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162章 指腹婚约

第162章 指腹婚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周澈和众人商量如何操练兵马的时候,随太守王赫“春巡”完毕回到郡治平舆的郡功曹袁耀回到家中后,去后院拜见他的父亲--袁缇。袁耀家是汝南袁氏嫡派庶系,所以分到院子占地不大,只有前后两进。进入正堂,等袁耀行过跪拜之礼后,其父问道:“你不是被府君召去,随从春巡么?怎么回来了?”

    袁耀跪坐席上,恭敬地答道:“府君已巡过平舆、安成两县之春,今晚恐刚到新蔡。因郡廷公务不得累积,故此禀明了府君,我暂归平舆。”

    袁缇两鬓斑白,年虽老迈,精神不错,只是耳朵有些聋了,说话声音有点大。他“噢”了一声,看了看袁耀,笑道:“今从郡守春巡,所遇郡名族子弟,观感如何?较之前几年,孰优孰劣?”

    袁耀说道:“禀父亲,此次从府君春巡的诸姓子弟都是人杰,各有所长。唯有一人,令耀奇之。”

    “谁人?”

    “安成县东乡乡长周澈。”

    “你说的可是安成周氏第五房的那个因为家道中落,年少负气投军,后来归家在去年自求为横路亭部的周皓粼么?”听袁缇的意思,他好像早就知道周澈这个人了。袁耀惊奇地问道:“阿翁亦知此人?”

    “那周氏老友周子居给我写过一封信,在信里对他的这个族孙好生称赞啊。”汉人重乡土,更重宗族。周乘虽只是周澈的族祖父,两边的关系也不亲近,很少见面,但自从周澈接连做出了几件“奇志之事”,令他“好奇”后,他却也就和周涌一样,立刻开始不遗余力地为他扬名。和周涌年轻,人脉不广,故只能在县中鼓吹相比,周乘的推荐力度显然就大得多了。他年长德高,交往的可都是州郡名士。

    袁缇顿了顿,接着说道:“周氏族中本多俊彦和我袁氏在汝南不分伯仲。我虽得乘君之信,知道了此子之名,但是未曾见过其人,对他并不了解。阿耀,你且说说,他怎么让你‘奇’之了?才学?品德?”

    “学问、风度、雄辩、仁智、机敏其实皆比不上州郡名族子弟。陪同太守春巡的诸姓子弟至东乡,皓粼曾出堂外,与诸人立院中,相与交谈,当其时也,亦无言谈出众之处。”

    “如此言来,也只是一个常人,何来‘奇志之事’?”

    “州郡诸姓子弟固天下俊才,而周皓粼虽若常人,似无出众处,可是看他自任职亭部以来的所作所为,却奋厉威猛、果勇胆雄,复又能克己施恩、不举人过,敬老爱贤、善与人交,威德之下,民敬爱之,豪强折腰,壮士俯首。他的这些长处,州郡诸姓子弟亦不能及。且,周皓粼年已二十有余,任乡长前二十年名声不闻,可见他的才干是藏于内的啊!是乃--诸姓子弟之才显于外,而他之才秀于内矣。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说的不正是周皓粼这样的人么?安成县令黄琰尝言:‘皓粼潜龙,一朝出渊当吟天下’,耀深以为然。”

    袁耀当下,把听来、看到的那些周澈的故事一一给袁缇道来。

    诛灭季氏,说明了周澈的奋厉威猛。任职亭部时夜半闻鼓、迅捷击贼,说明了周澈的果勇胆雄。恩泽乡里,春秋断狱,说明了周澈的克己施恩。不肯批评前任秦波,说明了周澈的不举人过。上任的当天,就登乡父老田宽之门,执弟子礼敬事之,说明了周澈的敬老爱贤。能得姜枫、黄盖、程闯这样的勇士投效,说明了周澈的威德服人。

    袁缇听罢,若有所思:“若真如阿耀所言,周皓粼可称君子人杰。”

    “真是有春秋楚庄王和前汉朱买臣的意思。”袁耀一副赞同其父的意思。

    楚庄王就是典故“一鸣惊人”的主角,朱买臣则是汉武帝朝的会稽太守,留下了“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典故。周澈虽然没有到达天下知的地步,但是目前州郡知名算是不错的了。

    “对了!阿翁可曾记得本初从妹阿薇?”袁耀似乎想起了什么。

    “袁绍之妹?薇丫头?你问这干嘛?”袁缇皱了皱眉,心中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阿翁可知周澈之父是谁?”

