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攻朝鲜 定‘江都之盟’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鲜国地滨东海,古时乃是商朝箕子分封地。箕子,子姓,名胥余,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纣王)的叔父,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并称“殷末三仁”,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朝鲜,是为朝鲜文圣王,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
到了明朝,朝鲜国王李成桂,受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累年进贡,李成桂是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原是元朝‘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夺取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来与元朝、红巾军、倭寇、女真等势力作战,战功显赫,不断获得提拔。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累官至门下侍中(首相),封和宁郡开国忠义伯(简称和宁伯)。1392年,李成桂受群臣推戴,登基为王。1393年奉明太祖圣旨,改国号为朝鲜。1394年定都汉城,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洗高丽王族,对外向明朝称臣,世为藩属。
当年萨尔浒之战杨镐四路出兵进攻努尔哈赤,朝鲜也曾出兵相助。杨镐兵败,朝鲜兵多被后金擒获,努尔哈赤释放朝鲜部将十数人。此番努尔哈赤逝世,朝鲜国竟未差人吊唁,皇太极即位半年,欲出兵报复,适值朝鲜人韩润、郑梅,得罪国王,逃入后金,愿充向导。皇太极遂与后金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命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为征朝大元帅,率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兵征朝鲜。上曰:“朝鲜累世得罪,今明毛文龙近彼海岛,纳我叛民,宜两图之。”
临行时,阿敏入辞黄太极。皇太极道:“朝鲜得罪我国,出师声讨,名正言顺。只是明朝总兵毛文龙,蟠踞东江,遥应朝鲜,不可不虑!”
阿敏道:“依奴才愚见,须两路出师。”
皇太极道:“这且不必。”就向阿敏耳边,授了密计,阿敏领命而去。
且说明朝探子报到东江,说是后金兵入犯,这东江是登莱海中的大岛,一名叫作皮岛,岛阔数百里,颇踞形势。自从毛文龙招集辽东逃民,随时教练,建寨设防,俨然成了一个重镇。明朝封他为平辽总兵,与后金交罚,互有胜负,他却屡报胜仗。此次闻后金入犯,急忙发兵出防,一面向宁远告急。其实后金此来,并非欲夺东江,不过是皇太极声东击西的计策。
毛文龙只知固守东江,严防海口,不料后金军已纷纷渡过鸭绿江,直攻朝鲜的义州。及袁崇焕调发水师,到了东江,皇太极恐明兵窥破虚实,就亲自出巡,到辽河左岸,扎了好几天的营寨,实为虚张声势,牵制宁远的援兵。
却说后金军入攻朝鲜,势如破竹,初陷义州,府尹李莞被杀,判官崔明亮自尽;随后又攻破定州,占据汉山城,四处劫掠,朝鲜兵民弃城而逃。
此时朝鲜国王名为李倧,闻后金进攻,边要尽失,正直惊慌之际,忽有一大臣来报,安州又失,阿敏分兵直捣毛文龙所居之地铁山,毛文龙也已远遁,听闻此消息更是急得李倧目瞪口呆,还是这位大臣有点主见,建议遣使求和,并请国王速奔江华岛。
原来这江华岛在朝鲜内海中,四面环水,称作天险。李倧闻了此言,忙召集妃嫔,踉跄出走;命大臣修好国书,遣使求和。
朝鲜使者到后金军营,被阿敏训斥一顿,数其罪有七,不允和议。
后金大军攻至黄州,李倧又遣使请和,阿敏希望攻破朝鲜都城,诸贝勒入帐谏阻,济尔哈朗道:“明军与蒙古两国在旁虎视眈眈,国兵不应久出,不若就此修好,收兵回国。”
降将李永芳也抗言进谏,被阿敏拍案大骂,说得永芳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当下将令如山,莫敢不从,便拔寨前进,直指平山。
后金军既到平山,离朝鲜国都不远,忽报朝鲜国王遣族弟李觉求见,此时李倧已逃到江华岛。
阿敏见李觉献上礼单,内开马百匹,虎豹皮百张,棉绸四百匹,布万五千匹,不由的喜上眉梢,令军士验收。便遣副将刘兴祚,与李觉同往江华岛,并嘱刘兴祚道:“若要议和,总须待我入都。”
刘兴祚告辞出帐,帐外已立着贝勒济尔哈朗,与兴祚密谈许久。兴祚点头会意,遂随李觉同赴江华岛。
且说阿敏自遣刘兴祚后,仍命军士攻城,军士虽不敢不去,却只在城下鼓噪,并没有什么大举动。接连好几日,仍未攻入,一日,阿敏又拟亲自督军攻城,适值刘兴祚回来,先见了济尔哈朗,说明朝鲜已承认献供,现遣李觉同来订约。
济尔哈朗道:“如此甚好。”便召李觉进见,与他订定草约,随后入见阿敏,说已定盟。
阿敏怒道:“我为统帅,如何全未报知?”
