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变异的万法之书 > 中美教育的差别

中美教育的差别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OK,各位书友们,这次是填坑系列。

    之前我有说过要写一篇关于中西教育差异的作品相关,这是一个非常大命题,涉及的面实在是太广了,那么今天就尝试着填这个坑吧。

    相信很多人都在网络或者电视上看到说美国的教育怎么怎么牛逼,是怎么宽进严出的,这些论调到现在还是很有市场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去年的哈佛入学歧视案和今年的高校招生丑闻“校队蓝调行动”算是揭开了一部分美国教育的黑幕。

    而中国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不要说入学歧视,就是学校的招生动作稍微出格一点,都会引来大量的抨击。

    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两国最根本的教育机制导致的。

    中国的教育机制是普及式教育,而美国的教育机制是精英式教育。

    我们先来说美国。

    美国的教育和中国有一部分相似,比如都是九年义务教育,而且,严格来说,美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比中国还要高一些。

    但是作为资本主义国家,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教育资源的倾斜是完全畸形的。

    在中国大部分情况下,在同一个城市中,不同的小学和初中,教育水平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但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产生偏差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生源的问题,而不是老师的问题,作者菌的老娘就是小学教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她的班上,好的学生,次次测验都是一百分,差的学生,次次不及格,这点和市里最好的小学情况是一样的。

    但是主要是一个比率的问题,最好的小学的高分比例比我老娘的班级要高一点点,但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就高出了一大块,这里面的问题主要是在于家庭环境和学生的底子的问题,和智力还有师资力量没有太大的关系。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我老娘是一个教书教了30多年,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师了,教学方法不会有什么问题,责任心也有,经常会敦促家长对学生的监督,反而学生的成绩提升得蛮快。

    但是有的时候,孩子升了一年级,换了老师,新的老师不会去敦促家长的监督,学生的成绩就会出现下滑,这是因为我老娘的学校辖区属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区域,学生家长大部分都是小商贩和农民,对监督孩子这件事情,不是那么自觉。

    而市里最好的学校因为辖区的生源主要是公务员和机关单位的子弟,家庭的学习环境,天然就要比我老娘所在的学校要好一些。但是因为这些年的辖区重新划分,这个距离拉近了不少。

    所以,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实际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阶段,学生的智力和老师的能力当然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家庭环境的问题。

    这点在美国也是一样的,但是美国的情况要严重得多。

    美国这个国家地广人稀,因为分布太散,有时候学生上学要跨镇上学,和我们西南山区的那些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的学生一样,只不过他们大多数有校车。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他们的小学和初中的辖区虽然很大,但师资依然不够,而且大多数学校的任职环境非常蛋疼,条件很差,收入的差异也很大,比如纽约州,加州,马萨诸塞这些地方,小学和初中老师的月薪能达到5-6千美元,而差的州只有3000美元左右,全美小学初中老师的平均收入也就是4000左右,勉强进入中产。

    而美国的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模式也很搞笑,他们的教育方式就是我们时常听说的快乐学习模式。

    学生的上课时间差不多是早上9点到中午12点(各州,各地区,各学校不一样,有的能早到8点,晚的能去到9点半),然后中午半个小时午餐时间,下午3点放学。这中间,基本就是做做游戏,搞搞锻炼,讲讲故事,甚至放视频、动画什么的,涉及到的学科内容是严重偏少的。

    在B站,有好几位UP主挑战过中国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和他们自己国家的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美国小学三年级基本就是2位数的加减乘除而已。这个进度,大约是中国小学一年级的水平。整个美国小学阶段,学科知识基本不超过中国小学4年级的水准。

    而美国那蛋疼的上课时间还导致了另外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下午放学太早,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这个问题,只有两种解,一种是家里经济还算可以,于是家长给孩子上类似于托儿所的机构,或者报一些体育或者艺术培训之类的。

    第二种是打部分美国人的选择,就是让孩子参加社区的球队或者学校的社团,或者干脆就让他们野着。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突然明白,美国的体育和娱乐产业为什么那么发达了?

