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基础研究,评院士?满心悲愤的许杰:我没看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物理学存在四种基本力,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核力以及弱核力。
电磁力是仅次于强核力,是强度第二高的力。
有关物理学的四大力,已经有了非常详尽的解释,但基础物理依旧不断的进行研究,还会进行一些非常重大的实验,目的就是希望实现四大力的统一。
这是物理研究的终极目标。
有关四大力的任何一个全新的、符合逻辑的解释,都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成果,因为研究会带来不同视角的理解,会帮助科学界拓展研发以及思考方向。
但是,往往越是基础的研究难度就越高。
在电磁力的基础解释上,近几十年来都没有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另外,也很少有理论物理学家,会去研究解释最基本的力,他们更喜欢去完善粒子标准模型,理解宇宙基本的构成,去解析黑洞、大爆炸、反物质、暗物质等等。
这或许也和难度有关。
每一项基本力都已经有了详细的解释,再想要从其他角度去理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电磁力也同样如此。
当听到王浩说要用新的几何去解释电磁力,报告会现场很多人都惊讶的讨论起来,“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去解释电磁力?这怎么可能做到?”
“这种研究难度太高了吧?”
“有点荒谬啊……”
“我想不通他说的新型几何,为什么能够和电磁力联系在一起?”
“难道是凝态物理?”
很快就有人想到了关键。
国际顶尖的学者们都是很有水平的,即便是做数学相关的研究,对基础物理肯定也有一定的涉猎。
如果说能把几何问题和基本力学联系在一起,最有可能的领域就是凝态物理,同时,好多人也关心起王浩‘研究物理问题’。
这才是关键。
在国际数学界看来,王浩就是基础数学的未来,还指望他能够成其他研究,怎么就突然去研究物理问题了?
虽然依旧是使用数学的方法,但怎么想还是不能接受。
“王浩怎么去研究物理了?”
“什么电磁力,四大力,数学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数学才能有物理,即便是爱因斯坦也要使用黎曼几何为基础,去构造他的广义相对论!”
“不要研究什么物理啊!”
“纯数学才重要……”
关于报告会上的讨论,王浩就听不到了,他只是回答了一个问题,然后就选择断开了连接,因为他只是做工作报告,说起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和一些进展。
他迫不及待的清点起收获。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导体内部微观形态研究(难度:S)。】
【灵感值:77。】
“还好!”
灵感值提升的数值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大概只有五十点左右,但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王浩对报告还是很期待的,主要是因为听报告的人会很多,他是通过视频通讯的方式进行报告,还有网络直播进行实时播放。
其他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来看报告内容。
之前有一定的媒体宣传,国内观看人数就超过五十万人,只不过后来人数越来越少,因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听得懂。
但即便只有一万人,也是课堂上不能相比的。
只可惜,灵感值并没有获得爆发式的提升,二十分钟近五十点的提升也很不错,但相对于人数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类似的研究,普通人几乎不能带来灵感。”
“能听懂就是基础的门槛,但大部分是听不懂的,所以面向普通人的直播并没有意义。”
这是遗憾的地方。
王浩还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录制视频也不会有效果,因为灵感的反馈是即时性质的。”
“但是,直播也会存在信号延迟的问题,那么会不会有一些人因为信号延迟,就导致反馈不及时?”
“或者是因为距离太远,但是灵感是怎么传到脑海里的?”
