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子心焚如针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赏花会之后,许都的高门豪邸开始正式投入分隔许都东城利益的行列。因着官家男人们大多在顾忌那些所谓的“与民夺利”,所以具体运作都是由后院女子主持,然后分派家奴实施,一时间东西城之间各家仆役来往不断,互相之间应酬倒是不比他们主子少多少。
正式因为这些仆役管事们的不懈工作,许都东城各处以一种让人惊讶的速度迅速翻新:修路、建宅、商铺、饭庄、各个行业都在往这处地方聚集,甚至不少人已经打算在这之后该如何规划此处的盈利分配,该如何疏通上下,如何走好关系。
蔡妩当然也属于其中之一的一个。她在每天忙活完家事后除了琢磨给郭嘉写信,最大的乐趣就是听杜蘅如何回报东城的状况和酒肆的筹建:她以前倒是从来不知道她们家最有生意头脑能在经营上管事的居然不是柏舟,不是杜若,而是被她授以厨艺的杜蘅丫头。每次谈到钱和吃食时,杜蘅丫头眼睛亮亮,眉毛弯弯的样子总让她觉得有种喜感,蔡妩猜这可能跟杜蘅小时候那段食不果腹,卖身换食的遭遇有关,所以这姑娘对钱物和吃的特别有好感。哪怕被柏舟他们嘲笑也已久不改初衷。
而和许都大半夫人搞“开发”的越来越欢乐的氛围不同,在许都皇宫里随着外头贵妇们越来越频繁地动作,天子刘协心里是越来越浓郁的担忧:对于一个皇帝来讲,刘协的经历不可谓不波折。但就是曾经的波折经历造就了他现在近乎本能地忧患意识。在他得知许都夫人们动作不久,他就已经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局面对他的不利:世上没有多少人能够拒绝真正的利益诱惑。或许他身边那些人现在心里依旧坚定不移地忠于他,但是过阵子呢?如今的司空府给他们的甜头,就像裹了蜜糖的毒药,不是针对那些夫人,也不会针对夫人们身后的朝臣。而是只针对他。不会立刻致命,却会一点一点腐蚀他身边的可用力量。
软刀子杀人不见血,枕头风这种东西,不能摧枯拉朽却也能翻天覆地。刘协眼睁睁看着此种局面,却完全无可奈何:不能责问,因为那是后院夫人的事;不能治罪,因为他们行的正大光明;甚至不能阻止,因为大汉律没有哪条规定了官员及其家眷不可从商。
刘协心里头泛堵:举国兵祸,满目疮痍。一个年轻热血的帝王眼看着祖宗基业渐渐衰微,江山几近易主,内有权臣挟持制肘,外有诸侯居心不臣,怎么可能甘心受制?怎么可能心无波澜?
在许都轰轰烈烈“夫人运动”搞了一个月以后,刘协终于忍不住宣见了国丈伏完和国舅董承。
伏完董承二人进宫时,看到的就是空无一人的大殿上,年轻天子端坐正中,目光坚定,脊背挺直,举手投足间皆是皇家风范。若除了现在他脸上的一丝浮躁和郁气,这位君王看上去真的非常符合他们心中对自己皇帝女婿那种不露声色的要求。(作者注:古意:妻父又称舅。两人皆为献帝岳父。但伏完因是皇后伏寿的父亲。属于正经老丈人,故本文称国丈以示区分。)
刘协在见到两位岳父之后,很是谦和地赐座。说了好大一同家常以后,才慢慢地绕回正题,谈到许都如今的事情。伏完董承两人自刘协登基以来就跟随左右,自然明白刘协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是对于刘协话落后的担忧,两人却有了不同的反应。国舅董承是微蹙着眉小声问刘协:“陛下心中作何打算?”国丈伏完却是捋着胡须一言不发。
刘协看着二人表现,脸上浮出一丝苦笑,眼中一闪,转向董承声音温和地回答:“朕心中打算恐怕还得两位卿家帮忙才行。”
董承脸色一肃,起身出列对着刘协叩首道:“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伏完听完心头一凛,抬头看着刘协,声音沉厚地说道:“陛下切记:戒急用忍。”
刘协在听到伏完地话后低下头,声音苦涩:“戒急用忍?国丈可知皇宫外头如今是何情景?”