    “谁?”

    “周纪周书载。”

    “似乎有点印象...阿呀!原来是他的儿子。可是当年追随本初从父文开公,北征鲜卑,为救文开挡箭而亡的那同郡校尉。难道你是说那件婚约之事?”袁缇恍然大悟。

    “正是!就是那件婚约啊。本来我也想不到的,今从郡廷回来之前,因为好奇周澈,特去调出了周澈的户籍看了看,后看到其父之名,我才记起。”

    原来这牵扯到十余年前的旧事--先从袁绍说起吧,袁绍生父是袁逢,袁绍虽是长子,但他是庶出;袁术才是嫡子。后来袁绍过继给他的伯父袁成,成为袁成那房的嫡子。这袁成就是袁缇说的“文开公”,文开是袁成的字。这里说的“袁绍之妹”是指袁成的亲生女儿--薇丫头--袁薇。

    十余年前袁成任左中郎将,奉旨率部随军北征鲜卑,而周澈之父周纪则是其麾下校尉。当年血战,袁成率部突围,周纪为救其人,挺身挡箭而死,周纪临终前,曾委托袁成照顾自家妻儿。但是好景不长,袁成自从那一战后,受了内伤,回到汝南没过多久也死了,临终前交代其妻,未能报恩,很遗憾,但听说周纪有儿子,就将其幼女许配给其儿。

    但是周澈家自父阵亡后,家道中落,因为周澈是小妾生的,其母难产而死,所以周纪之妻带着周澈兄长、顺带卷了一笔财产回了娘家,从此和周家互不往来,也就在那时原来的那个周澈就愤而从军。按照礼制,那个薇丫头应该是嫁给其周澈兄长的,但是已经和周澈分家了,其兄长也跟着其母离开,所以如果袁家还在意这个约定的话,只能将其嫁给周澈了。

    不过两汉风气不似后世,这个时代最重信义,特别是越有名望的家族,越守信义。比如汝南隔壁的颍川郡颍阴荀氏---荀彧和唐氏女的婚事,是唐家女已故的父亲唐衡还在世时与荀绲定下的。唐衡乃桓帝时的宦官,“五侯”之一,权势熏天,性贪暴,在世时名声很不好。他本来是打算把女儿许配给汝南傅公明的,公明不娶,这才改与荀彧。当时,荀彧才两三岁,不能完婚。

    后来不久,唐衡病卒。他病卒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第一次党锢之祸,士大夫与宦官的矛盾激化尖锐。荀家诗书传家,讲究的是一个信义,虽没有因此退婚,但这桩婚事却也因此拖延了下来。再到第二次党锢之祸,荀彧的从父、荀衢的伯父荀昱乃至因谋诛宦官而死,荀氏全族亦因此受到牵连,被禁锢不能出仕。这门婚事就更不好办了。不过出于种种考虑,荀、唐两家倒是都没有悔婚。最后荀家按约定娶了唐氏女。

    “我闻周皓粼尚未婚娶,而本初之从妹及笄有三。耀以为,以其才,足为本初从妹良配。其从妹的婚嫁本非吾该言之,但是毕竟婚约在先,如不履行恐污我袁氏家声啊。所以父亲大人,要不要去通知下本初?”袁耀提议道。

    及笄有三,指的是袁薇-十八岁。古礼“女子十五笄而礼之,许嫁,称字。”

    两汉男子的婚龄,小的十二三,长的通常也就是二十来岁。女子婚龄,小亦十二三,长则十五六。男子尚好,女子若是过了十五六还没嫁人,就很不好说了。前汉惠帝六年曾下过一道诏书:“女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算即算赋,人头税。十五以上不嫁的,要收五倍的人头税。这也算是变相地规定女子婚龄了。其实袁薇年已十七八,要不是袁家是大户,交得起税,不然早嫁人了。

    可嫁人是件大事,尤其是对像袁氏、周氏这样的士族来说。虽然是有指腹婚约,但是一个弄不好,若所嫁非人,贻人话柄、被人嘲笑都是小事儿,往严重里说,说不定还会使整个家族的清名受污。名望乃一个家族的立世之基,若族名受污,那整个家族也就完了。

    当夜堂上,袁缇不置可否,对袁耀说道:“伯淳,你没事儿的时候可以多留意一下周澈,打听打听他的为人处事。我明日去找本初,探探口风。”伯淳是袁耀的字。

    袁耀应诺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