济尔哈朗道:“朝鲜已承认贡献,理应许和,何苦久劳兵众?”
阿敏道:“你许和,我不许和。”
忽帐下来报道:“圣旨到,请大帅迎接!”阿敏急令军士排好香案,率大小官员出帐跪迎。差官下马读诏,内称:“朝鲜有意求和,应即与订盟约,克日班师,毋得骚扰。”
阿敏无奈,起接圣旨,饯送差官,却暗中却埋怨济尔哈朗,料知此番圣旨到,定是他秘奏皇太极,阿敏于是纵兵掠三日,得了无数金银玉帛。
这就是“江都之盟”朝鲜迫于压力,答应与明断绝来往和每年向后金进贡大批财物,并约规定双方互不侵犯,永世相好。
阿敏凯旋而归,李觉也随后金军队兵入朝。皇太极出城犒军,赐阿敏御衣一袭,诸贝勒各赐马一匹;大开筵宴,封赏各官,过了数天,赐李觉蟒衣一件并遣其回国。
朝鲜国地滨东海,古时乃是商朝箕子分封地。箕子,子姓,名胥余,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纣王)的叔父,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并称“殷末三仁”,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朝鲜,是为朝鲜文圣王,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
到了明朝,朝鲜国王李成桂,受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累年进贡,李成桂是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原是元朝‘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夺取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来与元朝、红巾军、倭寇、女真等势力作战,战功显赫,不断获得提拔。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累官至门下侍中(首相),封和宁郡开国忠义伯(简称和宁伯)。1392年,李成桂受群臣推戴,登基为王。1393年奉明太祖圣旨,改国号为朝鲜。1394年定都汉城,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洗高丽王族,对外向明朝称臣,世为藩属。
当年萨尔浒之战杨镐四路出兵进攻努尔哈赤,朝鲜也曾出兵相助。杨镐兵败,朝鲜兵多被后金擒获,努尔哈赤释放朝鲜部将十数人。此番努尔哈赤逝世,朝鲜国竟未差人吊唁,皇太极即位半年,欲出兵报复,适值朝鲜人韩润、郑梅,得罪国王,逃入后金,愿充向导。皇太极遂与后金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命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为征朝大元帅,率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兵征朝鲜。上曰:“朝鲜累世得罪,今明毛文龙近彼海岛,纳我叛民,宜两图之。”
临行时,阿敏入辞黄太极。皇太极道:“朝鲜得罪我国,出师声讨,名正言顺。只是明朝总兵毛文龙,蟠踞东江,遥应朝鲜,不可不虑!”
