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锦衣 > 第一百零七章:圣人之道

第一百零七章:圣人之道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静一一脸懵逼。

    不明所以地看着眼前这个兴冲冲跑来的书吏。

    人家隔壁设巡检,你激动个啥?

    跟你有一毛钱关系?

    这就好像,别人结婚入洞房,你特么的亢阳鼓汤,血脉偾张的,这是啥意思?

    “噢。”张静一轻描淡写地道。

    “听说……这巡检还大有来头呢。”这书吏依旧很激动的样子,兴致勃勃地继续道:“是个翰林院的侍读,叫杨娴。”

    这么一说,张静一和邓健、王程几个还是没反应。

    心里还嘀咕,这有啥?关我鸟事。

    可那些带长的文吏们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个发出了啧啧的声音。

    “哎呀,可是那位曾写《绥林集》的杨公?哎呀呀,此人了不起啊,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什么?他堂堂侍读,位列朝班,居然屈居小小的巡检?”王司吏张大着眼睛,一副惊诧的样子。

    张静一感觉自己躺着中枪了,我特么的也是巡检啊,你这意思是……巡检都是像我这样下等的人做的?

    可这种惊叹已经控制不住了。

    人们对于读书人莫名的崇拜感,在此刻曝露无遗。

    毕竟这些带长的文吏,可都是读书人出身,虽然他们连秀才都考不中,科举无望,可并不妨碍他们对于学霸的推崇和向往。

    张静一觉得古怪,便道:“对呀,一个侍读,为何要做巡检?这不是被贬官了吗?这个人一定是做了什么数典忘祖的事,我看……他不是扒了灰,就是贪赃枉法了。”

    张静一觉得自己这话很实事求是。

    众吏的反应则是不吭声了。

    显然表示不认同。

    杨公啊,是大名鼎鼎的杨公啊,稀罕干这等事?

    巡检这是赤裸裸的嫉妒,一定是的。

    张静一看他们的表情,就晓得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们没救了,好心情一下子没了,便大怒着拍桌子道:“好啦,今日的会议结束,大家回去各司其职,卫生创优,还有招商,还有吸引民户的事,都不可耽误。谁出了差错,到时评不到优,有你们好受的,别怪我到时翻脸不认人。还有治安的问题,前些日子,出现了一个失窃的事件,到现在还没寻到那个扒手,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骂骂咧咧地退出了开辟出来的会议室,留下一群人懵逼。

    怎么突然发这么大的火,吃他家大米了?噢,好像真的吃了他家的大米。

    张静一当然不是对于隔壁的天桥坊的巡检完全不去打听的。

    很快,他便让邓健去了那儿打探。

    而得到的信息很多。

    一方面,是此人好像确实是犯了事,本来是要外放去做县令的,听说这个事还和他有关,不过这人最终却愿留了下来,做了巡检。

    另一方面,是此公上任,很是热闹。

    听闻他在京城里的名声很响亮,有不少读书人拜访他。

    而他也爱和文士打交道,可谓如鱼得水。

    这杨娴上任,当然是奔着张静一去的。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若是真外放出去,可能就一辈子都完了。

    巡检表面上是九品,可至少人还在京城,就还有机会。

    至少翰林院是支持他的,士林之中,人们都赞许他,读书人和他亲近,只要他在这里压过张静一一头,那么迟早就有起复的一天。

    顺天府那边也是很配合杨娴,居然直接派了数十个精干的文吏和差役来。

    显然,顺天府尹对他有极大的关照,至于钱粮什么的,也支取了不少。

    所以别看只是小小巡检,这若是放在后世,应该叫人民币玩家。

    “那张静一有难了。”杨娴丢下这句话,愉快地上任。

    他直接奔赴巡检司衙,这里原本是一处废弃了的官舍,现在挂上了巡检司的匾额。

    门前早有一干差役在此恭候多时。

    杨娴从前是二甲进士,考了第十三名,十分优秀,随即便敕了一个翰林院的编修,一步步走上侍读之位。

    说他是天下读书最多的人之一,也不为过。

    因此到了此地,他便念诗:“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这诗乃是南北朝的作品,讲的是一个人遭遇了变故,心里惆怅,大丈夫心有凌云之志,却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

    当然,也隐含着自己遭人构陷,以至落到今日这个境地。

    随即,他振奋精神,众吏给他见礼,他一看这些下吏,也没说什么。

    他是清流,不能和这些下吏为伍,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似这等下吏,又贪又懒又卑劣,他是要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怎么可以和他们亲近呢?