    孩子从小就在外面野,身体的情况自然是不错,加上营养又能跟得上(美国的食物真的便宜),自然先天的底子就好。

    而中国的学生虽然在校时间和美国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下午上课的时间比较晚,放学的时间也比较晚,没有那么充沛的时间在外面HIGH,所以并没有那么早就接触有体系体育训练。

    同时,因为这上面的原因,美国的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人群的分化问题。家里有条件投钱的,就开始往艺术或者技能这方向去走,而在外面high或者参加体育活动的就变得身体倍棒,由此衍生了比中国剧烈得多的校园霸凌现象,这点和日本是一样的,因为日本用的也是美国的教育体系。

    这里需要插一句,美国的小学学年不是完全固定的,有5年的,也有6年的,初中也是有2年的,也有3年的。

    初中的三年的模式基本上和小学阶段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初中三年会深化之前的分化,在学科上,美国初中毕业的学生,科学知识基本只有中国初一学生的水平。

    这里要做一个说明,我在文章里提到的,都是年收入不超过20万的美国家庭的一般模式,不是全部,如果是中产阶级里面的精英,一般来说,会非常注重孩子的学科能力,早早就为孩子投入金钱去寻找和强化优势学科,为后面的高中和大学打基础。

    而真正的社会高层家庭,他们的孩子甚至从初中开始就接触经济,金融,政治,科学,高端艺术(不是唱歌,而是钢琴,提琴,吉他,绘画,雕塑)之类的学科和知识,有钱就行。

    大部分情况下,美国的孩子初中毕业,即使是上满了九年的,学科水平也只有中国的初一学生的水平。

    而初一是什么概念,作者君当年初一都没有物理和化学的好吧?

    到了高中之后,美国高中就已经很像大学的学制了,他们是选修制和学分制的。如果你要上很好的学校,比如藤校,UCLA,之类的名牌大学,那么你需要一个非常高的学分,学生要达到这个学分,就必须在高中就选择一些非常难(相对高中学生而言)的课程,这些课程实际上都是大学的课程。

    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历史。

    在美国,历史是通向法律专业的桥梁,美国的历史课本都特美的是讲案例,区区两百多年的历史,课本比我们学六年历史的课本还厚两倍,里面的内容非常细。宪法是怎么解释的,这个事件是因为什么法律而这么判的,这尼玛,全都要记,而且要写分析。

    第二个是数学,数学的难度也非常坑爹,如果你打算在大学的时候走数学这个方向,那么你的要学习微积分,而且并不仅仅是入门级别的微积分。微积分因为在生活中基本用不到,所以国内的教材只是略有涉及里面的一些概念而已,比如导数之类的。

    而高中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之前的社团和体育活动开始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进阶,也就是所谓的高中社团。

    在美国,你的学习分数很高,当然会有很大的用处,但是如果你的学习分数很高,而没社团的分数,那么你就绝对不可能能上最牛逼的学校。

    因为在高中时期,你就要在学校的社团活动里获取自己的位置,比如当个管事或者当个主席,在球队里当主要人员或者是队长之类的,

    这需要你不但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你能说会道,能拉票,能卖萌,能虚伪(是不是突然明白为什么美国人那么会拉票了),甚至很多时候,需要家长亲自操刀上阵,利用他们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孩子拉票。

    在美国,高中的同班同学几乎是没什么友谊的,因为竞争非常激烈,激烈到相互仇视的程度。

    关注NBA的书友会知道,NBA有好几个著名的高中生球员,比如科比,斯塔德迈尔,麦迪,狼王加内特,勒布朗·詹姆斯,这些都是从小就在外面野,然后选择了体育作为方向的。橄榄球和棒球也是如此。

    我上面说的分化和剧烈的竞争在很多美国的电影里都有体现,典型的就是超凡蜘蛛侠里的描述。

    超凡蜘蛛侠里的彼得·帕克在高中阶段就能演算衰变率算法,如果没有非常好的底子,这是做不到的。

    他的女朋友格温·斯坦西能在高中就去当教授的助手,很明显的就是有关系在里面。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闪电殴打彼得·帕克的那个情节有什么问题,为什么篮球队长会忌惮格温而完全不在意彼得,就是因为格温的老爹是警长。

    在帕克得到能力之后,在篮球场上的那一段,有人跳舞,有人画画,闪电的球撞倒了同学的颜料,如果是国内,显然不会出现这种闪电毫不在意,他的队员也觉得无所谓这样的冲突。

    在我看来,这一段就是美国高中里面,学生关系最好的体现。

    在这种你要求你的学分很高,社团活动要好,同学关系恶劣的情况下,很多美国的高中生是开始有意识得放弃一些自己不是很擅长的科目,换取自己擅长的科目的更大优势。因为你去拿一个1分的不擅长科目,还不如用同样的精力去拿一个2分的你擅长的科目。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社会阶层是高度固化和高度冲突的,这种固化和冲突从一个孩子在踏入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埋下伏笔,初中进一步发展,而到了高中时期,就开始完全显化出来的。

    在美国高中里,因为各种竞争,直接斗到撕破脸,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太会有高中时期的好朋友,同班同学什么的,只是一个概念。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在工作之后,把同事变成朋友。

