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春笋 第二十三章 五世同堂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谋妻入局:总裁深夜来、尸姐、金钢进化、暗夜超神、尸灯鬼话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然是朋友,你热我也热。”
我看着小团扇上墨汁未干的大字,放下毛笔,很牛气的念了一遍。
这把扇子是我花了二个中午的时间才编织好的。砍竹子,剖细条,削毛边,将青篾和黄篾横一条竖一条精心编织出一个个小方格,然后包边,上手柄,当这把小巧的散发着竹子特有清香的竹扇做好后,我兴犹未尽,找出墨汁毛笔,在扇面上画了一株兰草,又在另一面写上了这首流行的打油诗。
我满意的看了看,觉得还行,摆好剖好的小竹条,准备再接再厉,再编织一把扇子,给亲娘和美玉姐一人送一把。
今年的气候有些反常,夏至才到,天气就特别热了。乡下人乘凉纳暑,是离不开扇子的。亲娘她们房子里,只有一把关伯娘家的旧蒲扇,我编织二把竹扇送去,不管好不好,总是我的一份心意不是?所以昨天中午我将以前父亲做篾匠时的工具翻出来,在屋前坎下的丛竹蓬里砍了一根丛竹,又锯又剖的干开了。
我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玩意。这可能是遗传于父亲。父亲未招工去煤矿前在家里会好几门手艺。木匠,篾匠、泥瓦匠、锯木匹的活他都能干。当然不是很精,半桶水而矣,精细的家具他是做不来的。他未拜过师,当然肯定偷过师,也得过村里前辈和好友的不少指点。譬如座山雕曾三红父亲曾庆虎是篾匠,胡汉三刘得勇父亲刘老满就是木匠。他们都指点过父亲的手艺。
受父亲的影响,我打小就对他那些刀斧刨子感兴趣,没事时喜欢弄一些木头竹子什么的把把戏戏自己玩耍。我家里刀、斧、锯、刨那些个工具齐全,父亲又不在家,任我折腾。弹弓、木枪、装有三盒轴承能坐人的木头小车等我都有做,用竹篾编扇子,自不在话下。我偶尔也会想,长大后我该做那一门手艺呢?木匠或者篾匠?
说起来我们杏花村可是个方园有名的工匠村,但凡乡间的匠人,我们村几乎都有。像木匠、石匠、篾匠、裁缝匠、油漆匠、泥瓦匠、补锅匠等等。
这样说吧,我们村总人口才六百多人,但各类工匠手艺人加起来总有四、五十位。这是指能凭一身手艺行走四方的师傅。至于那些半通不通的半桶水就更多了,也就是说,我们村的成年男人几乎人人都会一星半点的各类手艺。
村人们的手艺大多都是家传的。据说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天下时血洗湖南,至使湖南大部分地方十室九空,后来朝庭下令”扯(迁)江西填湖南“(注1),至使江西和北方各地不少的人迁徏到了湖南。
杏花村地处湘西南,比邻两广,真正地广人稀的南蛮之地,不知什么原因,聚居到杏花村的大多都是些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手艺人。经过几百年的生息繁衍,人口日渐增多,而我们这个小山村也一直享誉四乡。
去年暑假时我见有人用丛竹编扇子,也就试着鼓捣,很容易就弄成了,现在家里用的扇子大多都是我编织的。
我双手不停的编着竹条,嘴里低声哼唱着《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白日鼠白胜所唱的歌谣: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喂,猴子你还在家里干嘛?再不走可要迟到了哟。”门外传来胡汉三的叫声。
我抬头看了眼桌上的闹钟,一点五十,可不是?还有十分钟上课了,我有点不舍的放下编织着的扇子竹条,出门往外走。
胡汉三猫着双眼看了看我,也不等我,阴着脸低头往前走。我有些奇怪,追上去问道:
”你怎么到这边来了?刚才去了哪里?“
”莫去哪里,特地拐过来叫你的。“
他家靠村北,去学校我得从他家门前过。
”看你样子是不是犯什么事?被你爷娘骂了还是打了?“
”没有。“
”那干嘛阴着脸不高兴?”
