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分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差不多在英布仓皇逃出寿春的同时,韩信也返回了废丘,命令军队把缴获的楚军旗帜在城下摊开,然后让数千楚军战俘去对守军喊话:告诉他们就是等章邯吃到他们头上的时候,也不用指望项羽能来给废丘解围。见到了这些旗帜和俘虏后,废丘守军的士气终于彻底崩溃,当夜就有守军献出了城门向汉军投降。章邯在城破后自杀,至此关中终于彻底平定。
雍军的这些降卒,还有楚军的那些俘虏,统统都被集中起来送去边境,与那些防备匈奴的汉军调换。
在等待部队返回咸阳的时候,刘邦再次召开军事会议:“九江王英布已经反楚,现在他正在去宛城的路上。”
听完英布逃出寿春的经过后,韩信扼腕叹道:“真是蠢货,要是他早点反楚,就能替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了,至少也能替我们牵制几千楚军。”
“没关系,项声、龙且他们不是英布的对手。”刘邦虽然也有些遗憾,但他觉得还是利大于弊。
“他没有兵了啊,也没有封地,”韩信睁大眼睛说道:“没有九江的九江王,还有什么用处?”
“孤借给他,”刘邦不假思索地说道:“还有封地,孤也会把南阳先借给他。”
“大王要借兵给英布?”韩信大吃一惊:“可我们也到处都需要兵啊。”
刘邦摇摇头:“英布是有才能的。”
韩信与刘邦争论了一番,但也说不不了刘邦,在这个问题上刘邦的态度非常坚决。
“你带兵去魏国边境,”刘邦不再和韩信继续这个话题,而是给他下命令道:“如果郦先生说服不了魏王,你就带兵讨伐他。”
韩信重重地点头:“是,臣一定不负大王所命。”
“一定不要杀魏豹,给他留条退路,如果他肯投降立刻答应下来。”刘邦嘱咐道:“若是抓到他,把他带来见我。”
刘邦让韩信把张耳也带上,既然陈余已经投向楚国那边,张耳也就不用继续隐姓埋名了。
想了一想后,刘邦又将曹参叫来:“你带着你的军队去支援大将。”
“不需要臣在荥阳了吗?”曹参有些意外地问道。
“不用,”刘邦摇摇头:“魏国太重要,绝对不容有失。”
刘邦还告诉曹参,他是韩信的次将,一定要绝对服从韩信的指挥,不要觉得自己是沛县元从就不停韩信的。
汉二年七月,刘邦命令周苛、灌婴带着主力开往荥阳,他本人先与宛城与英布见面。
孤身逃来汉国的英布,见到刘邦给自己准备了全套的诸侯仪仗,连同车马、帐篷,也都是按照汉王的制式,给英布准备了一套全新的。
“真后悔当初没有和殿下一起讨伐项羽,”见到刘邦接待自己的规格后,英布又气又恨地说道:“竟然被这个逆贼给偷袭了。”
“我们当同心同德,一起为怀王报仇,”见面的时候,刘邦和英布也是平起平坐,他告诉对方:“我会给殿下准备兵马和粮草,帮助殿下回到故国。”
不过刘邦仓促之间也拿不出军队来,这点英布自然也能理解,刘邦就让英布暂时在宛城栖身,先把九江王的旗帜竖起来,等待一些门客和部将前来投奔。在这期间,刘邦还让英布在南阳郡自由征兵、征粮,就当作他自己的封地好了。等英布收拢一些旧部,训练好新的部队后,再进攻九江不迟。
“多谢殿下。当初我被项羽逼着去对付怀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得汗流浃背;大王宽厚,知道我身不由己,直到死前都不曾责备我,我誓死要诛杀逆贼项羽,以慰大王在天之灵。”见刘邦不但借给自己的士兵,还将一大片封地交给自己做根据地,英布喜出望外地谢道:“我在九江还有很多旧部,只要我能回到故国,定能把项声、龙且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和英布会晤后,刘邦就离开宛城返回三川,他估计项羽现在也差不多在来三川的路上,所以要亲自去荥阳坐镇。
“大王这又把一郡的领地交出去了,”前往三川的路上,夏侯婴提起此事时也显得有些舍不得:“前线得少好几千士兵。”
“多几千兵固然是好事,但我并不是只是想在荥阳防守项羽的进攻,”刘邦笑着摇摇头:“难道我公开号召天下诸侯为怀王报仇,就是为了在荥阳防守吗?我当然要进攻,再进攻,直到取下项羽的首级。这几千兵能让我防守时轻松一些,但英布能帮我从侧翼攻打项羽。”
夏侯婴嘿嘿了两声:“但没有这几千兵,荥阳可是不好守啊。”
刘邦派一支军队去攻打魏国,再让出一郡给英布,这当然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而且为了避免重蹈秦国的覆辙,刘邦也不敢对关中涸泽而渔,现在要靠万余兵马,去抵挡项羽的数万大军。
