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腔热血勤珍重(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腔热血勤珍重(上)
阴云从北向南逐渐笼罩整个南京城,狂风呼啸着横扫街道,城中和城外山上的树木都在哗哗作响,甚至一些新栽种的树苗已经在风中微微弯曲。 而在这异于平时舒爽江风的北地朔风中,南京城街道上的人也少了很多。当然知道些内幕的人都清楚,这人少不只是因为天气日益寒冷,更因为南京城正在涌动的暗流已经越来越快,即将形成风潮。
而一些人已经多少可以推测出来,刑部对于京城中几个闹事世家的审判结果出来的时候,就是这暗流达到顶峰的时候,无论到时候是形成滚滚风潮还是就此销声匿迹,都要看朝廷和刑部的动作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着皇宫中那位的意思。
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甚至还把蒙古人的天空直接捅出来一个大窟窿的主儿,可从来都不会临阵退缩。这几天将军山那边每天都能够听见隐隐约约的炮声,在百姓们看来,大明肯定又有什么新式火器出来了,而在那些还在观望的骑墙派以及随时准备和朝廷摊牌的世家们眼中,那就是一种赤果果的示威。
当然这还只是示威的一部分,这几天镇江府水师和东海舰队在大江口进行大规模操练,甚至就连禁卫军都参与其中,明面上是在操演陆师借助海军和水师战船进行抢滩登陆,甚至是溯流而上直接进攻河流沿岸城镇,但是谁都知道这分明就是在表示大明的皇权和威严不可侵犯。
而且这只是南京城这边的动作,在整个天下,还有更大的动作,都昌江氏的江万里和江万顷联名写了一封奏章,联名支持朝廷对蒙古开战,等于都昌江氏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朝廷这一边。而江南不少士族都主动派人前往都昌与江氏联络,在南京城风云未定、暗流涌动的时候,这些士族当然不愿意轻易卷入其中,所以前去都昌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以江万里为首的都昌江氏就是执士林牛耳者,此时都昌江氏站出来代表朝廷,既能够表示表面上对于世家没有什么进一步明显动作的朝廷,终于在世家的沉默观望之中又走了一步,也能表明就算是这些士族内部也不是一个整体,甚至都昌江氏这天下有名的士族都站在陛下这一边,所以大家应该如何权衡也就更容易了,而且找都昌江氏表态,还能够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不用把事情都做得太绝了。
要说见风使舵和投资,就算是叶应武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传承已久、经验丰富的士族甚至做的比商人还要好,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像陈宜中的温州陈氏能够在商贸之中也如鱼得水,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世家对于人的投资和商贾对于货物的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明其余地方的世家、官府相互提防、不知对方是敌是友的时候,南京城中也是一般无二的山雨欲来。
风吹动御书房的窗户,发出清脆的响声,如果不是桌子上的纸张全都用镇纸压着,恐怕早就飞的满地都是了,不过叶应武下令打开的窗户,就算是那些婢女们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去关上。
“胡闹!”
奏章被狠狠的摔在地上,纸张被风吹的哗哗作响。
叶应武冷冷的说完,抬头看向候在下面的苏刘义:“马塈上了年纪,怎么还像年轻人们一样胡闹,他知不知道这样打的话,意味着我们要承受多大的风险?如果南洋出了事怎么办?!”
兵部尚书刘师勇上前一步,沉声说道:“启禀陛下,这个策略不一定是马老将军提出来的。马老将军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或许是因为其余将领或者官员提出来这个建议并且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之后,马老将军也不得不同意的,而因为预料到陛下有可能不同意,反而责罚其余人,所以才署上自己的名字。”
“马塈敢于担当是不假,可是进攻大理、讨平安南和真腊,这么多年下来,这个老头子的胆子可从来都没小过!”叶应武负手来回踱步,声音之中带着难以言表的担忧,“朕怀疑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毕竟马老将军从前宋开始就坐镇西南,后来又作为大军主帅之一进兵南洋,可以说是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如果如此进兵,甚至可以说就算不成功,也能够保证大军。但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我们打得起这样的仗么?”
苏刘义和刘师勇下意识的对视一眼,他们主管军事,自然明白叶应武的意思。现在大明各个主力战军都被牵制在北方,即使是最先返回的神卫军也得有一两个月才能完成战损补充,赶到江南地区,想要投入南洋作战的话,又得一两个月,这样加起来就是小半年了。而如果马塈率领军队进攻伊尔汗国不成,军队在海上来往漂泊,差不多也得这么长时间,以现在大明在南洋留守的军队,真的可以在伊尔汗国的大军面前支撑半年么?