”我爷娘吵架了。“
”吵架?吵么子架?为哪样?“
”我们家要修屋建房子了。“
”修屋建房子?好事呀,有新屋住高兴还来不及哩,干嘛吵架呀?“
”唉,你不晓得呀,修好的新房子还不定给谁住呢,我们却要累个半死。中午我娘回家吃时和我爷两个人为这事吵了起来,被我大伯和爹爹骂了一顿……“
我心中一黯,不再搭话。两人黙黙的走向学校。拐过油厂,正好看见他大伯刘映国正从院子里出来。他父亲刘老满低着头跟在后面,一路往大队部去了。
大队书记刘映国和刘老满是亲兄弟,但长相差别挺大,刘老满敦实黑壮,刘映国却白白净净,梳着大背头,四个兜的旧军装上衣口袋上总插着两只钢笔,看起来根本就不像个曾经的出色木匠,倒像是区上的干部或城里的工人。
老听大人们叹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初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听得多了,自然也就明自了。这话确实不假,像刘得勇他们家五世同堂,二十几口人同桌吃饭没分家,这在十里八乡也是独此一家,另无分号。
他们家还是在区、县都挂了号的”军属“和”五好家庭“(注2),而且他大伯刘映国是多年的大队书记,三伯是教师,他父亲刘老满是生产队长,母亲谭兰香也是村小学的老师,堂哥刘得文更是在部队当军官,刘得武在大队开拖拉机,这样的榜样家庭,谁会想到他们也有矛盾纠纷?
大队书记刘映国窝了一肚子的火,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向乖巧听话的四弟媳谭兰香会同他顶嘴,更可气的是老四刘老满竟然任凭老婆和自己顶嘴在旁边一声不吭。气得父亲胡子乱抖,挥杖去打老四时,脚步踉跄摔倒在地。如今躺在床上直哼哼。
操持这样一个大家庭确实不易。刘映国已经五十挂零了,可他还在做孙子。
他祖父刘力扬老爷子已经九十多岁,是杏花村最年长的老寿星。老爷子一生好强,品性坚毅,刚正不阿,早年凭着一身出色的木工技艺享誉十里八乡。
父亲刘承堂青出于蓝,功夫纯熟,技艺高超。他们父子俩是乡邻公认的,最好的木匠。只是如今二人年纪太大,早已不再劈斧推创的做手艺了,一身技艺全部传给了刘映国兄弟几个。
刘姓是地方大姓,山外面周边几个区镇公社加起来有好几万人。在杏花村也差不多占了全村人口的一半。他曾听祖父刘力扬说过,杏花村早先的时候没有人烟,明初时最先有曾姓族人搬来此处。他们刘姓是在永乐年间才搬迁进来的,其它姓氏的人家大多是在明未清初期间陆续搬迁来的。
杏花村刘氏这一支,他们一系是长房。木工技艺源自祖传,刘映国祖父刘力扬早年间积攒了一些家业后,在村里盖了这个三进大院,大大小小有十七八间房子。可惜祖母过世得早,只有他父亲刘胜堂这一个男丁。两个姑姑也并非亲生,都是后来收养的。
好才他母亲争气,一口气生了他们兄弟姊妹六个,而且个个健在,。只是母亲也是命薄,在老四一岁时就去世了。他们兄弟姐妹六个人全靠老爷子、父亲和他这个长兄拉扯着长大成家立业的。祖父在历经二次劫难后双耳失聪,将权力移交给了父亲后,不管家事。父亲借口年纪大身体差全推在了他的身上。
如今刘映国兄弟四人都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一大家子加起来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人。大家伙都挤在老院子,勉强还可以住得下。可是儿侄辈转眼间都已长大,马上就要娶妻成家,开枝散叶了,住房显然太挤。
他和父亲商量在旁边新开一家院子。在这个大家庭父亲和他有着绝对的权利。昨天晚上他在家庭会议上宣布了修建新房的决定,想不到老四两口子今天中午就吵了起来,而且还冒犯了父亲。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话刘映国深有感触。他自解放后的初级社、高级社到现如今的人民公社,一直都是当干部,大队书记当了近十年了。村里面的家庭矛盾处理了不多不少,岂能不知道自家的情况?
