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靖难攻略 > 第99章 闭门思过

第99章 闭门思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99章 闭门思过

    “殿下1

    江东门口,当百户官见到穿着甲胄的李忠、张广护送朱高煦返回城门,他连忙上前作揖迎接。

    朱高煦见状颔首,而后从怀里拿出一小吊钱,指尖揣摩,目测大约数十枚。

    “辛苦你们跑一趟了,请所里的兄弟喝口酒吧。”

    他将这一小吊钱丢给了李忠,李忠似乎没有想到,手忙脚乱的接钱,最后还是不小心把钱弄掉在了地上。

    他弯腰下去捡,再抬头时,只听到了自家百户官的恭送声和马蹄渐远声。

    等他彻底回过神来时,朱高煦已经骑着赤驩入了江东门的甬道,身影渐渐消失不见。

    “好啊!我就说这差事肯定有油水,今年散班过后你们俩打十斤黄酒请兄弟们喝。”

    百户官笑呵呵的拍了拍李忠的肩膀,旁边的张广也笑着作揖,只有李忠还愣在原地,看着朱高煦消失不见的方向久久不肯回神。

    “看什么啊?”

    百户官用力拍了拍李忠的肩膀,回头看了一眼后撇嘴道:“别看了,那样的人物,咱们这种人一辈子也见不着几次。”

    说罢,他示意李忠二人跟上。

    跟上后,张广忍不住说道:“像二殿下这种人,你说他们每天都在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当然是学习兵法韬略了。”百户官笑着开口,却不知他所说的二殿下此刻却在一条道路上一路快走。

    踢踏的马蹄声在街道上十分显眼,道路来往的百姓都在眺望朱高煦与赤驩。

    等他们好不容易出了江东门内的集镇,朱高煦便一抖马缰,与赤驩往清凉门一路狂飙。

    由于日上三竿,外城道路两侧田野已经有了不少务农的百姓。

    他们羡慕的看着那鲜衣怒马的朱高煦,等他走远,却只能低下头看着双脚插在淤泥里的自己。

    只是两刻钟,朱高煦便来到了清凉门,并在简单出示令牌后骑马进入了内城。

    与内城城东和城南不同,城西的清凉门一进城内便能看到前方不远处的清凉山。

    山道上来往百姓甚多,有上山的香客,还有在山门石道两侧挑着担子叫卖的小商贩。

    朱高煦来到石道门口翻身下马,牵着赤驩在石道两侧来回闲逛,买了一些诸如茶汤、火包、糍粑、奶皮等明初常见的江南小吃。

    说起来,明初的江南小吃与后世的江南小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过这区别再怎么变,喜好甜口和鱼生依旧是江南不变的风气。

    明初的甜口小吃大多都是从民间崛起后走入宫廷,其中用牛奶和蔗糖灌入酥皮当中,形状非常像鲍鱼,因此得名“带骨鲍螺”更是名扬江南的甜口小吃。

    它吃起来并不腻口,反而有种淡淡的奶甜,与甜筒酸奶差不多。

    若是吃多了口渴,还有推着木车贩卖饮料的商贩会特意推荐。

    如眼下的朱高煦便被一商贩叫住,并打开了木车上的盖板。

    “足下要不要喝点东西?我这里有渴水、酥山、五色饮……”

    商贩一边介绍,一边打开木板,露出里面的二十几个小竹筒和旁边的一木桶冰块及一桶水果。

    见到冰块的时候,朱高煦倒并不感到奇怪,毕竟冰窖这种东西从唐宋开始就走入民间了。

    在南京城里,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百姓会花大价钱在家里地下建造一个冰室,然后在冬天的秦淮河边取水滤清,放入制冰的器具中,等待一夜后就能得到几百斤冰块。

    他们将冰块放入冰室,等到来年夏天再高价贩卖。

    “都有什么?”朱高煦看着那二十几个竹筒询问,那青年商贩也笑着一一介绍。

    “渴水”即为饮料名称,在渴水加上水果名字便是饮料,等同于后世的橙汁、柠檬汁、苹果汁等果蔬类饮料。

    至于“酥山”则是冰沙,和渴水一样加上水果名字后由商贩取果肉,混杂牛奶、蜂蜜弄成的水果冰沙。

    五色饮则是用各色香料、香花、香果作为配料的花果茶,总之种类繁多,让朱高煦这个后世人都看的眼花缭乱。

    仅这一个饮料小商贩,便告诉了朱高煦,汉人的饮料历史到底有多么久远,多少种类。

    “来个‘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吧。”

    朱高煦挑了一个名字最长的,那商贩一听也笑道:“这渴水还够做最后一份,足下挑的还真对。”

    他一边说,手上动作一边熟练运作,很快便将一个用竹筒装着的饮料递给了朱高煦,并递给了朱高煦一根筷子粗细的竹枝吸管。

    朱高煦新奇的喝了一口,味道感觉和绿豆汤差不多,多了一些草药味,但是却并不难喝,反而很爽口。

    “几文钱?”

