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雄关难阻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谋妻入局:总裁深夜来、尸姐、金钢进化、暗夜超神、尸灯鬼话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941章 雄关难阻
从弘农到潼关的路途上,枯败的草木尽被积雪所掩埋,雪层上又密布着各种杂乱的踩踏痕迹,放眼望去一派凋敝凌乱的景象。
李泰在队伍中策马而行,思绪却是飞回了多年前自己同样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情景。
那时的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便遭遇大军溃败撤往潼关。虽然如今的时令风物不同于那时,而原本他所骑乘的那头瘦驴也换成了如今胯下神骏威武的名驹,但氛围上还是颇有类似之处。
之前的他因为担心关中的情势继续转劣,没有等待大军同行,只率两千精骑先行一步,通过新安、崤坂一路西行。
当其部伍翻越崤坂、进入弘农地境时,沿途便不断的有溃乱卒众加入进来,这些人多是之前在弘农被冲杀溃散的败军之众,因为没有物资给养的维持也难远遁他方,只能游荡在弘农周边,又恐贼师未去而不敢前往潼关,直至李泰率部抵达此间,他们才争相依附而来。
从崤坂到弘农这一路上,单单陆续依附而来的军众便达到了大几千人,由此亦可推想当日交战溃败之混乱。这些人员多是饥寒交迫、状态堪忧,李泰所部精骑所携带辎重本就不多,随着依附而来的军众越来越多,也难以立即给以救济,只能率领着这些卒员一起奔赴潼关。
因受这些败军之众凄惶情绪的感染,李泰也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当年败逃潼关的经历。只不过那时的自己也是这败逃群众当中的一员,同样随波逐流、身不由己,而今自己却成了这些军众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和大救星,行途中各种称颂声不绝于耳。
这些人殷勤的恭维,以及那满眼的期待,也让李泰尤感他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当年的他还在困苦于如何融入这个时代,如今所要考虑的却是自己要将这个时代引领到何方!
“阿郎,潼关到了1
前方探路的李去疾策马归队,来到李泰近前向他汇报道。
李泰听到这话,一时间更生恍如隔世之感,他先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抬眼望向前方的潼关关城。此时的关城上下旌旗猎猎、甲士如林,将士甲刀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李泰看看戒备严整的关城,又看看周围那些徒卒们渴望的眼神,他抬起手臂遥遥向关城一指,口中沉声说道:“告城中将士,孤无负关西父老所望,携众离散儿郎归国,关城守卫,速速出迎1
“太原王济危救亡、凯旋至此,关城守卫速速出迎1
周遭将士们纷纷昂首向对面的关城呼喊,而关城上下阵列分明的守卫们听到这话后,各自也都面露激动之色,但因军令所限,一时间仍然未敢踏出阵势、向前迎接。
“白水乡徒同去百员,阵死廿三,太原王招归卅五,城头可还有乡亲?忍将儿郎拒在关外?”
除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报功声之外,另有许多败卒向着对面战阵喊话,那些凄楚沙哑的声音听在一众九死一生撤回潼关的将士们耳中,一时间也是倍感心酸。
终于有人忍不住丢弃手中的刀枪,口中大声呼喊道:“太原王破敌扬威,某等败退之众安敢拒迎1
在各种呼喊声中,也不乏将士直向太原王所在奔跑而去,急切的呼喊询问道:“请问大王,我甘泉乡徒们可曾得救?”
关城上几名督将原本还在纠结于是否要遵守军令继续据守城中,可当看到城前阵仗已经不复严整、军卒们纷纷离阵出迎,于是各自便也都将心一横,着令军士们放下兵器、列队出迎。
原本经李弼、达奚武等诸位大将巡察布置的潼关关防,随着太原王师旅的到来很快就土崩瓦解。
当城主府中的宇文护等人闻讯赶来的时候,便见到原本应当守据在防线内的将士们早已经开门出城,队列于太原王阵队前施礼相迎。而李泰则在前后亲兵的簇拥之下,整个人都沐浴在朝阳中,神情冷峻严肃的向着城头处望来。
“太原王得胜归国,并在沿途救济诸多亡散之众,于情于理不可轻慢,的确应当出城相迎。”
李弼望着这一幕也是沉默许久,而后便向着其他同样神情黯淡且尴尬的将领们摆手说道,然后自己率先走下关城城头,抬手屏退身后跟随的亲兵,来到关城城门前垂首而立。
其余众将见状后,也都各自收拾心情,跟随在李弼的身后站立在关前作恭待状。
这时候,李泰才在前后将士们簇拥欢呼之中策马来到关前,一直等到李弼上前一步抬手为其执住马辔,李泰这才翻身下马,面对诸将的作揖礼见无甚回应,视线在众人脸庞上划过一遍之后才最终落在宇文护脸上,口中则沉声发问道:“大冢宰灵柩何在?”