    到了大学之后,美国反而不太会有高中那么剧烈的冲突了,因为高中实在是太蛋疼,3-4年下来后,整个人都已经疲了,而且,大学生因为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反而没那么多在学校开斗的心思,另外一个重点是大学因为是美国最重声誉的地方,对于学生之间的冲突的控制非常严格,这点是美国大学和高中一个很大的差别。

    上面提到的社会压力,实际上就是学费的压力。

    在美国,除非是野鸡大学,不然大部分学校的学费都是很贵的,又分公立和私立学校,如果是公立学校,大部分的学费是2万美元的左右,当然,有三个学科的学费更加高昂一些,同一个学校,财经专业、医学专业(在美国本科只有药学和医学预科,如果你要当医生,是必须上硕士的,而在美国,硕士毕业的医生基本就是只能当个很一般的全科医生,还不一定能当得上,大部分都是要读博士)、法律专业这三个专业都起码比其他专业的学费贵50%。

    学费贵还不算,还有杂费,美国的学校,住宿费是很贵的,如果你是住4人间(一个大房子,有四个房间)的宿舍,大约是300左右一个月,两人间的,是500左右,单间?1000千美元网上跑。

    这是住的,吃的呢?

    美国大部分大学对于在学校住的大一学生,有一个强制性的学生餐计划,大部分学校是每个学期2500美元225次,或者是1980美元200次(各学校不同)。

    于是,在吃饭上,两个学期下来,你要花掉4000-5000美元。

    加上住宿和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一年下来,3万美元是保底的,如果是藤校或者是知名大学,非三大坑钱专业,一般是6万一年,如果是三大坑钱专业,这个数字起码顶到8万去。

    奥巴马曾经自曝,他是到了2004年才还清了助学贷款的,大约用了12到14年的样子才还清了贷款。网上有人说奥巴马是用了21年才还清贷款的,这有点胡乱算了。

    因为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学生是没有收入能力的,但是到了博士阶段之后,至少顾及日常的生活开销是OK了。

    但是奥巴马算是快还完贷款的了,他因为他是学法律的,美国的法律多如牛毛,还每个州都有区别,律师都是按小时收费的(一般情况,也有协商或者固定收费的),一个小时最少都要100美元,律师在美国属于高收入人群,而且,他走的是法律+教师+政治路线,收入比一般的律师还要高一些。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靠助学贷款读了博士的学生,要还清助学贷款,大多数需要15-20年的时间,如果中间很顺利,这个时间能压缩到10年,如果碰上什么金融危机之类的,到60岁都还不完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目前美国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

    在美国,助学贷款的利率也是偏高的,基本都是在5%上下,尼玛,就算是读最普通的学校,3万一年,你家里一年给你出2万,四年下来,你也要1+1*(5%*4)+1+1*(5%*3)+1+1*(5%*2)+1+1*5%=4.5万美元。

    没错,一个家里能出60%的学费的学生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就要背着4.5万美元的债务。

    而在国内,助学贷款执行的是基准利率(目前是3%,但是一般来说银行还要加一些),在校期间的利息还是国家补贴的,不用学生背负,到了免息期过了,大部分情况下,还有一部分国家补贴的利息。实际的利息,大约也就是3%左右,还是毕业后才开始算。

    而且,国内还有贫困生的助学金,有1500和3000两个档次可以领,如果真的是没钱上学,基本上还是能凭借国家的贷款和资助上完大学的,就是高中会比较蛋疼一些。这也是黄瑾的描写的由来。

    洒家有个手下就是这么过来的,靠贷款和助学金上完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有24000的欠款,头三年因为拿的工资还不多,日子过得还蛮拮据,但稍微忍耐一下,也就还完了,没有十几二十年那么恐怖。

    所以,在美国,教育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我上面都还没说那种从高中开始就上私立学校的“猛人”。

    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人都是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就去工作了,这些人就购成了美国社会的最底层,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如果要让孩子也继续待在中产阶级,那么他们就要付出很多努力,包括孩子自己都要承担很大的代价。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蜘蛛侠,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蜘蛛侠彼得·帕克反应的是大部分美国人都经历过的时代,一个纽约皇后区的高中生,很努力学习,是一个书呆子,但是家庭不宽裕(原版的蜘蛛侠会去地下打黑拳赚钱,马奎尔版本的蜘蛛侠三部曲有反应这个情节),上了大学毕业之后,没有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于是去当了记者(马奎尔版本的报社老板简直给力),做为一个超级英雄,彼得·帕克在经济上却很拮据,这实际上就是反应了从50年代到现在的中产阶级的现状。