    朱高煦品尝一口,满意的同时准备掏钱,那商贩见状也笑着作揖:“承您照顾生意,收三文钱,若是有宝钞,便只要九文宝钞。”

    “宝钞?”朱高煦掏钱的动作顿了顿,他没想到这商贩居然主动索要宝钞,而且只要五文宝钞。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他几一月前换铜钱的时候,一贯宝钞还只能换三百文,也就是十比三,而如今九文宝钞居然能顶三文钱了,差不多快接近十比四了。

    “这宝钞的价格怎么涨的那么快?”

    朱高煦慢慢从怀里拿出三文钱递了过去,那小商贩也没多想,解释道:

    “如今苏松二府以钞抵税,一贯钞能顶一贯税额,因此两府富户行商都开出了四百文的高价收买宝钞。”

    “眼下还没到交秋税的时候,估计等到了那个时候,这宝钞价格还能再涨涨,所以近来做生意的小商小贩都尽量收取宝钞,以此贩卖给苏松二府的行商。”

    小商小贩说完,对朱高煦再度作揖行了一礼,而后就推着木车继续叫卖了起来。

    朱高煦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不由陷入沉思。

    ‘以钞抵税’是他提出的,他自然知道这个办法可以慢慢将宝钞拉回原本面额的价位。

    可问题是,在他的预设里,这样的回升是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时间的,而不是如今这样几个月就回升了三四成。

    即便苏松二府占据天下十分之一的赋税,按道理来说也不会形成这种涨势,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电子通讯设备,传消息只能靠人来奔走。

    想到这里,朱高煦低头吸了一口饮料,牵着赤驩走出了清凉山街市。

    之后他陆续跑了几个南京城内的热门街市,无一例外都听到了商贩收取宝钞的声音。

    这样的声音以往可不存在,毕竟江南百姓抗拒宝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持续了十几年。

    “即便是有朝廷推波助澜,也很难造成这样的局势,这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朱高煦站在街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吸了一口饮料,随后翻身上马,往家里赶了回去。

    也在他疯狂往家里赶的时候,武英殿内的朱元璋也在拿着一份奏疏皱眉,而这份奏疏的批改人正站在位置上手足无措。

    在他对面,朱允炆低头批阅奏疏,朱尚炳和朱济熺则是时不时抬头,用戏谑的眼神关注他。

    这个人无需多言,自然便是朱高煦的好大哥朱高炽了。

    “伱这奏疏批阅过后,难不成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朱元璋沉吟片刻后抬头质问朱高炽,朱高炽闻言连忙作揖:“皇爷爷,奏疏之中有些文字谬误。”

    “既然知道,为何不驳回?”朱元璋紧皱眉头:“是否是你有所忽视?”

    “这……”朱高炽躬身回应道:“孙儿觉得,不应该因为这小小的失误来驳回奏疏。”

    “况且,这些奏疏多以军中武将上奏,他们许多人早年不识字,近年才学习了文字。”

    “孙儿以为,若是文臣犯这样的错误那应该责罚,但对于武将却不用那么苛刻,只要奏疏能准确传递军情就可以了。”

    朱高炽的话倒是很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朱元璋没有着急说话,而是反问他:“唐尧、商汤时期常年爆发水旱灾害,那百姓们能依靠什么来度过灾难呢?”

    他的一改话题让朱高炽有些慌乱,但朱高炽还是在思考过后给出答案:“孙儿以为,唐尧商汤时期的百姓能度过灾害是因为圣明的君主有好的恤民政策。”

    “如果没有圣明的君主给出这些政策,那百姓只会流离失所,曝尸荒野。”

    “嗯……”朱元璋抚了抚须,脸上露出笑意,似乎为朱高炽的这些见识非常高兴。

    他转头看向了一直低着头的朱允炆,向其表彰道:“允炆,你这弟弟有君人之识埃”

    朱允炆虽然没有抬头,却一直关注着二人对话,因此听到朱元璋开口表彰时,他也念头一动,缓缓放下笔,随后作揖道:

    “爷爷说的甚是,高炽与高煦一样,都是朝廷未来的干臣。”

    一时间,鸦雀无声,殿内众人纷纷诧异的看向了朱允炆,那目光似乎在询问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起朱高煦。

    要知道昨日朱高煦才顶撞了皇帝,即便他是皇帝的孙子,也不可能一日就让皇帝消气。

    “哼1朱元璋冷哼一声,没有多说。

    “孙儿口不择言,请爷爷恕罪……”

