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初见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宋应星和顾炎武等人闻听朱由榔驾到,纷纷离座恭迎,见到朱由榔进来,跪道:“拜见殿下!”
朱由榔诧异地看向屋子内的几人,他没想到除了宋应星之外,还有这么多人,都是一副生面孔,抬手道:“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待落座后,朱由榔来回打量下首的顾炎武三人,好奇道:“先生,不知这三位是何人?”
宋应星指着三人,一一介绍道:“回殿下,这位乃是当今礼部尚书之子陈上庸,还有这两位乃是复社方以智、顾炎武,都是大明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朱由榔心头一惊,竟然能在这里见到大名鼎鼎的顾炎武,就是他喊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的口号。
朱由榔心情略微有些激动,盯着他看了许久,见三人还站着,摆手道:“你们也坐!”
“谢殿下!”
这时,宋应星开口道:“殿下,老老朽正好有事想要与您相商,没想到这么巧您就来了!”
“哦?不知先生要与本王商量何事?”
宋应星正色道:“如今学院已经落成,只是不知何时开学招生?”
朱由榔笑道:“本王今天来找先生也是为了此事。”
“殿下已经有了主意吗?”宋应星问道。
朱由榔点头道:“主意倒是有了,不过之前还想和先生讨论下教学内容的具体事宜。”
说着朱由榔吩咐一旁的陈进忠,道:“将本王写好的学院章程递给先生。”
“是,”陈进忠躬身道,他从身上掏出一本册子,交给了宋应星。
宋应星接过册子认真看了起来。
方以智、顾炎武和陈上庸见朱由榔和宋应星有事相商,三人对视一眼,起身拱手道:“王爷既然和宋先生有事相商,我等先行告退!”
朱由榔还没和这些历史名人好好谈谈呢,怎么能让他们走呢,阻止道:“不用,你们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等下也提些建议。”
“这……”
朱由榔都这么说了,三人总不能还走吧,齐齐道:“是!”
椅子上的宋应星一口气看完朱由榔写的章程,长吁一口气,道:“殿下思虑周详,老朽不及也!”
“先生过谦了,本王也只是胡乱涂鸦罢了,关键的还得靠先生!”朱由榔谦虚道。
宋应星摇头道:“老朽说的乃是实话,殿下写的这章程,非一般人能想出来,确实令老朽大开眼界!”
顾炎武三人不知宋应星为何如此推崇朱由榔,只不过一份办学章程罢了,一头雾水。
宋应星将册子递给三人,道:“你们也看看殿下写的这份章程吧!”
“是,先生!”三人凑到一起开始看了起来。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朱由榔规划的学院确实与众不同。
朱由榔的章程中将经义、汉语、农学、算学、历法、天文、舆地、军旅等学术分门别类,由单独的老师授课。
其中汉语、算学乃是必修之课,其余课程根据是否想要走科举之路,自由选择。
顾炎武三人看完后,也震惊于朱由榔的大胆革兴。
虽然儒家也提倡礼、乐、射、御、书、数,然而如今的读书人早就将这些抛诸脑后,专注于四书五经,只为了通过科举,忽视了其他本事,结果科举出来的读书人,不知民生,不知兵事,不知水利。
顾炎武叹服道:“殿下大才!”
方以智心中尚有疑虑,躬身道:“殿下,学生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由榔道:“你但说无妨!”
方以智直言道:“我朝向来以科举取士,然科举考试乃是以四书五经为主,殿下想要士人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固然是为他们好,但是学有所成之后又有何用武之地?或许其中有聪慧者,能通过科举,然而大多数人即使精通经世致用之学,也无法通过科举,又该如何为国效力?所以学生以为根源在于科举内容。朝廷只要一日不改变科举考试内容,始终无法真正为国家选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朱由榔听完后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本王也深以为然。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朱由榔说完环视屋内众人一圈,深吸了一口气,掷地有声道:“本王相信在做的诸位都明白这个道理,当大明大多数读书人都这么想的时候,科举必然要改革!这个时间不会太远的。”
陈上庸忧心忡忡道:“哎!也不知我等现在能做什么?”
朱由榔道:“本王以为即使你们现在不在朝廷为官,也仍能够为大明尽一份力。”
“愿闻殿下高见!”陈上庸道。
朱由榔缓缓道:“大明如今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本王以为当务之急应该在于探索国家治乱之根源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生民之根本?你们博学多才,更应该深入民间,寻找解决之道,他日入得朝堂,才是你们施展抱负之时。”
顾炎武点头道:“殿下说的是,大明之弊端在于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学生曾游历多地,亲眼见到举数十屯而兼并于豪右,此等情况在大明比比皆是,乃至于出现了有田连阡陌,而户米不满斗石者;有贫无立锥,而户米至数十石者。赋税不均,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欲贫。朝廷赋税又多源于贫穷者,加之底下的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才有了李自成等流民造反。
朝廷当务之急应该重新厘定赋税,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朝廷有了钱,才能训练军队,收复失地,为先帝报仇!”
“哈哈!说的好!”朱由榔朗声道,“若是大明的官员都有你们如此见识也不至于落得如今这副田地。本王希望从学院出来之人都如你们这样,这才是大明之福!”
宋应星听朱由榔说起学院,这才想起学院还没有起名,开口道:“殿下,如今学院还未取名,还请王爷赐名!”
朱由榔摸摸下巴,心里琢磨应该取个什么名字才好,梧州学院?这个肯定不行,梧州已经有个梧州书院了,两者名字太相近了。应该叫什么好呢?(未完待续)
宋应星和顾炎武等人闻听朱由榔驾到,纷纷离座恭迎,见到朱由榔进来,跪道:“拜见殿下!”