“彭城之败,在于我远敌近,现在我近敌远,就是靠手里这些兵马,我也有把握坚守个一年半载,那时韩信的北路军肯定已经腾出手来了。”刘邦胸有成竹,回答夏侯婴道:“和我不同,司马欣和董翳现在项羽那边,不过项羽肯定不肯分给他们封地,他们手里的几千人,就是他们最后的家当,当这些兵力消磨干净后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楚将,再也没有什么别的用处了。”
“就是有兵也没什么用处,”夏侯婴不觉得这两个人还有什么威胁,说道:“关中人也挺恨他们的。”
“但他们在关中依旧有故旧,总比项羽要强,把他们当成普通的楚国将领,我觉得是项羽的损失。”对刘邦来说,只要英布还肯跟项羽赌下去就好,他节衣缩食也会帮英布点赌本。
汉二年八月。
刘邦抵达荥阳后不久,从魏国返回的郦食其就给赶来见他,遗憾地告诉刘邦没有能说服魏豹,后者拒绝向汉军提供粮草和援兵,看起来魏豹已经决定支持项羽。
“除非大王亲自领兵去,否则魏豹怕是不会投降了。”郦食其最后总结道,他感觉魏豹对刘邦的畏惧还是很明显的。
“孤哪里脱得开身?”刘邦苦笑一声,现在项羽已经亲自到了荥阳前线,这个紧急关头刘邦是不可能亲自带兵去逼迫魏豹的:“而且就算他暂时降了,孤一走他不还是会反吗?”
刘邦的回答让郦食其略微显得有些遗憾,他一直反对武力解决各个诸侯,而是主张合纵列强共同对抗项羽,但是彭城之败让郦食其的战略遭到了重大挫折。
“大王有没有想过分封一些自己的诸侯?”郦食其突然对刘邦说道。
之前郦食其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不过一直没有和刘邦深入地讨论这个话题,这次魏国受挫后,郦食其肯定重新思考过他的战略,并尝试进行一些修改:“大王这次兵败彭城,就是因为诸侯纷纷倒戈。臣以为大王可以立一些新的六国之后为诸侯,他们和大王同心同德,要比那些诸侯强多了。”
“韩国。”刘邦提醒道,韩王信是他立的诸侯,但也投靠了项羽。
“韩王信只是被迫投降,可没有主动倒戈。”郦食其争辩道。
刘邦想了想,没有反驳算是默认了他的说法。
受到鼓励后,郦食其立刻侃侃而谈:“像项羽那样分封,任谁都会觉得他不安好心。大王分封的时候,不要把诸侯的领地分得太小。合则力强,赵国、齐国这么重要,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大国。大王要想有几个能帮上忙的诸侯,就得封给他们大国。现在的诸侯,凡是支持大王的,比如长沙王、九江王还是要尽力拉拢。而其他的就未必了,大王可以分封赵、齐、魏,再把楚国分成几个,得到王位的人肯定会竭力维护自己的领地,他们的王位是大王给的,肯定会支持大王。”
“那这些王位都封给谁呢?”刘邦追问道。
“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谁能打下就封给谁,就像怀王当初定约一样,这样能激励豪杰去奋发进取;或是像九江王英布一样,大王挑一些豪杰,然后把他们封回故乡,这样也不错,到底该用什么办法,还是大王自己定夺吧。”
刘邦沉思了一会儿,不置可否:“容我再想想其中的利弊。”
过了两天,郦食其和陈平一起来了,陈平向刘邦请命,请求派他去协助韩信、曹参攻魏。
原来陈平和郦食其讨论过分封的问题了,现在郦食其的看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那就是将六国的王室之后立为国君。如此分封名正言顺,郦食其觉得六国的豪杰肯定都会支持,陈平对这个计划大为赞赏,现在就是来想刘邦自告奋勇的,打算去帮助魏国的其他公子推翻魏豹。
“臣是魏国人,当初就在魏王咎、周市手下效力……”陈平急不可待地叙述起自己的各种优势,他熟悉魏国的地理,而且和很多魏国臣子都是世交。
刘邦不是很在意陈平在地理方面的优势,即使不派陈平去,韩信、曹参打败魏豹也不是问题。但是陈平说的其他内容让刘邦心动——现在的关键不是怎么打下魏国,而是如何让魏国的实力尽快为刘邦所用,为了避免魏国人反抗,刘邦再三对韩信交代,绝对不许杀魏豹。
听了郦食其和陈平的劝说,刘邦觉得确实需要尽快确定大战略,然后专心致志地对付项羽。项羽的部队已经距离荥阳不远,楚汉两军近日爆发了一系列前哨战,
想到这里,刘邦就让卫士去喊一下张良,张良和郦食其一样,常常帮助刘邦规划大战略。
张良正在整理行装,准备南下去颍川见韩王信——项羽命令韩王信返回韩国,然后攻打南阳,威胁武关,包抄刘邦的后路。
得到刘邦召见的消息后,张良就急匆匆地赶来,听刘邦说清原委后,张良立刻出言反对:“此事万万不可!”
