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对答黄宗羲和顾炎武(第二更)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七君子之一,天启朝的有名人物,被许显纯毒打,最后自尽在狱中。
历史上,崇祯皇帝即位后,大清洗阉党,许显纯被弄死了。
黄宗羲也为父亲报了仇,心里很爽。
但穿越者崇祯并没有对阉党进行大清洗,他更不可能给自己的父亲报仇。
皇帝现在重用魏忠贤,他心里其实还是有些怨恨皇帝的,只是不表现出来而已。
这倒也是人之常情,崇祯也能理解黄宗羲的这种心思。
两人没想到皇帝会亲自挽着自己的胳膊,然后让自己坐下。
这可是无上的荣誉啊!
他们之前在江南一带,皇帝从前年登基,到现在的种种行为,在江南文人名流眼中,那都是暴君,不折不扣的暴君。
不过,此时他们内心还是非常复杂的。
因为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与江南那边的主流声音完全不一样的一面。
三个月前,他们被召到北京来的时候,当时心中就有些忐忑不安,而且还疑惑丛生。
因为也听了别人说,皇帝是暴君,不知道皇帝为何要召见自己。
来了之后呢?
皇帝又出去打仗了,两人在北京待了足足三个月。
这三个月,倒是有人管他们吃住行,钱是给够的花的。
他们闲来也是无事,就在北京城四处闲逛,而且在五月还特意去了周围的甲里去。
这才发现,顺天府这边的情况和江南传的完全不一样!
江南那边把顺天府的民情传的特别惨,说有气节的道德之士受到了暴君的打压,让小人上台,混乱朝纲,在顺天府搞大屠杀。
这在那帮读书人眼里叫什么?
圣德亏损,社稷蒙尘!
这是桀纣之行,亡国之兆。
可他们又亲眼看到北京城正在修建更加干净整洁的道路,看见街上的老百姓有说有笑,还看到顺天府周围的良田的庄稼收成不错。
他们还专门去看了固安县下面的新农政指挥所,甚至在一边看到新农政的指挥使在如何亲力亲为教老百姓更多的种田的方法。
这些政策可都是非常简单实用的。
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这和江南那边的说的完全不一样!
最让他们俩震撼的是水泥路,以及北京城便宜到大部分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香皂。
这些是南京和杭州都没有的。
南京的香皂现在还是几两银子一个,北京已经卖到30文一块了。
不仅如此,他们这段时间还把皇帝的《国富论》认认真真读了好几遍。
《国富论》在江南一带出版得很少,那边许多人都没有听过,自然是不知道的。
读完皇帝的《国富论》,他们感觉自己简直重新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本身来说,黄宗羲和顾炎武这两个人都是属于天才型人物,他们虽然还年少,可是读的书可不少了,且已经有自己的许多想法。
他们还是懂得去判断自己看到的东西的。
所以啊,这三个月,他们在京师,几乎把过去对皇帝的认知,打碎了一半,然后重新认识了。
下面的太监上了三杯茶。
很安静,皇帝不说话,两人不敢开口。
怎么说呢?
这是三个少年人的一次谈话,崇祯十八岁,黄宗羲十九岁,顾炎武十六岁。
都没有超过二十岁,但其实崇祯体内灵魂真实的年龄是二十八岁。
崇祯道:“三个月前,朕传召两位,但是边境突发战事,朕来不及见两位,所以耽搁了,让两位久等了。”
黄宗羲和顾炎武一听,连忙道:“陛下日理万机,学生等不敢叨扰陛下。”
崇祯喝了一口茶,道:“两位知道为何朕要找你们来?”
黄宗羲道:“陛下圣心怀仁,学生不敢猜测天意。”
崇祯又道:“与陈子龙见面了?”
两人也不隐瞒,道:“见了。”
都是江南过来的才子,到了北京,自然是相互拜见。
且礼部侍郎刘宗周在江南的时候是公认的大儒,对他们都是有影响的。
“刘侍郎也去拜见了?”
“也拜见了。”
“还做了哪些?”
