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血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3]
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
徐达参军
徐达参军
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4]初授镇抚,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秋率徐达、汤和等24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和朱元璋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攻打和州后,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今江苏南京)。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也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八月,徐达等分道攻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皆克之。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破蛮子海牙水师。三月,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东下京口(今江苏镇江)一日克城,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3]围攻毗陵(今江苏常州),生擒张士诚胞弟张士德,又与常遇春生擒其部将张德,次年二月,攻克毗陵,升佥枢密院事。又先后攻克宁国、宣城。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月,攻克宜兴。十一月,朱元璋亲征婺州(今浙江金华),徐达留守应天府。
初显才华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他们虽然同树反元旗帜,但各有矛盾。朱元璋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其中,陈友谅、张士诚二人势力最强。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首发网址https://
至正十九
徐达
徐达
年(1359年),徐达会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师一起进攻池州,大破其栅江营,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由陆路逃走。徐达克池州,擒其守将洪钧等人,并缴获其全部战船。徐达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接着,徐达麾兵乘胜攻安庆。八月,进攻安庆受挫,转而进攻江北之地。下无为州,夜袭浮山寨,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乘胜追击,一鼓攻克潜山。之后,徐达回到镇池州,对安庆形成了水路夹攻的形势。赵普胜是陈友谅军中大将,智勇双全,据守安庆,诸将攻之不克。于是徐达用离间之计,使陈友谅杀赵普胜。赵普胜死后,枞阳水寨无人能守,徐达攻下枞阳水寨。[3]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月,陈友谅率大军进犯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兵增援,并遣使告徐达:陈友谅旦夕将至。徐达即会常遇春一面诱敌进兵,一面选精兵万余埋伏在九华山下,断其后路。当陈友谅军至城下,只听城内鼓声骤响,一刹时城外伏兵四起,城内精兵冲出,内外夹击,陈友谅军大乱,斩首万余,生擒三千,徐达军大胜。[5]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三月,拜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八月,徐达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缴获战马两千匹,精食数十万石,并乘胜西进,直逼武昌。[6]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驻军洪都(今江西南昌)的原陈友谅降将祝宗、康泰举兵叛乱,徐达带领汉阳的军队攻打他们。四月,由于徐达驰援安丰,陈友谅乘虚而入,攻陷吉安(今江西吉安)、无为等地,并集中兵力猛攻洪都。六月,洪都被围已两个多月,形势吃紧。朱元璋急召徐达自庐州来会师,并以舟师20万屯湖江(今江西湖口)、九江口和南湖嘴以扼其归路,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将至,于是撤围从鄱阳湖东面撤退,双方遭遇于康郎山(今江西余干西北,鄱阳湖南部水域)。徐达身先士卒,率兵力战,大败陈友谅军前锋,斩杀1500多人,并缴获大战船一艘。搏斗中,徐达所乘之舟着火,但他临危不惧,一面扑火,一面指挥战斗。双方激战数月,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今江西星子南,鄱阳湖西岸)不敢再战。
至正二十
徐达
徐达
三年(1363年),徐达随朱元璋带兵渡江,北上安丰(今安徽寿县),驰援遭到张士诚进攻的韩林儿、刘福通,陈友谅乘机对朱元璋发动大规模进攻,进罔洪都(今江西南昌)。七月。朱元璋亲自带兵迎击,双方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开始,陈友谅在兵力和财力上占着明显的优势,他拥有兵力六十万,巨舰数十艘,朱元璋只有二十万人,而且用的都是小船。第一天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一举击溃陈友谅的前锋部队,歼敌一千五百人,缴获巨舰一艘,军威大振。陈友谅的军队拼死抵抗,徐达的战船着火焚烧起来,他奋不顾身地扑灭了熊熊大火,继续坚持战斗。后来,朱元璋派船救援,徐达顽强冲杀,终于击退敌军,从险境之中摆脱了出来。经过这一天的战斗,朱元璋看到自己的部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完全有打败陈友谅的把握,但担心张士诚乘机偷袭他的后方,于是便命令徐达还守应天。徐达同到应天后,戒饬士卒,严加防守,使张士诚不敢妄动,朱元璋因此得以解除后顾之忧,全力对付陈友谅,取得了鄱阳湖战役的胜利,全部歼灭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7]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升左相国。二月,平定武昌。八月,徐达会合参政杨琼等人略取荆湘诸路,连克江陵、夷陵(今湖北宜昌)、潭州(今湖南长沙)、归州(今湖北秭归)、辰州(今湖南沅陵)、衡州(今湖南衡阳)、宝庆(今湖南邵阳)等,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3]
