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山渐青 > 第三百四十八章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第三百四十八章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四十八章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庆历三年三月,朝廷颁布旨意,凡再有恶意煽动百姓冲击官衙,阻挠青苗款发放的,一概按律严惩,地方官府对事态不加已阻止的,主官一律罢官免职。

    有这个强硬的措施出台,加上前面几个***的士绅为榜样,地方上搞些小动作的***概还有,但真敢站出来正面硬抗的人少之又少,毕竟他们的阻挠的理由根本上不得台面。

    和后世王安石的青苗法不同,王安石的青苗法是让地方官员来实施的,这样地方官员就可以大做手脚,理应获得贷款的困难百姓没有得到贷款,而那些无须贷款的百姓却被强迫贷款,因为他们的还贷能力比较强。

    如此一来,这项本应是利民的法令,反而成了扰民的政令,自然会引发百姓强烈的反抗。

    而许清这次的青苗款直接撇开了地方官员,让他们无从作梗;加上一次铺开的范围没有王安石来得广,毕竟提举司目前还做不到每县每地都派员前往,目前最多覆盖大宋三分之一州县,这样一步一步来也好控制得多;

    同时王安石的青苗利息是百分之四十,而许清这次只收百分之十;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百姓种十亩地,需要贷八十斤种子的话,将来他只要连本带利还八十八斤谷子就行了;这样真正做到了让困难百姓获益,愿意受地主乡绅指使,出来硬抗法令的也就不多了。

    如果光是算贷款利息,加了运转周期,银行在青苗款上是赚不到钱的,不过许清无所谓,银行在其它方面如异地汇兑等,利润高得很,青苗款就当是银行回馈社会的举措吧!

    一说到回馈,就真有回馈送上门了!

    许清刚从司农寺回到家,曹佾和石兆庭就乐滋滋地登门了,曹家和石家都是依靠军功起家,而瞧他两个游手好闲的样子,当初真应该让赵祯同意他们到军中练练,免得以后成为街头小霸王。

    “许大哥,昨天我们就来找过你,你不在家!”

    曹佾没事常爱往许家跑,早已熟得跟自己家似的,也不用许清相请,招呼石兆庭一声便坐到许清身边。

    许清含笑对石兆庭点点头,一把抢过曹佾手上的折扇道:“这才三月,很热了吗?”

    曹佾俊脸微变,自从上次被许清没收过一回,他上许家就没敢再带过扇子,今个儿怎么这般不小心呢?

    曹佾连忙辩解道:“许大哥,许大哥,您手下留情,这是我好不容易才求得曦儿姐姐帮我画的扇面,你若是想要,让她给你画一把就行了嘛!”

    许清打开一看,上面是一幅杏花牧牛图,落款还真是清平的;算了,既然是自家娘子的作品,由着他吧!

    许清把折扇丢还给他,问道:“说吧,找我什么事啊?若是出城打猎那就免了,如今正是春耕时节,哥没空。”

    曹佾这才想起此来的目的,先小心的将折扇收起来,免得碍许清的眼,才笑道:“许大哥,您忘了吗?您让咱们买状元、榜眼、探花全中,呵呵!这不给您送钱来了吗?”

    曹佾很是兴奋,很快从袖口摸过一张银行存票递给许清。

    嚯!一万贯!

    难怪把他和石兆庭笑得眼睛都眯了,他们家里自然不缺这点钱,但两家的家教都比较严,特别是曹皇后对曹佾管束尤为严格,平时是不可能给他们这么多钱花的。

    “景休啊!这钱你们拿去吧,哥就不要了,不过要记住,有钱不要乱花,若是哥知道你拿这钱去关扑喝花酒什么的,非收拾你们不可!”

    许清还在一脸正经的训人,曹佾却将存票往他怀里一塞,说道:“许大哥,我们自己有,那天我玉佩当一千五贯压的,咱们每人一万贯,再说了,若不是许大哥您眼光独到,咱们哪能赚到钱,若是这钱我和小石头都分了,以后还敢登你家门嘛!”

    “这样啊!那好吧,这钱您拿去给皇后娘娘,就当是你曦儿姐姐捐给那些寒家学子的!对了,那天让你们查是谁家开出的盘口,查出来了吗?”

