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戏明 > 第315章 第 315 章

第315章 第 315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文哥儿瞎琢磨了半天,才发现这个命题不太对味。

    对哦,他又不搞变法,没必要那么执着地给自己找个超长待机的好老板。

    当然了,要是真有个好老板还是挺不错的,毕竟谁都不愿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干活。

    只要小命没事,别的都不是事儿!

    当务之急,还是先考个编,考完了才有资格考虑要不要跟着老板干!

    文哥儿在勤勤恳恳的备考生活中迎来了弘治九年的新春。

    作为新鲜出炉的浙江解元,他过年本该有不少应酬,不过因为他年纪太小,很多事都直接免了,倒是给他营造了一个比平时更加安宁的读书环境。

    连年后的元宵节他都没出去玩,也没有在跟着朱祐樘父子俩去看花灯,只有新社每旬的聚会能让他过去露个脸。

    可以说是非常有临时抱佛脚的劲头。

    毕竟这可是要跟大明两京十三道筛选出来的牛逼读书人同台竞技。

    已经辛辛苦苦考到这儿了,接下来不好好考就太对不起这一整年来的准备!

    过了元宵节没多久,今年的考官也敲定下来了,会试主考官是周经和王鏊。

    两名主考之中,往往一个官职高点,负责把控全局;一个官职略低一点,负责把活给干了(要是出了什么事还得负责把锅背好)。

    像这位周经就是正三品的吏部左侍郎,相当于吏部二把手,去年曾跟李东阳、谢迁一起作为六位入阁人选呈到御前,最后因为朱祐樘更属意李东阳两人而沦为陪跑。

    王鏊目前只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

    文哥儿入翰林读书时周经早就离开翰林院在礼部、户部辗转任职,他没怎么接触过这位周侍郎,知晓对方是考官后还偷偷跟谢迁嘀咕了几句,说这位周侍郎会不会因为上次陪跑的事不高兴?

    谢迁瞧了他一眼,冷不丁地问道:“当初回浙江乡试时,你们便是这么编排碧川的吗?”

    文哥儿没忍住露出了一丝“您怎么会知道”的惊异表情,接着他很快反应过来,矢口否认道:“没有的事!我怎么会编排碧川先生?我从来不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那都是钱福干的事,和他王小文有什么关系?

    他才没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这人可君子了!

    谢迁一眼就看出文哥儿的心虚,知晓钱福肯定把自己与杨碧川之间的恩怨给文哥儿讲了。

    钱福那性格确实跟官场格格不入。

    谢迁娓娓教育道:“科举乃是朝廷的抡才大典,谁都不会轻忽对待,便是长辈之间有什么矛盾也不会特地针对你一个小孩儿。何况松露他为人最是清正不过,岂是那种会怀怨在心的人?你是去应试的,到了考场上只要用心答题就好,不必管这些考场之外的事。”

    谢迁没跟文哥儿说的是,他、李东阳以及周经当初可都是朱祐樘出阁读书后同在东宫任职的,有过好些年朝夕相处的交情。

    哪怕周经没能入阁,也绝对不会因着这种事跟他们翻脸。

    皇帝要选谁入阁本就不是他们能左右的,连刘健他们这些前辈也只有举荐权。这种情况下没选上有什么好埋怨的?文哥儿哪里知晓朝廷里的人脉关系就跟蜘蛛网似的,经常绕来绕去全是一家亲?他认认真真地听完谢迁的教诲,最后小心翼翼地追问:“周侍郎的别号是松露吗?”

    谢迁不明所以,微微颔首,回道:“对。”

    文哥儿张口就来:“青松清露皆是高洁之物,读书人以此为号再正常不过!”

    他夸完了,才兴致勃勃给谢迁说起自己听说过的一种美味食物。

    据传这东西常生于松林之下,孕育于松风晨露中,许多人便称呼它为松露。

    松露产量稀少,味道却特别棒,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材!

    有趣的是,听闻有种母猪特别擅长寻找这种宝贝,所以它在云南一带它又有了一个相当接地气的名字:猪拱菌!

    世人都嫌猪猪脏,却不知这些脏猪猪竟能找到那世间至纯至美之物!

    要是将来他有机会去云南,一定赶着母猪上山找猪拱菌吃!

    谢迁:?????

    有那么一瞬间,谢迁脑海里莫名出现了周经被母猪拱的画面。

    那画面给人的印象过于深刻,以至于久久挥之不去。

    得亏文哥儿是跟他说的,要是这小子跑去跟李东阳讲的话,李东阳肯定得乐不可支地跟周经聊聊猪拱菌的事儿。

    谢迁沉默了一会,对文哥儿说道:“你若是跑去松露面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到时候被黜落了可别怪到我和你三先生头上。”

    这完全是这小子自己作的死,跟他们这些当老师的没有半点关系!