“……”
当深入去思考系统有关的问题,就发现根本就无法用现有的科学来解释,大概也因为系统本身就‘不科学’,或者是远远超出现有的科学水平,只是一个判断正确方向的功能,就绝不是程序能够做出来的。
“大概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王浩最终还是摇摇头,最少以现在的水平,根本不可能理解系统。
他还是专注于研究。
一次报告会获得了很多的灵感,也让他对于研究有了把握,感觉再进一步就能完成了。
电磁力,广义上来说,包含的范围就太大了,比如,推力、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等等。
这些力看似和电磁力无关,实际上,全部都属于电磁力。
电磁力描述的是分子、原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当物体相互接触的时候,原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就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形成了包括推力、拉力、支持力等一系列的力。
但是,有关电磁力的研究是在‘狭义方向’上,也就是普通人常规理解的方向,包括电场、磁场、静电力等等。
王浩的研究还无法覆盖太大范围,他暂时只是针对导体通电状态,内部微观形态进行研究,以此对于磁场受力进行一种新的解释。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力;同时,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会产生电势。
这是高中物理的电磁场力知识。
现在大多数基础的解释,都是和电子的运动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参与反应的可不只是电子,因为相对原子核来说,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受力再大也不可能带动导体运动产生宏观的力学反应。
导体受力的过程,肯定是原子核和参与的,其底层的基础依旧是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就像是普通的推力一样,只有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如此明显的力。
王浩的研究就是以导体内的微观形态,来解释电流磁场相互的作用。
这一切还是以数学为基础。
……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王浩只是做了二十分钟的工作报告,说起了自己的研究内容以及一些进展情况,但是影响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消息。
其中也包括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主任研究员汪承林。
汪承林看了全部的报告,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王浩的路走偏了。”
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
他很清楚王浩是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做的研究,那么所谓的新型几何,就肯定和实验直接相关。
“交流重力实验,怎么能联系到解释电磁力呢?”汪承林完全想不通,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认为王浩还是把交流重力场,当成了磁场、电场直接相关的一种场。
这样才能够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但是,以现有的基础物理学,去试着理解交流重力场显然是行不通的。
汪承林之所以很有信心,还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有了进展,甚至可以用成果斐然来形容。
他们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出了完善的数学模型,以交流重力场为标准,研究温度和材质的关系,下一步就可以分析出哪种材质更容易激发超导状态。
更容易,也就是激发温度更高。
这个研究的目标就是以数学分析,试着去研究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预测’。
他邀请了四个数学专家,专门做相关的数学工作,建立的数学模型非常完善。
同时,工作成果也得到了244工厂研究员的认可。
办公室里。
汪承林就在和王强说着,“以我们现在的成果,就可以去申请新的项目了。”
“我们是做超导机制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不过同样是做交流重力实验,我们的研究项目也会把数据共享给244工厂。”
“相信也会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
王强笑道,“你们的研究确实很有水平,我们参考你们的数据确实有帮助,我个人希望你们能继续下去。”
继续下去,肯定要申请新的项目,否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王强客气的说着,心里还是感到很不解。
他一直在基础科学中心这边,可却听说刘云利、阮伟平以及薛常三人,一起申请了项目转移,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不由琢磨着,“看来还是要回去一趟,一直在这里都不知道消息。”
“刘云利在电话里说不清楚。”
“西海大学那边研究什么湮灭、拓扑的超导,难道还能比分析研发高温超导材料更有意义吗?”
