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人选问题(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当满京城的百姓都因为山西兵变之事而闹得人心惶惶的同时,朝廷官员们也在为这事而感到不安与惶恐。
当然,他们所担心的并不是什么叛军或是蒙古人攻来会怎么样,他们还不会无知到认为只大同几处卫所的兵变就会引发天下大乱。他们真正担心的,是这起兵变之后所带来的官场中的震动,以及随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传承到今日,大明王朝已历两百载。如今的大明朝廷官员早已不是太祖成祖时那样严格自律,早已贪腐成风。而这种风气早在正德嘉靖年间就已扩散到本该更加自律的军队之中,从而大大影响了明军的战斗力。不然也不会出现倭寇为患多年,朝廷却一直苦无办法的局面了。
身为当朝首辅,帝国事实上的主宰者,张居正心里也清楚军队的整治工作已刻不容缓。但因为这些年来他的重心一直都在整顿吏治,使国库更加充盈上,所以暂时还没有整治军队的意思,只待朝廷风气大好之后,再着手军队的改革。
眼下内外环境正是张居正做出如此决定的关键原因。之前为祸东南诸多富庶之地的倭寇早在嘉靖年间就被打得不敢再来生事,即便现在偶有少量倭寇再来,也只是小打小闹,根本翻不起什么浪来。而北边的蒙古人,更早已不如以往,别说是蓟辽宣大这样的重镇了,就是一般的堡寨,那些蒙古人此时也不是轻易敢去攻击的。现在他们所看重的,更多是怎么和明廷互市交易而已。再加上北边还有像戚继光这等名将镇守,就更不怕他们会闹出什么动静来了。
但这次大同兵变,却会让张居正猛地发现原来这些弊端还会引来更大的麻烦。别看现在只是不到万把人的起事,可一旦真闹出动静来,对山西,乃至整个北边防线都是极大的损害。到那时,边疆可就真要不稳了。
在官员们看来,这次张居正必然会以此为契机,着手整顿军队里的贪腐问题。而在大明官场之中,所有人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谁也不敢保证张居正这一动手,会不会捎带手把自己也给整下去了。
故而一时间,整个北京官场是人人自危,不知情的人要是见到了,只道如今朝廷里都是为国为民的忠义之士呢。
不过这些整顿军队的事情现在还不是最紧急的,如今的当务之急,却还是赶紧平息这场叛乱。谁都知道,这种兵变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扑灭,不然火可能会越烧越大,最终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所以,在消息传来后的第三天, 也就是四月二十二日早朝之后,万历就将六部堂官、内阁辅臣等朝中重臣召集到了养心殿里进行廷议,议的自然就是该如何迅速平息此次兵变了。
在小皇帝把问题抛出后,所有官员都一致表示,朝廷应该尽快派人前往平息叛乱,并查明事情的真相,将酿成此次叛乱的罪魁拿下交由朝廷处置。但在皇帝问到该由什么人前往山西办差时,下面的群臣顿时就沉默了。
这些官员都是人精,自然知道此去山西是件多么吃力不讨好,而又危险的差事,一个不好说不定连自己的性命都得搭进去。
危险来自几个方面——其一,是乱军的存在,谁也不知道这些叛乱者到底做到了哪一步,若是他们真铁了心造反,自己这个钦差一定会成为他们着重打击的目标;其二则是蒙古人。虽然如今的蒙古人早已没有了侵犯中原的实力,但谁也不敢保证在得知此事后他们就不会来一手趁火打劫。而一旦他们打进来,这位前往平乱官员的处境可就不那么安全了。
其三,是来自那些山西军中将领的敌意。你既然是去调查平乱的,自然会去查兵变原因,而最大的原因不查也明白,是那些将领贪墨了麾下军士的饷银,把他们逼到了绝路之上。如此那些犯了错的将领们岂会不把你当成敌人看待,甚至暗地里刺杀钦差也不是做不出来。
最后,则是来自朝廷内部的明枪暗箭。你若是办不好差事,之后必然会有人跳出来指手画脚,大说你的不是和错处;而即便你真把叛乱平息,安抚住了山西军队,却也必然会因为对付了一些将领而得罪与他们交好的朝臣。然后,你就会在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了许多想暗算你的官场同僚。
如此多的麻烦和问题就摆在众人眼前,试问又有哪一个官员会蠢得自己跳出来做这种吃力不讨好,功劳却未见得有多大的事情呢?