伏完垂下眼睛:想起这几天朝会最常出现的一幕就是针对许都东城之事引起的各种吵闹声。吵闹起因有许多,虽然不乏有刚正不阿就事论事之人。但更多的是想透过许都之事获得自身政治利益之人。所谓利益所趋,有些是因为分利不匀,有些是因为眼红嫉妒他人,有些则是纯粹为了借机生事,扳倒政敌。
最近一段时间最热闹的就是大中大夫孔融参谏议大夫王朗:纵容家奴,横行乡里。欺男霸女,逼死人命的事。这事真相虽然没孔融说的那么严重,但他确实不是捕风捉影:东城重建全为利之所趋。对于拿着地契,底气十足的富贵豪门来说,赶走那些在自己地盘上搭屋建房的贫民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给钱补偿那是发善心,不给补偿那也是理所当然。温颜劝说是手段,强行驱散也是手段。强行驱散中难免有些摸摸擦擦,磕磕碰碰,出人命在这时候实在不稀奇。
放往日事情出来了,参了,告了,罚了也就算了。但是放在现在这个时候微妙了:孔融是个经学大儒,声名盛大。在曹孟德迎天子都许昌时曾经高度赞扬过曹孟德,甚至为此做赋纪念。但是后来随着祢衡事情,还有许多其他事情的出现,孔融跟曹孟德关系越来越坏,眼看着就要走向低谷。而曾经掌管东海郡的王朗,则是在被孙策立业江东时所败,后投于许都。本算新降,论资历绝对不如许都其他人。但是这老头儿眼光独到:不管曹孟德对错与否,他都能一直坚定不移地追随曹孟德理念行动。这在孔融眼里看来就绝对是个尸位素餐,阿谀奉承之徒。俩人平常就互相不顺眼,这回王朗家里又确实出了这事,孔融不趁机狠狠惩他才怪。
两人一个经史大儒,一个巧口犀辩。孔融能引经据典,狠批王朗纵奴行凶。王朗亦是舌灿莲花,巧辩诡辩愣是靠着三寸不烂把孔融驳得脸色涨红,浑身发抖。而一旁诸臣这回也分作了两拨,一拨以支持刘协的帝党为主,力挺孔融。一拨以曹孟德亲信为主,明帮王朗。一时间朝会简直堪比菜市场,吵吵嚷嚷,没完没了。一群衣冠周正的朝廷命官在关系到站队和利益问题时跟街上二道贩子差不了哪去,吵架到后来竟然扯出彼此一堆的旧账:什么王朗怯战兵败、什么孔融抛弃妻子,王子服治下不严,曹洪收受贿赂等等一堆平日见不得光的阴私事在这时都被撕下伪装,不阴不阳地给就扯到台面上做文章。
这事弄了一个多时辰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最后天子被闹腾的脑袋发胀,两耳嗡响,攥着拳头怒气冲冲地挥袖而去,。底下人才算暂时消停了些。而至于对王朗的处置?哼哼,司空大人还没回来,你们哪个不长眼,敢动他手底下人?
伏完在琢磨完所有事情以后,依旧是面色不变,一字一顿恭声道:“正因如此,臣才劝陛下戒急用忍。”
刘协闻言,拳头在袖中紧紧握了握:“国丈当知,如今情景亦非朕之所愿。若非他曹……”
“陛下慎言!”伏完豁然抬头,打断刘协即将出口的话,紧接着转身紧张地看向门口,在确定周围无人后才微微舒了口气,满是不以为然地看着刘协:“陛下之意老臣明白。只如今陛下还未成年加冠,不能亲政。朝中之事还应多倚赖曹司空!”
刘协先是噎了噎,在听到最后一句后嘴角泛出一个类似讽刺的冷笑:“司空大人确实是宵衣旰食,尽忠尽责。只是不知他如此辛苦,到底是为国为君,还是为了他自己?”
