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的劳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放弃去北京大学深造,决心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董加耕,不仅如雷贯耳,这个名字还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心中。那时,我们还在上中学。记得每天中午读报的时间,教政治课的班主任老师总是找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读给大家听。董加耕的事迹就这么潜移默化地感动了我们年轻而单纯的心。
我们一贯被称为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学生,自己也习惯被看作是有知识的青年。当时,我们自觉地组织学习小组,学习毛泽东选集,学习青年运动的方向,不仅用毛主席的教导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而且坚信毛主席说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为知青的典范董加耕是最好的证明。还用毛主席的语录来衡量自己是不是革命的:“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作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性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于是,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当毛主席提出著名的口号:“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我们所有青年学生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广阔的天地——农村。
我相信,我们这代人的理想是做一个有志向的革命青年,不会动摇。
初来乍到,我们热情高涨,住简陋的房屋,睡草垫的床,点煤油灯,吃咸菜,我们渐渐地习惯了。到了一九六九年的春天,乍暖还寒,我们已经从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眼不能识庄稼的知识青年,过渡到能自己跳水,烧火做饭,挑土开垦农田,播种棉花
记得,每天拂晓,启明星还在青色的天空中眨动着眼睛,生产队长就在窗前一边敲响了铁器相碰撞的单调的“钟声”一边喊着:出早工了!我们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起床,来不及洗脸漱口,扛着锄头就出工了。
冬季的具体任务是移土造田,把土丘开垦成平地。我们用实际行动一锄一铲的改造大地,一肩一担地搬运泥土,把坡地挖平,又把坑洼地填平。
虽然是冬天,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但几十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还要走一段不平的路,总还是觉得很沉重,步履阑珊。有爱开玩笑的农民,有时故意装满筐,这时,就是憋口气,憋得脸红脖子粗也还是直不起腰来,还惹得一圈人笑话。不多时,肩开始是生痛,后来是火辣辣的痛,再后来是碰都不能碰的痛,连起床睡觉穿衣服脱衣服都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每天收工后,谁都不想动,做饭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头倒在床上就能睡着。
在农村没有周末,不得不每天出工,披星戴月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也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忍着痛,挺着,挺不住也得挺。好在有同学可以换换工,今天你挑,明天我挑。但是,拿锄头掘土,也不是什么好差事,也免不了双手会打出大小血泡。
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给予的磨练。
夏季来临,是农忙季节。
令人欣喜的是田野里到处是麦浪滚滚,金灿灿的麦穗昭示着丰收的景象。
这是我们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艰苦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喜悦的心情无发言表。
印象最深的是割麦子,本以为是用镰刀割麦子,其实不然。农民教我们用一种推的铲子,双手握柄,铲子的刀口略微弧形,刀口磨得很锋利,让其紧贴地面,双臂用力往前推,麦子伴着擦擦声一排又一排地倒下,前方另一个人用镰刀把麦子拢成一堆又一堆的。第一次收割麦子,确实领教了麦芒的厉害,像针扎似的蛮疼,于是,再热的天,我们也穿厚厚的长袖衫,以避麦芒的针扎。一个人铲,一个人拢,两个人配合好,速度很快。只是我们的速度总也比不上农民的快。
人都说插秧很累,我感到收割麦子更累。因为我铲得不快,所以总是弯着腰拢麦子,一天下来,腰也是板的,腿也是硬的,再往后几天,腰像断了似的痛,腿也抬不起来了,整个人都不灵活了。
好在那时人还年轻,睡几个晚上也能渐渐恢复精神。
还记得蛮有趣的是:人累了,口渴得忍受不了,一到了田头就找水喝。没有水杯,摘下荷叶,趴在地上,用荷叶从水沟里兜上水,根本不顾及水是否干净,埋头就喝,顿时觉得清凉的水滋润了干渴的咽喉,荷叶的清香沁人心脾,舒服极了。喝足了,又去兜了一兜,送给同学喝。她们也开心极了,还说这方法高明。
来到农村半年的时间,我们初步完成了从学生的脑力劳动到农民的体力劳动的过渡。
这是一种真正的原始劳动,每个人挥动的都是简单的农具,付出的是体力,而不是想象的用机械化来与大自然搏斗。
我们的身体对体力劳动强度的承受能力渐渐地增长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无止境的简单的艰苦的劳作中,心存的革命激情也渐渐地被消耗了,再没有来时的激情:像董加耕那样干出成绩,要在农村大有作为。
令人苦恼的是我们的眼光变得短浅,思想感到空虚,只为劳动一天挣得一毛一分钱的工分而机械的劳作。
隐隐感到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是注定了不可能有大作为的,胸无大志的日子令人难熬。
这也许就是我们只能肤浅地理解为用体力劳动来劳其筋骨,体会农民的疾苦,达到改造知识青年的灵魂的目的。
应该说,艰苦的劳动锻炼的确给我们人生积淀了一笔不小的财富,我们有了不怕吃苦的精神,我们不会被苦难的来临而压倒。
这一点是当知青唯一值得无悔的。