……
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
在上一次验证实验结束以后,实验室并没有准备新的实验,主要是因为王浩还要继续研究,以便确定下一步的实验方向。
另外,他们需要等待新的设备。
现在对于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验证一些低温超导问题时,设备水平的精度明显已经不够了。
上一次向乾生建议购买一套精度更高的温度控制设备。
王浩想想还是同意了。
在继续深入研究之后,他很确定之后的实验,对设备精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就必须要购置非常高端的设备。
他们直接联系了超导重点实验室。
超导重点实验室有一套精度很高的温度控制设备,谈价钱的问题就交给向乾生了,他原来就在超导实验室工作,对于实验室的设备情况非常了解,尤其是内部的大型设备。
最终谈下来的价格是三千两百万,就像是向乾生说的一样,只是三千万的价格,超导实验室,肯定不愿意把设备卖出去。
现在能谈到三千两百万,还是因为王浩和向乾生的‘面子’。
双方谈下了新设备的问题,但新设备从超导实验那边拆装再运过来到这边安装、调试,还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这可不是一台电脑,而是一套大型的设备,就只是拆卸、运输、安装,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后续还要进行调试,才能应用在高精度需求的实验上。
“最低预计两个月以上。”向乾生说了个时间。
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如果是购置一台全新的设备,售价高昂不说,从订购、生产再到运输、调试,花费一年时间都很短了。
实验室的高精度设备都是如此,因为类似的设备生产厂家很少,都是订购一台才会生产一台,提前生产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这也是因为每一个买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标准化生产的高端设备,根本不可能卖的出去。
在订购了新的设备以后,物理实验室的经费也快耗光了。
王浩也让何毅、向乾生等人,进行一下实验成果的总结,来向科学基金会申请新的经费,他们已经有了两项大成果。
一个是把交流重力场的数值提升到17%以上。
一个是发现未激活超导状态的交流重力场。
前者是技术上的巨大提升,后者则是交流重力相关研究的新发现,只拿出一项成果都可以交代了,两项成果加在一起去申请新的经费,肯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区别只在于下一步拨款经费的数额而已。
时间已经来到学期开始前。
王浩的职称依旧是二级教授,并没有继续再提一级,正常情况下,教授的评级需要教学、科研的综合考量。
教授,毕竟是教学职称,他的教学年限还是太短了。
和科研有关的是‘科研评级’。
栾海平找到王浩就说起了这件事,“你明年要不要参选科学院院士?”
“参选院士?”
“对啊。”栾海平说道,“咱们学校一共只有四个院士,李老已经退休了,陈老头不用介绍,剩下两个都是地质学院的工程院士,学校方面也支持你参加院士增选。”
“我才26岁,是不是有点早了?”
“不早了!”
栾海平马上摇头,“院士增选,最少原则上是希望能选一些更年轻的学者,在数学上你的成果还有其他人能比吗?”
“如果你能在明年评上院士,我们理学院也算有了院士坐镇,以后发展也会更好一些。”
“这方面,学校已经讨论过了,肯定会全力支持。”
“额~~”
王浩仔细想了想,评院士是对自己确实没有坏处,“好吧,但是院士增选,是不是要有人推荐?”
栾海平听的笑了出来,“你还担心没人推荐?只要把你的名字报上去,有一大堆数学院士会推荐你的。”
“如果你参加院士增选,九成以上都能选上。”
“这个不用担心。”
王浩倒是没有担心选不上,他只是觉得自己和院士好像距离很远,因为谈到科学院院士,脑子里不由得会想到苍老的身影。
哪怕只是参加院士增选的学者,感觉年纪都已经上了五十岁。
他和栾海平继续谈了几句,倒是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是明年的事情了。
新学期要处理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第一件事就是他多带了一个研究生--丁志强。
丁志强是王浩指名道姓带的学生,哪怕他手下已经没有了研究生名额,学校还是特例让他带,也没有其他人会说什么。
在确定丁志强成为自己的学生以后,王浩还是稍稍有些期待的。
即便是对于自己的学生,他心理上还是有一个排名的,比如最天才的,他认为是邱会安,因为邱会安在进行勒让德猜想的研究,而且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
其中智商最高的,当然就是海伦了。
陈蒙檬也有一定的天赋,她可能会在想法上更多一些,未来会怎么样也不好说。
许杰,天赋最差,为人处事还不错,是那种导师喜欢能办事的学生,当然天赋差只是相对而言,怎么也是正常考上名校的学生,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现在数学系的学生中多了一个丁志强。
王浩认为丁志强的学习能力很强,是非常勤奋努力的学生,本科阶段就自学了很多数学知识。
“他大概就属于那种选错了专业,到大学才开始发力的学生。”
王浩和林伯涵一起做研究的时候,就说起了即将来报道的丁志强。
旁边还有陈蒙檬在听。
陈蒙檬就把消息说给了其他人,其他几个学生也知道,有个被王浩很看好的学弟,即将加入他们的‘组织’。
“这个学弟这么被王老师看好,肯定是非常的天才啊!”陈蒙檬感叹的说道,她觉得自己已经很优秀,却没有得到过王浩如此的赞叹。
“到时候,我们考考他?”邱会安说了个小建议。
“王老师说他很有天赋,肯定非常聪明,一般的题目根本难不住。”许杰凝住眉头说道,“但如果内容超纲了,又感觉有点欺负人。”
“我有个主意。”一直坐在角落的海伦忽然开口。
三人一起看过去。
海伦道,“一个人智商很高,往往就会拥有很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找一些超纲的内容,让他自己去学习。”
“通过他的学习时间,检验他的理解情况,全部都做出详细的记录,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出他的天才程度,甚至以此推测出他的智商水平。”
“这也可以认为是一项实验。”
海伦很认真的说完。
邱会安和陈蒙檬都觉得海伦的提议很有意思。
拿学弟做智商测试实验?