董承听完低头沉思着略微皱了皱眉。
伏完则又露出那种类似焦躁的表情看着刘协:这位帝王还是太年轻,机心不够沉稳。还不能很好地知道蛰伏待机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伏完很担忧眼前这个年轻人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其实就算他们都知道许都形式开始朝对他们不利的方向发展,但曹孟德如今以讨逆之名,举大义之旗,征战在外。不管从何种角度出发,刘协这会儿做动作都非明智之举。成败与否不说,一条寒天下称职心就够他喝一壶的。再说像“主君不贤,臣下废之”这种事,大汉不是没有过先例。
伏完像是在安慰自己又像是在安抚刘协:“陛下,曹司空国之栋梁,自然是为国为君的。陛下即便心有疑虑也不应妄下断言。君疑臣下,乃治国之大忌。”说着伏完顿了顿,微微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说“若有那一天,陛下须知:只有曹氏负汉,断无汉负曹氏之说。”
刘协愣了愣,攥起的拳头又在袖中松开紧起,又握紧松开。好久之后才闭着眼睛轻声说道:“国丈所言甚是。朕今日受教了。”
伏完略有放心地点点头。然后就听刘协一声:“朕乏了。两位爱卿告安吧。”
伏完愣了愣:这是要逐客?董承一脸意料之中的表情。两老臣识时务地跟刘协开言告退。
临出门时,董承转过身,却看到身后女婿正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和伏完,神色很是复杂,有期待,有求助,有失望,有迷茫。董承看得心头一怔,随即内疚铺天盖地涌上心头:陛下他也不过是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他身上背负的,比他同龄人要多的多。坦白说,在许都,他能依仗的人除了他和伏完这样的姻亲,还有几个人能真正让他信任?如今之事,若是伏完和自己不帮他,谁还能帮到他呢?
可是抬头看看,董承发现伏完那老头儿似乎完全没注意到自己女婿现在在想什么,当然更不知道女婿在矛盾什么,压抑什么,担忧什么?他就像之前无数次一样,劝他戒急用忍,稍安勿躁。可是皇家天子,骨子里有一股贵气傲气在,就算是忍,他又能忍多久呢?董承眯眼看着前头伏完的背影,心里闪过一丝念头:不行,我不能和这个老头一道赌这种虚无缥缈的情绪。他的女儿贵为国母,自然是不担忧君恩君宠的。可我的絮儿不过是个妃,又膝下无子。在皇宫里能依仗的就只有陛下了。我得想办法做些什么,至少这样陛下会高兴一些,女儿在宫里也会好过一些。
赏花会之后,许都的高门豪邸开始正式投入分隔许都东城利益的行列。因着官家男人们大多在顾忌那些所谓的“与民夺利”,所以具体运作都是由后院女子主持,然后分派家奴实施,一时间东西城之间各家仆役来往不断,互相之间应酬倒是不比他们主子少多少。
正式因为这些仆役管事们的不懈工作,许都东城各处以一种让人惊讶的速度迅速翻新:修路、建宅、商铺、饭庄、各个行业都在往这处地方聚集,甚至不少人已经打算在这之后该如何规划此处的盈利分配,该如何疏通上下,如何走好关系。
蔡妩当然也属于其中之一的一个。她在每天忙活完家事后除了琢磨给郭嘉写信,最大的乐趣就是听杜蘅如何回报东城的状况和酒肆的筹建:她以前倒是从来不知道她们家最有生意头脑能在经营上管事的居然不是柏舟,不是杜若,而是被她授以厨艺的杜蘅丫头。每次谈到钱和吃食时,杜蘅丫头眼睛亮亮,眉毛弯弯的样子总让她觉得有种喜感,蔡妩猜这可能跟杜蘅小时候那段食不果腹,卖身换食的遭遇有关,所以这姑娘对钱物和吃的特别有好感。哪怕被柏舟他们嘲笑也已久不改初衷。
而和许都大半夫人搞“开发”的越来越欢乐的氛围不同,在许都皇宫里随着外头贵妇们越来越频繁地动作,天子刘协心里是越来越浓郁的担忧:对于一个皇帝来讲,刘协的经历不可谓不波折。但就是曾经的波折经历造就了他现在近乎本能地忧患意识。在他得知许都夫人们动作不久,他就已经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局面对他的不利:世上没有多少人能够拒绝真正的利益诱惑。或许他身边那些人现在心里依旧坚定不移地忠于他,但是过阵子呢?如今的司空府给他们的甜头,就像裹了蜜糖的毒药,不是针对那些夫人,也不会针对夫人们身后的朝臣。而是只针对他。不会立刻致命,却会一点一点腐蚀他身边的可用力量。
软刀子杀人不见血,枕头风这种东西,不能摧枯拉朽却也能翻天覆地。刘协眼睁睁看着此种局面,却完全无可奈何:不能责问,因为那是后院夫人的事;不能治罪,因为他们行的正大光明;甚至不能阻止,因为大汉律没有哪条规定了官员及其家眷不可从商。
刘协心里头泛堵:举国兵祸,满目疮痍。一个年轻热血的帝王眼看着祖宗基业渐渐衰微,江山几近易主,内有权臣挟持制肘,外有诸侯居心不臣,怎么可能甘心受制?怎么可能心无波澜?
