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发昏的皇太极,暮气的袁崇焕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八旗军围城,朝廷兵部的那些尚侍郎们坐不住了他们生怕因为没有全力救援导致锦州失守,这样会吃不了兜着走保住官位比什么都重要,至于派出的援军会不会失利,那就是前线将领们的问题了所以兵部提出“为今之计,急以解围为主”
袁崇焕拖了很多天,一直不肯出兵救锦州,他几次上奏,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都不太切实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他一会儿派二百死士出击,一会儿要派川浙壮士带铳炮去夜袭,一会儿派水师绕其后,一会儿又要遣蒙古部落去援救,还提出要派二将分别带两千人绕道后金后方去袭扰……
来去,最后袁崇焕还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宁远城里,什么也没干尽管皇太极十多天来从没派人打过宁远,连一次骚扰都没有
朝廷只好下令满桂从山海关守军中抽调一万精骑救援这时,袁崇焕派人通知满桂——“抚臣面云,彼兵数万,我兵万余,寡不敌众,只在相机觧围”
袁崇焕没白当这么多年官,人还是相当有才的“只在相机觧围”这句话的很有学问意思是他没不让援锦,只是要满桂找个好机会再救失败了,那是满桂能力不行,机会没找好,责任不是他的;成功了,有这句话在,倒像是他派满桂去援救的,功劳也有他一份
可惜袁崇焕还是多了几句话所谓“我兵万余,寡不敌众”的辞,表明他对满桂的部队根本没有信心,感觉一万人对上几万八旗军,寡不敌众,必败无疑那之前他那二百死士、川浙三百壮士、哼哈二将带四千猛男的建议是怎么回事?单口相声呢?
五月十六日,由满桂、尤世禄指挥的援锦部队在塔山以西的笊篱山与莽古尔泰、济尔哈朗指挥的八旗军遭遇
八旗军压根就没想到明军敢出城,满桂等人也没想到还没到锦州就碰上了敌军双方二话不就动手,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激烈的战斗在各伤亡几百人后,两军都没有恋战八旗军退回塔山,而明军则按照袁崇焕的安排退到宁远城下
二十八日,皇太极率领八旗大军越过锦州进攻宁远,满桂亲自披挂出城迎击,带领明军在宁远城东结营,背靠城墙,排列枪炮,严阵以待
看到明军队伍整齐,士气高昂,三大贝勒中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人主张撤退
这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本为炫耀国威而出征的皇太极看起来异常焦躁,一改口风,执意要战下令道:“准备强攻,拿下宁远”
诸位贝勒大臣都楞住了,皇太极是个稳重的人,打仗最喜欢用计,“强攻”两个字从他嘴里出来很稀罕
大贝勒代善急道:“大汗,不可呀城上有红衣大炮,宁远又有万守军,强行进攻,我军会有很大伤亡”
三贝勒莽古尔泰也道:“是呀,大汗打下宁远我们又没什么好处为什么……”
连莽古尔泰这种跑起来不会拐弯的人都觉得这事很蠢,可见已经蠢到了极阿敏没有话,但他从背后看着皇太极,眼中露出了阴狠之色
皇太极一面子也没有给两个兄长留,力排众议,怒道:“当年父汗攻宁远不克,今天我攻锦州又不克,攻城打不下来,如果野战再打不赢,怎么扬我国威?金国颜面何在?”
军令如山,诸位贝勒无法反驳,只好强攻
双方在宁远城外展开一场生死大搏斗满桂、尤世威带兵奋勇杀敌,八大贝勒中济尔哈朗受了重伤,代善的儿子萨哈廉、瓦克达都受了伤,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阵亡明军也死伤无数,满桂身重数箭,重伤回营
八旗军被打退,又围锦州去了皇太极已经彻底“昏了头”,又下令对锦州进行强攻
八旗军最大的弱就是不擅攻城,明军大炮、弓箭齐伺候,给予了八旗军沉重的打击
皇太极是真的发昏吗?