听起来感觉很有意思的样子,当然前提是不被学弟发现,否则就有点太尴尬了。
许杰则是愣了一下,他仔细的回忆了一下,随后恍然大悟、满是愤怒的指着海伦,“原来是这样!”
“海伦,去年你找了一篇代数几何的研究论文,让我自己去理解的内容,还说是王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
“后来我问其他人,根本没有这件事,我原本还以为是你搞错了……”
“原来你在用我做实验!”
许杰咬牙切齿的喊出来,满心的悲痛和歇斯底里,他感觉自己像是成了大猩猩,重点在于‘被做实验’后还不知情。
海伦拿起一本书,迅速冲出了房门,留下一句,“我去吃午饭了。”
“现在才刚十点!”
许杰迅速戳破了海伦的谎言。
陈蒙檬和邱会安则是满脸好奇的问道,“结果怎么样?测出来了吗?”
许杰满脸悲愤的憋出一句,“我没看懂……”
物理学存在四种基本力,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核力以及弱核力。
电磁力是仅次于强核力,是强度第二高的力。
有关物理学的四大力,已经有了非常详尽的解释,但基础物理依旧不断的进行研究,还会进行一些非常重大的实验,目的就是希望实现四大力的统一。
这是物理研究的终极目标。
有关四大力的任何一个全新的、符合逻辑的解释,都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成果,因为研究会带来不同视角的理解,会帮助科学界拓展研发以及思考方向。
但是,往往越是基础的研究难度就越高。
在电磁力的基础解释上,近几十年来都没有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另外,也很少有理论物理学家,会去研究解释最基本的力,他们更喜欢去完善粒子标准模型,理解宇宙基本的构成,去解析黑洞、大爆炸、反物质、暗物质等等。
这或许也和难度有关。
每一项基本力都已经有了详细的解释,再想要从其他角度去理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电磁力也同样如此。
当听到王浩说要用新的几何去解释电磁力,报告会现场很多人都惊讶的讨论起来,“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去解释电磁力?这怎么可能做到?”
“这种研究难度太高了吧?”
“有点荒谬啊……”
“我想不通他说的新型几何,为什么能够和电磁力联系在一起?”
“难道是凝态物理?”
很快就有人想到了关键。
国际顶尖的学者们都是很有水平的,即便是做数学相关的研究,对基础物理肯定也有一定的涉猎。
如果说能把几何问题和基本力学联系在一起,最有可能的领域就是凝态物理,同时,好多人也关心起王浩‘研究物理问题’。
这才是关键。
在国际数学界看来,王浩就是基础数学的未来,还指望他能够成其他研究,怎么就突然去研究物理问题了?
虽然依旧是使用数学的方法,但怎么想还是不能接受。
“王浩怎么去研究物理了?”
“什么电磁力,四大力,数学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数学才能有物理,即便是爱因斯坦也要使用黎曼几何为基础,去构造他的广义相对论!”