“在、仍在城中,城主府正堂内。”
宇文护已经被瞧得额头冷汗直沁,听到这问话后绷紧的心弦才骤得一松,忙不迭欠身恭声回答道。 李泰闻言后便微微颔首,转头示意自己的亲兵入前接替仍在为自己牵住战马的李弼,然后抬手向李弼略作虚引,示意他和自己并行入城。
李弼见状后便也走上前来,落后半个身位的与李泰一起走入城中。其他众将也都跟随在两人后方一起入城,而宇文护则疾行两步,紧随在李泰身后侧着身轻声道:“主上病情危重之时,仍然憾言未能亲见伯、大王……”
李泰对此恍若未闻,只是阔步直行,宇文护见状后便也只能讪讪住嘴,本来颇有希冀的眼神又逐渐黯淡下来,垂首默然随行于后。
城主府正堂中,李泰登堂后先是向着摆在堂中的宇文泰棺椁深作一拜,后方众将见状后也都跟随其后深拜于地,等到李泰站起身来的时候,后面将领们本待也跟随起身,却见前方李弼等几人仍然拜伏不动,本来已经挺起的上身便又连忙伏低下去。
“梁郎你来,大冢宰使你传我何令?”
李泰站起身后,又抬手将随军至此的梁睿招至近前,向他发问道。
梁睿闻言后便又连忙将大冢宰之前的命令再转述一遍,等到他讲完之后,不待在场其他人发声,李泰便先叹息道:“得令之后,我即刻引部奔赴河洛,本以为可与诸位相会宜阳,不意潼关乃逢,事竟至此,诸位何以告我?何以告大冢宰?何以告抛尸于途的师旅儿郎?”
听到李泰这咄咄逼人的问话,尽管宇文护也明白如今大势已去,但他作为宜阳方面的主要决策者,也是忍不住小声辩解道:“启禀大王,宜阳撤军事出有因。卑职等奉大冢宰遗命,确有固守宜阳以待援军之意,但、但大宗伯,与大司马却先……”
他这话一出口,李泰眸光顿时变得更冷,他行至宇文护面前,垂首望着其人沉声道:“请问中山公,此二位大冢宰遗命授何职守?当时引众多少弃城而走?”
“这、这……”
宇文护听到这逼问顿时有些语竭,而当其左右张望想要请当时商议众人声援撤军非其一人之计的时候,旁边柱国达奚武突然开口说道:“大司马等离军之前,我亦曾与议,当时大冢宰病情垂危、不能视事,因恐国中滋生纷乱,大宗伯与我皆谏言大司马速速归国入朝镇抚群情。当时宜阳情势仍然严峻,我自请留守军中,大司马等西去何事则所知不深。”
“大司空,你怎可……”
宇文护没想到竟然遭到达奚武的背刺,须知宜阳撤军的时候可是众将一致同意,却没想到达奚武对此只字不提,反而为独孤信私逃行为做出了背书。
然而他这里还没来得及斥问达奚武,另一旁的李弼也开口说道:“大司马行经弘农时,曾经传信与我相论此事,我亦认可大司马先行归国以定局势,却没想到本是持重之计,却遭小人横阻。幸在苍天未弃吾国,太原王力挽天倾,使我国运转危为安1
等到李弼发言完毕,不要说宇文护更觉惊诧,就连李泰也大感意外。
他自知河洛战胜之后自己身上是有一层让人敬畏的大义,但也没想过能够单凭这一点就能慑服所有人,如果说潼关将士不敢将他力拒于外还在他的意料之中,那么达奚武和李弼这两个柱国先后表态示弱折服就有点出乎他的预料了。
须知独孤信弃军而走总是一个污点,这些人只要咬死这一点,那么接下来李泰追究战败责任的时候,只要还对独孤信的哀荣体面稍有顾及,那么对他们多多少少也要网开一面。
可现在他们却主动放弃这一点,选择为独孤信遮掩,尤其李弼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并没有太大的责任,如今却将姿态放的这么低,就不免让李泰有些想不通。
这让他不解的缘由,大概率还在关中局势上。由于潼关这里的消息封锁,他现在对关中局势的了解还只限于韩雄等人之前的汇报,最新的情况仍然未知。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沉声说道:“丧师失土,公等皆难辞其咎!我临危受命、暂掌军机,自大司徒以下,众皆夺职待审、归朝具闻,伱等可有异议?”