看着底下群臣一个个低眉敛目,就差把头都藏到胸口里去的模样,万历心里不觉就来气了:“怎么朕手下的臣子一遇到事情就没有敢任事的呢?”心里想着这点,小皇帝的面色就变得极其阴沉:“如何,满朝文武就没一人能为朕分忧吗?你们不是一直都以忠臣自诩吗?”
见天子动了怒,群臣就更是不安了。虽然皇帝年纪还小,但终究是一国之君,而且他很快就会长大亲政。若是真叫天子把你看成无作为的官员,那将来的处境可就堪忧了。
于是,一名官员就在犹豫良久后走了出来:“臣以为如此大事,寻常官员怕是难以镇住大局的,唯有派遣朝中德高望重,且深谙军事的重臣前往,才能平息事端,使地方静服。”
“哦?却不是爱卿以为何人能担当如此重任哪?”万历见终于有人给出回应了,虽然不是毛遂自荐,却还是有些高兴的,神色间也是一缓。
“臣以为……”那官员稍微顿了一下,才一咬牙道:“兵部尚书谭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此言一出,所有人先是一怔,随后便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大家都觉得这个提议极好。谭纶在朝中向以知兵著称,又是兵部尚书,权势极大,自不用担心会得罪什么人,这确实是个最合适的人选了。
就是张居正,也不觉暗自点头,这个提议与他之前所想也是不谋而合。唯一让他觉得奇怪的是,为何今日廷议谭纶竟也和其他人一般不发一言。以他对谭子理的了解,这是个勇于任事,不计得失的真君子啊,难道朝中风气真坏到把这样的好官都改变了吗?
万历此时也露出了笑容来,因为他觉着这确实是个最佳人选。谭纶的事情在他尚年幼时就听人讲起过许多次,嘉靖年间,就是他和胡宗宪等官员于东南全力抗倭,打出一个又一个的胜仗,才守住了这块大明最富庶的土地。现在派他前往山西平乱,应该不是太难吧?
不想,还没等皇帝开口呢,身处前列的谭尚书就在一声咳嗽后走了出来:“臣启奏陛下,老臣老矣,怕是再难担负如此重任了。非是老臣倚老卖老,不肯为朝廷尽心,实在是百病缠身,即便是寻常部务都只能勉力支撑,更别提千里跋涉前往山西平乱了。即便以老臣之残躯病体能克服舟车劳顿赶去大同,只怕到了那儿也只能缠绵病榻了。臣死不足惜,但若因此而耽误了如此大事,甚至……那老臣就是死,也罪在不赦了……”
这一番话说出,殿上顿时就是一静。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谭纶谭尚书已是一副形容枯槁的病体模样,年纪看着也着实不小,若勉强让他前去,只怕真会像他所说那样,适得其反。
万历也看明白了情况,知道让谭纶去山西平叛是不可能了,便忙安慰了这位三朝老臣几句,然后便叫他退回班中。但小皇帝的心情却更难过了,没有比给人希望,然后希望破灭更伤人的了,现在还有哪个臣子能为他分忧呢?
眼见皇帝神色阴郁,众臣子只好硬着头皮开始推举可用之人。但这些人选却都有着各自问题,几乎都不可用。有的被推出来的文官连山西在哪儿,那边风土人情如何都不知道,自然不能用;而一些被推出来的武官,则因为有人认为他与山西当地的将领关系密切而不敢用……于是乎,这个问题商量了一个多时辰居然全无进展。
就在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感到腹中饥饿,想着先散了稍后再说时,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就在殿上响起:“臣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钟裕愿为陛下分忧!”随着声音出来的,是一名四十来岁的红袍官员。
听到他自报家门竟是都察院的言官,包括万历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怔。在大家心目中,言官一向都清流官,只说话不做什么实事,一般出了事大家也从不指望言官出头。今日这位钟御史是吃错了什么药,怎的如此反常?
