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禅不必须山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宜州家乘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被贬谪宜州时随手记下的日记。因为随意,所以情真,可读性强。这部日记真实记载了作者“乙酉”之年发生的事情,故又称宜州乙酉家乘,乙酉年即微宗祟宁四年(公元1105年),就在这一年,诗人平静的离开了人世。
黄庭坚是苏门六学士之一,与高邮秦观、淮安张耒、徐州陈师道时相唱和。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为江西诗派领袖,书法“宋四家”之一。金榜题名,西园唱和,曾经的快乐让人怀念,无尽的忧伤却布满了黄庭坚的道路。“苏门”给予了他们荣耀,也使得他们一辈子处于贬谪之中。
公元1100年,风华绝代的词人秦观带着“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忧愁于滕州含恨而去;公元1101年,他的老师苏轼,终是没有逃过新党的迫害,经不起千里的跋涉,于海南岛去四川任职的路上颠簸而死;公元1102年,陈师道因无寒衣御寒竟被活活冻死;黄庭坚含着热泪写到:“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而张耒因举哀行服,痛悼恩师,被贬到黄州已是四年了。作为逐臣,他与同贬的张耒一样,不得住官舍和佛寺,不得入宿城中,只能抱被入宿城南“上雨傍风”茅庐之中。此时的黄庭坚对政治再也提不起兴趣,相反却用一种超脱与淡然的情怀来对待生活。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在黄庭坚的心灵深处,有一弯澄碧的湖水,可以容纳宽广的蓝天与白云,可以洗涤他疲惫的身心,培养起一股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是其大彻大悟后的心志也。无论是“投荒万死鬓毛斑”的艰辛,还是“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孤寂,都在最后的岁月中,磨成“安禅不必须山水”的一种禅境。
宜州家乘便是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心灵写照。翻开日记,其中没有华美的诗词歌赋,没有壮志凌云的万丈豪情,没有怀才不遇的悲愤哭诉,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对生活的热爱与留恋。文笔清新、明快,颇具“悠然见南山”之心境,没有一丝丝感伤的色调;内容简洁而朴实,或一句,或几句,择其兴趣处而记之。
众多兴趣中,下棋无疑占得他最重要的位置。日记中多次记载与元明(黄庭坚大哥)、友人唐次公等对弈,细数竟达十一处之多。如“正月二十五日,甲午。与袁安国对棋,且胜且败,而安国负七局。”一天就只记了下棋这件事,可见诗人已经完全融入村野的生活中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什么江西派领袖,也不是什么大书法家,而是一位乐在棋中邻家村夫。这种心灵的释然与他“善处穷”的思考方式有关,他说:“余以为家本农耕,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如是,又有不堪其忧耶?”是的,如果没有中进士,黄庭坚的生活不就和现在一样吗?如是想,诗人便得以释怀,亦不难寻得其乐得做一个乡野村夫的答案。
又如“(正月)十日,己卯。晴。步至三角市,食罢,从元明步,自小南门绕城观。四面皆山,而无林木。历西门、北门、东门、正南门,复由旧路而还。”除了对弈取乐,漫步山野亦为其所喜爱,饭后信步,南门伫望,小城的无草无木,也能让黄庭坚看上几个小时。也许他望的不是风景,而是心中那一份淡泊宁静的情怀。所以小城的一切在老人眼中都变得珍惜起来,仿佛是在对尘世做最后一次回眸一样。历经沧桑,繁华落尽,黄庭坚终于找回了未出茅庐时候那一份的淡然。
日记中还记载了多次与僧人同游之事,乡村与禅,最终成为他心灵最后的归宿。黄庭坚一生志气高洁,不屈于权贵,不与新党小人妥协,紧随恩师,保持着人格的纯净,让人钦佩!其在书幽芳亭云:“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巨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黄庭坚的一生亦如兰花,即使身处深山之中,也永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足使小人远之,君子亲之。
“(八月)二十八日,壬辰。小雨,颇为清润,晚大雨。积微致糯三担,八桂四壶。”写下这最后一篇日记之后,这位才华横溢,书法超群的文学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留给世人的,是他那份热爱尘世的心与不可再得的奇绝书法。但是,诗人并不知道就在他去世不久发生了一件大事。
黄庭坚死后一年,即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九月,宰相蔡京籍司马光、苏轼等一百二十人罪状,谓之奸党,黄庭坚亦在其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元祐党人”案。宋高宗即位后,才下诏为元祐党人平反。诰词说:“四人(苏门四学士)以文采风流为一时冠,学者欣慕之及继述之”既概述了黄庭坚等人的影响,又肯定了其文学成就,终于使黄庭坚等巨名昭彰,千古流芳。
值得一提的是,高宗得此日记,置之案几,日日把玩,爱不释手。我想,除了书法之外,黄庭坚笔墨之间浓浓的人情味亦是打动高宗的地方之一。毕竟不管世事多么沧桑,对于生活热爱,人们从来都是一以贯之的!
