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离我们有多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出自于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古诗又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拉回到了关于小学的童年回忆当中。那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季节,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童年,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校园,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那美丽的岁月,那动人的吟诵,它就像是一个花季少女,美得让人心醉
“国破家何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千古名篇乃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不朽之作——春望,也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习过的诗歌之一。这首诗产生于“安史之乱”之后,整篇诗文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历久不衰。在那样一个懵懂、叛逆而敏感于周遭事物的年代,这首诗真可谓是一场极具教育意义的“及时雨”它教育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善待我们的亲人,对世间万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当我们一遍遍地吟诵它的时候,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会和诗人形成共鸣,我们仿佛会穿越千年的历史,和诗人秉烛夜谈,悉心聆听他的苦诉。爱莫大于亲属,恨莫大于家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江城子乃宋代“三苏”之首苏轼之作,它是一首悼词,更是一首伤情爱歌。那一年,十六岁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王弗聪慧沉静、知书达礼,而苏轼则是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两个人恩爱有加、红袖添香、琴瑟和鸣。可惜的是,天嫉红颜,王弗于治平二年卒于京师。数年后,苏轼因政见之争,被流放密州,偶梦亡妻,作此篇以纪之。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在了一起,既是悼词,也是伤时,更是对曾经的那一段香甜如蜜的爱情的追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首词应该是在我们高中时学习过的。在我们十六七岁的年纪,很多人的内心都会不自然地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好感,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幻想和向往。当然,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年纪的人过早地拥有了所谓的爱情,在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情观的情况下,不可胜数的过失和悲剧也就随之而发生了。重要的是,在个性塑造的重要阶段,这首词从词人对自己亡妻的哀悼和思念当中,它从一个侧面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情,如何去对待爱情以及珍惜爱情的不易,从而为将来的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从小到大,自幼到老,诗歌伴随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成长
一直以来,我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位伟大的,非常杰出的文人,在这个群体里永远不乏优秀的文化作品,尤其是诗词歌赋,因为这是她用几千年的文明沉淀下来的精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之一”只有“唯一”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老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魁宝以及怎样去传承他们的文化精神,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人需要深思的问题。因为,诗歌离我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
对于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随着生存和生活压力的逐渐变大,在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来自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压力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和无助,我们抱怨社会的不公,我们厌倦世事的复杂,我们愤慨人情的淡薄,我们惧怕物化的世界总之,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向前艰难地迈进着,同时,我们也在内心的最深处强烈地渴求着那种超然的灵魂释放。我想,每每在我们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而一筹莫展、郁郁寡欢,或者是对生活失去信心,丧失斗志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心去为自己挑选一首合适的诗歌,然后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它,最好是能够身临其境地,融入感情地将其吟诵出来。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地投入进来,仿佛自己就是生活在历史上那个年代的那个人,面对那样的事情,抒发那样的情感;亦或许是自己就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人的身边,用眼睛见证着那个人的幸福或遭遇,体会着他的欢乐或痛苦;也有可能是自己就变成了诗歌里所描写的那个故事或场景的一个参与者,感同深受啊!这样以来,我们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心里原来压着的那块石头已经悄然而逝,顿时感觉心旷神怡,身轻如燕。这是由于我们的精神得到了释怀。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进而这种豁达、明朗、积极、乐观就会渐渐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土。人生莫过“好生”“乐生”生活的快乐与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因此,诗歌应该成为我们这些生活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生活当中的一位密友。
在古代中国,人们讲求“琴棋书画”和“诗文歌赋”原因在于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从内在逐渐地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提升他的素质涵养的,进而还可以升华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话又说回来,从牙牙学语到步履瞒珊,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的陪伴下度过的,只不过大多数人漠视了它的存在,忽略了它存在的意义。故而,我们这些现代人已经无情地使得这些本该闪闪发光的文化宝藏变得暗淡下来,同时也没有能够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更需要我们关心的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写一些诗歌。难道这就仅仅是那些文化工作者的“专职工作”吗?难道我们这些平常人就没有丰富的情感要表达吗?我们可以不去和李白、杜甫去较劲,但我们可以呼唤出自己内心最为真挚、最为真实、最为真切的感情啊!因此,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现象而感到担忧,对这样的现实也应该要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因为,这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丧失,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衰退。所以,为了自身的提升,为了民族的强盛,我们完全有理由去秉承这些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再给其中添加一些现代文化元素,使之大放光彩。
