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机动性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七月,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烈日当空,炙烤着身下的大地,但苍茫大地之上,仍有无数民众在奔忙劳碌,细心呵护着即将抽穗结实的庄稼。
天气炎热,河水水位下降,农田灌溉出现困难,幽州治下的各级官府都进入了总动员,所有官吏都亲临一线农田,统筹安排人力,争分夺秒地从每一条河流中汲水,怀着对丰收的美好愿景而拼尽全力。
作为幽州的最高统治者,刘备的心思却不在农业生产方面,此时他正与卢植坐在一起,研究分析各地的战况。
由于原本用于处理公务的书房过于闷热,刘备干脆在前堂的院落里搭建了一个凉棚,此时他坐在荫凉的棚子下面,身上穿着宽松的麻布短衫,脚下踏着一双木屐,左手里握着一把大蒲扇,一眼望去不像是执掌数百万人口的诸侯,反倒像是村夫闲汉一般。
卢植老先生就没有这么放得开,仍然是端着儒家宗师的架子,但从他额角和脖颈处不断流下的汗水来看,这老先生也是有苦说不出。
过了一阵,卢植终于热得受不了,把自己面前的一叠文件朝刘备那边一推,向后仰躺在椅背上,伸手松了松衣领,端起巨大的茶缸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刘备呵呵一笑,慢条斯理地拆开一封封书信,慢条斯理地按照日期排序,又慢条斯理地讲述起了战况。
“……六月下旬,翼德和子义在北海国会师,即将向临淄城进发,而臧洪的主力部队仍然被汉升牵制在黄河一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样下去,今年秋收之前,青州全境就将落入我方手中。”
卢植听得连连点头,口中更是感慨不已,“自从建立水师以来,我军面对其他诸侯之时便占据了绝对优势,此次青州战事更是如此,玄德,你算是为兵家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啊。”
被自家老师如此夸赞,刘备也颇为自得,笑着点了点头,自从当年在右北平用步卒对抗乌桓联军,因为机动性不足而无法找到对手主力决战,他就深刻认识到了机动性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此后无论是购买战马,建立良马育种基地,还是不断扩编骑兵部队,都是严格秉承“机动力优先”这个原则。
如今的幽州军从人员素质到装备都可谓天下第一,骑兵部队一人三马已经成为标配,轻便且坚固的板甲被广泛普及,各项指标都远远超越时代;步兵部队更是拥有数量庞大的驮马和各种车辆,如此强大的机动性和后勤保障能力,令其他诸侯望尘莫及。
在对抗冀州军的战争中,幽州军就把机动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去年的各种突袭、强渡,或是今年白马义从的大范围拉扯牵制,都让袁绍砸锅卖铁攒出来的重装部队苦不堪言,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实力。
这一次对青州发动的闪电战更是如此,黄忠在北线出兵还没过两天,臧洪的主力部队还在北上迎战的路上,太史慈就率领舰队从海上出现在东莱,两天之内,一万多名士卒、堆积如山的军械物资就全部登上陆地,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扫平了整个半岛。
面对如此大规模且高效率的登陆战,不要说臧洪抵挡不住,就算换了青史留名的绝代名将,在猝不及防之下也要吃大亏的。
“当年孙武子在对敌楚国之时,也曾经率领一旅劲卒迂回千里,直捣楚国腹地,时至今日已有七百余年,为何师公却说是师父为兵家开创了思路?”突然间,一个略有稚嫩的声音响起,原来是诸葛亮,他之前一直坐在凉棚的角落里专心读书,此时却抬起头来,有些不解地问道。
卢植一向对诸葛亮这个徒孙无比宠溺,恨不得随时随地将他带在身边教导,此时听诸葛亮发问,不等回答,一张老脸便已笑开了花。
“孙武子珠玉在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那一次千里奔袭秒则妙矣,却是无可复制。”卢植一改平日面对刘备时的粗声粗气,温和得让人起鸡皮疙瘩,“你师父的种种战术近乎阳谋,堂堂正正,只要装备跟得上,寻常将领都做得到,这就了不得了。”
诸葛亮皱着眉头思索起来。
“为师书房西边书架上有好几个版本的《孙子兵法》,还有近十年来大小阵仗的战前部署、军力安排、战后总结,你可以拿来看看,若是有什么想法再来发问。”刘备也不想过早给他灌输太多道理,毕竟自己只是个半吊子将军,对战争的理解都是依靠从后世得来的理论知识,以及穿越之后摸爬滚打得来的经验,道理肯定是懂一点,但很容易将人引入歧途。