最近半年,金国内部并不安稳因为事情泄露,张家口被明廷控制了晋商也和金国停止了交易没有了晋商的支持,金国的冬天变得难过,在贫困地区,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皇太极刚刚即位,国内就天怒人怨汉人阿哈活不下去,不断的起义,逃跑四大贝勒共同执政,三人经常和他意见不合,他为此已经发过几次脾气
攻打朝鲜时,岳托等人主张与朝鲜订盟而退,阿敏却不同意,他:“就在此地住下,种种地不也很好吗?再将老婆孩子接来团聚”
作为一名执掌后金四分之一政权的大贝勒,阿敏不可能不知道在公开场合开这种玩笑的后果史官在记录下阿敏的话后,又加上一句:“贝勒阿敏以戏言道出真情”
皇太极并没有立刻对这件事进行追究,是因为他的宽宏大量吗?答案是否定的,惩治阿敏的时机尚未成熟,他在心中暗暗给阿敏记下这笔账,等待清算的时机
负责主攻的,一直是两蓝旗、两红旗、镶白旗,三大贝勒的亲兵死伤不少,实力在战斗中被削弱了阿济格不好控制,皇太极也在想办法打压他唯独没让多尔衮出战,一直留在身边
此时,多尔衮对鳌拜的崇拜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皇太极刚刚即位时,鳌拜就已经把这些事看的一清二楚兄长们带兵强攻锦州,不断有将士伤亡的战报传回,他恨不得现在就抽刀砍了皇太极的脑袋为了夺汗位,皇太极杀了他的母亲,为了巩固汗位,皇太极又不择手段的打压亲兄弟,不惜让士兵去送死
多尔衮暗中下定了决心,要按鳌拜临走时嘱咐的话行事了!
满桂重伤,宁远没有再派兵援助锦州但八旗军的自杀式袭击,还是让明军收获不锦州守的固若金汤,八旗军死伤过千,这场攻防战,以明军大胜而告终
锦州守将赵率教,领兵和八旗军野战的满桂两人功劳最大有一个人却什么也没干,那就是袁崇焕
满桂大战一场受伤后,袁崇焕显然已经放弃了锦州,上疏朝廷提出若想要解锦州之围,那只能要靠碰运气了
袁崇焕奏称:水师不能陆战,蒙古部落未必出力,这两者能击溃后金而使锦州解围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能起作用,那就是天启的“皇上之灵”了意思很隐讳,但表达很明确,就是锦州希望不大了,所以在接下来袁崇焕便开始强调,在锦州失守以后,要马上从蓟镇、宣府、大同等军镇调集增援部队
从战略层面看,皇太极占尽先机本身就明袁崇焕在与其的较量中完全处于下风,再具体到锦州的问题上,袁崇焕当初建议要修锦州时,连东江和朝鲜都放弃了,可等锦州修好了一开战连自保都做不到,恨不得发动全国兵力来救
这锦州城建起来就是被围的命关宁锦防线之一的宁远眼睁睁看着毫无办法,这算什么布署?
宁锦大战中袁崇焕的表现可谓临阵怯敌、谋略失当、守土无方的典型唯一表现出来的机智就是盘算着怎么把“皮球”踢给别人,找个台阶下
此次战役,金国攻下了辽西二十座堡垒中的十七座,除了锦州、宁远、大福堡外全丢了,浪费无数钱财建起来的那些城池什么作用也没起,好几千人被抓了当包衣阿哈……为了修城,大明之前却放弃了盟友朝鲜,使得东江镇被打残
明军只有满桂在外和八旗军大战一场,赵率教在锦州浴血奋战,杀敌两、三千这就是宁锦大战的战果魏忠贤不懂兵法,但不代表他是弱智这是赢了,还是输了?就算白痴也能看出来?