但很快地,万历的眼中就透出了欣喜之色,至少有人肯毛遂自荐了,这就是个好消息。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必要的询问却还是要有的:“钟卿,你身为御史言官有何凭恃和本事敢去山西平乱?”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当满京城的百姓都因为山西兵变之事而闹得人心惶惶的同时,朝廷官员们也在为这事而感到不安与惶恐。
当然,他们所担心的并不是什么叛军或是蒙古人攻来会怎么样,他们还不会无知到认为只大同几处卫所的兵变就会引发天下大乱。他们真正担心的,是这起兵变之后所带来的官场中的震动,以及随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传承到今日,大明王朝已历两百载。如今的大明朝廷官员早已不是太祖成祖时那样严格自律,早已贪腐成风。而这种风气早在正德嘉靖年间就已扩散到本该更加自律的军队之中,从而大大影响了明军的战斗力。不然也不会出现倭寇为患多年,朝廷却一直苦无办法的局面了。
身为当朝首辅,帝国事实上的主宰者,张居正心里也清楚军队的整治工作已刻不容缓。但因为这些年来他的重心一直都在整顿吏治,使国库更加充盈上,所以暂时还没有整治军队的意思,只待朝廷风气大好之后,再着手军队的改革。
眼下内外环境正是张居正做出如此决定的关键原因。之前为祸东南诸多富庶之地的倭寇早在嘉靖年间就被打得不敢再来生事,即便现在偶有少量倭寇再来,也只是小打小闹,根本翻不起什么浪来。而北边的蒙古人,更早已不如以往,别说是蓟辽宣大这样的重镇了,就是一般的堡寨,那些蒙古人此时也不是轻易敢去攻击的。现在他们所看重的,更多是怎么和明廷互市交易而已。再加上北边还有像戚继光这等名将镇守,就更不怕他们会闹出什么动静来了。
但这次大同兵变,却会让张居正猛地发现原来这些弊端还会引来更大的麻烦。别看现在只是不到万把人的起事,可一旦真闹出动静来,对山西,乃至整个北边防线都是极大的损害。到那时,边疆可就真要不稳了。
在官员们看来,这次张居正必然会以此为契机,着手整顿军队里的贪腐问题。而在大明官场之中,所有人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谁也不敢保证张居正这一动手,会不会捎带手把自己也给整下去了。
故而一时间,整个北京官场是人人自危,不知情的人要是见到了,只道如今朝廷里都是为国为民的忠义之士呢。
不过这些整顿军队的事情现在还不是最紧急的,如今的当务之急,却还是赶紧平息这场叛乱。谁都知道,这种兵变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扑灭,不然火可能会越烧越大,最终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所以,在消息传来后的第三天, 也就是四月二十二日早朝之后,万历就将六部堂官、内阁辅臣等朝中重臣召集到了养心殿里进行廷议,议的自然就是该如何迅速平息此次兵变了。
在小皇帝把问题抛出后,所有官员都一致表示,朝廷应该尽快派人前往平息叛乱,并查明事情的真相,将酿成此次叛乱的罪魁拿下交由朝廷处置。但在皇帝问到该由什么人前往山西办差时,下面的群臣顿时就沉默了。
这些官员都是人精,自然知道此去山西是件多么吃力不讨好,而又危险的差事,一个不好说不定连自己的性命都得搭进去。
危险来自几个方面——其一,是乱军的存在,谁也不知道这些叛乱者到底做到了哪一步,若是他们真铁了心造反,自己这个钦差一定会成为他们着重打击的目标;其二则是蒙古人。虽然如今的蒙古人早已没有了侵犯中原的实力,但谁也不敢保证在得知此事后他们就不会来一手趁火打劫。而一旦他们打进来,这位前往平乱官员的处境可就不那么安全了。
其三,是来自那些山西军中将领的敌意。你既然是去调查平乱的,自然会去查兵变原因,而最大的原因不查也明白,是那些将领贪墨了麾下军士的饷银,把他们逼到了绝路之上。如此那些犯了错的将领们岂会不把你当成敌人看待,甚至暗地里刺杀钦差也不是做不出来。
最后,则是来自朝廷内部的明枪暗箭。你若是办不好差事,之后必然会有人跳出来指手画脚,大说你的不是和错处;而即便你真把叛乱平息,安抚住了山西军队,却也必然会因为对付了一些将领而得罪与他们交好的朝臣。然后,你就会在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了许多想暗算你的官场同僚。
如此多的麻烦和问题就摆在众人眼前,试问又有哪一个官员会蠢得自己跳出来做这种吃力不讨好,功劳却未见得有多大的事情呢?