率师东征
张士诚自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高邮以来,与元政府
徐达
徐达
时相依违,并不断骚扰朱元璋的势力范围。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月,张士诚占领常州(今江苏武进),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陈保二是常州奔牛镇人。他聚众乡里,以黄帕包头,被称为“黄包军”。徐达攻克镇江时,陈保二投降,但不久就被张士诚胁迫,率舟师助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大败陈保二,并进围常州。九月,张士诚遣将来援,气势锋锐不可挡。徐达乃于距城18里的地方设伏兵、骑兵各一支,自己则亲率军队与张士诚军正面交锋。开战后不久,徐达部将王均用率骑兵从侧面冲入敌阵,张士诚军队大乱,掉头而逃,又被伏兵截杀,死伤无数。十一月,张士诚不甘失败,诱吴新附军7000人为内应,将徐达围于牛塘。徐达立即派人突围,命副帅常遇春与廖永安、胡大海等驰援牛塘,内外夹击,大破张士诚军。[3]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常州守将吕珍趁夜逃走,常州被攻下。朱元璋设长春枢密院,以徐达佥枢密院事。徐达率军攻宜兴(今江苏宜兴),命前锋赵德胜攻常熟(今江苏常熟),设伏兵擒张士诚弟张士德。宜兴城池虽小,但易守难攻,并且西接太湖口,粮道畅通,无后顾之忧,所以徐达久攻不下。十月,派部将丁德兴分兵扼太湖口,宜兴粮道被断,城中军心动摇,不久即克。十一月,徐达回戍应天。[3]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韩林儿退至安丰。这时,张士诚接受元政府的招安,并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三月,徐达奉命驰援,大败吕珍,救出韩林儿,并乘胜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元将左君弼守之,三个月没攻克,于是撤围而去。吕珍杀死刘福通后,张士诚以为有功于元政府,遂索求王爵,元政府没有答应,张士诚便自称吴王。[3]
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的军事攻势是分三步走:一是先取淮东,翦除其羽翼,攻克淮河水域的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宿州、安丰诸县,逼迫张士诚的势力收缩到长江以南;二是扫荡浙西,切断其肘臂,形成合围平江(今江苏苏州)的态势,攻克湖州、嘉兴、杭州等城镇;三是最后合围平江,消灭张士诚。为了迅速稳妥地解决张士诚,朱元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大将徐达。[6]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春正月,李善长、徐达等人奉朱元璋为吴王,拜徐达为中书省左相国。七月,再次攻打庐州,左君弼败走,获其妻子儿女送到建康。八月,张士诚逼死元浙江丞相达识帖木儿,势力大张。其势力范围南至绍兴(今属浙江),北有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今属江苏)、高邮、淮安、徐州、宿县(今安徽宿县)、濠州、泗州(今山东省泗水县)、济宁(今山东济宁市)等州,西面在宜兴、常州、江阴一线与朱元璋相接。[3]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徐达被任命为总兵官,与常遇春一起,率兵攻取淮东。徐达挥兵北上,很快攻取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并在徐州击退元军主力的进攻,俘斩元兵万余人。仅半年时间,淮东诸地悉被攻克,张士诚的势力已被压至江南浙两地区。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的第一步基本实现。[8]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杭州(今浙江杭州市)为其羽翼,抗拒徐达、常遇春的进攻。徐达认为,湖、杭两州系张士诚的左右臂,左右臂被斩断,平江唾手可得,遂向朱元璋建议先攻湖、杭。湖州守军兵分三路来拒徐达,徐达亦分兵三路战,并派骁将王国定断敌归路。敌力战不支,退入城中固守。此时,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兵六万来援,兵屯旧馆(今浙江吴兴东),牵制徐达。徐达认为,敌羽翼未除又生羽翼,如不除掉援兵,湖、杭二州亦难攻克。于是,决定暂停攻城,先派兵夜袭敌援兵营地,切断吕珍军粮道。旧馆援兵因粮饷不继,降者甚众。旧馆被拔除,湖、杭二州不久亦相继攻克。张士诚的左右臂被砍断,平江已成为孤城。[9]
徐达统率大军进逼平江。他屯兵于葑门外,其余常遇春、郭兴、华云龙诸将分段屯驻,修筑长围。又架设起三层的大木塔,居高临下监视城中动静,名为“敌楼”,其上设置有弓弩火铳。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
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军民以枯草老鼠为食。张士诚身陷绝境但仍不投降。徐达下令全军强攻破城,城下战鼓擂动,火炮齐鸣,二十万大军杀声震天,将士人人奋勇争先。徐达督军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攻破闾门水寨,直逼城下。张士诚令枢密唐杰上城督战拒敌。唐杰抵挡不住,绞械投降。参政谢节、潘元绍是在城门扎营,此时看到大势已去,也相继投降。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3]