魏忠贤不敢实话,天启帝身体越来越差了,几乎是拿药当饭吃如果天启帝一死,他的地位就很难保住了,而真实情况出来非把天启帝气死不行
反正皇上也不知道,边关的人只要得了好处,就不会出实情,除非他们脑子有病魏忠贤算计了一番,命人昭告天下——宁锦大捷
这也不算谎,丢了十七座城是没错,宁锦不是守住了吗?那不就是“宁锦”大捷吗?至于大凌河、凌河、塔山那些败,都忘了
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满桂升官赵率教升官袁崇焕……
不等魏忠贤开口,督饷御史刘徽、河南道御史李应荐等人已经纷纷交章弹劾,要求对袁崇焕“从重议处”一不救锦州为“暮气”,二是与金国议和延误战机,招致金国东侵朝鲜,西征宁锦
袁崇焕一看不妙,又提出为魏忠贤建生词但魏忠贤早连调令都写好了,怎么可能吃他这一套袁崇焕只好称病请辞,给自己找了最后一个台阶,回老家去了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
八旗军围城,朝廷兵部的那些尚侍郎们坐不住了他们生怕因为没有全力救援导致锦州失守,这样会吃不了兜着走保住官位比什么都重要,至于派出的援军会不会失利,那就是前线将领们的问题了所以兵部提出“为今之计,急以解围为主”
袁崇焕拖了很多天,一直不肯出兵救锦州,他几次上奏,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都不太切实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他一会儿派二百死士出击,一会儿要派川浙壮士带铳炮去夜袭,一会儿派水师绕其后,一会儿又要遣蒙古部落去援救,还提出要派二将分别带两千人绕道后金后方去袭扰……
来去,最后袁崇焕还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宁远城里,什么也没干尽管皇太极十多天来从没派人打过宁远,连一次骚扰都没有
朝廷只好下令满桂从山海关守军中抽调一万精骑救援这时,袁崇焕派人通知满桂——“抚臣面云,彼兵数万,我兵万余,寡不敌众,只在相机觧围”
袁崇焕没白当这么多年官,人还是相当有才的“只在相机觧围”这句话的很有学问意思是他没不让援锦,只是要满桂找个好机会再救失败了,那是满桂能力不行,机会没找好,责任不是他的;成功了,有这句话在,倒像是他派满桂去援救的,功劳也有他一份
可惜袁崇焕还是多了几句话所谓“我兵万余,寡不敌众”的辞,表明他对满桂的部队根本没有信心,感觉一万人对上几万八旗军,寡不敌众,必败无疑那之前他那二百死士、川浙三百壮士、哼哈二将带四千猛男的建议是怎么回事?单口相声呢?
五月十六日,由满桂、尤世禄指挥的援锦部队在塔山以西的笊篱山与莽古尔泰、济尔哈朗指挥的八旗军遭遇
八旗军压根就没想到明军敢出城,满桂等人也没想到还没到锦州就碰上了敌军双方二话不就动手,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激烈的战斗在各伤亡几百人后,两军都没有恋战八旗军退回塔山,而明军则按照袁崇焕的安排退到宁远城下
二十八日,皇太极率领八旗大军越过锦州进攻宁远,满桂亲自披挂出城迎击,带领明军在宁远城东结营,背靠城墙,排列枪炮,严阵以待
看到明军队伍整齐,士气高昂,三大贝勒中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人主张撤退
这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本为炫耀国威而出征的皇太极看起来异常焦躁,一改口风,执意要战下令道:“准备强攻,拿下宁远”
诸位贝勒大臣都楞住了,皇太极是个稳重的人,打仗最喜欢用计,“强攻”两个字从他嘴里出来很稀罕
大贝勒代善急道:“大汗,不可呀城上有红衣大炮,宁远又有万守军,强行进攻,我军会有很大伤亡”
三贝勒莽古尔泰也道:“是呀,大汗打下宁远我们又没什么好处为什么……”
连莽古尔泰这种跑起来不会拐弯的人都觉得这事很蠢,可见已经蠢到了极阿敏没有话,但他从背后看着皇太极,眼中露出了阴狠之色
皇太极一面子也没有给两个兄长留,力排众议,怒道:“当年父汗攻宁远不克,今天我攻锦州又不克,攻城打不下来,如果野战再打不赢,怎么扬我国威?金国颜面何在?”
军令如山,诸位贝勒无法反驳,只好强攻
双方在宁远城外展开一场生死大搏斗满桂、尤世威带兵奋勇杀敌,八大贝勒中济尔哈朗受了重伤,代善的儿子萨哈廉、瓦克达都受了伤,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阵亡明军也死伤无数,满桂身重数箭,重伤回营
八旗军被打退,又围锦州去了皇太极已经彻底“昏了头”,又下令对锦州进行强攻
八旗军最大的弱就是不擅攻城,明军大炮、弓箭齐伺候,给予了八旗军沉重的打击
皇太极是真的发昏吗?