“现在大明军队在北方以骑兵深入草原,本来就已经是奇兵突出,胜负难分,而如果在南洋也动用奇兵的话,就等于在南北两线都没有胜算,”叶应武一边踱步,一边说道,“这也就说南北线都有可能面临失败,现在的大明承受的起两边的失败么?”
苏刘义轻轻吸了一口凉气,顿时明白叶应武话里有话。对于大明来说,深入草原是深入蒙古人的地盘打击蒙古人,而南洋保卫战也是保卫南洋这大明新得到的土地,就算是在这两线上真的遇挫其实单单从军事上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这改变不了大明占据优势的格局,甚至大明从此次失败中汲取经验,还能够更好的训练军队和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
毕竟对于大明来说,失败的经验现在也很重要,大明军队已经有很久没有经受过失败了,一点儿挫折对于明军并非什么坏事。
但是这只是从军事上来说,对于此时此刻的大明朝廷,可不只有军事。苏刘义和刘师勇身为朝廷重臣,自然对于京城以及下面州府朝廷和士族之间奔涌的暗流心知肚明,只不过他们代表的是军队,当然不想轻易卷入这旋涡之中,朝廷有命令他们绝对不会违背,但是如果朝廷和陛下没有动用他们的意思,他们当然也不想自找麻烦。
现在明显朝廷占据优势,原本煽动民意、颇有声势的士族们已经渐渐销声匿迹,不过苏刘义他们两个也没有天真的以为这些士族已经认命。要知道在历史上世家士族不是一次受到打压,但是每一次他们都可以死灰复燃,并且给予对手沉重一击。
显然如今这些士族们就是在等,他们需要朝廷自己走错,需要一个合适的拿来攻击朝廷的理由,而朝廷战事失利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借口。
因此如果大明在南北线任意一个方向上受挫,都很有可能导致虎视眈眈的士族反扑。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百姓们也跟着闹事起哄,要知道叶应武现在只是通过宣扬岳飞等人的事迹暂时将百姓的舆论压制了下去,但是并不代表着百姓真的会一直对朝廷没有一点儿意见,一旦前线战败,更多的将士牺牲,那么原本被压制的反战浪潮自然会再一次兴起。
到时候无论是朝廷还是叶应武本身,都得向士族低头以寻求安稳之路。
这是叶应武不答应马塈的策略的最主要原因,他不得不考虑这样冒险会给朝廷带来怎样的危险,甚至会将朝廷带入何等地步。毕竟叶应武是大明的皇帝,而不是一支军队的统帅,他不只是需要对一支军队的成败负责任,还要对所有站在他这一边的人负责。
“可是陛下,南洋之地势,并不善于防守,而海军舰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如果单纯在陆上和蒙古鞑子交手的话,恐怕胜算也并不会太大,”刘师勇站出来沉声说道,“但是如果采取马老将军的策略,就算是没有办法真的战胜伊尔汗国,也能够给予伊尔汗国水师以及沿途的港口以重创。”
叶应武脚步一顿,抬头看向刘师勇。刘师勇也不是傻子,显然不可能不明白刚才叶应武话里话外的意思,但是他现在还坚持自己的意见,必然有他的道理。这个出身水师的将领,显然对于海军有着很强的信心,而叶应武也挑了挑眉:“所以呢?就算是能够伤害到伊尔汗国,但是丢掉了南洋,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师勇当即正色说道:“启禀陛下,臣不是这么认为的。臣觉得陛下不应该只把目光落在南洋的土地上,而应该落在南洋比土地更多、也更富饶的地方——大海和大海中的岛屿。”
无论是叶应武还是苏刘义,都不由得怔了一下。
南洋的确实是大明新获得的土地,但是相比于这些长满热带雨林的土地,实际上南洋真正重要的还是那一片大海,还是那些在海面上星罗棋布的岛屿。因为这一片海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而那些岛屿就是串联这一条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和中转点。
就算是丢掉了安南、丢掉了真腊,只要大明还拥有强大的海军,还对这些岛屿有控制权,那么大明的财富照样不会缺少,而伊尔汗国也等于拿到了没有多少用的土地和空荡荡的港口,还要直接面对从北方岭南而来的大明军队的威胁。
对于伊尔汗国来说,这笔买卖绝对得不偿失。