他育有三子两女,老婆李玉莲精明能干,长嫂如母,一直掌管着家庭的财政大权。二弟刘映华两口子木纳老实,干农活是一把好手,育有三子一女,三弟刘映民在公社中学当老师,弟媳曾玉萍是个话不多的勤快人,育有二子一女,老四刘老满两口子都精明能干,老四当生产队长,弟媳谭兰香是村里小学的民办教师,可惜的是只育有一双儿女,因她的身体原因未能再孕。
说起来刘映国他这一房人口最多。大儿子刘得文年近三十,当兵十年,如今在部队已干到副营,三年前已在部队结婚成家,儿媳是城里的工人,去年才生了个大胖小子。这段时间放在家里断奶,一大家子宝贝得不得了。这个儿子这辈子算是已离开了杏花村,偶尔回来一趟也是匆匆过客。大女儿出嫁三年了,儿女成双,眼下二儿子刘得武也定了亲,打算明年迎娶进门。二弟家大侄子得荣也定了亲,眼看着小的们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的快得很,这样一来,老院子显然不够住,必须得提前开新院子了。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一大家子兄弟四个几十年没有分家,和和气气,在乡里堪称楷模,暗地锅碗瓢盆也免不了有相碰相撞,只是慑于祖父和父亲的余威以及自己的强势,勉强压制着不会闹腾张扬罢了。
他清楚根源还是在于分家。解放后像他们家这样四世同堂五世同堂而未分家的在方圆几十里绝无仅有。大家其实都有过分家的念头。这么一大家子在一起,人多力量大,热闹和气,什么事都难不住不假,可也有弊端。那就是有拘束,不方便不自由。
譬如四弟两口子,只有一子一女。如果分家,老宅子按四份分开他们足够住用了,当然不愿意花钱费力的再辛辛苦苦修屋建房了。
他和父亲曾有过交流,是否考虑分家?但父亲不肯,说是有高堂健在,在他闭眼之前,谁敢提分家直接就扫地出门,断绝父子关系。他和老父死后眼不见为净,随他们兄弟怎么散都行。父亲现今七十多岁了,身体还没祖父好,他们兄弟谁也不敢去触霉头再提。
晚饭父亲没有起床吃饭,装好端过去他扭过头去看都不看。祖父听不见,但看得见,坐在父亲床头抽了一袋闷烟一句话未说进里间歇息去了。刘映国兄弟四人坐在床边好久都未吭声。大媳妇李玉莲抱着一岁多的小孙子进屋说道:
”爷老子您是摔伤了还是病了?这不吃不喝的怎么行?得贵,你去叫凡金过来帮你爹爹看看,随便叫他带二支葡萄糖过来。“
老二家的刘得贵在外屋响亮的应着,老爷子刘胜堂转过头高声阻止孙子去叫医生。随后扫了一眼床前垂头丧气的四个儿子,叹了一口长气道:
”你们都走吧,我莫事,只是口莫味,不想吃东西。让我好好睡一晚,明天就好了。还有映国你赶紧把宅基地落实好,尽快动工,告诉你们,不见新房落成,我这双眼睛是闭不上的。“
注1:”迁江西填湖南“传说是指朱元璋南京称帝后为报复湖南人对陈友谅的支持,下令”血洗湖南“,屠城三日,至使湖南境内十室九空。为了填充湖南人口,下令从江西迁移人口入湘。现今湖南许多家族族谱上均记载着先祖乃元未明初自江西迁入。此说法在湖南各处流传颇广,但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有一点却是事实:朱元璋和陈友谅争战多年,受此影响湖南人口锐减,确实十室九空,百里无人,原土著居民散亡,田土荒芜。据史料记载,湘潭县元时有人口十万之众,明初时仅剩下二万多,还有衡阳的常宁县,早在宋代祟宁五年(1106年)在册人口有99031人,到明永乐十年(1412年)时,连屯兵户在内,仅有人口5887人。明初时大量江西人迁入湖南也是事实。
注2:“五好家庭“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全国妇联倡导并发起的”争创五好家庭“活动,内容为:尊老爱幼、男女年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团结邻里。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然是朋友,你热我也热。”
