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主动请缨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魏王就藩的事,朝中许多人都觉得滕王是太子一系的。
可滕王自己觉得,他这么做是为了青雀好。
万一青雀在小人的怂恿下做了不该做的事,以后太子登基能不秋后算账?
可惜青雀不能理解他的苦心。
滕王希望皇帝能长命百岁的,他就可以一直做皇帝最宠爱的弟弟。
至于太子最喜欢的皇叔并不是他,而是汉王李玄昌。
李玄昌不仅会画画、会拍太子马屁,更会拉皮条,献的美人又和太子心意,太子觉得这个皇叔很识趣。
此时滕王很烦恼,假如皇兄一定要亲征,他又该怎么办呢?
朝野上下也都在议论征高句丽的事。
国子监中,唐璿慷慨激昂:辽东之地,周朝为箕子之国,汉朝为玄菟郡,魏晋以前,都是我朝领土。如今我朝先礼后兵,派遣使者好言相劝,泉盖苏文那厮太嚣张、竟敢抗命!今朝廷出兵,我要主动请缨随军,一雪前耻!
同窗们都轰然叫好。
唐璿年纪不大,却弓马娴熟,很有几分武将的风范。他想随军,众人并不意外。
七郎握着拳头说:我与你同去!
他有主动请缨的充分理由,若用到火器,谁比他更熟悉呢?
少年们满腔的爱国热情,朝中大臣们比他们想得就要多了。
首先,不论皇帝是否亲征,既然决定了要打,就要解决兵马粮草的问题。
过年的时候,调兵的诏令终于下达了。
皇帝以兵部尚书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
同时,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从莱州走海路向平壤进军。
也就是说,这一次出征,除了常规军外,还要从长安、洛阳两地招募永业田农户参军。
这个影响范围,就比前朝时小多了。
前朝四征高句丽,一次就挥师三十五万,结果死伤惨重,百姓为了逃避兵役和徭役,不惜打断自己的手脚。
七郎过年都没有回家,一直在等朝廷的诏令。
等到调兵诏令下来,七郎告诉罗先生,他要向军器监提出申请,要随军出征。
罗先生叹道:于公,此战既然要用到火器,你去是合适的;于私,你想打听圆通的消息。你要去,为师不会劝阻。只是你要注意安全,想一想故乡的亲人。
七郎郑重点头:我爹当年也征过高句丽,他都能活下来,我一定也能活下来。
爹说了,活得久的秘诀是跑得快。
接着,他又恭恭敬敬地拜倒:先生,我是您的弟子,本应侍奉您左右。如今要远行,不知何日回来,请您多保重!
罗先生扶着他,微笑:为师会保重,你更要保重。无论是否立功都不要紧,为师以你为荣!
赵六郎回乡成亲,准备过了年才带新娘子进京,此时不在长安;赵仁和赵义也提前被七郎打发回家乡,不在长安。
这让七郎的阻力小了很多。
但他可以想象,爹娘收到他随军出征的信,会有多担心、多恐惧、多悲伤。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次,他却是非去不可!
七郎的申请顺利批了下来,他被安排到兵部尚书李勣的麾下,负责运送火器。
尘埃落定了,七郎才去董家说了这件事。
董夫人惊愕地看着七郎,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别人对打仗都避之唯恐不及,七郎却主动要去?
他是不知道征高句丽有多凶险吗?
可七郎怎么会不知?
他父亲上过高句丽战场,他的祖父、伯父们死在高句丽战场!
董月明凝视着七郎:你觉得是正确的事,就去做吧。
从得知圆通的死讯,她就猜到会有这一日师弟跟圆通感情深厚,就算是为圆通报仇,也会走这一趟。
七郎和董夫人说了一会话,恳请董家照拂赵家、帮忙照看百货行,然后和董月明单独说话。
两人并肩走在院子中,长安春迟,虽已过了年,树木还是光秃秃的,一片萧索。
师姐,我此去若是不能回来,那块玉佩你就扔了吧!七郎艰难地说道。
董月明微笑:募兵和筹措粮草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大军开拔之日,你再向我告辞也不晚。现在说了,过几个月又得再说一次。
师姐就是会破坏气氛。
七郎郁闷地说:你还没说会不会扔玉佩呢!