最近半年,金国内部并不安稳因为事情泄露,张家口被明廷控制了晋商也和金国停止了交易没有了晋商的支持,金国的冬天变得难过,在贫困地区,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皇太极刚刚即位,国内就天怒人怨汉人阿哈活不下去,不断的起义,逃跑四大贝勒共同执政,三人经常和他意见不合,他为此已经发过几次脾气
攻打朝鲜时,岳托等人主张与朝鲜订盟而退,阿敏却不同意,他:“就在此地住下,种种地不也很好吗?再将老婆孩子接来团聚”
作为一名执掌后金四分之一政权的大贝勒,阿敏不可能不知道在公开场合开这种玩笑的后果史官在记录下阿敏的话后,又加上一句:“贝勒阿敏以戏言道出真情”
皇太极并没有立刻对这件事进行追究,是因为他的宽宏大量吗?答案是否定的,惩治阿敏的时机尚未成熟,他在心中暗暗给阿敏记下这笔账,等待清算的时机
负责主攻的,一直是两蓝旗、两红旗、镶白旗,三大贝勒的亲兵死伤不少,实力在战斗中被削弱了阿济格不好控制,皇太极也在想办法打压他唯独没让多尔衮出战,一直留在身边
此时,多尔衮对鳌拜的崇拜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皇太极刚刚即位时,鳌拜就已经把这些事看的一清二楚兄长们带兵强攻锦州,不断有将士伤亡的战报传回,他恨不得现在就抽刀砍了皇太极的脑袋为了夺汗位,皇太极杀了他的母亲,为了巩固汗位,皇太极又不择手段的打压亲兄弟,不惜让士兵去送死
多尔衮暗中下定了决心,要按鳌拜临走时嘱咐的话行事了!
满桂重伤,宁远没有再派兵援助锦州但八旗军的自杀式袭击,还是让明军收获不锦州守的固若金汤,八旗军死伤过千,这场攻防战,以明军大胜而告终
锦州守将赵率教,领兵和八旗军野战的满桂两人功劳最大有一个人却什么也没干,那就是袁崇焕
满桂大战一场受伤后,袁崇焕显然已经放弃了锦州,上疏朝廷提出若想要解锦州之围,那只能要靠碰运气了
袁崇焕奏称:水师不能陆战,蒙古部落未必出力,这两者能击溃后金而使锦州解围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能起作用,那就是天启的“皇上之灵”了意思很隐讳,但表达很明确,就是锦州希望不大了,所以在接下来袁崇焕便开始强调,在锦州失守以后,要马上从蓟镇、宣府、大同等军镇调集增援部队
从战略层面看,皇太极占尽先机本身就明袁崇焕在与其的较量中完全处于下风,再具体到锦州的问题上,袁崇焕当初建议要修锦州时,连东江和朝鲜都放弃了,可等锦州修好了一开战连自保都做不到,恨不得发动全国兵力来救
这锦州城建起来就是被围的命关宁锦防线之一的宁远眼睁睁看着毫无办法,这算什么布署?
宁锦大战中袁崇焕的表现可谓临阵怯敌、谋略失当、守土无方的典型唯一表现出来的机智就是盘算着怎么把“皮球”踢给别人,找个台阶下
此次战役,金国攻下了辽西二十座堡垒中的十七座,除了锦州、宁远、大福堡外全丢了,浪费无数钱财建起来的那些城池什么作用也没起,好几千人被抓了当包衣阿哈……为了修城,大明之前却放弃了盟友朝鲜,使得东江镇被打残
明军只有满桂在外和八旗军大战一场,赵率教在锦州浴血奋战,杀敌两、三千这就是宁锦大战的战果魏忠贤不懂兵法,但不代表他是弱智这是赢了,还是输了?就算白痴也能看出来?
魏忠贤不敢实话,天启帝身体越来越差了,几乎是拿药当饭吃如果天启帝一死,他的地位就很难保住了,而真实情况出来非把天启帝气死不行
反正皇上也不知道,边关的人只要得了好处,就不会出实情,除非他们脑子有病魏忠贤算计了一番,命人昭告天下——宁锦大捷
这也不算谎,丢了十七座城是没错,宁锦不是守住了吗?那不就是“宁锦”大捷吗?至于大凌河、凌河、塔山那些败,都忘了
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满桂升官赵率教升官袁崇焕……
不等魏忠贤开口,督饷御史刘徽、河南道御史李应荐等人已经纷纷交章弹劾,要求对袁崇焕“从重议处”一不救锦州为“暮气”,二是与金国议和延误战机,招致金国东侵朝鲜,西征宁锦
袁崇焕一看不妙,又提出为魏忠贤建生词但魏忠贤早连调令都写好了,怎么可能吃他这一套袁崇焕只好称病请辞,给自己找了最后一个台阶,回老家去了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