“为何呢?”刘邦问道,郦食其和陈平也都看着张良,等着他的答案。
张良伸手取过刘邦桌子上的筹算,把它们摊在桌面上,拿起第一根说道:“昔日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可现在大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
说完张良又拿起第二根:“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现在大王能得项籍之头乎?其不可,二也。”
然后第三根:“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现在大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其不可,三也。”
接下来还有四、五、六:“武王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现在大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现在大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现在大王能休马无所用乎?其不可,六矣。”
说到这里,张良看到郦食其的眉头越皱越紧,陈平则是满脸迷惑,而刘邦脸上甚至有了不耐烦之色。
但张良仍坚持地说下去:“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现在大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大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大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说到这里,张良停住了。
“就是这些?”刘邦问道,显然他觉得张良的反驳不够有说服力。
“是。”张良答道。
郦食其咳嗽一声就要反驳,但刘邦制止了他,然后对张良说道:“先生的意思孤明白了……”
见刘邦马上要否决自己的观点,张良打断了对方:“臣请独对。”
差不多在英布仓皇逃出寿春的同时,韩信也返回了废丘,命令军队把缴获的楚军旗帜在城下摊开,然后让数千楚军战俘去对守军喊话:告诉他们就是等章邯吃到他们头上的时候,也不用指望项羽能来给废丘解围。见到了这些旗帜和俘虏后,废丘守军的士气终于彻底崩溃,当夜就有守军献出了城门向汉军投降。章邯在城破后自杀,至此关中终于彻底平定。
雍军的这些降卒,还有楚军的那些俘虏,统统都被集中起来送去边境,与那些防备匈奴的汉军调换。
在等待部队返回咸阳的时候,刘邦再次召开军事会议:“九江王英布已经反楚,现在他正在去宛城的路上。”
听完英布逃出寿春的经过后,韩信扼腕叹道:“真是蠢货,要是他早点反楚,就能替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了,至少也能替我们牵制几千楚军。”
“没关系,项声、龙且他们不是英布的对手。”刘邦虽然也有些遗憾,但他觉得还是利大于弊。
“他没有兵了啊,也没有封地,”韩信睁大眼睛说道:“没有九江的九江王,还有什么用处?”