    总而言之,美国的教育体制更多像是一种大家族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如果你在某个阶层,如果你想维持在某个阶层,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你想往上去爬,付出的代价是超乎想象的。

    这种体制的好处在于你早早就确认了自己的阶层,可以量力而行,你的父母上什么样的学校,你上一个差不多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钱的原因,而不是智力和学习的原因)学校,然后在30或者40岁之后,过上和你父母同样的日子。

    坏处就是所谓的阶级固化,因为这个家庭老中小三代都是处于一个阶层的,收入也符合这个阶层的收入,于是这个家庭就丧失了很多可能性。

    而中国的教育是普及式教育,这是大家都经历过的,比美国更多的学科知识,对体育和艺术不是那么重视,所以中国学生一般来说如果是同等档次的学校同专业之间去对比,中国学生的知识素质是比美国学生要高出不少的(高两三个台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中国学生的知识更加全面。

    这里还要提一句,在美国很多人不上高中,或者高中毕业不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学习监督机制。

    在中国,学习监督机制是非常完善的,会有很多人逼着你学,就怕你出幺蛾子,在学校,老师看着,在家里,家长盯着,过年问成绩,拜访问学业,这是一个全社会监督的机制。

    但是在美国,很多人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玩惯了,到了高中的时候,根本收不住心,美国高中的老师绝对不会管你的,什么逼着你学习根本不存在。

    他们布置了作业,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你觉得自己这一次没有做好,还可以和老师商量,给你多一点时间,你重新做一篇,这些都是可以的,老师很好商量,也愿意为你解答问题,但是绝对不会你不做作业,缺课之类的事情去找你的家长。

    其次中国学校的知识面是非常广的,这点有好有不好。

    知识面广,要求的课程就多,学生的学习负担就重,压力山大,很多人会顶不住压力,比如作者君的妹妹。

    但是好处在于,因为你的知识面广,在就业上,会有更多的选择,而且,还为你的跨专业能力保留了可能性。

    作者菌就有一个朋友,大学本科是动物免疫学,硕士是动物医学,没去读博士,不然他说不定现在已经是大佬了。毕业后当了销售工程师,销售工程师转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转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转商品运营,现在开始创业。我前阵子就是忙他创业的事情,他还在自学CFA(特许金融分析师)。

    你看他这专业转的,完全就不是一条线上的,他一开始是生物专业的,然后变成了理工专业,再转了文科专业,而CFA却是要求财经、英文和数学。

    虽然他是学霸没错,但是如果没有高中和大学本科时候的其他学科的基础,他能转个鬼。

    这就是中国教育最优势的地方,他让你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一块砖,那里需要就往哪搬。哪怕是最早的时候,中国有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中国的教育也没有拉下其他学科。

    而中国的社会机制也决定了,你的圈子并不是以钱作为衡量因素的,而是以你的技能和社会地位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的。

    (我个人不认为中国有社会阶层,只是有圈子,圈子这个东西是全世界都有的,至于社会阶层,你有家族,有固定的某种“职业”,才有社会阶层,中国已经通过计划生育,人口迁移,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把阶层彻底干没了。你不会因为是官员就有什么很了不起的特权,不会因为你有钱就可以杀了老婆而逃脱审判。官员腐败的现象虽然还是有的,但是现在还是比较收敛的,应该会变得更加收敛)

    但是中国这种普及式教育也有很多的问题,一个是本科学生基本都是没什么科研能力,用一个老生常谈的话来说,就是国人缺乏创新能力(说得好像美国的本科生就很有创新能力一样,不过比中国略好一些是不争的事实),另一个就是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中国的人口和版图都太大了,教育经费一直是一个特别蛋疼的事情,经济好的省份学校也非常强,经济差的省份,就要靠中央财政使劲奶,但是用钱的地方那么多,怎么能奶得过来。

    要知道中国向来都是越牛逼的学校,优惠条件越多,学费越便宜,但是学校的支出可不低,所以差额的这部分就是中央财政在补贴,但自然得,就挤压了其他还没发展起来的学校的资金总额。这体现了中国多年以来的一个思路,先集中钱去把拳头弄起来,其他的就暂时顾不上了。但是这样又导致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就目前来说,我有注意到国家开始要求已经起来的学校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赚钱,国家把腾出来的资金去补贴还没发展起来的学校,但是这个路子还真是够长的。

    而且,教育的实际覆盖面还是有问题,别看现在国家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是99%,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是导致孩子上不了学,或者质量很差的。

    这一部分就是这本书的主线之一,主角会去尝试去做这些事情,算是一个小的剧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