顾炎武道:“还去了固安县的甲里,看到了新农政指挥所。”
顾炎武说话有一种淡淡的洒脱感,历史上,他这个人是一个必经豁达的人,思维方式也很灵活,看来少年时期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年龄,他还没有开始撰写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崇祯道:“还有呢?”
“还将陛下的《国富论》也读完了,并且今天刚刚听别的学生念读了陛下的《少年强》。”
一提到《少年强》,这两个人仿佛像打了几碗鸡血一样,明显激动起来了。
他们感觉皇帝这篇《少年强》如同一道雷霆,将他们心中的迷雾瞬间震散了。
“两位现在有什么要对朕说的吗?”
你看,崇祯这显然是上辈子当领导当习惯了。
什么是领导?
就是先自己不发言,只是问,让对方多说。
而且他觉得将黄宗羲和顾炎武晾了三个月,反倒是好事,让他们自己先自由去观察,而不是朕强行去跟他们灌输。
这样他们自己会得到不一样的想法,朕之后再来引导一番。
黄宗羲道:“陛下,学生斗胆直言。”
“你但说无妨。”
“新政是利国利民的仁政,学生所见所闻,新政之下,万物革新,有大气象,只是杀戮过重,以恐影响人心。”
崇祯也不生气,他并不是那种听不进去意见的人,黄宗羲提的这一点,崇祯知不知道?
他当然知道!
杀那么多人,肯定会引起部分人的恐慌。
但为什么每次朝臣在朝堂上说这种话的时候,崇祯就开始怼人了呢?
因为某些话,你可以私下跟皇帝说,但不要在朝堂上说。
你在朝堂上说,就是在引导大家一起来对抗皇帝的行为嘛!
朝堂那个地方是有舆论力量在的。
所以有一句话是:在公共场合,管好自己的嘴。
那现在是私下,私下这样说影响肯定不大,而且黄宗羲也没有具体的职位,说这种话背后也没有别的目的。
崇祯也不急着回答,而是继续道:“还有别的吗?”
“没有了。”
扯淡的没有了!
你黄宗羲可是君主立宪派,怎么可能没有了!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七君子之一,天启朝的有名人物,被许显纯毒打,最后自尽在狱中。
历史上,崇祯皇帝即位后,大清洗阉党,许显纯被弄死了。
黄宗羲也为父亲报了仇,心里很爽。
但穿越者崇祯并没有对阉党进行大清洗,他更不可能给自己的父亲报仇。
皇帝现在重用魏忠贤,他心里其实还是有些怨恨皇帝的,只是不表现出来而已。
这倒也是人之常情,崇祯也能理解黄宗羲的这种心思。
两人没想到皇帝会亲自挽着自己的胳膊,然后让自己坐下。
这可是无上的荣誉啊!
他们之前在江南一带,皇帝从前年登基,到现在的种种行为,在江南文人名流眼中,那都是暴君,不折不扣的暴君。
不过,此时他们内心还是非常复杂的。
因为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与江南那边的主流声音完全不一样的一面。
三个月前,他们被召到北京来的时候,当时心中就有些忐忑不安,而且还疑惑丛生。
因为也听了别人说,皇帝是暴君,不知道皇帝为何要召见自己。
来了之后呢?
皇帝又出去打仗了,两人在北京待了足足三个月。
这三个月,倒是有人管他们吃住行,钱是给够的花的。
他们闲来也是无事,就在北京城四处闲逛,而且在五月还特意去了周围的甲里去。
这才发现,顺天府这边的情况和江南传的完全不一样!
江南那边把顺天府的民情传的特别惨,说有气节的道德之士受到了暴君的打压,让小人上台,混乱朝纲,在顺天府搞大屠杀。
这在那帮读书人眼里叫什么?
圣德亏损,社稷蒙尘!
这是桀纣之行,亡国之兆。
可他们又亲眼看到北京城正在修建更加干净整洁的道路,看见街上的老百姓有说有笑,还看到顺天府周围的良田的庄稼收成不错。
他们还专门去看了固安县下面的新农政指挥所,甚至在一边看到新农政的指挥使在如何亲力亲为教老百姓更多的种田的方法。
这些政策可都是非常简单实用的。
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这和江南那边的说的完全不一样!