刘师勇接着说道:“而对于伊尔汗国来说,他们的财富获得主要有三个途经,一个是通过和北面的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交手以获得财富,还有一个是向西征伐进攻,不过伊尔汗国的西面濒临大海,泰西之国也并非富裕之国,而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更是被之前的蒙古内战掏空,所以伊尔汗国所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最后一条路径——沿海港口的商贸。”
叶应武点了点头,他对于伊尔汗国并非一无所知,甚至还有很多情报是最初他从海都那里听来的,所以刘师勇说到这个地步,他已经明白刘师勇的意思。就算是没有办法进攻伊尔汗国的都城,但是只要能够对伊尔汗国的沿海港口造成沉重打击,那么伊尔汗国的前线大军无论是迫于国内的压力,还是同样意识到这些港口的重要,都必然会全力回军,这样大明保卫南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并且还直接将战火烧到了敌人境内。
单纯的防守阻击战虽然稳重,但是很容易导致自己土地上的基建设施受到沉重破坏,这叶应武是心知肚明的,以南洋那些草草搭建起来的码头、房屋甚至城池,根本没有办法承受伊尔汗国的蹂躏,而这背后甚至还意味着南洋的汉家百姓——叶应武现在还没有空闲考虑真腊人的命运——有可能要承受蒙古铁骑的摧残,这是叶应武不允许的。
“所以臣以为,马老将军此战术并非没有可行之处,甚至是现在我大明能够在南洋方向采取的最好战术!”刘师勇沉声说道。
“臣附议。”苏刘义当即上前一步。
叶应武缓缓走下台阶,伸手捡起来那一份被自己刚才狠狠扔到地上的奏章,细细的将上面的字重新看了一遍,转身回去,用朱批在奏章上写了几个字,将玉玺在上面重重一敲。
“现在就用八百里加急送往南洋,另外从朕的禁卫军之中抽调一部,即刻前去将军山,护送新式器械南下,不得延误!”叶应武沉声说道。
而苏刘义伸手接过来奏章,顿时怔了一下。奏章上赫然写着“大明南洋之命运,皆赖将军矣!”
“陛下圣明!”苏刘义郑重的拱手行礼。这一份奏章并不厚,但是在这一刻苏刘义却感受到了它的沉重,这是叶应武对于马塈的托付和信任,也是叶应武对于他和兵部的信任。
“任忠,朕还是有些不放心,”叶应武皱了皱眉,轻轻叹息一声,“现在南洋军队太少,原本镇抚南洋的宣武军不在,只凭借静江军、大理军能不能支撑起南洋在陆地上的天空?毕竟他们还需要抽出来人手守卫后方的安南和大理。”
苏刘义和刘师勇下意识对望一眼,兵力不足,这是大明精兵政策最大的弊端,但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没有十全十美,大明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依靠的还是这精兵政策。
“启禀陛下,只要前线能够守住,后方自然不会有骚乱,这些年随着我大明南洋政策的施行,已经有大量人口涌入南洋,多数都是汉家百姓,所以绝对不会出现前方苦战、后方混乱的事情。”苏刘义郑重说道。
叶应武点了点头:“这个朕知道,但是朕还有所担心的,便是一旦前线失守,那么后方是不是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甚至全力阻击蒙古鞑子,从而为前线军队的回援和百姓的迁移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咬了咬牙,苏刘义向前踏出一步:“启禀陛下,陛下此问关乎到南洋战事糜烂之后的变动,臣无通天之能,所以请陛下恕臣真的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苏卿家、刘卿家,万事万物,要未雨绸缪啊,尤其是你我决断之间,决定的可是南洋百万将士、百姓的性命。”叶应武喃喃叹息一声,有的时候他觉得文天祥他们做事有些瞻前顾后,但是真的轮到由他来决断的时候,又何尝不是瞻前顾后?
毕竟上百万人的性命,岂是一言一语就能决断的?
叶应武的目光不知不觉已经落在了舆图上,莫非这一次自己还得往南洋走一遭?毕竟现在大明伸展的太开了,南北两处战线距离南京都太远,等自己收到消息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何谈未雨绸缪?