诗歌,它不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时光也不会把它永远定格在遥远的唐代。诗歌,它不会离你很远,只缘你未曾呼唤!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出自于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古诗又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拉回到了关于小学的童年回忆当中。那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季节,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童年,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校园,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那美丽的岁月,那动人的吟诵,它就像是一个花季少女,美得让人心醉
“国破家何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千古名篇乃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不朽之作——春望,也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习过的诗歌之一。这首诗产生于“安史之乱”之后,整篇诗文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历久不衰。在那样一个懵懂、叛逆而敏感于周遭事物的年代,这首诗真可谓是一场极具教育意义的“及时雨”它教育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善待我们的亲人,对世间万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当我们一遍遍地吟诵它的时候,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会和诗人形成共鸣,我们仿佛会穿越千年的历史,和诗人秉烛夜谈,悉心聆听他的苦诉。爱莫大于亲属,恨莫大于家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江城子乃宋代“三苏”之首苏轼之作,它是一首悼词,更是一首伤情爱歌。那一年,十六岁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王弗聪慧沉静、知书达礼,而苏轼则是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两个人恩爱有加、红袖添香、琴瑟和鸣。可惜的是,天嫉红颜,王弗于治平二年卒于京师。数年后,苏轼因政见之争,被流放密州,偶梦亡妻,作此篇以纪之。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在了一起,既是悼词,也是伤时,更是对曾经的那一段香甜如蜜的爱情的追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首词应该是在我们高中时学习过的。在我们十六七岁的年纪,很多人的内心都会不自然地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好感,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幻想和向往。当然,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年纪的人过早地拥有了所谓的爱情,在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情观的情况下,不可胜数的过失和悲剧也就随之而发生了。重要的是,在个性塑造的重要阶段,这首词从词人对自己亡妻的哀悼和思念当中,它从一个侧面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情,如何去对待爱情以及珍惜爱情的不易,从而为将来的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从小到大,自幼到老,诗歌伴随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成长
一直以来,我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位伟大的,非常杰出的文人,在这个群体里永远不乏优秀的文化作品,尤其是诗词歌赋,因为这是她用几千年的文明沉淀下来的精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之一”只有“唯一”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老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魁宝以及怎样去传承他们的文化精神,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人需要深思的问题。因为,诗歌离我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
对于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随着生存和生活压力的逐渐变大,在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来自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压力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和无助,我们抱怨社会的不公,我们厌倦世事的复杂,我们愤慨人情的淡薄,我们惧怕物化的世界总之,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向前艰难地迈进着,同时,我们也在内心的最深处强烈地渴求着那种超然的灵魂释放。我想,每每在我们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而一筹莫展、郁郁寡欢,或者是对生活失去信心,丧失斗志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心去为自己挑选一首合适的诗歌,然后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它,最好是能够身临其境地,融入感情地将其吟诵出来。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地投入进来,仿佛自己就是生活在历史上那个年代的那个人,面对那样的事情,抒发那样的情感;亦或许是自己就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人的身边,用眼睛见证着那个人的幸福或遭遇,体会着他的欢乐或痛苦;也有可能是自己就变成了诗歌里所描写的那个故事或场景的一个参与者,感同深受啊!这样以来,我们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心里原来压着的那块石头已经悄然而逝,顿时感觉心旷神怡,身轻如燕。这是由于我们的精神得到了释怀。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进而这种豁达、明朗、积极、乐观就会渐渐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土。人生莫过“好生”“乐生”生活的快乐与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因此,诗歌应该成为我们这些生活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生活当中的一位密友。
在古代中国,人们讲求“琴棋书画”和“诗文歌赋”原因在于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从内在逐渐地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提升他的素质涵养的,进而还可以升华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话又说回来,从牙牙学语到步履瞒珊,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的陪伴下度过的,只不过大多数人漠视了它的存在,忽略了它存在的意义。故而,我们这些现代人已经无情地使得这些本该闪闪发光的文化宝藏变得暗淡下来,同时也没有能够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更需要我们关心的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写一些诗歌。难道这就仅仅是那些文化工作者的“专职工作”吗?难道我们这些平常人就没有丰富的情感要表达吗?我们可以不去和李白、杜甫去较劲,但我们可以呼唤出自己内心最为真挚、最为真实、最为真切的感情啊!因此,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现象而感到担忧,对这样的现实也应该要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因为,这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丧失,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衰退。所以,为了自身的提升,为了民族的强盛,我们完全有理由去秉承这些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再给其中添加一些现代文化元素,使之大放光彩。
诗歌,它不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时光也不会把它永远定格在遥远的唐代。诗歌,它不会离你很远,只缘你未曾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