最让他们俩震撼的是水泥路,以及北京城便宜到大部分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香皂。
这些是南京和杭州都没有的。
南京的香皂现在还是几两银子一个,北京已经卖到30文一块了。
不仅如此,他们这段时间还把皇帝的《国富论》认认真真读了好几遍。
《国富论》在江南一带出版得很少,那边许多人都没有听过,自然是不知道的。
读完皇帝的《国富论》,他们感觉自己简直重新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本身来说,黄宗羲和顾炎武这两个人都是属于天才型人物,他们虽然还年少,可是读的书可不少了,且已经有自己的许多想法。
他们还是懂得去判断自己看到的东西的。
所以啊,这三个月,他们在京师,几乎把过去对皇帝的认知,打碎了一半,然后重新认识了。
下面的太监上了三杯茶。
很安静,皇帝不说话,两人不敢开口。
怎么说呢?
这是三个少年人的一次谈话,崇祯十八岁,黄宗羲十九岁,顾炎武十六岁。
都没有超过二十岁,但其实崇祯体内灵魂真实的年龄是二十八岁。
崇祯道:“三个月前,朕传召两位,但是边境突发战事,朕来不及见两位,所以耽搁了,让两位久等了。”
黄宗羲和顾炎武一听,连忙道:“陛下日理万机,学生等不敢叨扰陛下。”
崇祯喝了一口茶,道:“两位知道为何朕要找你们来?”
黄宗羲道:“陛下圣心怀仁,学生不敢猜测天意。”
崇祯又道:“与陈子龙见面了?”
两人也不隐瞒,道:“见了。”
都是江南过来的才子,到了北京,自然是相互拜见。
且礼部侍郎刘宗周在江南的时候是公认的大儒,对他们都是有影响的。
“刘侍郎也去拜见了?”
“也拜见了。”
“还做了哪些?”
顾炎武道:“还去了固安县的甲里,看到了新农政指挥所。”
顾炎武说话有一种淡淡的洒脱感,历史上,他这个人是一个必经豁达的人,思维方式也很灵活,看来少年时期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年龄,他还没有开始撰写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崇祯道:“还有呢?”
“还将陛下的《国富论》也读完了,并且今天刚刚听别的学生念读了陛下的《少年强》。”
一提到《少年强》,这两个人仿佛像打了几碗鸡血一样,明显激动起来了。
他们感觉皇帝这篇《少年强》如同一道雷霆,将他们心中的迷雾瞬间震散了。
“两位现在有什么要对朕说的吗?”
你看,崇祯这显然是上辈子当领导当习惯了。
什么是领导?
就是先自己不发言,只是问,让对方多说。
而且他觉得将黄宗羲和顾炎武晾了三个月,反倒是好事,让他们自己先自由去观察,而不是朕强行去跟他们灌输。
这样他们自己会得到不一样的想法,朕之后再来引导一番。
黄宗羲道:“陛下,学生斗胆直言。”
“你但说无妨。”
“新政是利国利民的仁政,学生所见所闻,新政之下,万物革新,有大气象,只是杀戮过重,以恐影响人心。”
崇祯也不生气,他并不是那种听不进去意见的人,黄宗羲提的这一点,崇祯知不知道?
他当然知道!
杀那么多人,肯定会引起部分人的恐慌。
但为什么每次朝臣在朝堂上说这种话的时候,崇祯就开始怼人了呢?
因为某些话,你可以私下跟皇帝说,但不要在朝堂上说。
你在朝堂上说,就是在引导大家一起来对抗皇帝的行为嘛!
朝堂那个地方是有舆论力量在的。
所以有一句话是:在公共场合,管好自己的嘴。
那现在是私下,私下这样说影响肯定不大,而且黄宗羲也没有具体的职位,说这种话背后也没有别的目的。
崇祯也不急着回答,而是继续道:“还有别的吗?”
“没有了。”
扯淡的没有了!
你黄宗羲可是君主立宪派,怎么可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