一坛,按谬忌的方案祭祀。元鼎四年汾阳出土一个古鼎,公卿大臣视为宝鼎,都认为是一种祥瑞。汉武帝下令将它迎至甘泉。元鼎五年,汉武帝正式在甘泉建立太一祭坛,坛分三层,五帝是太一的辅佐,所以他们的坛环绕在下面,青、赤、白、黑四帝,各按东西南北方排定。只有黄帝坛,置于西南方。祭的时候,杀一白鹿,把猪和酒装在它的肚里;又杀一白牦牛,把白鹿装在它的肚里。掌祭太一的祝宰别具一格,身穿紫色绣衣,掌祭五帝的分穿青赤诸色衣。
同年十一月,汉武帝举行隆重的郊祀,亲自祭拜太一神,正式钦命太一为汉家至尊的上帝神。第二年,汉武帝以祭天礼仪亲自到太一坛祭祠。从元封元年开始,武帝还带人几次到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仪式,所采用的也是如郊祠太一之礼。武帝的赞飨辞说: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太一。至此,太一作为汉王朝至高至尊的国神,终于被塑造成功。
另一方面,世人皆知,汉高祖斩蛇起义,故有赤帝子斩白帝子之说,这个赤帝也正是太一或者说昊天麾下五大辅佐大帝之一的赤帝,所以刘邦的身份可想而知。
所以他们的故事是这么编的。
赤帝子所缔造的江山恰逢数百年劫运之期,又因前次劫运之期赤帝所派遣的从祀辅神祝融首官缙云氏不才子饕餮肆意妄为,险些令赤帝江山断绝,所幸赤帝求情,天帝念赤帝尝百药之功,法外施恩,特派遣三垣紫微宫紫微星君引众星君神将,诸天仙神临尘,拨乱反正,这才保住赤帝人间道童。
是以此次祝融宫诸神无颜请命,另有赤帝麾下从祀星官荧惑星君麾下三官(三公)将军临凡成炎汉之劫运。又因为上次的事故,所以这次特意约好了只有甲子年当年为期限,到时候就要尸解飞升回去复命。
如此一来,就解释了黄巾起义的旧事以及天公将军张角兵解的缘故。
除了这个主线之外,则是各路人马复生之类的劫数解释。
却说这个五帝周始更替,恰逢炎汉为五帝轮回交替之末,在此五行轮替历代期间的各路散仙淫神(所谓非正统官方祭祀的神仙)与劫运一同临凡,企图在最后这一轮劫运轮回之中获得正统祭祀。
首先是这个五帝周始更替,也就是所谓的五德终始说。
五德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所以目前世上广泛流传的说法是:虞(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正好是一个五行周期,也就是说五帝正好各自执政了一轮,这一轮虞朝开始到炎汉积累下来的各路邪神鬼怪(非官方祭祀神)为了修成正果(获得官方祭祀),全都在这一个劫运爆发。这个说法也就解释了张角乃至是其他人能召唤前朝名人的原因。
这些人都是历朝历代各自部落国家的能臣名将,自然少不了民间的祭祀。但是毕竟所在的国家没有获得正统地位,也就导致了他们成了所谓的邪神。
这么一解释,这些邪神要么推翻大汉的统治,使得自己的势力成为正统,要么就是投靠大汉了。
可以说,这一套多少有给大汉背书乃至是收拢人心的意思在里面。
中平元年二月,也就是去年的二月份,“太平道”首领张角准备聚徒众起义,爆发了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
中平二年二月,也就是恰巧在这个月,一件同样影响深远的大事传遍整个华夏中原大地。
《荡寇令》、《天公兵解缴命书》、《炎汉劫运更替说》、《告黄巾教众归汉檄》……
一篇篇檄文在汉室官方的安排下通过官道乃至是专用的驰道,各地驿馆乃至是官府等送到了中原各地。
这些东西出自张角义子冉闵的手笔。如今冉闵收拢黄巾旧部,继承了张角的位置,对全天下的百姓尤其是黄巾教众发布的宣传。
《荡寇令》,又叫《扫荡秦赵贼寇令》,光看题目就知道是针对秦赵两家的荡寇令,说的乃是先前并州张角陨落的那一战的事情,在冉闵的描述中,秦赵两家名为黄巾部众,实为不轨贼寇,在大战之中故意疏漏防线,轻纵吕布等汉军冲入黄巾阵中,致使天公将军张角被斩,呼吁天下黄巾教众征讨秦赵两家。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其他内容,诸如为啥堪比‘神仙’的张角会挂掉之类的事情,这就涉及到后面的几个檄文了。