“孤借给他,”刘邦不假思索地说道:“还有封地,孤也会把南阳先借给他。”
“大王要借兵给英布?”韩信大吃一惊:“可我们也到处都需要兵啊。”
刘邦摇摇头:“英布是有才能的。”
韩信与刘邦争论了一番,但也说不不了刘邦,在这个问题上刘邦的态度非常坚决。
“你带兵去魏国边境,”刘邦不再和韩信继续这个话题,而是给他下命令道:“如果郦先生说服不了魏王,你就带兵讨伐他。”
韩信重重地点头:“是,臣一定不负大王所命。”
“一定不要杀魏豹,给他留条退路,如果他肯投降立刻答应下来。”刘邦嘱咐道:“若是抓到他,把他带来见我。”
刘邦让韩信把张耳也带上,既然陈余已经投向楚国那边,张耳也就不用继续隐姓埋名了。
想了一想后,刘邦又将曹参叫来:“你带着你的军队去支援大将。”
“不需要臣在荥阳了吗?”曹参有些意外地问道。
“不用,”刘邦摇摇头:“魏国太重要,绝对不容有失。”
刘邦还告诉曹参,他是韩信的次将,一定要绝对服从韩信的指挥,不要觉得自己是沛县元从就不停韩信的。
汉二年七月,刘邦命令周苛、灌婴带着主力开往荥阳,他本人先与宛城与英布见面。
孤身逃来汉国的英布,见到刘邦给自己准备了全套的诸侯仪仗,连同车马、帐篷,也都是按照汉王的制式,给英布准备了一套全新的。
“真后悔当初没有和殿下一起讨伐项羽,”见到刘邦接待自己的规格后,英布又气又恨地说道:“竟然被这个逆贼给偷袭了。”
“我们当同心同德,一起为怀王报仇,”见面的时候,刘邦和英布也是平起平坐,他告诉对方:“我会给殿下准备兵马和粮草,帮助殿下回到故国。”
不过刘邦仓促之间也拿不出军队来,这点英布自然也能理解,刘邦就让英布暂时在宛城栖身,先把九江王的旗帜竖起来,等待一些门客和部将前来投奔。在这期间,刘邦还让英布在南阳郡自由征兵、征粮,就当作他自己的封地好了。等英布收拢一些旧部,训练好新的部队后,再进攻九江不迟。
“多谢殿下。当初我被项羽逼着去对付怀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得汗流浃背;大王宽厚,知道我身不由己,直到死前都不曾责备我,我誓死要诛杀逆贼项羽,以慰大王在天之灵。”见刘邦不但借给自己的士兵,还将一大片封地交给自己做根据地,英布喜出望外地谢道:“我在九江还有很多旧部,只要我能回到故国,定能把项声、龙且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和英布会晤后,刘邦就离开宛城返回三川,他估计项羽现在也差不多在来三川的路上,所以要亲自去荥阳坐镇。
“大王这又把一郡的领地交出去了,”前往三川的路上,夏侯婴提起此事时也显得有些舍不得:“前线得少好几千士兵。”
“多几千兵固然是好事,但我并不是只是想在荥阳防守项羽的进攻,”刘邦笑着摇摇头:“难道我公开号召天下诸侯为怀王报仇,就是为了在荥阳防守吗?我当然要进攻,再进攻,直到取下项羽的首级。这几千兵能让我防守时轻松一些,但英布能帮我从侧翼攻打项羽。”
夏侯婴嘿嘿了两声:“但没有这几千兵,荥阳可是不好守啊。”
刘邦派一支军队去攻打魏国,再让出一郡给英布,这当然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而且为了避免重蹈秦国的覆辙,刘邦也不敢对关中涸泽而渔,现在要靠万余兵马,去抵挡项羽的数万大军。
“彭城之败,在于我远敌近,现在我近敌远,就是靠手里这些兵马,我也有把握坚守个一年半载,那时韩信的北路军肯定已经腾出手来了。”刘邦胸有成竹,回答夏侯婴道:“和我不同,司马欣和董翳现在项羽那边,不过项羽肯定不肯分给他们封地,他们手里的几千人,就是他们最后的家当,当这些兵力消磨干净后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楚将,再也没有什么别的用处了。”
“就是有兵也没什么用处,”夏侯婴不觉得这两个人还有什么威胁,说道:“关中人也挺恨他们的。”
“但他们在关中依旧有故旧,总比项羽要强,把他们当成普通的楚国将领,我觉得是项羽的损失。”对刘邦来说,只要英布还肯跟项羽赌下去就好,他节衣缩食也会帮英布点赌本。
汉二年八月。
刘邦抵达荥阳后不久,从魏国返回的郦食其就给赶来见他,遗憾地告诉刘邦没有能说服魏豹,后者拒绝向汉军提供粮草和援兵,看起来魏豹已经决定支持项羽。
“除非大王亲自领兵去,否则魏豹怕是不会投降了。”郦食其最后总结道,他感觉魏豹对刘邦的畏惧还是很明显的。
“孤哪里脱得开身?”刘邦苦笑一声,现在项羽已经亲自到了荥阳前线,这个紧急关头刘邦是不可能亲自带兵去逼迫魏豹的:“而且就算他暂时降了,孤一走他不还是会反吗?”