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天纵奇才,还是让他自己从前人的典籍和具体战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思想吧。
男孩天生就对打仗有兴趣,诸葛亮也不例外,一听说有各种书籍可以借阅,自然是喜不自胜,欢呼一声之后就跑进了书房,卢植看着他雀跃的身影,不禁再度微笑起来。
“敏而好学,前途不可限量。”刘备也发出一声欣慰的轻叹。
实话实说,从第一次见到诸葛亮,并想尽办法将他带到幽州开始,刘备心中就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因为他是诸葛亮忠实的粉丝,对这位才能德行无可指摘,几乎定义了古代文人美德的贤人无比景仰,不顾一切地想要将其留在身边,以免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变故;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内心深处的恐惧。
“没有经历战乱和颠沛流离之苦,没有在荆州拜入水镜门下,没有那些年的韬光隐晦,诸葛亮还是历史上那个诸葛亮吗?”
这一个问题几乎时刻回响在刘备脑海之中,令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每每因为纠结而半夜醒来,生怕因为自己的私心,使这个位面的华夏历史失去一位名垂青史、激励无数后人的贤者。
但是,经过这几个月的观察,刘备终于能够放下心来,诸葛亮太聪明也太勤奋了,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一切知识都充满了渴望,这种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被埋没,刘备需要做的,就是把各种书籍、各种新奇事物一股脑地堆在诸葛亮面前,然后就可以看见他以极快的速度融会贯通并推陈出新。
拥有教不来也学不来的卓绝天赋,海绵一般永无止境的求知欲望,这就是诸葛亮被三大宗师无比喜爱,恨不得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的原因,也是刘备越来越放心,越来越对他寄予厚望的原因。(未完待续)
七月,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烈日当空,炙烤着身下的大地,但苍茫大地之上,仍有无数民众在奔忙劳碌,细心呵护着即将抽穗结实的庄稼。
天气炎热,河水水位下降,农田灌溉出现困难,幽州治下的各级官府都进入了总动员,所有官吏都亲临一线农田,统筹安排人力,争分夺秒地从每一条河流中汲水,怀着对丰收的美好愿景而拼尽全力。
作为幽州的最高统治者,刘备的心思却不在农业生产方面,此时他正与卢植坐在一起,研究分析各地的战况。
由于原本用于处理公务的书房过于闷热,刘备干脆在前堂的院落里搭建了一个凉棚,此时他坐在荫凉的棚子下面,身上穿着宽松的麻布短衫,脚下踏着一双木屐,左手里握着一把大蒲扇,一眼望去不像是执掌数百万人口的诸侯,反倒像是村夫闲汉一般。
卢植老先生就没有这么放得开,仍然是端着儒家宗师的架子,但从他额角和脖颈处不断流下的汗水来看,这老先生也是有苦说不出。
过了一阵,卢植终于热得受不了,把自己面前的一叠文件朝刘备那边一推,向后仰躺在椅背上,伸手松了松衣领,端起巨大的茶缸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刘备呵呵一笑,慢条斯理地拆开一封封书信,慢条斯理地按照日期排序,又慢条斯理地讲述起了战况。
“……六月下旬,翼德和子义在北海国会师,即将向临淄城进发,而臧洪的主力部队仍然被汉升牵制在黄河一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样下去,今年秋收之前,青州全境就将落入我方手中。”
卢植听得连连点头,口中更是感慨不已,“自从建立水师以来,我军面对其他诸侯之时便占据了绝对优势,此次青州战事更是如此,玄德,你算是为兵家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啊。”
被自家老师如此夸赞,刘备也颇为自得,笑着点了点头,自从当年在右北平用步卒对抗乌桓联军,因为机动性不足而无法找到对手主力决战,他就深刻认识到了机动性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此后无论是购买战马,建立良马育种基地,还是不断扩编骑兵部队,都是严格秉承“机动力优先”这个原则。
