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最后一块筹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04章 最后一块筹码
自从满洲人攻进陕西之后,大顺新朝最后的屏障已失,李自成的败亡已经注定。
在以吴三桂的铁骑位先导的满洲力量打击之下,闯军以让人目瞪口呆的速度败退,而多铎部则调头直扑东南。
已经被战火摧残过数次的河南再一次被蹂躏。
从李闯破京崇祯殉国算起,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满洲兵使出吃奶的力量和李闯死掐,现在终于分出了胜负。
就是在这大半年的时光里,南明小朝廷除了自己内讧了几次之外,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笑呵呵的看着“贼虏互击”,据说这就是“驱虎吞狼”之计。
当来自白山黑水间的恶狼调过头来,面对江南露出森森白牙的时候,弘光帝正忙着广征民间秀女美童……
赴死军在李四的指导下疯狂扩充,根本就不考虑已经渐渐露出疲态的后勤能不能支撑这样庞大数量的军队。为了弥补后勤方面的展露出来的不足,李四更是电闪雷鸣一般拷掠地方上的士绅豪强。
这种不计后果的做法暂时维持了赴死军的需要。但是抢掠完豪强之后呢?李四似乎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只是不顾一切的把资材和精力往军事方面倾斜。
一切的一切都必须首先为军事服务。
“他四叔,看这架势是要大干一场了吧?”自从天气寒冷之后,李四就一再加大赴死军的训练强度,大肆囤积各种战备物资,几乎把赴死军控制地盘上的工匠抽调一空……
偏偏李四并没有如以往那般注重粮秣被服等民生物资的筹集,而是把目光转移到铁器、火药、马匹等直接作战物资方面。
赴死军战士一般都是随身配备三个铁黄瓜,加上后备的数量,打一次有准备的战斗大概需要每人准备五个铁黄瓜就已经够了。
但是现在,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尤其又是农闲时节,李四几乎把三成的劳动力抽调出来,专门为赴死军制造战备物资,光是铁黄瓜的储备数量就达到近九万个,比以前多了一倍甚至两倍。
说到别的物资,老路可能还不大摸门,可赴死军现在掌握的胶漆翎羽数量极大,而且还在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储存。
执掌骑马步兵的路丙寅是正根子的老牌弓箭手,当然知道这些东西除了制造弓箭之外,别的没有多大用途。
即使是在辽东时代,每一个弓箭手可以分配到三十支箭矢已经算是准备充足了。
而大山深处那些简陋的仓库里,储备下的箭支足够让赴死军的每一个弓兵分到一百四十支以上。
而李四这个赴死军的当家人还嫌不够,一而再再而三要提高这些武器的储备数量,并且一直强调赴死军必须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虽然现在的赴死军数量上没有什么大的增长,但是武备方面却愈发的精良,皮甲已经全面装备,镶着皮棉的铁盔也很快就能分配下去……
不顾长远的生存需要,而一味的扩充军备,怎么看也不象是长久之计。
但是路丙寅深信李四的能力,他不可能盲目的去做这些事情。
赴死军之所以无往而不利,保持着百战百胜的金身,除了战士悍勇嗜血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李四这个赴死军的灵魂人物总是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也只有路丙寅这样的老行伍,才知道战前的准备是多么重要。
李四这么干,明显是在为一场空前的大战做准备,而且这场大战绝对不会遥远,很可能已经迫在眉睫。
赴死军并不是仅仅专指手持武器的战士,那些从事生产的乡亲们其实也是赴死军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和战士们唯一的区别仅仅是不直接参战而已。
随着战备物资的急剧增长,带来的最直接负面影响就是民生方面的不足。
虽然乡亲门也曾开辟田地,种植的荞麦等低产速成的作物也颗粒归仓,可那点少的可怜的产量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通过徽商和浙商购买,终究不是稳妥的法子。随着赴死军这个大集体展开大规模的建设和备战,购买的缺陷愈发明显。
首当其冲的就是银钱的入不敷出。
以前还可以依靠李四琢磨出来的种种发财手段聚拢银钱,可这种超大规模的发展需要海量物资,那种依靠小聪明发展起来的奇巧之计开始显现出小格局小手腕的弊端。
除了银钱迟早会消耗干净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商业购买方式很不稳定,若是有了大的战事,商业途径很有可能被掐断。
虽然商人的逐利本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冲淡这个缺陷,终究是不够稳妥。赴死军不能把所有的希望放在这上面。
最大的物资来源还是来自于李四对地方士绅地主的打击。
通过几乎是明抢一样的手段,赴死军在短时期内聚集起大量的后勤补给能力。但是这种补给能力不具备可持续性,也就是只能用一次而已。
一次性抢光拿净地主阶层的财富,下次可就没的抢了。在赴死军控制的区域之内,新生的地主阶层确实是赴死军的嫡系,但这个阶层不可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创造出什么财富。真要等到赴死军扶植起来的这些新地主势力产生效益,最快也要到明年的七八月份。
李四疯狂扩充军备,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赴死军很可能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为了准备这场谁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发生的大战,赴死军的大半财富都消耗枯竭。在种种生产渠道还不能产生财富的时候,人们反而十分欢喜和期待。
确实是欢喜,也值得期待。
因为每一个人都清楚,李四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重施故技。
赴死军是靠什么才发展起来的?大伙又是靠什么才完成千里大迁徙的壮举?