董月明笑道:送给我的东西就是我的,扔不扔都是我的事,就不用你管了。
所以,到底是扔还是不扔?
七郎离开董家的时候,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如果他真的死了,他希望师姐能够忘记他。长安城有许多郎君都挺不错的,勉勉强强比得上他七八分。
主动请缨的还有唐璿,可惜他年少又无官职,被拒绝了。
唐璿很郁闷:我懂医术啊,随军行医也不行吗?
七郎笑道:大约是你的医术不太行吧?
此时的人讲究文武双全、博学多才。
比如此次领军的兵部尚书李勣,不仅是名将,还是名医,参与编纂《唐本草》,还编有《脉经》一卷。
唐璿不肯放弃,说道:我亲自去拜访李尚书,让他允我随军,哪怕是做个随从药童呢!不瞒你说,我非常崇拜他!
七郎说:你要是去拜访,可否让我一起去?我也挺仰慕他。
七郎曾听过一件关于这位李大将军的事
李勣的姐姐生病了,李勣亲自为姐姐熬粥,火苗烧到了他的胡子。
他姐姐说:家中有的是下人,何必阿弟亲自动手呢?
李勣说:我老了,阿姊也老了。我还能为阿姊煮几次粥呢?
这样一个威名赫赫的大将军,位高权重的高官大臣,却有如此温情的一面。
七郎觉得,自己和李勣挺像的。
李勣从侯君集手中抢到了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一职,想到要立下收复辽东的功勋,正是雄心壮志,他要安排军务,非常繁忙。
得知两个国子监的学生求见,本来是没空见的,但听说其中一人是军器监的主薄赵全,此次还会随同出征
他想起前段时日听说的事,还是拨冗一见。
对赵全这样年少有为又重情重义的少年,李勣很赏识。
因魏王就藩的事,朝中许多人都觉得滕王是太子一系的。
可滕王自己觉得,他这么做是为了青雀好。
万一青雀在小人的怂恿下做了不该做的事,以后太子登基能不秋后算账?
可惜青雀不能理解他的苦心。
滕王希望皇帝能长命百岁的,他就可以一直做皇帝最宠爱的弟弟。
至于太子最喜欢的皇叔并不是他,而是汉王李玄昌。
李玄昌不仅会画画、会拍太子马屁,更会拉皮条,献的美人又和太子心意,太子觉得这个皇叔很识趣。
此时滕王很烦恼,假如皇兄一定要亲征,他又该怎么办呢?
朝野上下也都在议论征高句丽的事。
国子监中,唐璿慷慨激昂:辽东之地,周朝为箕子之国,汉朝为玄菟郡,魏晋以前,都是我朝领土。如今我朝先礼后兵,派遣使者好言相劝,泉盖苏文那厮太嚣张、竟敢抗命!今朝廷出兵,我要主动请缨随军,一雪前耻!
同窗们都轰然叫好。
唐璿年纪不大,却弓马娴熟,很有几分武将的风范。他想随军,众人并不意外。
七郎握着拳头说:我与你同去!
他有主动请缨的充分理由,若用到火器,谁比他更熟悉呢?
少年们满腔的爱国热情,朝中大臣们比他们想得就要多了。
首先,不论皇帝是否亲征,既然决定了要打,就要解决兵马粮草的问题。
过年的时候,调兵的诏令终于下达了。
皇帝以兵部尚书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
同时,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从莱州走海路向平壤进军。
也就是说,这一次出征,除了常规军外,还要从长安、洛阳两地招募永业田农户参军。
这个影响范围,就比前朝时小多了。
前朝四征高句丽,一次就挥师三十五万,结果死伤惨重,百姓为了逃避兵役和徭役,不惜打断自己的手脚。
七郎过年都没有回家,一直在等朝廷的诏令。
等到调兵诏令下来,七郎告诉罗先生,他要向军器监提出申请,要随军出征。
罗先生叹道:于公,此战既然要用到火器,你去是合适的;于私,你想打听圆通的消息。你要去,为师不会劝阻。只是你要注意安全,想一想故乡的亲人。
七郎郑重点头:我爹当年也征过高句丽,他都能活下来,我一定也能活下来。
爹说了,活得久的秘诀是跑得快。
接着,他又恭恭敬敬地拜倒:先生,我是您的弟子,本应侍奉您左右。如今要远行,不知何日回来,请您多保重!