2005。12。23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放弃去北京大学深造,决心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董加耕,不仅如雷贯耳,这个名字还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心中。那时,我们还在上中学。记得每天中午读报的时间,教政治课的班主任老师总是找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读给大家听。董加耕的事迹就这么潜移默化地感动了我们年轻而单纯的心。
我们一贯被称为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学生,自己也习惯被看作是有知识的青年。当时,我们自觉地组织学习小组,学习毛泽东选集,学习青年运动的方向,不仅用毛主席的教导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而且坚信毛主席说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为知青的典范董加耕是最好的证明。还用毛主席的语录来衡量自己是不是革命的:“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作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性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于是,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当毛主席提出著名的口号:“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我们所有青年学生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广阔的天地——农村。
我相信,我们这代人的理想是做一个有志向的革命青年,不会动摇。
初来乍到,我们热情高涨,住简陋的房屋,睡草垫的床,点煤油灯,吃咸菜,我们渐渐地习惯了。到了一九六九年的春天,乍暖还寒,我们已经从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眼不能识庄稼的知识青年,过渡到能自己跳水,烧火做饭,挑土开垦农田,播种棉花
记得,每天拂晓,启明星还在青色的天空中眨动着眼睛,生产队长就在窗前一边敲响了铁器相碰撞的单调的“钟声”一边喊着:出早工了!我们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起床,来不及洗脸漱口,扛着锄头就出工了。
冬季的具体任务是移土造田,把土丘开垦成平地。我们用实际行动一锄一铲的改造大地,一肩一担地搬运泥土,把坡地挖平,又把坑洼地填平。
虽然是冬天,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但几十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还要走一段不平的路,总还是觉得很沉重,步履阑珊。有爱开玩笑的农民,有时故意装满筐,这时,就是憋口气,憋得脸红脖子粗也还是直不起腰来,还惹得一圈人笑话。不多时,肩开始是生痛,后来是火辣辣的痛,再后来是碰都不能碰的痛,连起床睡觉穿衣服脱衣服都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每天收工后,谁都不想动,做饭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头倒在床上就能睡着。
在农村没有周末,不得不每天出工,披星戴月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也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忍着痛,挺着,挺不住也得挺。好在有同学可以换换工,今天你挑,明天我挑。但是,拿锄头掘土,也不是什么好差事,也免不了双手会打出大小血泡。
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给予的磨练。
夏季来临,是农忙季节。
令人欣喜的是田野里到处是麦浪滚滚,金灿灿的麦穗昭示着丰收的景象。
这是我们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艰苦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喜悦的心情无发言表。
印象最深的是割麦子,本以为是用镰刀割麦子,其实不然。农民教我们用一种推的铲子,双手握柄,铲子的刀口略微弧形,刀口磨得很锋利,让其紧贴地面,双臂用力往前推,麦子伴着擦擦声一排又一排地倒下,前方另一个人用镰刀把麦子拢成一堆又一堆的。第一次收割麦子,确实领教了麦芒的厉害,像针扎似的蛮疼,于是,再热的天,我们也穿厚厚的长袖衫,以避麦芒的针扎。一个人铲,一个人拢,两个人配合好,速度很快。只是我们的速度总也比不上农民的快。
人都说插秧很累,我感到收割麦子更累。因为我铲得不快,所以总是弯着腰拢麦子,一天下来,腰也是板的,腿也是硬的,再往后几天,腰像断了似的痛,腿也抬不起来了,整个人都不灵活了。
好在那时人还年轻,睡几个晚上也能渐渐恢复精神。
还记得蛮有趣的是:人累了,口渴得忍受不了,一到了田头就找水喝。没有水杯,摘下荷叶,趴在地上,用荷叶从水沟里兜上水,根本不顾及水是否干净,埋头就喝,顿时觉得清凉的水滋润了干渴的咽喉,荷叶的清香沁人心脾,舒服极了。喝足了,又去兜了一兜,送给同学喝。她们也开心极了,还说这方法高明。
来到农村半年的时间,我们初步完成了从学生的脑力劳动到农民的体力劳动的过渡。
这是一种真正的原始劳动,每个人挥动的都是简单的农具,付出的是体力,而不是想象的用机械化来与大自然搏斗。
我们的身体对体力劳动强度的承受能力渐渐地增长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无止境的简单的艰苦的劳作中,心存的革命激情也渐渐地被消耗了,再没有来时的激情:像董加耕那样干出成绩,要在农村大有作为。
令人苦恼的是我们的眼光变得短浅,思想感到空虚,只为劳动一天挣得一毛一分钱的工分而机械的劳作。
隐隐感到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是注定了不可能有大作为的,胸无大志的日子令人难熬。
这也许就是我们只能肤浅地理解为用体力劳动来劳其筋骨,体会农民的疾苦,达到改造知识青年的灵魂的目的。
应该说,艰苦的劳动锻炼的确给我们人生积淀了一笔不小的财富,我们有了不怕吃苦的精神,我们不会被苦难的来临而压倒。
这一点是当知青唯一值得无悔的。
200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