    朱允炆见到他这举动,脸上惶恐,连忙起身作揖道歉,心底却十分高兴。

    朱高煦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想到。

    从昨夜开始,朱允炆就怀疑朱高煦的那番言论根本没有说动自己爷爷,而自家爷爷没有动手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并不想杀傅友德和冯胜。

    朱高煦的言论,只不过给了自家爷爷一个可以停手的借口罢了,因此自家爷爷并没有怪罪朱高煦,反而心底十分庆幸。      为了试探自己的这个想法,朱允炆特意提及了朱高煦,只可惜他没有从自家爷爷脸上看到半点高兴,只有愤怒。

    “身为皇孙,为了帮外人来数落朕,他以为他是朕的孙子就可以胡言乱语吗1

    朱元璋忽的收敛目光,眼神阴沉的扫视了一眼殿内众人,一时间所有人如芒在背,不敢动弹。

    这种局面下,就是始作俑者的朱允炆都感觉到了压力,不由的低下了头。

    “皇爷爷息怒1

    关键时刻,朱高炽居然手忙脚乱的走出来跪下,五拜三叩后将脸埋在手背上为朱高煦解释:

    “高煦年纪还小,有时候口不择言冒犯了皇爷爷,请皇爷爷息怒……”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此刻的他也很害怕朱元璋。

    可是若是说他害怕,他却又能站出来为朱高煦解释,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他对朱高煦的感情。

    只是即便他已经如此,朱元璋却还是没有消气,而是看了一眼朱高炽,以十分平静的语气对身边的随身太监交代道:

    “给朕传口谕,着燕二子煦禁足家中面壁三月,不得与任何人参见。”

    “令羽林左卫指挥使盛庸派人保护,每日负责三餐饭食。”

    他这话每说一下,朱高炽身上就止不住颤抖几分,最后更是抖成了筛子。

    “皇……”

    “都午休去吧1

    在朱元璋说完,朱高炽还想再说什么,可朱元璋不等他开口便宣布午休,同时起身从殿内走了出去,四周太监及朱允炆等人只能作揖唱礼送行。

    在他离开后,两名太监上前搀扶起了朱高炽,此刻的他早已汗流浃背,整个人几乎被两名太监抬着回到了位置上。

    瞧着他的模样,朱尚炳和朱济熺也不免有些唏嘘,倒是朱允炆的注意力全不在他身上,只是皱眉回味刚才自家爷爷的举动。

    回味过后,他侧头看了一眼武英殿班值太监:“你按照爷爷说的去办,另外让下面的人别太苛刻了。”

    站在殿内的亦失哈见朱允炆吩咐,不紧不慢的作揖回礼:“奴婢领命……”

    随后,亦失哈走出了武英殿内。

    只是相比较在殿内的平淡,走出殿外的他露出几分忧虑。

    带着这份忧虑,他找到了一名自己信得过的太监,将自己的腰牌摘下递给他,转述了皇帝对朱高煦的惩罚。

    那小太监并未与朱高煦见过面,只当是普通的差事,顺手便接过了腰牌,转身准备去羽林左卫调兵。

    “等等1见他要走,亦失哈思虑再三后还是一咬牙抓住了他的胳膊。

    “怎么了,亦大哥?”回头的小太监露出疑惑的表情,下一秒便见亦失哈严肃对他重复交代:

    “记得,让下面的人对二殿下尊敬些,说不定他脱困也就是在这几日。”

    “是1小太监以为这是皇帝的意思,喜笑颜开的作揖回礼,以表示自己听进去了。

    过后,他起身往宫外走去,亦失哈则是看着他的背影,脸上露出几分无奈:“殿下,奴婢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自入宫来,亦失哈还是第一次见到朱高煦那样的人,自然不希望他吃什么苦头,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一直隐晦帮忙的原因。

    当然,他的帮忙并不是不求回报,只是那回报还暂时不能去找朱高煦寻回来。

    松了一口气,亦失哈转身折返回了武英殿,而那小太监也拿着他的令牌前往了羽林左卫坊。

    只是半个时辰,羽林左卫指挥使盛庸便见到了这武英殿班值太监的令牌。

    “传陛下口谕……”

    十七八岁的小太监拿着令牌传谕,一身鸳鸯战袄的羽林左卫将官则是跪下听谕。

    他们跪的不是亦失哈,也不是小太监,而是那块武英殿班值的令牌。

    武英殿班值太监轮换,太监个人并无权力,只是谁拿到令牌,谁就拥有了代天子传谕的权力。

    没了这块牌子,他们便什么都不是。

    以往有外廷太监持令牌前来,羽林左卫的将士们都是低头照办,只是当小太监传谕内容公布后,下面的人却忍不住的侧目斜视四周同袍了起来。

    这其中唯一没有受影响的,则是跪在最前方的指挥使盛庸。

    “臣,领谕1

    盛庸接过武英殿班值令牌,率领诸将缓缓起身,那小太监见状也作揖笑道:

    “对了盛指挥使,宫里口谕交代,只是禁足,其余皆不禁,您要派人去的话,最好派些客气点的人,别让宫里的那位不高兴。”

    “在下知道了。”盛庸略皱眉头的作揖应下,心想这宫里的差事还真是一如既往的难办,又要禁足朱高煦,还不能让他受到委屈。

    可惜,哪怕再怎么难办,盛庸也得安排人办下来。

    想到这里,他转过身来,对人群之中一个普通的身影开口道:“百户官王俭1

    “在1人群之中的王俭下意识应了一声,众人闻言纷纷向他看去。

    只见此时的王俭额头满是细汗,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口谕吓得不轻。

    不过对此,诸将倒也能理解他,毕竟王俭深受那燕府二殿下照顾,如今那燕府二殿下遭难,他自然难以接受。

    看着王俭,盛庸脸色平淡道:“从你所里选两个小旗的兄弟,轮班看守燕府嫡次子煦的住所,另外从卫里领二十贯钱,莫要苛刻饮食。”

    “是1王俭顶着满额头的汗水作揖应下。

    盛庸见他应下也松了一口气,毕竟朱高煦有恩王俭,若是王俭领钱看守朱高煦,那也不担心他会克扣卫里的钱粮,更不用担心朱高煦会不高兴。

    “散班1

    “是1

    盛庸大喝一声,诸将却习以为常的大声回应,而后各自散开,均是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倒是那小太监并未离去,只是走进了羽林左卫衙门的正厅坐下,显然要等待盛庸和王俭将事情办好后,领了令牌回宫复命。

    见状,盛庸也看了一眼王俭,低声提醒:“速去速回。”

    “是……”王俭脸色难看,但还是硬着头皮作揖应下,转身便去了衙门后院领取钱粮去了。

    不多时,他便提着装有二十贯钱的布袋往衙门外走去,走到门口即将出去时,还不忘回头看一眼院内,得了盛庸点头的准许才忐忑离去。

    在他离去半个时辰后,穿戴甲胄,手持长短兵的两旗戌字百户兄弟便在羽林左卫坊街头集结。

    此刻的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当是要外出巡街。

    他们没有一人说话,只是好奇的望向抱着铁胄向他们走来的王俭。

    顶着他们的目光,王俭也走到他们跟前,一脸难为道:“弟兄们……”

    王俭很快将宫里的口谕传达给了戌字百户的兄弟们,只是他们当他们听到自己要去看守自家‘朱百户’后立马炸了锅。

    “没弄错吧!殿下那么贤明的人,怎么会被禁足?1

    “是啊!是不是传错口谕了,将晋府和周府传错成了燕府?”

    “肯定弄错了,陛下偏爱二殿下的事情早就传开了,怎么会舍得禁足二殿下1

    “头,您再去问问……”

    不出王俭的预料,戌字百户的兄弟们一听要去看守朱高煦,立马就炸开了锅。

    其中如林五六、武章一这两个小旗官更是一脸的不敢相信,口中更是止不住的吐出质疑的话语,其它兄弟更是群情激愤。

    只是面对他们的质疑,王俭只能亮出羽林左卫衙门的令牌,沉重道:

    “我也希望是传错了,但我当时听得清楚,宫里的人说的就是二殿下……”

    似乎担心兄弟们炸锅,王俭又补充道:“不过大家也可以放心,宫里的人也说这是暂时的,想来过几天殿下就会平安无事。”

    “这差事,我们去总比别人去要好,至少我们不会苛刻殿下。”

    王俭的话一经说出,下面的人也渐渐平息了声音,而林五六和武章一也是经过对视后说道:

    “这事情,就交给我们俩旗就可以了。”

    “好……”王俭有些疲惫,他看了看俩旗的兄弟,交代道:“这事情别告诉其它兄弟,以免他们心里难受。”

    “若是其它兄弟问起,就说安排了巡街的差事,你们都嘴巴严些。”

    王俭扫视了武章一和林五六,对二人说道:“甲字小旗先回去休息,暮鼓再去换班,乙字小旗官林五六及旗内兵卒与我前往二殿下住处。”

    “是……”虽然应下,但俩旗的兄弟们都露出一股疲态,武章一等人更是如打了败仗般,垂头丧气的回了巷里。

    瞧他们离去,王俭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林五六前往府军前卫坊,只是他们的脚步却显得十分沉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