我看着小团扇上墨汁未干的大字,放下毛笔,很牛气的念了一遍。
这把扇子是我花了二个中午的时间才编织好的。砍竹子,剖细条,削毛边,将青篾和黄篾横一条竖一条精心编织出一个个小方格,然后包边,上手柄,当这把小巧的散发着竹子特有清香的竹扇做好后,我兴犹未尽,找出墨汁毛笔,在扇面上画了一株兰草,又在另一面写上了这首流行的打油诗。
我满意的看了看,觉得还行,摆好剖好的小竹条,准备再接再厉,再编织一把扇子,给亲娘和美玉姐一人送一把。
今年的气候有些反常,夏至才到,天气就特别热了。乡下人乘凉纳暑,是离不开扇子的。亲娘她们房子里,只有一把关伯娘家的旧蒲扇,我编织二把竹扇送去,不管好不好,总是我的一份心意不是?所以昨天中午我将以前父亲做篾匠时的工具翻出来,在屋前坎下的丛竹蓬里砍了一根丛竹,又锯又剖的干开了。
我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玩意。这可能是遗传于父亲。父亲未招工去煤矿前在家里会好几门手艺。木匠,篾匠、泥瓦匠、锯木匹的活他都能干。当然不是很精,半桶水而矣,精细的家具他是做不来的。他未拜过师,当然肯定偷过师,也得过村里前辈和好友的不少指点。譬如座山雕曾三红父亲曾庆虎是篾匠,胡汉三刘得勇父亲刘老满就是木匠。他们都指点过父亲的手艺。
受父亲的影响,我打小就对他那些刀斧刨子感兴趣,没事时喜欢弄一些木头竹子什么的把把戏戏自己玩耍。我家里刀、斧、锯、刨那些个工具齐全,父亲又不在家,任我折腾。弹弓、木枪、装有三盒轴承能坐人的木头小车等我都有做,用竹篾编扇子,自不在话下。我偶尔也会想,长大后我该做那一门手艺呢?木匠或者篾匠?
说起来我们杏花村可是个方园有名的工匠村,但凡乡间的匠人,我们村几乎都有。像木匠、石匠、篾匠、裁缝匠、油漆匠、泥瓦匠、补锅匠等等。
这样说吧,我们村总人口才六百多人,但各类工匠手艺人加起来总有四、五十位。这是指能凭一身手艺行走四方的师傅。至于那些半通不通的半桶水就更多了,也就是说,我们村的成年男人几乎人人都会一星半点的各类手艺。
村人们的手艺大多都是家传的。据说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天下时血洗湖南,至使湖南大部分地方十室九空,后来朝庭下令”扯(迁)江西填湖南“(注1),至使江西和北方各地不少的人迁徏到了湖南。
杏花村地处湘西南,比邻两广,真正地广人稀的南蛮之地,不知什么原因,聚居到杏花村的大多都是些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手艺人。经过几百年的生息繁衍,人口日渐增多,而我们这个小山村也一直享誉四乡。
去年暑假时我见有人用丛竹编扇子,也就试着鼓捣,很容易就弄成了,现在家里用的扇子大多都是我编织的。
我双手不停的编着竹条,嘴里低声哼唱着《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白日鼠白胜所唱的歌谣: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喂,猴子你还在家里干嘛?再不走可要迟到了哟。”门外传来胡汉三的叫声。
我抬头看了眼桌上的闹钟,一点五十,可不是?还有十分钟上课了,我有点不舍的放下编织着的扇子竹条,出门往外走。
胡汉三猫着双眼看了看我,也不等我,阴着脸低头往前走。我有些奇怪,追上去问道:
”你怎么到这边来了?刚才去了哪里?“
”莫去哪里,特地拐过来叫你的。“
他家靠村北,去学校我得从他家门前过。
”看你样子是不是犯什么事?被你爷娘骂了还是打了?“
”没有。“
”那干嘛阴着脸不高兴?”