    “查出来了,共有四家,第一家是仁宝商行,背后是越国公府……”

    果然不出所料,曹佾报出的几个商家后面都是背景深厚的豪门,不过今年从比赛结果可以看出,这些人并没有操纵比赛,许清也懒得理他们,下次武举留个心眼,提前做些防范就是。

    润州城外。

    经过半年时间,一个大型的码头已完工大半,其中右边的二十个泊位已经投入使用,而另一边还在紧张的施工中。

    呼喝的号子声盖过了江涛泊岸,一块块重达几千斤的石料,只需几个人合力拉动吊臂上的滑轮组,便能很安放到位。

    因为龙门船厂的存在,现在整个江南地区施工时,都纷纷效仿,使用这些省时省力的工具。

    技术的传布速度令人惊叹,象苏州梁家,刚刚研究出了水力织布机,马上就有许多商家前来购买这项技术。

    当然,起初也有人不想花钱,打算派人去混入梁家偷学,但一打听,梁家要的技术转让费并不算高,与其枉做小人得罪梁家这样的商界魁首,被人鄙视打压,还不如花点钱光明正大的去购买。

    韦灵运和晏知行等人今天来参加润州市舶司的落成典礼,市舶司的建成,预示着润州正式成为连接海外的一个商贸大埠。

    如今码头上仓库林立,一些民居和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挤身其中,才半年时间,原本荒芜的江边,俨然成了一个繁华的小镇,而且看情形新的建筑还在不断地向四周舒展着。

    现在码头附近的房产地价,已经不下于润州内城,靠着这些收入,韦运贷顺利地将码头建了起来;

    整个过程中,两位主官配合默契,韦运灵机巧善断,晏知行平淡中和,正直清廉;一个开拓,一个守成,上有晏殊和许清鼎力扶持,下有江南商界衷心拥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润州码头一但全部完工,将拥有同时可停靠四十艘大型海船的泊位,货物吞吐能力大宋第一。

    而整个建造工程竟然没花朝廷什么银子,光是这份政绩,就足够韦运灵和晏知行受用的了。

    何况今后还有源源不断的赋税增长,只要不出意外,润州的赋税在未来几甚至有望超越扬州这样的重城,一举成为江南第一埠。

    想到这些,韦灵运就仿佛打了鸡血般,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当初与许清一起被贬,到后来毅然投入许清门下,不过一年,不但官升了,还成了大宋政坛的政治明星!

    当然,最耀眼的那颗星自然是人家夏宁侯,自己能跟着沾这份光,知足了!

    今天不但是市舶司落成的日子,同时也是大船队再次出海的日子,总共十七艘海船,将润州码头占去了一半,高大的船身仿佛连成了一道水上长城。

    各地汇聚而来的货物已装满船上,有荆襄的漆器,蜀地的绣锦,苏杭的丝绸,均窑的玫瑰紫红釉瓷,龙泉窑的青瓷,宜兴的紫沙瓷,西湖的茶叶,开封的玉雕,各种儒家经典书籍、佛经、名家诗词刻本,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知州大人,通判大人,请!”

    参加完市舶司落城仪式,李清阳适时请几位主官前往码头。

    象这样的大船队出海,每次都要举行祭龙王的仪式,祈求海上风平浪静,往返平安。

    仪式虽然没有许清主持新船下水时隆重,但也是马虎不得,你若是不当回事,有些船工甚至不愿随船出海,这次韦灵运主动提出由他来主持仪式,李清阳等人自然求之不得。

    “好!”

    韦灵运一边应着,一边将李清阳带到前面轻声说道:“李东家,这次侯爷和阎公公的船一同出海,你们这些人务必严把口风,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对侯爷与阎公公的声誉终是不好听,当初可是你们非要把侯爷拉进来的。”

    “韦大人放心,侯爷的船算在梁家的名下,阎公公也是由他家一位亲戚出面,除了小的几位船厂股东外,船队的人并不知道那是侯爷与阎公公的船,小人等知道事情轻重,绝不敢向外提起。”

    “那就好,这次出海务必多加小心,确保平安,否则侯爷那边好交待,只怕阎公公那边有麻烦,明白了吗?”

    李清泉听了心中一凛,难怪韦灵运这次如此重视,主动来主持仪式;

    阎文应是内宫总管,连许清都让着几分,他们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他的船第一次出海,全仰仗自己这些人,若真出问题,难保他不会心存怨忿。

    “小人等明白,此行会速去速回,避过四月底五月可能出现的风暴……”

    两人一翻细语,直到时间到了才往祭坛走去。

    世间事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许清将阎文应拉进海贸来,自然是想自己在内宫有个照应,但同时你也得分出精力来照应他在外面的事情。

    不过经商也罢,许清不会对内采取垄断的形式,这也是他让梁家把水力织布机技术低价转让的原因。他虽然算不得君子,总也要守着最后的底线,这样大宋的商业才能长久的昌荣。

    祭祀过海龙王之后,十七艘海船徐徐升帆,站在码头上望去,便如白云当空,遮天蔽日,巨大的铁锚收起,海船缓缓出港。

    第一次出海时只有七艘船,第二次出海十七艘。

    那么第三次呢?站在码头上的人无不开始遐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