在许都轰轰烈烈“夫人运动”搞了一个月以后,刘协终于忍不住宣见了国丈伏完和国舅董承。
伏完董承二人进宫时,看到的就是空无一人的大殿上,年轻天子端坐正中,目光坚定,脊背挺直,举手投足间皆是皇家风范。若除了现在他脸上的一丝浮躁和郁气,这位君王看上去真的非常符合他们心中对自己皇帝女婿那种不露声色的要求。(作者注:古意:妻父又称舅。两人皆为献帝岳父。但伏完因是皇后伏寿的父亲。属于正经老丈人,故本文称国丈以示区分。)
刘协在见到两位岳父之后,很是谦和地赐座。说了好大一同家常以后,才慢慢地绕回正题,谈到许都如今的事情。伏完董承两人自刘协登基以来就跟随左右,自然明白刘协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是对于刘协话落后的担忧,两人却有了不同的反应。国舅董承是微蹙着眉小声问刘协:“陛下心中作何打算?”国丈伏完却是捋着胡须一言不发。
刘协看着二人表现,脸上浮出一丝苦笑,眼中一闪,转向董承声音温和地回答:“朕心中打算恐怕还得两位卿家帮忙才行。”
董承脸色一肃,起身出列对着刘协叩首道:“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伏完听完心头一凛,抬头看着刘协,声音沉厚地说道:“陛下切记:戒急用忍。”
刘协在听到伏完地话后低下头,声音苦涩:“戒急用忍?国丈可知皇宫外头如今是何情景?”
伏完垂下眼睛:想起这几天朝会最常出现的一幕就是针对许都东城之事引起的各种吵闹声。吵闹起因有许多,虽然不乏有刚正不阿就事论事之人。但更多的是想透过许都之事获得自身政治利益之人。所谓利益所趋,有些是因为分利不匀,有些是因为眼红嫉妒他人,有些则是纯粹为了借机生事,扳倒政敌。
最近一段时间最热闹的就是大中大夫孔融参谏议大夫王朗:纵容家奴,横行乡里。欺男霸女,逼死人命的事。这事真相虽然没孔融说的那么严重,但他确实不是捕风捉影:东城重建全为利之所趋。对于拿着地契,底气十足的富贵豪门来说,赶走那些在自己地盘上搭屋建房的贫民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给钱补偿那是发善心,不给补偿那也是理所当然。温颜劝说是手段,强行驱散也是手段。强行驱散中难免有些摸摸擦擦,磕磕碰碰,出人命在这时候实在不稀奇。
放往日事情出来了,参了,告了,罚了也就算了。但是放在现在这个时候微妙了:孔融是个经学大儒,声名盛大。在曹孟德迎天子都许昌时曾经高度赞扬过曹孟德,甚至为此做赋纪念。但是后来随着祢衡事情,还有许多其他事情的出现,孔融跟曹孟德关系越来越坏,眼看着就要走向低谷。而曾经掌管东海郡的王朗,则是在被孙策立业江东时所败,后投于许都。本算新降,论资历绝对不如许都其他人。但是这老头儿眼光独到:不管曹孟德对错与否,他都能一直坚定不移地追随曹孟德理念行动。这在孔融眼里看来就绝对是个尸位素餐,阿谀奉承之徒。俩人平常就互相不顺眼,这回王朗家里又确实出了这事,孔融不趁机狠狠惩他才怪。
两人一个经史大儒,一个巧口犀辩。孔融能引经据典,狠批王朗纵奴行凶。王朗亦是舌灿莲花,巧辩诡辩愣是靠着三寸不烂把孔融驳得脸色涨红,浑身发抖。而一旁诸臣这回也分作了两拨,一拨以支持刘协的帝党为主,力挺孔融。一拨以曹孟德亲信为主,明帮王朗。一时间朝会简直堪比菜市场,吵吵嚷嚷,没完没了。一群衣冠周正的朝廷命官在关系到站队和利益问题时跟街上二道贩子差不了哪去,吵架到后来竟然扯出彼此一堆的旧账:什么王朗怯战兵败、什么孔融抛弃妻子,王子服治下不严,曹洪收受贿赂等等一堆平日见不得光的阴私事在这时都被撕下伪装,不阴不阳地给就扯到台面上做文章。
这事弄了一个多时辰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最后天子被闹腾的脑袋发胀,两耳嗡响,攥着拳头怒气冲冲地挥袖而去,。底下人才算暂时消停了些。而至于对王朗的处置?哼哼,司空大人还没回来,你们哪个不长眼,敢动他手底下人?