”我爷娘吵架了。“
”吵架?吵么子架?为哪样?“
”我们家要修屋建房子了。“
”修屋建房子?好事呀,有新屋住高兴还来不及哩,干嘛吵架呀?“
”唉,你不晓得呀,修好的新房子还不定给谁住呢,我们却要累个半死。中午我娘回家吃时和我爷两个人为这事吵了起来,被我大伯和爹爹骂了一顿……“
我心中一黯,不再搭话。两人黙黙的走向学校。拐过油厂,正好看见他大伯刘映国正从院子里出来。他父亲刘老满低着头跟在后面,一路往大队部去了。
大队书记刘映国和刘老满是亲兄弟,但长相差别挺大,刘老满敦实黑壮,刘映国却白白净净,梳着大背头,四个兜的旧军装上衣口袋上总插着两只钢笔,看起来根本就不像个曾经的出色木匠,倒像是区上的干部或城里的工人。
老听大人们叹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初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听得多了,自然也就明自了。这话确实不假,像刘得勇他们家五世同堂,二十几口人同桌吃饭没分家,这在十里八乡也是独此一家,另无分号。
他们家还是在区、县都挂了号的”军属“和”五好家庭“(注2),而且他大伯刘映国是多年的大队书记,三伯是教师,他父亲刘老满是生产队长,母亲谭兰香也是村小学的老师,堂哥刘得文更是在部队当军官,刘得武在大队开拖拉机,这样的榜样家庭,谁会想到他们也有矛盾纠纷?
大队书记刘映国窝了一肚子的火,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向乖巧听话的四弟媳谭兰香会同他顶嘴,更可气的是老四刘老满竟然任凭老婆和自己顶嘴在旁边一声不吭。气得父亲胡子乱抖,挥杖去打老四时,脚步踉跄摔倒在地。如今躺在床上直哼哼。
操持这样一个大家庭确实不易。刘映国已经五十挂零了,可他还在做孙子。
他祖父刘力扬老爷子已经九十多岁,是杏花村最年长的老寿星。老爷子一生好强,品性坚毅,刚正不阿,早年凭着一身出色的木工技艺享誉十里八乡。
父亲刘承堂青出于蓝,功夫纯熟,技艺高超。他们父子俩是乡邻公认的,最好的木匠。只是如今二人年纪太大,早已不再劈斧推创的做手艺了,一身技艺全部传给了刘映国兄弟几个。
刘姓是地方大姓,山外面周边几个区镇公社加起来有好几万人。在杏花村也差不多占了全村人口的一半。他曾听祖父刘力扬说过,杏花村早先的时候没有人烟,明初时最先有曾姓族人搬来此处。他们刘姓是在永乐年间才搬迁进来的,其它姓氏的人家大多是在明未清初期间陆续搬迁来的。
杏花村刘氏这一支,他们一系是长房。木工技艺源自祖传,刘映国祖父刘力扬早年间积攒了一些家业后,在村里盖了这个三进大院,大大小小有十七八间房子。可惜祖母过世得早,只有他父亲刘胜堂这一个男丁。两个姑姑也并非亲生,都是后来收养的。
好才他母亲争气,一口气生了他们兄弟姊妹六个,而且个个健在,。只是母亲也是命薄,在老四一岁时就去世了。他们兄弟姐妹六个人全靠老爷子、父亲和他这个长兄拉扯着长大成家立业的。祖父在历经二次劫难后双耳失聪,将权力移交给了父亲后,不管家事。父亲借口年纪大身体差全推在了他的身上。
如今刘映国兄弟四人都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一大家子加起来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人。大家伙都挤在老院子,勉强还可以住得下。可是儿侄辈转眼间都已长大,马上就要娶妻成家,开枝散叶了,住房显然太挤。
他和父亲商量在旁边新开一家院子。在这个大家庭父亲和他有着绝对的权利。昨天晚上他在家庭会议上宣布了修建新房的决定,想不到老四两口子今天中午就吵了起来,而且还冒犯了父亲。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话刘映国深有感触。他自解放后的初级社、高级社到现如今的人民公社,一直都是当干部,大队书记当了近十年了。村里面的家庭矛盾处理了不多不少,岂能不知道自家的情况?