“不要研究什么物理啊!”
“纯数学才重要……”
关于报告会上的讨论,王浩就听不到了,他只是回答了一个问题,然后就选择断开了连接,因为他只是做工作报告,说起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和一些进展。
他迫不及待的清点起收获。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导体内部微观形态研究(难度:S)。】
【灵感值:77。】
“还好!”
灵感值提升的数值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大概只有五十点左右,但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王浩对报告还是很期待的,主要是因为听报告的人会很多,他是通过视频通讯的方式进行报告,还有网络直播进行实时播放。
其他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来看报告内容。
之前有一定的媒体宣传,国内观看人数就超过五十万人,只不过后来人数越来越少,因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听得懂。
但即便只有一万人,也是课堂上不能相比的。
只可惜,灵感值并没有获得爆发式的提升,二十分钟近五十点的提升也很不错,但相对于人数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类似的研究,普通人几乎不能带来灵感。”
“能听懂就是基础的门槛,但大部分是听不懂的,所以面向普通人的直播并没有意义。”
这是遗憾的地方。
王浩还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录制视频也不会有效果,因为灵感的反馈是即时性质的。”
“但是,直播也会存在信号延迟的问题,那么会不会有一些人因为信号延迟,就导致反馈不及时?”
“或者是因为距离太远,但是灵感是怎么传到脑海里的?”
“……”
当深入去思考系统有关的问题,就发现根本就无法用现有的科学来解释,大概也因为系统本身就‘不科学’,或者是远远超出现有的科学水平,只是一个判断正确方向的功能,就绝不是程序能够做出来的。
“大概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王浩最终还是摇摇头,最少以现在的水平,根本不可能理解系统。
他还是专注于研究。
一次报告会获得了很多的灵感,也让他对于研究有了把握,感觉再进一步就能完成了。
电磁力,广义上来说,包含的范围就太大了,比如,推力、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等等。
这些力看似和电磁力无关,实际上,全部都属于电磁力。
电磁力描述的是分子、原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当物体相互接触的时候,原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就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形成了包括推力、拉力、支持力等一系列的力。
但是,有关电磁力的研究是在‘狭义方向’上,也就是普通人常规理解的方向,包括电场、磁场、静电力等等。
王浩的研究还无法覆盖太大范围,他暂时只是针对导体通电状态,内部微观形态进行研究,以此对于磁场受力进行一种新的解释。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力;同时,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会产生电势。
这是高中物理的电磁场力知识。
现在大多数基础的解释,都是和电子的运动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参与反应的可不只是电子,因为相对原子核来说,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受力再大也不可能带动导体运动产生宏观的力学反应。
导体受力的过程,肯定是原子核和参与的,其底层的基础依旧是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就像是普通的推力一样,只有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如此明显的力。
王浩的研究就是以导体内的微观形态,来解释电流磁场相互的作用。
这一切还是以数学为基础。
……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王浩只是做了二十分钟的工作报告,说起了自己的研究内容以及一些进展情况,但是影响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消息。
其中也包括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主任研究员汪承林。
汪承林看了全部的报告,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王浩的路走偏了。”
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
他很清楚王浩是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做的研究,那么所谓的新型几何,就肯定和实验直接相关。
“交流重力实验,怎么能联系到解释电磁力呢?”汪承林完全想不通,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认为王浩还是把交流重力场,当成了磁场、电场直接相关的一种场。
这样才能够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但是,以现有的基础物理学,去试着理解交流重力场显然是行不通的。
汪承林之所以很有信心,还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有了进展,甚至可以用成果斐然来形容。
他们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出了完善的数学模型,以交流重力场为标准,研究温度和材质的关系,下一步就可以分析出哪种材质更容易激发超导状态。
更容易,也就是激发温度更高。
这个研究的目标就是以数学分析,试着去研究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预测’。
他邀请了四个数学专家,专门做相关的数学工作,建立的数学模型非常完善。
同时,工作成果也得到了244工厂研究员的认可。
办公室里。
汪承林就在和王强说着,“以我们现在的成果,就可以去申请新的项目了。”
“我们是做超导机制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不过同样是做交流重力实验,我们的研究项目也会把数据共享给244工厂。”
“相信也会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
王强笑道,“你们的研究确实很有水平,我们参考你们的数据确实有帮助,我个人希望你们能继续下去。”
继续下去,肯定要申请新的项目,否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王强客气的说着,心里还是感到很不解。
他一直在基础科学中心这边,可却听说刘云利、阮伟平以及薛常三人,一起申请了项目转移,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不由琢磨着,“看来还是要回去一趟,一直在这里都不知道消息。”
“刘云利在电话里说不清楚。”
“西海大学那边研究什么湮灭、拓扑的超导,难道还能比分析研发高温超导材料更有意义吗?”