伏完在琢磨完所有事情以后,依旧是面色不变,一字一顿恭声道:“正因如此,臣才劝陛下戒急用忍。”
刘协闻言,拳头在袖中紧紧握了握:“国丈当知,如今情景亦非朕之所愿。若非他曹……”
“陛下慎言!”伏完豁然抬头,打断刘协即将出口的话,紧接着转身紧张地看向门口,在确定周围无人后才微微舒了口气,满是不以为然地看着刘协:“陛下之意老臣明白。只如今陛下还未成年加冠,不能亲政。朝中之事还应多倚赖曹司空!”
刘协先是噎了噎,在听到最后一句后嘴角泛出一个类似讽刺的冷笑:“司空大人确实是宵衣旰食,尽忠尽责。只是不知他如此辛苦,到底是为国为君,还是为了他自己?”
董承听完低头沉思着略微皱了皱眉。
伏完则又露出那种类似焦躁的表情看着刘协:这位帝王还是太年轻,机心不够沉稳。还不能很好地知道蛰伏待机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伏完很担忧眼前这个年轻人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其实就算他们都知道许都形式开始朝对他们不利的方向发展,但曹孟德如今以讨逆之名,举大义之旗,征战在外。不管从何种角度出发,刘协这会儿做动作都非明智之举。成败与否不说,一条寒天下称职心就够他喝一壶的。再说像“主君不贤,臣下废之”这种事,大汉不是没有过先例。
伏完像是在安慰自己又像是在安抚刘协:“陛下,曹司空国之栋梁,自然是为国为君的。陛下即便心有疑虑也不应妄下断言。君疑臣下,乃治国之大忌。”说着伏完顿了顿,微微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说“若有那一天,陛下须知:只有曹氏负汉,断无汉负曹氏之说。”
刘协愣了愣,攥起的拳头又在袖中松开紧起,又握紧松开。好久之后才闭着眼睛轻声说道:“国丈所言甚是。朕今日受教了。”
伏完略有放心地点点头。然后就听刘协一声:“朕乏了。两位爱卿告安吧。”
伏完愣了愣:这是要逐客?董承一脸意料之中的表情。两老臣识时务地跟刘协开言告退。
临出门时,董承转过身,却看到身后女婿正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和伏完,神色很是复杂,有期待,有求助,有失望,有迷茫。董承看得心头一怔,随即内疚铺天盖地涌上心头:陛下他也不过是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他身上背负的,比他同龄人要多的多。坦白说,在许都,他能依仗的人除了他和伏完这样的姻亲,还有几个人能真正让他信任?如今之事,若是伏完和自己不帮他,谁还能帮到他呢?
可是抬头看看,董承发现伏完那老头儿似乎完全没注意到自己女婿现在在想什么,当然更不知道女婿在矛盾什么,压抑什么,担忧什么?他就像之前无数次一样,劝他戒急用忍,稍安勿躁。可是皇家天子,骨子里有一股贵气傲气在,就算是忍,他又能忍多久呢?董承眯眼看着前头伏完的背影,心里闪过一丝念头:不行,我不能和这个老头一道赌这种虚无缥缈的情绪。他的女儿贵为国母,自然是不担忧君恩君宠的。可我的絮儿不过是个妃,又膝下无子。在皇宫里能依仗的就只有陛下了。我得想办法做些什么,至少这样陛下会高兴一些,女儿在宫里也会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