他育有三子两女,老婆李玉莲精明能干,长嫂如母,一直掌管着家庭的财政大权。二弟刘映华两口子木纳老实,干农活是一把好手,育有三子一女,三弟刘映民在公社中学当老师,弟媳曾玉萍是个话不多的勤快人,育有二子一女,老四刘老满两口子都精明能干,老四当生产队长,弟媳谭兰香是村里小学的民办教师,可惜的是只育有一双儿女,因她的身体原因未能再孕。
说起来刘映国他这一房人口最多。大儿子刘得文年近三十,当兵十年,如今在部队已干到副营,三年前已在部队结婚成家,儿媳是城里的工人,去年才生了个大胖小子。这段时间放在家里断奶,一大家子宝贝得不得了。这个儿子这辈子算是已离开了杏花村,偶尔回来一趟也是匆匆过客。大女儿出嫁三年了,儿女成双,眼下二儿子刘得武也定了亲,打算明年迎娶进门。二弟家大侄子得荣也定了亲,眼看着小的们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的快得很,这样一来,老院子显然不够住,必须得提前开新院子了。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一大家子兄弟四个几十年没有分家,和和气气,在乡里堪称楷模,暗地锅碗瓢盆也免不了有相碰相撞,只是慑于祖父和父亲的余威以及自己的强势,勉强压制着不会闹腾张扬罢了。
他清楚根源还是在于分家。解放后像他们家这样四世同堂五世同堂而未分家的在方圆几十里绝无仅有。大家其实都有过分家的念头。这么一大家子在一起,人多力量大,热闹和气,什么事都难不住不假,可也有弊端。那就是有拘束,不方便不自由。
譬如四弟两口子,只有一子一女。如果分家,老宅子按四份分开他们足够住用了,当然不愿意花钱费力的再辛辛苦苦修屋建房了。
他和父亲曾有过交流,是否考虑分家?但父亲不肯,说是有高堂健在,在他闭眼之前,谁敢提分家直接就扫地出门,断绝父子关系。他和老父死后眼不见为净,随他们兄弟怎么散都行。父亲现今七十多岁了,身体还没祖父好,他们兄弟谁也不敢去触霉头再提。
晚饭父亲没有起床吃饭,装好端过去他扭过头去看都不看。祖父听不见,但看得见,坐在父亲床头抽了一袋闷烟一句话未说进里间歇息去了。刘映国兄弟四人坐在床边好久都未吭声。大媳妇李玉莲抱着一岁多的小孙子进屋说道:
”爷老子您是摔伤了还是病了?这不吃不喝的怎么行?得贵,你去叫凡金过来帮你爹爹看看,随便叫他带二支葡萄糖过来。“
老二家的刘得贵在外屋响亮的应着,老爷子刘胜堂转过头高声阻止孙子去叫医生。随后扫了一眼床前垂头丧气的四个儿子,叹了一口长气道:
”你们都走吧,我莫事,只是口莫味,不想吃东西。让我好好睡一晚,明天就好了。还有映国你赶紧把宅基地落实好,尽快动工,告诉你们,不见新房落成,我这双眼睛是闭不上的。“
注1:”迁江西填湖南“传说是指朱元璋南京称帝后为报复湖南人对陈友谅的支持,下令”血洗湖南“,屠城三日,至使湖南境内十室九空。为了填充湖南人口,下令从江西迁移人口入湘。现今湖南许多家族族谱上均记载着先祖乃元未明初自江西迁入。此说法在湖南各处流传颇广,但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有一点却是事实:朱元璋和陈友谅争战多年,受此影响湖南人口锐减,确实十室九空,百里无人,原土著居民散亡,田土荒芜。据史料记载,湘潭县元时有人口十万之众,明初时仅剩下二万多,还有衡阳的常宁县,早在宋代祟宁五年(1106年)在册人口有99031人,到明永乐十年(1412年)时,连屯兵户在内,仅有人口5887人。明初时大量江西人迁入湖南也是事实。
注2:“五好家庭“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全国妇联倡导并发起的”争创五好家庭“活动,内容为:尊老爱幼、男女年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团结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