……
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
在上一次验证实验结束以后,实验室并没有准备新的实验,主要是因为王浩还要继续研究,以便确定下一步的实验方向。
另外,他们需要等待新的设备。
现在对于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验证一些低温超导问题时,设备水平的精度明显已经不够了。
上一次向乾生建议购买一套精度更高的温度控制设备。
王浩想想还是同意了。
在继续深入研究之后,他很确定之后的实验,对设备精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就必须要购置非常高端的设备。
他们直接联系了超导重点实验室。
超导重点实验室有一套精度很高的温度控制设备,谈价钱的问题就交给向乾生了,他原来就在超导实验室工作,对于实验室的设备情况非常了解,尤其是内部的大型设备。
最终谈下来的价格是三千两百万,就像是向乾生说的一样,只是三千万的价格,超导实验室,肯定不愿意把设备卖出去。
现在能谈到三千两百万,还是因为王浩和向乾生的‘面子’。
双方谈下了新设备的问题,但新设备从超导实验那边拆装再运过来到这边安装、调试,还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这可不是一台电脑,而是一套大型的设备,就只是拆卸、运输、安装,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后续还要进行调试,才能应用在高精度需求的实验上。
“最低预计两个月以上。”向乾生说了个时间。
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如果是购置一台全新的设备,售价高昂不说,从订购、生产再到运输、调试,花费一年时间都很短了。
实验室的高精度设备都是如此,因为类似的设备生产厂家很少,都是订购一台才会生产一台,提前生产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这也是因为每一个买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标准化生产的高端设备,根本不可能卖的出去。
在订购了新的设备以后,物理实验室的经费也快耗光了。
王浩也让何毅、向乾生等人,进行一下实验成果的总结,来向科学基金会申请新的经费,他们已经有了两项大成果。
一个是把交流重力场的数值提升到17%以上。
一个是发现未激活超导状态的交流重力场。
前者是技术上的巨大提升,后者则是交流重力相关研究的新发现,只拿出一项成果都可以交代了,两项成果加在一起去申请新的经费,肯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区别只在于下一步拨款经费的数额而已。
时间已经来到学期开始前。
王浩的职称依旧是二级教授,并没有继续再提一级,正常情况下,教授的评级需要教学、科研的综合考量。
教授,毕竟是教学职称,他的教学年限还是太短了。
和科研有关的是‘科研评级’。
栾海平找到王浩就说起了这件事,“你明年要不要参选科学院院士?”
“参选院士?”
“对啊。”栾海平说道,“咱们学校一共只有四个院士,李老已经退休了,陈老头不用介绍,剩下两个都是地质学院的工程院士,学校方面也支持你参加院士增选。”
“我才26岁,是不是有点早了?”
“不早了!”
栾海平马上摇头,“院士增选,最少原则上是希望能选一些更年轻的学者,在数学上你的成果还有其他人能比吗?”