像是张角是哪位的转世,岁在甲子,合当只有甲子年的国运,最终为秦赵淫祀杂神所害,乃是当初弄什么的因果导致等等。
其他内容不多说,《荡寇令》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的秦赵两家,谁叫他们没保护好张角,不管真假对错,反正这个仇是结下了。
《天公兵解缴命书》,这个就是重点讲述了张角天命下凡,该当在甲子年乱炎汉之世,如今甲子年已过,劫运圆满,兵解飞升。
首先是兵解的问题,圆满的解释了‘活神仙’天公将军张角之死。
道家的说法大凡死掉,全叫做尸解。淹死的叫水解,刀砍的叫兵解。过劫如果自觉无法通过,可以自己选择兵解,将肉身功力转注到元神上,选择重新投胎或者寻找肉身重生,当然兵解成仙则主要是看道行、元神或者上面有人接引。
兵解属尸解中的一种,尸解又有棺解、水解、火解、杖解等多种方式。
《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籤》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皆称:“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一作木)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解。”《云笈七籤》卷八十五《王嘉兵解》称,陇西安阳人王嘉及二弟子为姚所杀。姚苌“先使人陇右,逢嘉将两弟子,计已千余里,正是诛嘉日也。嘉使书与苌,苌令发嘉及二弟子棺,并无尸,各有竹杖一枝”。
不过,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王充《论衡·道虚篇》即称之为“虚妄”之术。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金元全真道更在基本否定肉体成仙的基础上,加以彻底摈弃。
不过,就目前来说,兵解仙的说法还是有绝对的市场的。毕竟道教自己才发展了几代,所谓的黄巾太平教本质上是属于黄老学派而不是张道陵的道教。
再说其中的具体内容,不过,在说这个之前还要说明一下当前汉朝的神话背景。
这个神话崇拜的背景一方面主体上还是商周先秦时期的背景,也可以说是有很多黄老学派的内容,以帝为至高神,基本上官方祭祀崇拜都是天帝,而张道陵虽字号老君传道,那个时候老子或者太上老君的地位还没那么高。
《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说:“吾闻天有五帝”。即述战国末流行之说。同时有五色帝之说,奏设祭祀白、青、黄、亦四上帝祠,汉高增祀黑帝之祠。
也就是说,五帝这个说法虽然由来已久,但是真正供奉的时候把五帝都供上,那就是刘邦开始的。
以郑玄为代表的神学体系认为上帝为天之别名,总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与五方上帝。昊天上帝(天皇大帝)为全天之帝。
以王肃为代表的宗教系统认为五行人帝可称为上帝,但不可称为天;昊天上帝则可称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六上帝中,自然帝昊天上帝可称天,人帝即五行上帝不可称天。
郑玄注《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诸名为“太微五帝”,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说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说,王肃已斥其谬。
不过,这个昊天上帝其实在汉武帝时期就因为方士的说法而设定成赫赫有名的太一,估计那个方士也是受到了楚国神话的影响。
话说五帝崇拜缺乏至上神的观念,这不利于统一的中央政权的巩固,于是在五帝之上出现了新的天神,便是太一神。所谓太一,秦朝时,即称为太皇,它与天皇、地皇并称三皇。这是秦汉时流行的三个天神,但是把太一神提高到至尊的地位,成为汉统治者尊奉的天帝神,应该是汉武帝的功劳。