2010年1月12日
宜州家乘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被贬谪宜州时随手记下的日记。因为随意,所以情真,可读性强。这部日记真实记载了作者“乙酉”之年发生的事情,故又称宜州乙酉家乘,乙酉年即微宗祟宁四年(公元1105年),就在这一年,诗人平静的离开了人世。
黄庭坚是苏门六学士之一,与高邮秦观、淮安张耒、徐州陈师道时相唱和。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为江西诗派领袖,书法“宋四家”之一。金榜题名,西园唱和,曾经的快乐让人怀念,无尽的忧伤却布满了黄庭坚的道路。“苏门”给予了他们荣耀,也使得他们一辈子处于贬谪之中。
公元1100年,风华绝代的词人秦观带着“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忧愁于滕州含恨而去;公元1101年,他的老师苏轼,终是没有逃过新党的迫害,经不起千里的跋涉,于海南岛去四川任职的路上颠簸而死;公元1102年,陈师道因无寒衣御寒竟被活活冻死;黄庭坚含着热泪写到:“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而张耒因举哀行服,痛悼恩师,被贬到黄州已是四年了。作为逐臣,他与同贬的张耒一样,不得住官舍和佛寺,不得入宿城中,只能抱被入宿城南“上雨傍风”茅庐之中。此时的黄庭坚对政治再也提不起兴趣,相反却用一种超脱与淡然的情怀来对待生活。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在黄庭坚的心灵深处,有一弯澄碧的湖水,可以容纳宽广的蓝天与白云,可以洗涤他疲惫的身心,培养起一股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是其大彻大悟后的心志也。无论是“投荒万死鬓毛斑”的艰辛,还是“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孤寂,都在最后的岁月中,磨成“安禅不必须山水”的一种禅境。
宜州家乘便是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心灵写照。翻开日记,其中没有华美的诗词歌赋,没有壮志凌云的万丈豪情,没有怀才不遇的悲愤哭诉,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对生活的热爱与留恋。文笔清新、明快,颇具“悠然见南山”之心境,没有一丝丝感伤的色调;内容简洁而朴实,或一句,或几句,择其兴趣处而记之。
众多兴趣中,下棋无疑占得他最重要的位置。日记中多次记载与元明(黄庭坚大哥)、友人唐次公等对弈,细数竟达十一处之多。如“正月二十五日,甲午。与袁安国对棋,且胜且败,而安国负七局。”一天就只记了下棋这件事,可见诗人已经完全融入村野的生活中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什么江西派领袖,也不是什么大书法家,而是一位乐在棋中邻家村夫。这种心灵的释然与他“善处穷”的思考方式有关,他说:“余以为家本农耕,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如是,又有不堪其忧耶?”是的,如果没有中进士,黄庭坚的生活不就和现在一样吗?如是想,诗人便得以释怀,亦不难寻得其乐得做一个乡野村夫的答案。
又如“(正月)十日,己卯。晴。步至三角市,食罢,从元明步,自小南门绕城观。四面皆山,而无林木。历西门、北门、东门、正南门,复由旧路而还。”除了对弈取乐,漫步山野亦为其所喜爱,饭后信步,南门伫望,小城的无草无木,也能让黄庭坚看上几个小时。也许他望的不是风景,而是心中那一份淡泊宁静的情怀。所以小城的一切在老人眼中都变得珍惜起来,仿佛是在对尘世做最后一次回眸一样。历经沧桑,繁华落尽,黄庭坚终于找回了未出茅庐时候那一份的淡然。
日记中还记载了多次与僧人同游之事,乡村与禅,最终成为他心灵最后的归宿。黄庭坚一生志气高洁,不屈于权贵,不与新党小人妥协,紧随恩师,保持着人格的纯净,让人钦佩!其在书幽芳亭云:“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巨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黄庭坚的一生亦如兰花,即使身处深山之中,也永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足使小人远之,君子亲之。
“(八月)二十八日,壬辰。小雨,颇为清润,晚大雨。积微致糯三担,八桂四壶。”写下这最后一篇日记之后,这位才华横溢,书法超群的文学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留给世人的,是他那份热爱尘世的心与不可再得的奇绝书法。但是,诗人并不知道就在他去世不久发生了一件大事。
黄庭坚死后一年,即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九月,宰相蔡京籍司马光、苏轼等一百二十人罪状,谓之奸党,黄庭坚亦在其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元祐党人”案。宋高宗即位后,才下诏为元祐党人平反。诰词说:“四人(苏门四学士)以文采风流为一时冠,学者欣慕之及继述之”既概述了黄庭坚等人的影响,又肯定了其文学成就,终于使黄庭坚等巨名昭彰,千古流芳。
值得一提的是,高宗得此日记,置之案几,日日把玩,爱不释手。我想,除了书法之外,黄庭坚笔墨之间浓浓的人情味亦是打动高宗的地方之一。毕竟不管世事多么沧桑,对于生活热爱,人们从来都是一以贯之的!
2010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