“如果你能在明年评上院士,我们理学院也算有了院士坐镇,以后发展也会更好一些。”
“这方面,学校已经讨论过了,肯定会全力支持。”
“额~~”
王浩仔细想了想,评院士是对自己确实没有坏处,“好吧,但是院士增选,是不是要有人推荐?”
栾海平听的笑了出来,“你还担心没人推荐?只要把你的名字报上去,有一大堆数学院士会推荐你的。”
“如果你参加院士增选,九成以上都能选上。”
“这个不用担心。”
王浩倒是没有担心选不上,他只是觉得自己和院士好像距离很远,因为谈到科学院院士,脑子里不由得会想到苍老的身影。
哪怕只是参加院士增选的学者,感觉年纪都已经上了五十岁。
他和栾海平继续谈了几句,倒是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是明年的事情了。
新学期要处理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第一件事就是他多带了一个研究生--丁志强。
丁志强是王浩指名道姓带的学生,哪怕他手下已经没有了研究生名额,学校还是特例让他带,也没有其他人会说什么。
在确定丁志强成为自己的学生以后,王浩还是稍稍有些期待的。
即便是对于自己的学生,他心理上还是有一个排名的,比如最天才的,他认为是邱会安,因为邱会安在进行勒让德猜想的研究,而且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
其中智商最高的,当然就是海伦了。
陈蒙檬也有一定的天赋,她可能会在想法上更多一些,未来会怎么样也不好说。
许杰,天赋最差,为人处事还不错,是那种导师喜欢能办事的学生,当然天赋差只是相对而言,怎么也是正常考上名校的学生,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现在数学系的学生中多了一个丁志强。
王浩认为丁志强的学习能力很强,是非常勤奋努力的学生,本科阶段就自学了很多数学知识。
“他大概就属于那种选错了专业,到大学才开始发力的学生。”
王浩和林伯涵一起做研究的时候,就说起了即将来报道的丁志强。
旁边还有陈蒙檬在听。
陈蒙檬就把消息说给了其他人,其他几个学生也知道,有个被王浩很看好的学弟,即将加入他们的‘组织’。
“这个学弟这么被王老师看好,肯定是非常的天才啊!”陈蒙檬感叹的说道,她觉得自己已经很优秀,却没有得到过王浩如此的赞叹。
“到时候,我们考考他?”邱会安说了个小建议。
“王老师说他很有天赋,肯定非常聪明,一般的题目根本难不住。”许杰凝住眉头说道,“但如果内容超纲了,又感觉有点欺负人。”
“我有个主意。”一直坐在角落的海伦忽然开口。
三人一起看过去。
海伦道,“一个人智商很高,往往就会拥有很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找一些超纲的内容,让他自己去学习。”
“通过他的学习时间,检验他的理解情况,全部都做出详细的记录,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出他的天才程度,甚至以此推测出他的智商水平。”
“这也可以认为是一项实验。”
海伦很认真的说完。
邱会安和陈蒙檬都觉得海伦的提议很有意思。
拿学弟做智商测试实验?
听起来感觉很有意思的样子,当然前提是不被学弟发现,否则就有点太尴尬了。
许杰则是愣了一下,他仔细的回忆了一下,随后恍然大悟、满是愤怒的指着海伦,“原来是这样!”
“海伦,去年你找了一篇代数几何的研究论文,让我自己去理解的内容,还说是王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
“后来我问其他人,根本没有这件事,我原本还以为是你搞错了……”
“原来你在用我做实验!”
许杰咬牙切齿的喊出来,满心的悲痛和歇斯底里,他感觉自己像是成了大猩猩,重点在于‘被做实验’后还不知情。
海伦拿起一本书,迅速冲出了房门,留下一句,“我去吃午饭了。”
“现在才刚十点!”
许杰迅速戳破了海伦的谎言。
陈蒙檬和邱会安则是满脸好奇的问道,“结果怎么样?测出来了吗?”
许杰满脸悲愤的憋出一句,“我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