答案就是:
抢。
如李闯一般拷掠四方,甚至比李闯做的更加彻底。
对于这样的土匪行径,大伙都是趋之若鹜,根本就不会产生什么心理障碍。
在这个人命贱如芥的混账世道里,每一个人都是土匪。是做强势的土匪还是成为其他土匪的口中食?这个选择题大伙已经做过无数次了。
每一次大抢都让人们发一笔财,虽然这些财富大部分还会转移到赴死军身上。可赴死军是自己个的子弟兵,是为自己打仗的。赴死军强盛了以后才能保证大伙儿的安全,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这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无论是李四还是路丙寅等人,都不由自主的把目光盯上了赴死军的周边。
大伙儿甚至已经开诚布公的讨论这回李大财神会对谁下手。
“进湖北,抢左良玉。”
当李四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左良玉手下八十万重兵,可不是说抢就能抢的。
左良玉和闯贼交战无数,可以算是百战老将了。虽然左良玉这个平贼大将军从来都是被李闯打的稀里哗啦,而且是打一次败一次,可人家总是能够重新站起来,估计不大好下手吧。
“左良玉,嘿嘿,八十万大军,在我眼里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
李四的大话一放出来,大伙儿的热情和士气立刻爆棚。
左良玉要是真的能打,也不会百战百败,被李自成打的不敢露面。李大战神所遇到的对手哪个不比左良玉要强悍的多,不也是全都胜利了么?
一战,最多接战两次,就能打垮左良玉的脊梁骨,这已经算是最悲观的论调了。
在乐观派的眼中,只要天下第一强兵的赴死军一开出去,左良玉就只有夹着尾巴逃跑的份儿,毕竟左良玉的逃命功夫是天下第一。
毕竟现在的赴死军是近万规模。
但是李四这个赴死军的灵魂人物比所有人都乐观,说大话已经到了吹牛皮的地步:“赴死军倾巢而出?没有那个必要,这一回咱就用三十个小队,三千人足够了。而且还要用新兵,就当是练兵了呢……”
赴死军百胜金身,李四战神的光环,没有人会认为李四是在吹牛。
第104章 最后一块筹码
自从满洲人攻进陕西之后,大顺新朝最后的屏障已失,李自成的败亡已经注定。
在以吴三桂的铁骑位先导的满洲力量打击之下,闯军以让人目瞪口呆的速度败退,而多铎部则调头直扑东南。
已经被战火摧残过数次的河南再一次被蹂躏。
从李闯破京崇祯殉国算起,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满洲兵使出吃奶的力量和李闯死掐,现在终于分出了胜负。
就是在这大半年的时光里,南明小朝廷除了自己内讧了几次之外,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笑呵呵的看着“贼虏互击”,据说这就是“驱虎吞狼”之计。
当来自白山黑水间的恶狼调过头来,面对江南露出森森白牙的时候,弘光帝正忙着广征民间秀女美童……
赴死军在李四的指导下疯狂扩充,根本就不考虑已经渐渐露出疲态的后勤能不能支撑这样庞大数量的军队。为了弥补后勤方面的展露出来的不足,李四更是电闪雷鸣一般拷掠地方上的士绅豪强。
这种不计后果的做法暂时维持了赴死军的需要。但是抢掠完豪强之后呢?李四似乎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只是不顾一切的把资材和精力往军事方面倾斜。
一切的一切都必须首先为军事服务。
“他四叔,看这架势是要大干一场了吧?”自从天气寒冷之后,李四就一再加大赴死军的训练强度,大肆囤积各种战备物资,几乎把赴死军控制地盘上的工匠抽调一空……
偏偏李四并没有如以往那般注重粮秣被服等民生物资的筹集,而是把目光转移到铁器、火药、马匹等直接作战物资方面。
赴死军战士一般都是随身配备三个铁黄瓜,加上后备的数量,打一次有准备的战斗大概需要每人准备五个铁黄瓜就已经够了。
但是现在,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尤其又是农闲时节,李四几乎把三成的劳动力抽调出来,专门为赴死军制造战备物资,光是铁黄瓜的储备数量就达到近九万个,比以前多了一倍甚至两倍。
说到别的物资,老路可能还不大摸门,可赴死军现在掌握的胶漆翎羽数量极大,而且还在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储存。
执掌骑马步兵的路丙寅是正根子的老牌弓箭手,当然知道这些东西除了制造弓箭之外,别的没有多大用途。
即使是在辽东时代,每一个弓箭手可以分配到三十支箭矢已经算是准备充足了。
而大山深处那些简陋的仓库里,储备下的箭支足够让赴死军的每一个弓兵分到一百四十支以上。
而李四这个赴死军的当家人还嫌不够,一而再再而三要提高这些武器的储备数量,并且一直强调赴死军必须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虽然现在的赴死军数量上没有什么大的增长,但是武备方面却愈发的精良,皮甲已经全面装备,镶着皮棉的铁盔也很快就能分配下去……
不顾长远的生存需要,而一味的扩充军备,怎么看也不象是长久之计。
但是路丙寅深信李四的能力,他不可能盲目的去做这些事情。