罗先生扶着他,微笑:为师会保重,你更要保重。无论是否立功都不要紧,为师以你为荣!
赵六郎回乡成亲,准备过了年才带新娘子进京,此时不在长安;赵仁和赵义也提前被七郎打发回家乡,不在长安。
这让七郎的阻力小了很多。
但他可以想象,爹娘收到他随军出征的信,会有多担心、多恐惧、多悲伤。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次,他却是非去不可!
七郎的申请顺利批了下来,他被安排到兵部尚书李勣的麾下,负责运送火器。
尘埃落定了,七郎才去董家说了这件事。
董夫人惊愕地看着七郎,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别人对打仗都避之唯恐不及,七郎却主动要去?
他是不知道征高句丽有多凶险吗?
可七郎怎么会不知?
他父亲上过高句丽战场,他的祖父、伯父们死在高句丽战场!
董月明凝视着七郎:你觉得是正确的事,就去做吧。
从得知圆通的死讯,她就猜到会有这一日师弟跟圆通感情深厚,就算是为圆通报仇,也会走这一趟。
七郎和董夫人说了一会话,恳请董家照拂赵家、帮忙照看百货行,然后和董月明单独说话。
两人并肩走在院子中,长安春迟,虽已过了年,树木还是光秃秃的,一片萧索。
师姐,我此去若是不能回来,那块玉佩你就扔了吧!七郎艰难地说道。
董月明微笑:募兵和筹措粮草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大军开拔之日,你再向我告辞也不晚。现在说了,过几个月又得再说一次。
师姐就是会破坏气氛。
七郎郁闷地说:你还没说会不会扔玉佩呢!
董月明笑道:送给我的东西就是我的,扔不扔都是我的事,就不用你管了。
所以,到底是扔还是不扔?
七郎离开董家的时候,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如果他真的死了,他希望师姐能够忘记他。长安城有许多郎君都挺不错的,勉勉强强比得上他七八分。
主动请缨的还有唐璿,可惜他年少又无官职,被拒绝了。
唐璿很郁闷:我懂医术啊,随军行医也不行吗?
七郎笑道:大约是你的医术不太行吧?
此时的人讲究文武双全、博学多才。
比如此次领军的兵部尚书李勣,不仅是名将,还是名医,参与编纂《唐本草》,还编有《脉经》一卷。
唐璿不肯放弃,说道:我亲自去拜访李尚书,让他允我随军,哪怕是做个随从药童呢!不瞒你说,我非常崇拜他!
七郎说:你要是去拜访,可否让我一起去?我也挺仰慕他。
七郎曾听过一件关于这位李大将军的事
李勣的姐姐生病了,李勣亲自为姐姐熬粥,火苗烧到了他的胡子。
他姐姐说:家中有的是下人,何必阿弟亲自动手呢?
李勣说:我老了,阿姊也老了。我还能为阿姊煮几次粥呢?
这样一个威名赫赫的大将军,位高权重的高官大臣,却有如此温情的一面。
七郎觉得,自己和李勣挺像的。
李勣从侯君集手中抢到了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一职,想到要立下收复辽东的功勋,正是雄心壮志,他要安排军务,非常繁忙。
得知两个国子监的学生求见,本来是没空见的,但听说其中一人是军器监的主薄赵全,此次还会随同出征
他想起前段时日听说的事,还是拨冗一见。
对赵全这样年少有为又重情重义的少年,李勣很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