    于是冷着脸,只点点头,随即进入衙里。

    众吏则尾随过去,分班站好。

    为首的司吏率先道:“巡检,此乃坊中的情况,都是从顺天府抽调来的,此地有民三千四百户,有……”

    “知道了。”杨娴似乎没耐心听这些,便道:“本官为官一方,自是要造福百姓!此地……我来时,见三教九流混杂,百姓愚钝,商贾沿街吆喝,可谓是锱铢必较,治民首在教民。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自然,本官并非是教民七年,让人去作战。这孔圣人的意思是,教化百姓,才是治世之道。”

    众吏见了杨娴,其实就有一种惭愧之心,大家总觉得,跟杨娴这样的天上人相比,不免自惭形秽,于是一个个低着头,纷纷称是。

    杨娴则很有优越感地继续道:“什么是教化呢?所谓教化,无非是美教化,移风俗而已。倘若人人受了教化,那么这天桥坊,便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本官思来想去,当下要做的,最紧要的便是一件事。”

    “不知何事?”

    “可在坊东和坊西,各设一亭,一曰:思教亭,一曰:知礼亭。有此二亭,可请读书人到那里读书,供奉他们茶水,如此一来,这坊中东西,都可听闻郎朗读书声,这圣人之道读来,便教过往百姓们都能听到,日积月累,百姓们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就知道何谓圣人之道了。”

    众吏其实都听得晕乎乎的,一时之间,竟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是好是坏。

    不过听着,却是逼格很高的样子,于是个个心里越发觉得杨娴是天上来的人物,便更加地自惭形秽了。

    此时,杨娴又道:“孔圣人治鲁国,三月即可大治天下,以至那些贩卖牲畜的人已经不敢再根据自己的需要要价太高,而男女行人在走路时也是分开行走,格外守礼节。有时候地上有别人不小心遗落的东西,也没有想要将它捡起来占为己有。本官治一街坊,想来三月也可大治,用的便是仁义礼智之法,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求贤,尔等这些日子,将这坊中的读书人统统都请来,本官要先宴请贤士,与他们攀谈。除此之外,需让人宣教男女礼节,对那些粗鲁的屠户宣教圣人之道,对宵小之徒,更要格外宣教,不可怠慢了。”

    说罢,也不和这些小吏们再多说什么,转身便回了廨舍。

    …………

    张静一越观察隔壁的天桥坊,便越觉得特么的匪夷所思。

    见鬼了这是……

    突然来了个巡检。

    然后他治下的文吏就一个个说隔壁的巡检好了,这群吃里扒外的狗东西。

    尤其是听说,那边在建亭子,花费了重金,叫什么知礼和思教,特么的,修了这么个东西,王司吏居然也很羡慕地跑过来说,不如我们也建几个吧,连侍读都这样干,不会有错的。

    张静一匪夷所思,这群人吃错药了?

    不过仔细反思,他大抵也能理解的,在数百年来孜孜不倦的宣教之下,人们对于这些读书的人上人,有一种变态地崇拜。

    而且……杨娴干的事,也确实很高大上,逼格满满,张口就是孔圣人,闭口还是孔圣人,这确实是很能唬人的。

    张静一甚至也想学一下杨娴了,以孔圣人的名义组织各街巷的小吏们去开挖排水道,或许这一招很有用。

    不过现实很打脸,大家虽然乖乖去开挖,但是对于孔圣人三个字敬谢不敏,你张静一也能代表孔圣人,你配吗?

    不出几日……

    更吓人的是,隔壁又闹出一个大新闻。

    杨娴要弄出一个白叟宴,也就是说,请本坊年纪大的老者,一起吃饭,以示自己敬老。

    这一下子……读书人们疯了一样天天开始推广杨娴,满是溢美之词。

    张静一是懵逼的,卧槽,这我也没想到啊。

    而他只能苦哈哈地带着人,四处巡街检查卫生。

    又过几日,更厉害的来了……

    翰林院的几个翰林,带领着许多士子,统统去了天桥坊,在新建的思教亭下吟诗作对,一时之间,又传为了美谈。

    张静一只见来报消息的邓健,一面伸出小指,抠了抠鼻子,然后从鼻里抠出某些异物,biu的一下弹出,然后语重心长地道:“话说回来,百户啊,你该娶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