看到叶应武的动作,早就对陛下有所了解的苏刘义和刘师勇心中都是咯噔一声。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腔热血勤珍重(上)
阴云从北向南逐渐笼罩整个南京城,狂风呼啸着横扫街道,城中和城外山上的树木都在哗哗作响,甚至一些新栽种的树苗已经在风中微微弯曲。 而在这异于平时舒爽江风的北地朔风中,南京城街道上的人也少了很多。当然知道些内幕的人都清楚,这人少不只是因为天气日益寒冷,更因为南京城正在涌动的暗流已经越来越快,即将形成风潮。
而一些人已经多少可以推测出来,刑部对于京城中几个闹事世家的审判结果出来的时候,就是这暗流达到顶峰的时候,无论到时候是形成滚滚风潮还是就此销声匿迹,都要看朝廷和刑部的动作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着皇宫中那位的意思。
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甚至还把蒙古人的天空直接捅出来一个大窟窿的主儿,可从来都不会临阵退缩。这几天将军山那边每天都能够听见隐隐约约的炮声,在百姓们看来,大明肯定又有什么新式火器出来了,而在那些还在观望的骑墙派以及随时准备和朝廷摊牌的世家们眼中,那就是一种赤果果的示威。
当然这还只是示威的一部分,这几天镇江府水师和东海舰队在大江口进行大规模操练,甚至就连禁卫军都参与其中,明面上是在操演陆师借助海军和水师战船进行抢滩登陆,甚至是溯流而上直接进攻河流沿岸城镇,但是谁都知道这分明就是在表示大明的皇权和威严不可侵犯。
而且这只是南京城这边的动作,在整个天下,还有更大的动作,都昌江氏的江万里和江万顷联名写了一封奏章,联名支持朝廷对蒙古开战,等于都昌江氏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朝廷这一边。而江南不少士族都主动派人前往都昌与江氏联络,在南京城风云未定、暗流涌动的时候,这些士族当然不愿意轻易卷入其中,所以前去都昌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以江万里为首的都昌江氏就是执士林牛耳者,此时都昌江氏站出来代表朝廷,既能够表示表面上对于世家没有什么进一步明显动作的朝廷,终于在世家的沉默观望之中又走了一步,也能表明就算是这些士族内部也不是一个整体,甚至都昌江氏这天下有名的士族都站在陛下这一边,所以大家应该如何权衡也就更容易了,而且找都昌江氏表态,还能够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不用把事情都做得太绝了。
要说见风使舵和投资,就算是叶应武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传承已久、经验丰富的士族甚至做的比商人还要好,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像陈宜中的温州陈氏能够在商贸之中也如鱼得水,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世家对于人的投资和商贾对于货物的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明其余地方的世家、官府相互提防、不知对方是敌是友的时候,南京城中也是一般无二的山雨欲来。
风吹动御书房的窗户,发出清脆的响声,如果不是桌子上的纸张全都用镇纸压着,恐怕早就飞的满地都是了,不过叶应武下令打开的窗户,就算是那些婢女们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去关上。
“胡闹!”
奏章被狠狠的摔在地上,纸张被风吹的哗哗作响。
叶应武冷冷的说完,抬头看向候在下面的苏刘义:“马塈上了年纪,怎么还像年轻人们一样胡闹,他知不知道这样打的话,意味着我们要承受多大的风险?如果南洋出了事怎么办?!”
兵部尚书刘师勇上前一步,沉声说道:“启禀陛下,这个策略不一定是马老将军提出来的。马老将军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或许是因为其余将领或者官员提出来这个建议并且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之后,马老将军也不得不同意的,而因为预料到陛下有可能不同意,反而责罚其余人,所以才署上自己的名字。”
“马塈敢于担当是不假,可是进攻大理、讨平安南和真腊,这么多年下来,这个老头子的胆子可从来都没小过!”叶应武负手来回踱步,声音之中带着难以言表的担忧,“朕怀疑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毕竟马老将军从前宋开始就坐镇西南,后来又作为大军主帅之一进兵南洋,可以说是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如果如此进兵,甚至可以说就算不成功,也能够保证大军。但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我们打得起这样的仗么?”
苏刘义和刘师勇下意识的对视一眼,他们主管军事,自然明白叶应武的意思。现在大明各个主力战军都被牵制在北方,即使是最先返回的神卫军也得有一两个月才能完成战损补充,赶到江南地区,想要投入南洋作战的话,又得一两个月,这样加起来就是小半年了。而如果马塈率领军队进攻伊尔汗国不成,军队在海上来往漂泊,差不多也得这么长时间,以现在大明在南洋留守的军队,真的可以在伊尔汗国的大军面前支撑半年么?