如今的幽州军从人员素质到装备都可谓天下第一,骑兵部队一人三马已经成为标配,轻便且坚固的板甲被广泛普及,各项指标都远远超越时代;步兵部队更是拥有数量庞大的驮马和各种车辆,如此强大的机动性和后勤保障能力,令其他诸侯望尘莫及。
在对抗冀州军的战争中,幽州军就把机动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去年的各种突袭、强渡,或是今年白马义从的大范围拉扯牵制,都让袁绍砸锅卖铁攒出来的重装部队苦不堪言,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实力。
这一次对青州发动的闪电战更是如此,黄忠在北线出兵还没过两天,臧洪的主力部队还在北上迎战的路上,太史慈就率领舰队从海上出现在东莱,两天之内,一万多名士卒、堆积如山的军械物资就全部登上陆地,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扫平了整个半岛。
面对如此大规模且高效率的登陆战,不要说臧洪抵挡不住,就算换了青史留名的绝代名将,在猝不及防之下也要吃大亏的。
“当年孙武子在对敌楚国之时,也曾经率领一旅劲卒迂回千里,直捣楚国腹地,时至今日已有七百余年,为何师公却说是师父为兵家开创了思路?”突然间,一个略有稚嫩的声音响起,原来是诸葛亮,他之前一直坐在凉棚的角落里专心读书,此时却抬起头来,有些不解地问道。
卢植一向对诸葛亮这个徒孙无比宠溺,恨不得随时随地将他带在身边教导,此时听诸葛亮发问,不等回答,一张老脸便已笑开了花。
“孙武子珠玉在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那一次千里奔袭秒则妙矣,却是无可复制。”卢植一改平日面对刘备时的粗声粗气,温和得让人起鸡皮疙瘩,“你师父的种种战术近乎阳谋,堂堂正正,只要装备跟得上,寻常将领都做得到,这就了不得了。”
诸葛亮皱着眉头思索起来。
“为师书房西边书架上有好几个版本的《孙子兵法》,还有近十年来大小阵仗的战前部署、军力安排、战后总结,你可以拿来看看,若是有什么想法再来发问。”刘备也不想过早给他灌输太多道理,毕竟自己只是个半吊子将军,对战争的理解都是依靠从后世得来的理论知识,以及穿越之后摸爬滚打得来的经验,道理肯定是懂一点,但很容易将人引入歧途。
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天纵奇才,还是让他自己从前人的典籍和具体战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思想吧。
男孩天生就对打仗有兴趣,诸葛亮也不例外,一听说有各种书籍可以借阅,自然是喜不自胜,欢呼一声之后就跑进了书房,卢植看着他雀跃的身影,不禁再度微笑起来。
“敏而好学,前途不可限量。”刘备也发出一声欣慰的轻叹。
实话实说,从第一次见到诸葛亮,并想尽办法将他带到幽州开始,刘备心中就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因为他是诸葛亮忠实的粉丝,对这位才能德行无可指摘,几乎定义了古代文人美德的贤人无比景仰,不顾一切地想要将其留在身边,以免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变故;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内心深处的恐惧。
“没有经历战乱和颠沛流离之苦,没有在荆州拜入水镜门下,没有那些年的韬光隐晦,诸葛亮还是历史上那个诸葛亮吗?”
这一个问题几乎时刻回响在刘备脑海之中,令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每每因为纠结而半夜醒来,生怕因为自己的私心,使这个位面的华夏历史失去一位名垂青史、激励无数后人的贤者。
但是,经过这几个月的观察,刘备终于能够放下心来,诸葛亮太聪明也太勤奋了,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一切知识都充满了渴望,这种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被埋没,刘备需要做的,就是把各种书籍、各种新奇事物一股脑地堆在诸葛亮面前,然后就可以看见他以极快的速度融会贯通并推陈出新。
拥有教不来也学不来的卓绝天赋,海绵一般永无止境的求知欲望,这就是诸葛亮被三大宗师无比喜爱,恨不得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的原因,也是刘备越来越放心,越来越对他寄予厚望的原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