虽然有些信息缺失,但却并不妨碍他先确立一个最大的主动权,掌握对包括李弼在内的所有人的追责权。
“大冢宰本就遗命太原王执掌中外诸军事,大王既有裁断,末将决无异议1
这一次又是李弼率先发声,态度甚至都有些急切,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职权被剥夺,仿佛是想要赶紧确定某些事情。
(本章完)
第941章 雄关难阻
从弘农到潼关的路途上,枯败的草木尽被积雪所掩埋,雪层上又密布着各种杂乱的踩踏痕迹,放眼望去一派凋敝凌乱的景象。
李泰在队伍中策马而行,思绪却是飞回了多年前自己同样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情景。
那时的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便遭遇大军溃败撤往潼关。虽然如今的时令风物不同于那时,而原本他所骑乘的那头瘦驴也换成了如今胯下神骏威武的名驹,但氛围上还是颇有类似之处。
之前的他因为担心关中的情势继续转劣,没有等待大军同行,只率两千精骑先行一步,通过新安、崤坂一路西行。
当其部伍翻越崤坂、进入弘农地境时,沿途便不断的有溃乱卒众加入进来,这些人多是之前在弘农被冲杀溃散的败军之众,因为没有物资给养的维持也难远遁他方,只能游荡在弘农周边,又恐贼师未去而不敢前往潼关,直至李泰率部抵达此间,他们才争相依附而来。
从崤坂到弘农这一路上,单单陆续依附而来的军众便达到了大几千人,由此亦可推想当日交战溃败之混乱。这些人员多是饥寒交迫、状态堪忧,李泰所部精骑所携带辎重本就不多,随着依附而来的军众越来越多,也难以立即给以救济,只能率领着这些卒员一起奔赴潼关。
因受这些败军之众凄惶情绪的感染,李泰也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当年败逃潼关的经历。只不过那时的自己也是这败逃群众当中的一员,同样随波逐流、身不由己,而今自己却成了这些军众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和大救星,行途中各种称颂声不绝于耳。
这些人殷勤的恭维,以及那满眼的期待,也让李泰尤感他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当年的他还在困苦于如何融入这个时代,如今所要考虑的却是自己要将这个时代引领到何方!
“阿郎,潼关到了1
前方探路的李去疾策马归队,来到李泰近前向他汇报道。
李泰听到这话,一时间更生恍如隔世之感,他先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抬眼望向前方的潼关关城。此时的关城上下旌旗猎猎、甲士如林,将士甲刀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李泰看看戒备严整的关城,又看看周围那些徒卒们渴望的眼神,他抬起手臂遥遥向关城一指,口中沉声说道:“告城中将士,孤无负关西父老所望,携众离散儿郎归国,关城守卫,速速出迎1
“太原王济危救亡、凯旋至此,关城守卫速速出迎1
周遭将士们纷纷昂首向对面的关城呼喊,而关城上下阵列分明的守卫们听到这话后,各自也都面露激动之色,但因军令所限,一时间仍然未敢踏出阵势、向前迎接。
“白水乡徒同去百员,阵死廿三,太原王招归卅五,城头可还有乡亲?忍将儿郎拒在关外?”
除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报功声之外,另有许多败卒向着对面战阵喊话,那些凄楚沙哑的声音听在一众九死一生撤回潼关的将士们耳中,一时间也是倍感心酸。
终于有人忍不住丢弃手中的刀枪,口中大声呼喊道:“太原王破敌扬威,某等败退之众安敢拒迎1
在各种呼喊声中,也不乏将士直向太原王所在奔跑而去,急切的呼喊询问道:“请问大王,我甘泉乡徒们可曾得救?”
关城上几名督将原本还在纠结于是否要遵守军令继续据守城中,可当看到城前阵仗已经不复严整、军卒们纷纷离阵出迎,于是各自便也都将心一横,着令军士们放下兵器、列队出迎。
原本经李弼、达奚武等诸位大将巡察布置的潼关关防,随着太原王师旅的到来很快就土崩瓦解。
当城主府中的宇文护等人闻讯赶来的时候,便见到原本应当守据在防线内的将士们早已经开门出城,队列于太原王阵队前施礼相迎。而李泰则在前后亲兵的簇拥之下,整个人都沐浴在朝阳中,神情冷峻严肃的向着城头处望来。
“太原王得胜归国,并在沿途救济诸多亡散之众,于情于理不可轻慢,的确应当出城相迎。”
李弼望着这一幕也是沉默许久,而后便向着其他同样神情黯淡且尴尬的将领们摆手说道,然后自己率先走下关城城头,抬手屏退身后跟随的亲兵,来到关城城门前垂首而立。
其余众将见状后,也都各自收拾心情,跟随在李弼的身后站立在关前作恭待状。
这时候,李泰才在前后将士们簇拥欢呼之中策马来到关前,一直等到李弼上前一步抬手为其执住马辔,李泰这才翻身下马,面对诸将的作揖礼见无甚回应,视线在众人脸庞上划过一遍之后才最终落在宇文护脸上,口中则沉声发问道:“大冢宰灵柩何在?”