“现在大明军队在北方以骑兵深入草原,本来就已经是奇兵突出,胜负难分,而如果在南洋也动用奇兵的话,就等于在南北两线都没有胜算,”叶应武一边踱步,一边说道,“这也就说南北线都有可能面临失败,现在的大明承受的起两边的失败么?”
苏刘义轻轻吸了一口凉气,顿时明白叶应武话里有话。对于大明来说,深入草原是深入蒙古人的地盘打击蒙古人,而南洋保卫战也是保卫南洋这大明新得到的土地,就算是在这两线上真的遇挫其实单单从军事上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这改变不了大明占据优势的格局,甚至大明从此次失败中汲取经验,还能够更好的训练军队和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
毕竟对于大明来说,失败的经验现在也很重要,大明军队已经有很久没有经受过失败了,一点儿挫折对于明军并非什么坏事。
但是这只是从军事上来说,对于此时此刻的大明朝廷,可不只有军事。苏刘义和刘师勇身为朝廷重臣,自然对于京城以及下面州府朝廷和士族之间奔涌的暗流心知肚明,只不过他们代表的是军队,当然不想轻易卷入这旋涡之中,朝廷有命令他们绝对不会违背,但是如果朝廷和陛下没有动用他们的意思,他们当然也不想自找麻烦。
现在明显朝廷占据优势,原本煽动民意、颇有声势的士族们已经渐渐销声匿迹,不过苏刘义他们两个也没有天真的以为这些士族已经认命。要知道在历史上世家士族不是一次受到打压,但是每一次他们都可以死灰复燃,并且给予对手沉重一击。
显然如今这些士族们就是在等,他们需要朝廷自己走错,需要一个合适的拿来攻击朝廷的理由,而朝廷战事失利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借口。
因此如果大明在南北线任意一个方向上受挫,都很有可能导致虎视眈眈的士族反扑。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百姓们也跟着闹事起哄,要知道叶应武现在只是通过宣扬岳飞等人的事迹暂时将百姓的舆论压制了下去,但是并不代表着百姓真的会一直对朝廷没有一点儿意见,一旦前线战败,更多的将士牺牲,那么原本被压制的反战浪潮自然会再一次兴起。
到时候无论是朝廷还是叶应武本身,都得向士族低头以寻求安稳之路。
这是叶应武不答应马塈的策略的最主要原因,他不得不考虑这样冒险会给朝廷带来怎样的危险,甚至会将朝廷带入何等地步。毕竟叶应武是大明的皇帝,而不是一支军队的统帅,他不只是需要对一支军队的成败负责任,还要对所有站在他这一边的人负责。
“可是陛下,南洋之地势,并不善于防守,而海军舰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如果单纯在陆上和蒙古鞑子交手的话,恐怕胜算也并不会太大,”刘师勇站出来沉声说道,“但是如果采取马老将军的策略,就算是没有办法真的战胜伊尔汗国,也能够给予伊尔汗国水师以及沿途的港口以重创。”
叶应武脚步一顿,抬头看向刘师勇。刘师勇也不是傻子,显然不可能不明白刚才叶应武话里话外的意思,但是他现在还坚持自己的意见,必然有他的道理。这个出身水师的将领,显然对于海军有着很强的信心,而叶应武也挑了挑眉:“所以呢?就算是能够伤害到伊尔汗国,但是丢掉了南洋,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师勇当即正色说道:“启禀陛下,臣不是这么认为的。臣觉得陛下不应该只把目光落在南洋的土地上,而应该落在南洋比土地更多、也更富饶的地方——大海和大海中的岛屿。”
无论是叶应武还是苏刘义,都不由得怔了一下。
南洋的确实是大明新获得的土地,但是相比于这些长满热带雨林的土地,实际上南洋真正重要的还是那一片大海,还是那些在海面上星罗棋布的岛屿。因为这一片海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而那些岛屿就是串联这一条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和中转点。
就算是丢掉了安南、丢掉了真腊,只要大明还拥有强大的海军,还对这些岛屿有控制权,那么大明的财富照样不会缺少,而伊尔汗国也等于拿到了没有多少用的土地和空荡荡的港口,还要直接面对从北方岭南而来的大明军队的威胁。
对于伊尔汗国来说,这笔买卖绝对得不偿失。