赴死军之所以无往而不利,保持着百战百胜的金身,除了战士悍勇嗜血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李四这个赴死军的灵魂人物总是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也只有路丙寅这样的老行伍,才知道战前的准备是多么重要。
李四这么干,明显是在为一场空前的大战做准备,而且这场大战绝对不会遥远,很可能已经迫在眉睫。
赴死军并不是仅仅专指手持武器的战士,那些从事生产的乡亲们其实也是赴死军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和战士们唯一的区别仅仅是不直接参战而已。
随着战备物资的急剧增长,带来的最直接负面影响就是民生方面的不足。
虽然乡亲门也曾开辟田地,种植的荞麦等低产速成的作物也颗粒归仓,可那点少的可怜的产量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通过徽商和浙商购买,终究不是稳妥的法子。随着赴死军这个大集体展开大规模的建设和备战,购买的缺陷愈发明显。
首当其冲的就是银钱的入不敷出。
以前还可以依靠李四琢磨出来的种种发财手段聚拢银钱,可这种超大规模的发展需要海量物资,那种依靠小聪明发展起来的奇巧之计开始显现出小格局小手腕的弊端。
除了银钱迟早会消耗干净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商业购买方式很不稳定,若是有了大的战事,商业途径很有可能被掐断。
虽然商人的逐利本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冲淡这个缺陷,终究是不够稳妥。赴死军不能把所有的希望放在这上面。
最大的物资来源还是来自于李四对地方士绅地主的打击。
通过几乎是明抢一样的手段,赴死军在短时期内聚集起大量的后勤补给能力。但是这种补给能力不具备可持续性,也就是只能用一次而已。
一次性抢光拿净地主阶层的财富,下次可就没的抢了。在赴死军控制的区域之内,新生的地主阶层确实是赴死军的嫡系,但这个阶层不可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创造出什么财富。真要等到赴死军扶植起来的这些新地主势力产生效益,最快也要到明年的七八月份。
李四疯狂扩充军备,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赴死军很可能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为了准备这场谁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发生的大战,赴死军的大半财富都消耗枯竭。在种种生产渠道还不能产生财富的时候,人们反而十分欢喜和期待。
确实是欢喜,也值得期待。
因为每一个人都清楚,李四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重施故技。
赴死军是靠什么才发展起来的?大伙又是靠什么才完成千里大迁徙的壮举?
答案就是:
抢。
如李闯一般拷掠四方,甚至比李闯做的更加彻底。
对于这样的土匪行径,大伙都是趋之若鹜,根本就不会产生什么心理障碍。
在这个人命贱如芥的混账世道里,每一个人都是土匪。是做强势的土匪还是成为其他土匪的口中食?这个选择题大伙已经做过无数次了。
每一次大抢都让人们发一笔财,虽然这些财富大部分还会转移到赴死军身上。可赴死军是自己个的子弟兵,是为自己打仗的。赴死军强盛了以后才能保证大伙儿的安全,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这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无论是李四还是路丙寅等人,都不由自主的把目光盯上了赴死军的周边。
大伙儿甚至已经开诚布公的讨论这回李大财神会对谁下手。
“进湖北,抢左良玉。”
当李四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左良玉手下八十万重兵,可不是说抢就能抢的。
左良玉和闯贼交战无数,可以算是百战老将了。虽然左良玉这个平贼大将军从来都是被李闯打的稀里哗啦,而且是打一次败一次,可人家总是能够重新站起来,估计不大好下手吧。
“左良玉,嘿嘿,八十万大军,在我眼里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
李四的大话一放出来,大伙儿的热情和士气立刻爆棚。
左良玉要是真的能打,也不会百战百败,被李自成打的不敢露面。李大战神所遇到的对手哪个不比左良玉要强悍的多,不也是全都胜利了么?
一战,最多接战两次,就能打垮左良玉的脊梁骨,这已经算是最悲观的论调了。
在乐观派的眼中,只要天下第一强兵的赴死军一开出去,左良玉就只有夹着尾巴逃跑的份儿,毕竟左良玉的逃命功夫是天下第一。
毕竟现在的赴死军是近万规模。
但是李四这个赴死军的灵魂人物比所有人都乐观,说大话已经到了吹牛皮的地步:“赴死军倾巢而出?没有那个必要,这一回咱就用三十个小队,三千人足够了。而且还要用新兵,就当是练兵了呢……”
赴死军百胜金身,李四战神的光环,没有人会认为李四是在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