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上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广州的士子大游行以及其余地方士子闹事随着朝廷的一纸榜文,再加上大明日报铺天盖地的宣传,基本消弭于无形。
八股文注定要随着时代消失,尤其是明末这个思想碰撞激烈的时代。
当一种更公平、更先进的考试方式出现之后,读书人不傻,他们自己也会做出选择。
至于还有少数死硬分子依旧坚持八股取士,朱由榔也懒得理会,由着他们去闹,大势所趋之下,他们根本翻不出什么水花。
恩科时间已定于十月初五、六,时间可谓十分紧张,只剩不到两个月,考生们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用来温习功课。
新的试卷,新的考试题目,一切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因为考试规则的改变,熟悉则是因为有的题看起来都曾好像似曾相识。
尽管朝廷划定了考试范围,其中的一些书籍,他们也曾读过,但不少考生还是陷入手足无措、焦虑的情绪,尤以算科为重,不少士子望着算来算去都算不出的试题,更是气得破口大骂。
鉴于此,朱由榔让大明日报一口气又印刷了十数套难易不同的模拟试卷,还配有标准答案以供考生参考。
十数套模拟试卷的发行,极大缓解了这一糟糕状况,起码让考生找到了温习的方向。
大明从不缺聪明人,有书商从中嗅到商机,也开始大肆印制模拟试卷,小赚一笔。
朝廷初步运转起来之后,越来越多消息传入广东,清军阿济格已率军回师北京,四川更是捷报连连,总兵曾英收复重庆之后,参将杨展、曹勋等一干明军将领连败张献忠的大西军,收复四川多处失地,张献忠败事日渐显露。
瞿式耜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联合了大学士陈子壮、蒋德璟等人一同奏请朱由榔下旨,命各地督抚收复失地。
朱由榔尽管知道他们求胜心切,但是他更了解此时大明的形势,何腾蛟不可倚重,大顺军余部还未归顺,福建更有郑芝龙这个定时炸弹,朝廷根本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此次何吾驺倒是一反常态,首先站了出来,反对朝廷贸然反攻,又有丁魁楚见风使舵,都认为这时候朝廷应该以稳为重,反攻之事暂时搁浅。
不过,朱由榔对于四川的战况更加关注,可以确定的是曾英等人确实没有虚报战功,因此封赏众将,曾英升都督同知总兵,杨展、曹勋皆授副总兵,其余将领皆有赏赐,并命他们稳打稳扎,逐步向成都推进。
随着明朝每况愈下,朝廷对地方武将的掌控越来越弱,崇祯时期朝廷的威令基本上还能畅通无阻;到了弘光时,武将嚣张跋扈,封疆大臣仍旧不敢违抗朝廷旨意,然而随着清军占领南京,桂、唐争立,朱由榔虽然名义上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效忠,但是想要指挥这些人,未必行得通。
郑芝龙拥立唐王自不必多说,何腾蛟也是盘踞地方,争权夺利,手下大多也是一帮酒囊饭袋,朱由榔是不指望他们了,最后朱由榔将目光放在了大顺军余部李过身上。
朱由榔不清楚历史上李过等人何时归顺于明,但早一步总没有坏处。
次日,朱由榔召见了兵科给事中王夫之。
朱由榔走到一块挂着大明地图的屏风前,缓缓道:“你可曾记得朕与你在复旦学院的一番谈话?”
“臣一刻不曾忘记!”王夫之自然知道朱由榔说的是何事。
朱由榔指着地图上一处,道:“朕已经命人探明大顺军李过、高一功所部如今就驻扎在荆州府境,聚众数十万。”
“臣愿往荆州,定替陛下招抚之。闯逆已死,正是他们群龙无首之时,若得此精兵,光复大明之日可期。”王夫之激动道。
朱由榔找王夫之来自是想将此任务交由他去办,不过他也有些顾虑,一时间在殿内踱来多去。
王夫之看出皇帝好似有心事,试探道:“陛下,可有不妥?”