刘师勇接着说道:“而对于伊尔汗国来说,他们的财富获得主要有三个途经,一个是通过和北面的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交手以获得财富,还有一个是向西征伐进攻,不过伊尔汗国的西面濒临大海,泰西之国也并非富裕之国,而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更是被之前的蒙古内战掏空,所以伊尔汗国所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最后一条路径——沿海港口的商贸。”
叶应武点了点头,他对于伊尔汗国并非一无所知,甚至还有很多情报是最初他从海都那里听来的,所以刘师勇说到这个地步,他已经明白刘师勇的意思。就算是没有办法进攻伊尔汗国的都城,但是只要能够对伊尔汗国的沿海港口造成沉重打击,那么伊尔汗国的前线大军无论是迫于国内的压力,还是同样意识到这些港口的重要,都必然会全力回军,这样大明保卫南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并且还直接将战火烧到了敌人境内。
单纯的防守阻击战虽然稳重,但是很容易导致自己土地上的基建设施受到沉重破坏,这叶应武是心知肚明的,以南洋那些草草搭建起来的码头、房屋甚至城池,根本没有办法承受伊尔汗国的蹂躏,而这背后甚至还意味着南洋的汉家百姓——叶应武现在还没有空闲考虑真腊人的命运——有可能要承受蒙古铁骑的摧残,这是叶应武不允许的。
“所以臣以为,马老将军此战术并非没有可行之处,甚至是现在我大明能够在南洋方向采取的最好战术!”刘师勇沉声说道。
“臣附议。”苏刘义当即上前一步。
叶应武缓缓走下台阶,伸手捡起来那一份被自己刚才狠狠扔到地上的奏章,细细的将上面的字重新看了一遍,转身回去,用朱批在奏章上写了几个字,将玉玺在上面重重一敲。
“现在就用八百里加急送往南洋,另外从朕的禁卫军之中抽调一部,即刻前去将军山,护送新式器械南下,不得延误!”叶应武沉声说道。
而苏刘义伸手接过来奏章,顿时怔了一下。奏章上赫然写着“大明南洋之命运,皆赖将军矣!”
“陛下圣明!”苏刘义郑重的拱手行礼。这一份奏章并不厚,但是在这一刻苏刘义却感受到了它的沉重,这是叶应武对于马塈的托付和信任,也是叶应武对于他和兵部的信任。
“任忠,朕还是有些不放心,”叶应武皱了皱眉,轻轻叹息一声,“现在南洋军队太少,原本镇抚南洋的宣武军不在,只凭借静江军、大理军能不能支撑起南洋在陆地上的天空?毕竟他们还需要抽出来人手守卫后方的安南和大理。”
苏刘义和刘师勇下意识对望一眼,兵力不足,这是大明精兵政策最大的弊端,但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没有十全十美,大明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依靠的还是这精兵政策。
“启禀陛下,只要前线能够守住,后方自然不会有骚乱,这些年随着我大明南洋政策的施行,已经有大量人口涌入南洋,多数都是汉家百姓,所以绝对不会出现前方苦战、后方混乱的事情。”苏刘义郑重说道。
叶应武点了点头:“这个朕知道,但是朕还有所担心的,便是一旦前线失守,那么后方是不是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甚至全力阻击蒙古鞑子,从而为前线军队的回援和百姓的迁移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咬了咬牙,苏刘义向前踏出一步:“启禀陛下,陛下此问关乎到南洋战事糜烂之后的变动,臣无通天之能,所以请陛下恕臣真的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苏卿家、刘卿家,万事万物,要未雨绸缪啊,尤其是你我决断之间,决定的可是南洋百万将士、百姓的性命。”叶应武喃喃叹息一声,有的时候他觉得文天祥他们做事有些瞻前顾后,但是真的轮到由他来决断的时候,又何尝不是瞻前顾后?
毕竟上百万人的性命,岂是一言一语就能决断的?
叶应武的目光不知不觉已经落在了舆图上,莫非这一次自己还得往南洋走一遭?毕竟现在大明伸展的太开了,南北两处战线距离南京都太远,等自己收到消息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何谈未雨绸缪?
看到叶应武的动作,早就对陛下有所了解的苏刘义和刘师勇心中都是咯噔一声。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