汉武帝时,西汉社会已得到恢复发展,由于削弱诸侯王势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在政治上已出现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元光二年,方士谬忌首先奏请祭祀太一神,说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大牢。谬忌提出建设至尊的太一神的方案,打破了秦至汉初的天帝神的观念,明确指出五帝只是太一神之佐,突出了太一是至上神的地位。
汉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命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了太一坛,按谬忌的方案祭祀。元鼎四年汾阳出土一个古鼎,公卿大臣视为宝鼎,都认为是一种祥瑞。汉武帝下令将它迎至甘泉。元鼎五年,汉武帝正式在甘泉建立太一祭坛,坛分三层,五帝是太一的辅佐,所以他们的坛环绕在下面,青、赤、白、黑四帝,各按东西南北方排定。只有黄帝坛,置于西南方。祭的时候,杀一白鹿,把猪和酒装在它的肚里;又杀一白牦牛,把白鹿装在它的肚里。掌祭太一的祝宰别具一格,身穿紫色绣衣,掌祭五帝的分穿青赤诸色衣。
同年十一月,汉武帝举行隆重的郊祀,亲自祭拜太一神,正式钦命太一为汉家至尊的上帝神。第二年,汉武帝以祭天礼仪亲自到太一坛祭祠。从元封元年开始,武帝还带人几次到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仪式,所采用的也是如郊祠太一之礼。武帝的赞飨辞说: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太一。至此,太一作为汉王朝至高至尊的国神,终于被塑造成功。
另一方面,世人皆知,汉高祖斩蛇起义,故有赤帝子斩白帝子之说,这个赤帝也正是太一或者说昊天麾下五大辅佐大帝之一的赤帝,所以刘邦的身份可想而知。
所以他们的故事是这么编的。
赤帝子所缔造的江山恰逢数百年劫运之期,又因前次劫运之期赤帝所派遣的从祀辅神祝融首官缙云氏不才子饕餮肆意妄为,险些令赤帝江山断绝,所幸赤帝求情,天帝念赤帝尝百药之功,法外施恩,特派遣三垣紫微宫紫微星君引众星君神将,诸天仙神临尘,拨乱反正,这才保住赤帝人间道童。
是以此次祝融宫诸神无颜请命,另有赤帝麾下从祀星官荧惑星君麾下三官(三公)将军临凡成炎汉之劫运。又因为上次的事故,所以这次特意约好了只有甲子年当年为期限,到时候就要尸解飞升回去复命。
如此一来,就解释了黄巾起义的旧事以及天公将军张角兵解的缘故。
除了这个主线之外,则是各路人马复生之类的劫数解释。
却说这个五帝周始更替,恰逢炎汉为五帝轮回交替之末,在此五行轮替历代期间的各路散仙淫神(所谓非正统官方祭祀的神仙)与劫运一同临凡,企图在最后这一轮劫运轮回之中获得正统祭祀。
首先是这个五帝周始更替,也就是所谓的五德终始说。
五德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所以目前世上广泛流传的说法是:虞(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正好是一个五行周期,也就是说五帝正好各自执政了一轮,这一轮虞朝开始到炎汉积累下来的各路邪神鬼怪(非官方祭祀神)为了修成正果(获得官方祭祀),全都在这一个劫运爆发。这个说法也就解释了张角乃至是其他人能召唤前朝名人的原因。
这些人都是历朝历代各自部落国家的能臣名将,自然少不了民间的祭祀。但是毕竟所在的国家没有获得正统地位,也就导致了他们成了所谓的邪神。
这么一解释,这些邪神要么推翻大汉的统治,使得自己的势力成为正统,要么就是投靠大汉了。
可以说,这一套多少有给大汉背书乃至是收拢人心的意思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