朱由榔沉吟片刻,道:“朝廷初立,科举新政风波刚刚平息,朕不想此时朝堂再起纷争。你应该知道朝中不少大臣对于流贼深恶痛绝,更兼烈皇因逆闯一伙而吊死煤山,朕若是公然派你出使招抚......”
其实朱由榔还有一层顾虑,他如今已是皇帝,招抚之事,臣子可以上奏,他这个皇帝也可以接受,但不能由他亲口提出来。
后面的话,朱由榔没有说,王夫之并非愚笨之辈,一下就明白了朱由榔的顾虑,“陛下的意思是让臣秘密出使?”
“不错。”朱由榔点了点头道,“如此一来,你没有光明正大的使者身份,朕能给你的只有一封密旨,至于你的自身安危,朕只能派数十精骑护送你,若......”
“*******,一条命而已,臣又有何惧!”王夫之在明白朱由榔的顾虑后,丝毫没有犹豫,当即请命道,“臣即刻出发,必不辱使命,为我大明得此数万精兵。”
此去福祸难料,朱由榔没想到王夫之竟丝毫未曾踌躇,望着眼前身材略显削瘦的身影,哽咽道:“好!好!有卿如此,朕之幸!大明之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说得大概就是王夫之这样的人吧!
王夫之得了朱由榔的密旨,第二日便在数十精骑的护送下,一路北上而去。
乾清宫内,朱由榔放下手中的奏折,吩咐一旁的小太监道:“去,给朕将宋尚书叫过来。”
“遵旨!”
不多时,宋应星便赶了过来,“臣叩见圣上!”
“先生,不必多礼!”朱由榔双手上扬,示意宋应星起身,吩咐道,“给先生般张椅子来。”
说完,小太监便将一张椅子搬了过来。
宋应星谢恩之后,端坐在椅子上,静听朱由榔询问。
朱由榔举着手中的奏折,皱眉道:“广东的军器局真如先生奏折中所说?”
宋应星叹息一声道:“臣只怕比所奏的更糟糕,臣所查验过的几所军器局,其中大半军械多是几十年前所造,或者保养不当,不堪一用,能用者十不存一!”(未完待续)
广州的士子大游行以及其余地方士子闹事随着朝廷的一纸榜文,再加上大明日报铺天盖地的宣传,基本消弭于无形。
八股文注定要随着时代消失,尤其是明末这个思想碰撞激烈的时代。
当一种更公平、更先进的考试方式出现之后,读书人不傻,他们自己也会做出选择。
至于还有少数死硬分子依旧坚持八股取士,朱由榔也懒得理会,由着他们去闹,大势所趋之下,他们根本翻不出什么水花。
恩科时间已定于十月初五、六,时间可谓十分紧张,只剩不到两个月,考生们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用来温习功课。
新的试卷,新的考试题目,一切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因为考试规则的改变,熟悉则是因为有的题看起来都曾好像似曾相识。
尽管朝廷划定了考试范围,其中的一些书籍,他们也曾读过,但不少考生还是陷入手足无措、焦虑的情绪,尤以算科为重,不少士子望着算来算去都算不出的试题,更是气得破口大骂。
鉴于此,朱由榔让大明日报一口气又印刷了十数套难易不同的模拟试卷,还配有标准答案以供考生参考。
十数套模拟试卷的发行,极大缓解了这一糟糕状况,起码让考生找到了温习的方向。
大明从不缺聪明人,有书商从中嗅到商机,也开始大肆印制模拟试卷,小赚一笔。
朝廷初步运转起来之后,越来越多消息传入广东,清军阿济格已率军回师北京,四川更是捷报连连,总兵曾英收复重庆之后,参将杨展、曹勋等一干明军将领连败张献忠的大西军,收复四川多处失地,张献忠败事日渐显露。
瞿式耜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联合了大学士陈子壮、蒋德璟等人一同奏请朱由榔下旨,命各地督抚收复失地。