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
徐达参军
徐达参军
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4]初授镇抚,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秋率徐达、汤和等24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和朱元璋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攻打和州后,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今江苏南京)。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也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八月,徐达等分道攻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皆克之。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破蛮子海牙水师。三月,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东下京口(今江苏镇江)一日克城,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3]围攻毗陵(今江苏常州),生擒张士诚胞弟张士德,又与常遇春生擒其部将张德,次年二月,攻克毗陵,升佥枢密院事。又先后攻克宁国、宣城。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月,攻克宜兴。十一月,朱元璋亲征婺州(今浙江金华),徐达留守应天府。
初显才华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他们虽然同树反元旗帜,但各有矛盾。朱元璋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其中,陈友谅、张士诚二人势力最强。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首发网址https://
至正十九
徐达
徐达
年(1359年),徐达会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师一起进攻池州,大破其栅江营,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由陆路逃走。徐达克池州,擒其守将洪钧等人,并缴获其全部战船。徐达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接着,徐达麾兵乘胜攻安庆。八月,进攻安庆受挫,转而进攻江北之地。下无为州,夜袭浮山寨,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乘胜追击,一鼓攻克潜山。之后,徐达回到镇池州,对安庆形成了水路夹攻的形势。赵普胜是陈友谅军中大将,智勇双全,据守安庆,诸将攻之不克。于是徐达用离间之计,使陈友谅杀赵普胜。赵普胜死后,枞阳水寨无人能守,徐达攻下枞阳水寨。[3]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月,陈友谅率大军进犯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兵增援,并遣使告徐达:陈友谅旦夕将至。徐达即会常遇春一面诱敌进兵,一面选精兵万余埋伏在九华山下,断其后路。当陈友谅军至城下,只听城内鼓声骤响,一刹时城外伏兵四起,城内精兵冲出,内外夹击,陈友谅军大乱,斩首万余,生擒三千,徐达军大胜。[5]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三月,拜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八月,徐达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缴获战马两千匹,精食数十万石,并乘胜西进,直逼武昌。[6]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驻军洪都(今江西南昌)的原陈友谅降将祝宗、康泰举兵叛乱,徐达带领汉阳的军队攻打他们。四月,由于徐达驰援安丰,陈友谅乘虚而入,攻陷吉安(今江西吉安)、无为等地,并集中兵力猛攻洪都。六月,洪都被围已两个多月,形势吃紧。朱元璋急召徐达自庐州来会师,并以舟师20万屯湖江(今江西湖口)、九江口和南湖嘴以扼其归路,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将至,于是撤围从鄱阳湖东面撤退,双方遭遇于康郎山(今江西余干西北,鄱阳湖南部水域)。徐达身先士卒,率兵力战,大败陈友谅军前锋,斩杀1500多人,并缴获大战船一艘。搏斗中,徐达所乘之舟着火,但他临危不惧,一面扑火,一面指挥战斗。双方激战数月,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今江西星子南,鄱阳湖西岸)不敢再战。
至正二十
徐达
徐达
三年(1363年),徐达随朱元璋带兵渡江,北上安丰(今安徽寿县),驰援遭到张士诚进攻的韩林儿、刘福通,陈友谅乘机对朱元璋发动大规模进攻,进罔洪都(今江西南昌)。七月。朱元璋亲自带兵迎击,双方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开始,陈友谅在兵力和财力上占着明显的优势,他拥有兵力六十万,巨舰数十艘,朱元璋只有二十万人,而且用的都是小船。第一天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一举击溃陈友谅的前锋部队,歼敌一千五百人,缴获巨舰一艘,军威大振。陈友谅的军队拼死抵抗,徐达的战船着火焚烧起来,他奋不顾身地扑灭了熊熊大火,继续坚持战斗。后来,朱元璋派船救援,徐达顽强冲杀,终于击退敌军,从险境之中摆脱了出来。经过这一天的战斗,朱元璋看到自己的部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完全有打败陈友谅的把握,但担心张士诚乘机偷袭他的后方,于是便命令徐达还守应天。徐达同到应天后,戒饬士卒,严加防守,使张士诚不敢妄动,朱元璋因此得以解除后顾之忧,全力对付陈友谅,取得了鄱阳湖战役的胜利,全部歼灭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7]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升左相国。二月,平定武昌。八月,徐达会合参政杨琼等人略取荆湘诸路,连克江陵、夷陵(今湖北宜昌)、潭州(今湖南长沙)、归州(今湖北秭归)、辰州(今湖南沅陵)、衡州(今湖南衡阳)、宝庆(今湖南邵阳)等,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3]