朱由榔诧异地看向屋子内的几人,他没想到除了宋应星之外,还有这么多人,都是一副生面孔,抬手道:“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待落座后,朱由榔来回打量下首的顾炎武三人,好奇道:“先生,不知这三位是何人?”
宋应星指着三人,一一介绍道:“回殿下,这位乃是当今礼部尚书之子陈上庸,还有这两位乃是复社方以智、顾炎武,都是大明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朱由榔心头一惊,竟然能在这里见到大名鼎鼎的顾炎武,就是他喊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的口号。
朱由榔心情略微有些激动,盯着他看了许久,见三人还站着,摆手道:“你们也坐!”
“谢殿下!”
这时,宋应星开口道:“殿下,老老朽正好有事想要与您相商,没想到这么巧您就来了!”
“哦?不知先生要与本王商量何事?”
宋应星正色道:“如今学院已经落成,只是不知何时开学招生?”
朱由榔笑道:“本王今天来找先生也是为了此事。”
“殿下已经有了主意吗?”宋应星问道。
朱由榔点头道:“主意倒是有了,不过之前还想和先生讨论下教学内容的具体事宜。”
说着朱由榔吩咐一旁的陈进忠,道:“将本王写好的学院章程递给先生。”
“是,”陈进忠躬身道,他从身上掏出一本册子,交给了宋应星。
宋应星接过册子认真看了起来。
方以智、顾炎武和陈上庸见朱由榔和宋应星有事相商,三人对视一眼,起身拱手道:“王爷既然和宋先生有事相商,我等先行告退!”
朱由榔还没和这些历史名人好好谈谈呢,怎么能让他们走呢,阻止道:“不用,你们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等下也提些建议。”
“这……”
朱由榔都这么说了,三人总不能还走吧,齐齐道:“是!”
椅子上的宋应星一口气看完朱由榔写的章程,长吁一口气,道:“殿下思虑周详,老朽不及也!”
“先生过谦了,本王也只是胡乱涂鸦罢了,关键的还得靠先生!”朱由榔谦虚道。
宋应星摇头道:“老朽说的乃是实话,殿下写的这章程,非一般人能想出来,确实令老朽大开眼界!”
顾炎武三人不知宋应星为何如此推崇朱由榔,只不过一份办学章程罢了,一头雾水。
宋应星将册子递给三人,道:“你们也看看殿下写的这份章程吧!”
“是,先生!”三人凑到一起开始看了起来。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朱由榔规划的学院确实与众不同。
朱由榔的章程中将经义、汉语、农学、算学、历法、天文、舆地、军旅等学术分门别类,由单独的老师授课。
其中汉语、算学乃是必修之课,其余课程根据是否想要走科举之路,自由选择。
顾炎武三人看完后,也震惊于朱由榔的大胆革兴。
虽然儒家也提倡礼、乐、射、御、书、数,然而如今的读书人早就将这些抛诸脑后,专注于四书五经,只为了通过科举,忽视了其他本事,结果科举出来的读书人,不知民生,不知兵事,不知水利。
顾炎武叹服道:“殿下大才!”
方以智心中尚有疑虑,躬身道:“殿下,学生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由榔道:“你但说无妨!”
方以智直言道:“我朝向来以科举取士,然科举考试乃是以四书五经为主,殿下想要士人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固然是为他们好,但是学有所成之后又有何用武之地?或许其中有聪慧者,能通过科举,然而大多数人即使精通经世致用之学,也无法通过科举,又该如何为国效力?所以学生以为根源在于科举内容。朝廷只要一日不改变科举考试内容,始终无法真正为国家选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朱由榔听完后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本王也深以为然。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朱由榔说完环视屋内众人一圈,深吸了一口气,掷地有声道:“本王相信在做的诸位都明白这个道理,当大明大多数读书人都这么想的时候,科举必然要改革!这个时间不会太远的。”
陈上庸忧心忡忡道:“哎!也不知我等现在能做什么?”
朱由榔道:“本王以为即使你们现在不在朝廷为官,也仍能够为大明尽一份力。”
“愿闻殿下高见!”陈上庸道。
朱由榔缓缓道:“大明如今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本王以为当务之急应该在于探索国家治乱之根源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生民之根本?你们博学多才,更应该深入民间,寻找解决之道,他日入得朝堂,才是你们施展抱负之时。”
顾炎武点头道:“殿下说的是,大明之弊端在于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学生曾游历多地,亲眼见到举数十屯而兼并于豪右,此等情况在大明比比皆是,乃至于出现了有田连阡陌,而户米不满斗石者;有贫无立锥,而户米至数十石者。赋税不均,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欲贫。朝廷赋税又多源于贫穷者,加之底下的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才有了李自成等流民造反。
朝廷当务之急应该重新厘定赋税,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朝廷有了钱,才能训练军队,收复失地,为先帝报仇!”
“哈哈!说的好!”朱由榔朗声道,“若是大明的官员都有你们如此见识也不至于落得如今这副田地。本王希望从学院出来之人都如你们这样,这才是大明之福!”
宋应星听朱由榔说起学院,这才想起学院还没有起名,开口道:“殿下,如今学院还未取名,还请王爷赐名!”
朱由榔摸摸下巴,心里琢磨应该取个什么名字才好,梧州学院?这个肯定不行,梧州已经有个梧州书院了,两者名字太相近了。应该叫什么好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