朱由榔尽管知道他们求胜心切,但是他更了解此时大明的形势,何腾蛟不可倚重,大顺军余部还未归顺,福建更有郑芝龙这个定时炸弹,朝廷根本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此次何吾驺倒是一反常态,首先站了出来,反对朝廷贸然反攻,又有丁魁楚见风使舵,都认为这时候朝廷应该以稳为重,反攻之事暂时搁浅。
不过,朱由榔对于四川的战况更加关注,可以确定的是曾英等人确实没有虚报战功,因此封赏众将,曾英升都督同知总兵,杨展、曹勋皆授副总兵,其余将领皆有赏赐,并命他们稳打稳扎,逐步向成都推进。
随着明朝每况愈下,朝廷对地方武将的掌控越来越弱,崇祯时期朝廷的威令基本上还能畅通无阻;到了弘光时,武将嚣张跋扈,封疆大臣仍旧不敢违抗朝廷旨意,然而随着清军占领南京,桂、唐争立,朱由榔虽然名义上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效忠,但是想要指挥这些人,未必行得通。
郑芝龙拥立唐王自不必多说,何腾蛟也是盘踞地方,争权夺利,手下大多也是一帮酒囊饭袋,朱由榔是不指望他们了,最后朱由榔将目光放在了大顺军余部李过身上。
朱由榔不清楚历史上李过等人何时归顺于明,但早一步总没有坏处。
次日,朱由榔召见了兵科给事中王夫之。
朱由榔走到一块挂着大明地图的屏风前,缓缓道:“你可曾记得朕与你在复旦学院的一番谈话?”
“臣一刻不曾忘记!”王夫之自然知道朱由榔说的是何事。
朱由榔指着地图上一处,道:“朕已经命人探明大顺军李过、高一功所部如今就驻扎在荆州府境,聚众数十万。”
“臣愿往荆州,定替陛下招抚之。闯逆已死,正是他们群龙无首之时,若得此精兵,光复大明之日可期。”王夫之激动道。
朱由榔找王夫之来自是想将此任务交由他去办,不过他也有些顾虑,一时间在殿内踱来多去。
王夫之看出皇帝好似有心事,试探道:“陛下,可有不妥?”
朱由榔沉吟片刻,道:“朝廷初立,科举新政风波刚刚平息,朕不想此时朝堂再起纷争。你应该知道朝中不少大臣对于流贼深恶痛绝,更兼烈皇因逆闯一伙而吊死煤山,朕若是公然派你出使招抚......”
其实朱由榔还有一层顾虑,他如今已是皇帝,招抚之事,臣子可以上奏,他这个皇帝也可以接受,但不能由他亲口提出来。
后面的话,朱由榔没有说,王夫之并非愚笨之辈,一下就明白了朱由榔的顾虑,“陛下的意思是让臣秘密出使?”
“不错。”朱由榔点了点头道,“如此一来,你没有光明正大的使者身份,朕能给你的只有一封密旨,至于你的自身安危,朕只能派数十精骑护送你,若......”
“*******,一条命而已,臣又有何惧!”王夫之在明白朱由榔的顾虑后,丝毫没有犹豫,当即请命道,“臣即刻出发,必不辱使命,为我大明得此数万精兵。”
此去福祸难料,朱由榔没想到王夫之竟丝毫未曾踌躇,望着眼前身材略显削瘦的身影,哽咽道:“好!好!有卿如此,朕之幸!大明之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说得大概就是王夫之这样的人吧!
王夫之得了朱由榔的密旨,第二日便在数十精骑的护送下,一路北上而去。
乾清宫内,朱由榔放下手中的奏折,吩咐一旁的小太监道:“去,给朕将宋尚书叫过来。”
“遵旨!”
不多时,宋应星便赶了过来,“臣叩见圣上!”
“先生,不必多礼!”朱由榔双手上扬,示意宋应星起身,吩咐道,“给先生般张椅子来。”
说完,小太监便将一张椅子搬了过来。
宋应星谢恩之后,端坐在椅子上,静听朱由榔询问。
朱由榔举着手中的奏折,皱眉道:“广东的军器局真如先生奏折中所说?”
宋应星叹息一声道:“臣只怕比所奏的更糟糕,臣所查验过的几所军器局,其中大半军械多是几十年前所造,或者保养不当,不堪一用,能用者十不存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