阿敏道:“依奴才愚见,须两路出师。”
皇太极道:“这且不必。”就向阿敏耳边,授了密计,阿敏领命而去。
且说明朝探子报到东江,说是后金兵入犯,这东江是登莱海中的大岛,一名叫作皮岛,岛阔数百里,颇踞形势。自从毛文龙招集辽东逃民,随时教练,建寨设防,俨然成了一个重镇。明朝封他为平辽总兵,与后金交罚,互有胜负,他却屡报胜仗。此次闻后金入犯,急忙发兵出防,一面向宁远告急。其实后金此来,并非欲夺东江,不过是皇太极声东击西的计策。
毛文龙只知固守东江,严防海口,不料后金军已纷纷渡过鸭绿江,直攻朝鲜的义州。及袁崇焕调发水师,到了东江,皇太极恐明兵窥破虚实,就亲自出巡,到辽河左岸,扎了好几天的营寨,实为虚张声势,牵制宁远的援兵。
却说后金军入攻朝鲜,势如破竹,初陷义州,府尹李莞被杀,判官崔明亮自尽;随后又攻破定州,占据汉山城,四处劫掠,朝鲜兵民弃城而逃。
此时朝鲜国王名为李倧,闻后金进攻,边要尽失,正直惊慌之际,忽有一大臣来报,安州又失,阿敏分兵直捣毛文龙所居之地铁山,毛文龙也已远遁,听闻此消息更是急得李倧目瞪口呆,还是这位大臣有点主见,建议遣使求和,并请国王速奔江华岛。
原来这江华岛在朝鲜内海中,四面环水,称作天险。李倧闻了此言,忙召集妃嫔,踉跄出走;命大臣修好国书,遣使求和。
朝鲜使者到后金军营,被阿敏训斥一顿,数其罪有七,不允和议。
后金大军攻至黄州,李倧又遣使请和,阿敏希望攻破朝鲜都城,诸贝勒入帐谏阻,济尔哈朗道:“明军与蒙古两国在旁虎视眈眈,国兵不应久出,不若就此修好,收兵回国。”
降将李永芳也抗言进谏,被阿敏拍案大骂,说得永芳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当下将令如山,莫敢不从,便拔寨前进,直指平山。
后金军既到平山,离朝鲜国都不远,忽报朝鲜国王遣族弟李觉求见,此时李倧已逃到江华岛。
阿敏见李觉献上礼单,内开马百匹,虎豹皮百张,棉绸四百匹,布万五千匹,不由的喜上眉梢,令军士验收。便遣副将刘兴祚,与李觉同往江华岛,并嘱刘兴祚道:“若要议和,总须待我入都。”
刘兴祚告辞出帐,帐外已立着贝勒济尔哈朗,与兴祚密谈许久。兴祚点头会意,遂随李觉同赴江华岛。
且说阿敏自遣刘兴祚后,仍命军士攻城,军士虽不敢不去,却只在城下鼓噪,并没有什么大举动。接连好几日,仍未攻入,一日,阿敏又拟亲自督军攻城,适值刘兴祚回来,先见了济尔哈朗,说明朝鲜已承认献供,现遣李觉同来订约。
济尔哈朗道:“如此甚好。”便召李觉进见,与他订定草约,随后入见阿敏,说已定盟。
阿敏怒道:“我为统帅,如何全未报知?”
济尔哈朗道:“朝鲜已承认贡献,理应许和,何苦久劳兵众?”
阿敏道:“你许和,我不许和。”
忽帐下来报道:“圣旨到,请大帅迎接!”阿敏急令军士排好香案,率大小官员出帐跪迎。差官下马读诏,内称:“朝鲜有意求和,应即与订盟约,克日班师,毋得骚扰。”
阿敏无奈,起接圣旨,饯送差官,却暗中却埋怨济尔哈朗,料知此番圣旨到,定是他秘奏皇太极,阿敏于是纵兵掠三日,得了无数金银玉帛。
这就是“江都之盟”朝鲜迫于压力,答应与明断绝来往和每年向后金进贡大批财物,并约规定双方互不侵犯,永世相好。
阿敏凯旋而归,李觉也随后金军队兵入朝。皇太极出城犒军,赐阿敏御衣一袭,诸贝勒各赐马一匹;大开筵宴,封赏各官,过了数天,赐李觉蟒衣一件并遣其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