率师东征
张士诚自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高邮以来,与元政府
徐达
徐达
时相依违,并不断骚扰朱元璋的势力范围。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月,张士诚占领常州(今江苏武进),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陈保二是常州奔牛镇人。他聚众乡里,以黄帕包头,被称为“黄包军”。徐达攻克镇江时,陈保二投降,但不久就被张士诚胁迫,率舟师助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大败陈保二,并进围常州。九月,张士诚遣将来援,气势锋锐不可挡。徐达乃于距城18里的地方设伏兵、骑兵各一支,自己则亲率军队与张士诚军正面交锋。开战后不久,徐达部将王均用率骑兵从侧面冲入敌阵,张士诚军队大乱,掉头而逃,又被伏兵截杀,死伤无数。十一月,张士诚不甘失败,诱吴新附军7000人为内应,将徐达围于牛塘。徐达立即派人突围,命副帅常遇春与廖永安、胡大海等驰援牛塘,内外夹击,大破张士诚军。[3]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常州守将吕珍趁夜逃走,常州被攻下。朱元璋设长春枢密院,以徐达佥枢密院事。徐达率军攻宜兴(今江苏宜兴),命前锋赵德胜攻常熟(今江苏常熟),设伏兵擒张士诚弟张士德。宜兴城池虽小,但易守难攻,并且西接太湖口,粮道畅通,无后顾之忧,所以徐达久攻不下。十月,派部将丁德兴分兵扼太湖口,宜兴粮道被断,城中军心动摇,不久即克。十一月,徐达回戍应天。[3]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韩林儿退至安丰。这时,张士诚接受元政府的招安,并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三月,徐达奉命驰援,大败吕珍,救出韩林儿,并乘胜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元将左君弼守之,三个月没攻克,于是撤围而去。吕珍杀死刘福通后,张士诚以为有功于元政府,遂索求王爵,元政府没有答应,张士诚便自称吴王。[3]
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的军事攻势是分三步走:一是先取淮东,翦除其羽翼,攻克淮河水域的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宿州、安丰诸县,逼迫张士诚的势力收缩到长江以南;二是扫荡浙西,切断其肘臂,形成合围平江(今江苏苏州)的态势,攻克湖州、嘉兴、杭州等城镇;三是最后合围平江,消灭张士诚。为了迅速稳妥地解决张士诚,朱元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大将徐达。[6]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春正月,李善长、徐达等人奉朱元璋为吴王,拜徐达为中书省左相国。七月,再次攻打庐州,左君弼败走,获其妻子儿女送到建康。八月,张士诚逼死元浙江丞相达识帖木儿,势力大张。其势力范围南至绍兴(今属浙江),北有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今属江苏)、高邮、淮安、徐州、宿县(今安徽宿县)、濠州、泗州(今山东省泗水县)、济宁(今山东济宁市)等州,西面在宜兴、常州、江阴一线与朱元璋相接。[3]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徐达被任命为总兵官,与常遇春一起,率兵攻取淮东。徐达挥兵北上,很快攻取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并在徐州击退元军主力的进攻,俘斩元兵万余人。仅半年时间,淮东诸地悉被攻克,张士诚的势力已被压至江南浙两地区。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的第一步基本实现。[8]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杭州(今浙江杭州市)为其羽翼,抗拒徐达、常遇春的进攻。徐达认为,湖、杭两州系张士诚的左右臂,左右臂被斩断,平江唾手可得,遂向朱元璋建议先攻湖、杭。湖州守军兵分三路来拒徐达,徐达亦分兵三路战,并派骁将王国定断敌归路。敌力战不支,退入城中固守。此时,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兵六万来援,兵屯旧馆(今浙江吴兴东),牵制徐达。徐达认为,敌羽翼未除又生羽翼,如不除掉援兵,湖、杭二州亦难攻克。于是,决定暂停攻城,先派兵夜袭敌援兵营地,切断吕珍军粮道。旧馆援兵因粮饷不继,降者甚众。旧馆被拔除,湖、杭二州不久亦相继攻克。张士诚的左右臂被砍断,平江已成为孤城。[9]
徐达统率大军进逼平江。他屯兵于葑门外,其余常遇春、郭兴、华云龙诸将分段屯驻,修筑长围。又架设起三层的大木塔,居高临下监视城中动静,名为“敌楼”,其上设置有弓弩火铳。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
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军民以枯草老鼠为食。张士诚身陷绝境但仍不投降。徐达下令全军强攻破城,城下战鼓擂动,火炮齐鸣,二十万大军杀声震天,将士人人奋勇争先。徐达督军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攻破闾门水寨,直逼城下。张士诚令枢密唐杰上城督战拒敌。唐杰抵挡不住,绞械投降。参政谢节、潘元绍是在城门扎营,此时看到大势已去,也相继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