“在、仍在城中,城主府正堂内。”
宇文护已经被瞧得额头冷汗直沁,听到这问话后绷紧的心弦才骤得一松,忙不迭欠身恭声回答道。 李泰闻言后便微微颔首,转头示意自己的亲兵入前接替仍在为自己牵住战马的李弼,然后抬手向李弼略作虚引,示意他和自己并行入城。
李弼见状后便也走上前来,落后半个身位的与李泰一起走入城中。其他众将也都跟随在两人后方一起入城,而宇文护则疾行两步,紧随在李泰身后侧着身轻声道:“主上病情危重之时,仍然憾言未能亲见伯、大王……”
李泰对此恍若未闻,只是阔步直行,宇文护见状后便也只能讪讪住嘴,本来颇有希冀的眼神又逐渐黯淡下来,垂首默然随行于后。
城主府正堂中,李泰登堂后先是向着摆在堂中的宇文泰棺椁深作一拜,后方众将见状后也都跟随其后深拜于地,等到李泰站起身来的时候,后面将领们本待也跟随起身,却见前方李弼等几人仍然拜伏不动,本来已经挺起的上身便又连忙伏低下去。
“梁郎你来,大冢宰使你传我何令?”
李泰站起身后,又抬手将随军至此的梁睿招至近前,向他发问道。
梁睿闻言后便又连忙将大冢宰之前的命令再转述一遍,等到他讲完之后,不待在场其他人发声,李泰便先叹息道:“得令之后,我即刻引部奔赴河洛,本以为可与诸位相会宜阳,不意潼关乃逢,事竟至此,诸位何以告我?何以告大冢宰?何以告抛尸于途的师旅儿郎?”
听到李泰这咄咄逼人的问话,尽管宇文护也明白如今大势已去,但他作为宜阳方面的主要决策者,也是忍不住小声辩解道:“启禀大王,宜阳撤军事出有因。卑职等奉大冢宰遗命,确有固守宜阳以待援军之意,但、但大宗伯,与大司马却先……”
他这话一出口,李泰眸光顿时变得更冷,他行至宇文护面前,垂首望着其人沉声道:“请问中山公,此二位大冢宰遗命授何职守?当时引众多少弃城而走?”
“这、这……”
宇文护听到这逼问顿时有些语竭,而当其左右张望想要请当时商议众人声援撤军非其一人之计的时候,旁边柱国达奚武突然开口说道:“大司马等离军之前,我亦曾与议,当时大冢宰病情垂危、不能视事,因恐国中滋生纷乱,大宗伯与我皆谏言大司马速速归国入朝镇抚群情。当时宜阳情势仍然严峻,我自请留守军中,大司马等西去何事则所知不深。”
“大司空,你怎可……”
宇文护没想到竟然遭到达奚武的背刺,须知宜阳撤军的时候可是众将一致同意,却没想到达奚武对此只字不提,反而为独孤信私逃行为做出了背书。
然而他这里还没来得及斥问达奚武,另一旁的李弼也开口说道:“大司马行经弘农时,曾经传信与我相论此事,我亦认可大司马先行归国以定局势,却没想到本是持重之计,却遭小人横阻。幸在苍天未弃吾国,太原王力挽天倾,使我国运转危为安1
等到李弼发言完毕,不要说宇文护更觉惊诧,就连李泰也大感意外。
他自知河洛战胜之后自己身上是有一层让人敬畏的大义,但也没想过能够单凭这一点就能慑服所有人,如果说潼关将士不敢将他力拒于外还在他的意料之中,那么达奚武和李弼这两个柱国先后表态示弱折服就有点出乎他的预料了。
须知独孤信弃军而走总是一个污点,这些人只要咬死这一点,那么接下来李泰追究战败责任的时候,只要还对独孤信的哀荣体面稍有顾及,那么对他们多多少少也要网开一面。
可现在他们却主动放弃这一点,选择为独孤信遮掩,尤其李弼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并没有太大的责任,如今却将姿态放的这么低,就不免让李泰有些想不通。
这让他不解的缘由,大概率还在关中局势上。由于潼关这里的消息封锁,他现在对关中局势的了解还只限于韩雄等人之前的汇报,最新的情况仍然未知。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沉声说道:“丧师失土,公等皆难辞其咎!我临危受命、暂掌军机,自大司徒以下,众皆夺职待审、归朝具闻,伱等可有异议?”
虽然有些信息缺失,但却并不妨碍他先确立一个最大的主动权,掌握对包括李弼在内的所有人的追责权。
“大冢宰本就遗命太原王执掌中外诸军事,大王既有裁断,末将决无异议1
这一次又是李弼率先发声,态度甚至都有些急切,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职权被剥夺,仿佛是想要赶紧确定某些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