看着底下群臣一个个低眉敛目,就差把头都藏到胸口里去的模样,万历心里不觉就来气了:“怎么朕手下的臣子一遇到事情就没有敢任事的呢?”心里想着这点,小皇帝的面色就变得极其阴沉:“如何,满朝文武就没一人能为朕分忧吗?你们不是一直都以忠臣自诩吗?”
见天子动了怒,群臣就更是不安了。虽然皇帝年纪还小,但终究是一国之君,而且他很快就会长大亲政。若是真叫天子把你看成无作为的官员,那将来的处境可就堪忧了。
于是,一名官员就在犹豫良久后走了出来:“臣以为如此大事,寻常官员怕是难以镇住大局的,唯有派遣朝中德高望重,且深谙军事的重臣前往,才能平息事端,使地方静服。”
“哦?却不是爱卿以为何人能担当如此重任哪?”万历见终于有人给出回应了,虽然不是毛遂自荐,却还是有些高兴的,神色间也是一缓。
“臣以为……”那官员稍微顿了一下,才一咬牙道:“兵部尚书谭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此言一出,所有人先是一怔,随后便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大家都觉得这个提议极好。谭纶在朝中向以知兵著称,又是兵部尚书,权势极大,自不用担心会得罪什么人,这确实是个最合适的人选了。
就是张居正,也不觉暗自点头,这个提议与他之前所想也是不谋而合。唯一让他觉得奇怪的是,为何今日廷议谭纶竟也和其他人一般不发一言。以他对谭子理的了解,这是个勇于任事,不计得失的真君子啊,难道朝中风气真坏到把这样的好官都改变了吗?
万历此时也露出了笑容来,因为他觉着这确实是个最佳人选。谭纶的事情在他尚年幼时就听人讲起过许多次,嘉靖年间,就是他和胡宗宪等官员于东南全力抗倭,打出一个又一个的胜仗,才守住了这块大明最富庶的土地。现在派他前往山西平乱,应该不是太难吧?
不想,还没等皇帝开口呢,身处前列的谭尚书就在一声咳嗽后走了出来:“臣启奏陛下,老臣老矣,怕是再难担负如此重任了。非是老臣倚老卖老,不肯为朝廷尽心,实在是百病缠身,即便是寻常部务都只能勉力支撑,更别提千里跋涉前往山西平乱了。即便以老臣之残躯病体能克服舟车劳顿赶去大同,只怕到了那儿也只能缠绵病榻了。臣死不足惜,但若因此而耽误了如此大事,甚至……那老臣就是死,也罪在不赦了……”
这一番话说出,殿上顿时就是一静。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谭纶谭尚书已是一副形容枯槁的病体模样,年纪看着也着实不小,若勉强让他前去,只怕真会像他所说那样,适得其反。
万历也看明白了情况,知道让谭纶去山西平叛是不可能了,便忙安慰了这位三朝老臣几句,然后便叫他退回班中。但小皇帝的心情却更难过了,没有比给人希望,然后希望破灭更伤人的了,现在还有哪个臣子能为他分忧呢?
眼见皇帝神色阴郁,众臣子只好硬着头皮开始推举可用之人。但这些人选却都有着各自问题,几乎都不可用。有的被推出来的文官连山西在哪儿,那边风土人情如何都不知道,自然不能用;而一些被推出来的武官,则因为有人认为他与山西当地的将领关系密切而不敢用……于是乎,这个问题商量了一个多时辰居然全无进展。
就在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感到腹中饥饿,想着先散了稍后再说时,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就在殿上响起:“臣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钟裕愿为陛下分忧!”随着声音出来的,是一名四十来岁的红袍官员。
听到他自报家门竟是都察院的言官,包括万历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怔。在大家心目中,言官一向都清流官,只说话不做什么实事,一般出了事大家也从不指望言官出头。今日这位钟御史是吃错了什么药,怎的如此反常?
但很快地,万历的眼中就透出了欣喜之色,至少有人肯毛遂自荐了,这就是个好消息。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必要的询问却还是要有的:“钟卿,你身为御史言官有何凭恃和本事敢去山西平乱?”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