    其实文哥儿听谢迁喊的是周经的别号而不是周侍郎,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有时候人跟人之间关系怎么样,一个称呼就能看出来了。尤其是大明官场这种每个人的心思都弯弯绕绕的地方!

    文哥儿和谢迁闲扯了几句,溜达回家继续安心备考。

    谁是考官不重要,只要没仇就好!

    二月初,文哥儿等人已经走完了印卷流程,专心等着三年一度的会试来临。

    相比于考生,考试官提前两天就入场锁院了。

    除了周经、王鏊两位主考官,还有十四位同考官。

    同考官主要负责接下来的阅卷工作,同样是由翰林院和科部之中选,其中翰林院又占了十一人,科部那几个只是拉过来意思意思地维持科举的公正性而已。

    不然全是翰林院的人,谁看了心里都会犯嘀咕!

    因为需要的同考官甚多,所以像靳贵他们这些翰林院新丁,也有一两个被选过来当苦力。

    会试的阅卷工作比殿试要正经许多,每个考官有单独的经房,理论上来说不能到处走动、相互讨论(实际上是全程走来走去且热烈讨论)。

    其中《诗经》有五个经房(分配五个阅卷官),《易经》《书经》有四个经房,《春秋》《礼记》则分别只有两个经房。

    从分配到的经房和阅卷官数量来看,不管是《礼记》还是《春秋》,选考人数都远小于其他三经!

    如果文哥儿知道同考官的名单,肯定是觉得这也眼熟那也眼熟,不过同考官名单事先并不宣布,所以文哥儿一时半会也不知道今年负责阅卷的人到底有谁。

    都快要进考场了,文哥儿也没心思去打听这些。

    他也没有再埋头复习,每日就待在家中跟弟弟妹妹玩耍,找他二哥王守俭下下棋,晚上睡了个饱觉,安安心心地等待开考日到来。

    二月初八考生就要准备入场了。

    由于解额是平均分配到两京十三道去的,要说应届考生(参加了去年乡试的考生),哪怕没人缺考拢共也就一千出头。

    但是考虑到不少往年落第的举子会想继续参加考试,所以算上这些数量巨大的科举回锅肉,每年会试的人数都十分可观!

    所以现在每轮的会试规模已经从开国之处的千把人变成了三四千人!

    这么多人的安检工作可不就得直接从二月初八开始吗?

    要不然第二天凌晨再开始搜身入场,根本没法做到黎明开始散题!

    考生都这个数量了,考场就不允许闲杂人等来送考了,贡院外围摆上了几道木栅栏,把除了考生以外的亲友与仆从统统隔绝在外。

    文哥儿只能十分乖巧地把装着答卷的考囊挂在脖子上,自己拎着被他亲娘反复检查过的考篮进场。

    考场也是按文渊阁那个“天地玄黄”来安排的号舍。

    这次文哥儿也运气也很不错,没分到什么奇奇怪怪的号舍,而且还被排在东边第一行的天八号,好找得很!

    唯一比较不好的地方可能是很容易被坐在监考台上的考官观察到。

    答题期间随随便便就会被考官围观,刺激!

    兴许是因为全场要容纳将近四千名考生,京师贡院的场地远没有浙江贡院那么宽裕,连号舍都要小一号。

    文哥儿也是对号入座以后才发现这件事。

    幸运的是他年纪还小,个头也小,坐进这号舍里头一点都不觉拥挤。

    勉强也算是早点考试的福利之一了!

    文哥儿找好自己的位置坐定,又把自己的考试用具清点了一遍,又再三确定自己肚子饱饱、膀胱空空,才安安心心等待考试开场。

    天色渐亮,礼部提调官领了考题到贡院中散题,每个考生都陆续拿到主考官昨天刚拟定的题目。

    理论上来说主考官都是本场开考前一天“揭书出题”,来个现出现印现发。

    这时候的考官们已经被锁在贡院里头,照理来说很难对外泄露试题。

    可惜主考官们都是早早知道自己要主持春闱的,往往会提前构思一下入贡院后要出什么,所以泄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有些考官甚至会暗中对自己特别看好的学生透露出题范围,为自己的未来门生争取一个好名次,力求能在大明官场留下一段温暖的师生情谊!

    文哥儿反正是没这个待遇的。

    大概是因为他几个老师对他很有信心!

    随着朝阳初升,他也拿到了簇新簇新的初场试题。

    许是因为刚印出来没多久,到手的考题墨味还十分浓郁。

    好在文哥儿很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要知道当初雕版印刷还没那么成熟,大伙考科举可是要自己抄题的!

    现在朝廷能给你发放考官现编的考题,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得感谢技术的进步!

    文哥儿本来还有点儿小紧张,拿到考题后就彻底放松下来。

    纵观初场七道考题,没有一题是他不会的!

    写就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