刘邦的回答让郦食其略微显得有些遗憾,他一直反对武力解决各个诸侯,而是主张合纵列强共同对抗项羽,但是彭城之败让郦食其的战略遭到了重大挫折。
“大王有没有想过分封一些自己的诸侯?”郦食其突然对刘邦说道。
之前郦食其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不过一直没有和刘邦深入地讨论这个话题,这次魏国受挫后,郦食其肯定重新思考过他的战略,并尝试进行一些修改:“大王这次兵败彭城,就是因为诸侯纷纷倒戈。臣以为大王可以立一些新的六国之后为诸侯,他们和大王同心同德,要比那些诸侯强多了。”
“韩国。”刘邦提醒道,韩王信是他立的诸侯,但也投靠了项羽。
“韩王信只是被迫投降,可没有主动倒戈。”郦食其争辩道。
刘邦想了想,没有反驳算是默认了他的说法。
受到鼓励后,郦食其立刻侃侃而谈:“像项羽那样分封,任谁都会觉得他不安好心。大王分封的时候,不要把诸侯的领地分得太小。合则力强,赵国、齐国这么重要,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大国。大王要想有几个能帮上忙的诸侯,就得封给他们大国。现在的诸侯,凡是支持大王的,比如长沙王、九江王还是要尽力拉拢。而其他的就未必了,大王可以分封赵、齐、魏,再把楚国分成几个,得到王位的人肯定会竭力维护自己的领地,他们的王位是大王给的,肯定会支持大王。”
“那这些王位都封给谁呢?”刘邦追问道。
“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谁能打下就封给谁,就像怀王当初定约一样,这样能激励豪杰去奋发进取;或是像九江王英布一样,大王挑一些豪杰,然后把他们封回故乡,这样也不错,到底该用什么办法,还是大王自己定夺吧。”
刘邦沉思了一会儿,不置可否:“容我再想想其中的利弊。”
过了两天,郦食其和陈平一起来了,陈平向刘邦请命,请求派他去协助韩信、曹参攻魏。
原来陈平和郦食其讨论过分封的问题了,现在郦食其的看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那就是将六国的王室之后立为国君。如此分封名正言顺,郦食其觉得六国的豪杰肯定都会支持,陈平对这个计划大为赞赏,现在就是来想刘邦自告奋勇的,打算去帮助魏国的其他公子推翻魏豹。
“臣是魏国人,当初就在魏王咎、周市手下效力……”陈平急不可待地叙述起自己的各种优势,他熟悉魏国的地理,而且和很多魏国臣子都是世交。
刘邦不是很在意陈平在地理方面的优势,即使不派陈平去,韩信、曹参打败魏豹也不是问题。但是陈平说的其他内容让刘邦心动——现在的关键不是怎么打下魏国,而是如何让魏国的实力尽快为刘邦所用,为了避免魏国人反抗,刘邦再三对韩信交代,绝对不许杀魏豹。
听了郦食其和陈平的劝说,刘邦觉得确实需要尽快确定大战略,然后专心致志地对付项羽。项羽的部队已经距离荥阳不远,楚汉两军近日爆发了一系列前哨战,
想到这里,刘邦就让卫士去喊一下张良,张良和郦食其一样,常常帮助刘邦规划大战略。
张良正在整理行装,准备南下去颍川见韩王信——项羽命令韩王信返回韩国,然后攻打南阳,威胁武关,包抄刘邦的后路。
得到刘邦召见的消息后,张良就急匆匆地赶来,听刘邦说清原委后,张良立刻出言反对:“此事万万不可!”
“为何呢?”刘邦问道,郦食其和陈平也都看着张良,等着他的答案。
张良伸手取过刘邦桌子上的筹算,把它们摊在桌面上,拿起第一根说道:“昔日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可现在大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
说完张良又拿起第二根:“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现在大王能得项籍之头乎?其不可,二也。”
然后第三根:“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现在大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其不可,三也。”
接下来还有四、五、六:“武王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现在大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现在大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现在大王能休马无所用乎?其不可,六矣。”
说到这里,张良看到郦食其的眉头越皱越紧,陈平则是满脸迷惑,而刘邦脸上甚至有了不耐烦之色。
但张良仍坚持地说下去:“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现在大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大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大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说到这里,张良停住了。
“就是这些?”刘邦问道,显然他觉得张良的反驳不够有说服力。
“是。”张良答道。
郦食其咳嗽一声就要反驳,但刘邦制止了他,然后对张良说道:“先生的意思孤明白了……”
见刘邦马上要否决自己的观点,张良打断了对方:“臣请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